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石嘴山市惠農區(qū)人民檢察院
刑事抗訴書
石惠檢一部訴刑抗〔2021〕1號
石嘴山市惠農區(qū)人民法院以(2020)寧0205刑初141號刑事判決書對被告人劉某某涉嫌強奸罪一案判決:劉某某犯強奸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十個月。本院依法審查后,認為該判決書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不當,量刑畸輕。理由如下:
1法院判決認定被告人劉某某構成強奸罪犯罪中止,屬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不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
第1中止的自動性、自愿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質特征,是區(qū)別于犯罪未遂的根本標志。本案中,被告人劉某某對被害人高某某實施毆打、辱罵、控制其人身自由,致被害人處于恐懼、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境地,被害人先后找各種理由拖延時間,趁機尋求救助,直到民警將其解救。由于被害人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尋求救助,才使得被告人劉某某的犯罪目的未能得逞,并非被告人劉某某出于自己的主觀意志自愿、主動放棄了強奸犯罪意圖。
第2放棄犯罪必須具備徹底性。所謂徹底放棄犯罪,是指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是堅決的、完全的,表明其中止犯罪的決心和真誠悔悟的程度,而不是暫時停止或者中斷犯罪行為。被害人高某某被民警解救之前,始終被被告人劉某某控制,且劉某某曾有過三次暴力型犯罪,至被害人找借口出去吃飯時,被告人對被害人實際控制、心理強制、精神強制仍然存在,對被害人的人身及性權利始終具有現(xiàn)實的危險性和緊迫性,被害人表示“吃完飯再回來”,證實被告人劉某某對強奸犯罪行為、結果仍然有所期待,并非徹底放棄犯罪。
第3判決認定被告人劉某某自動放棄犯罪,與被告人劉某某的供述、辯解相互矛盾。被告人劉某某辯解“其沒有毆打、辱罵被害人,沒有控制其人身自由,被害人自愿與其發(fā)生性關系”,既然劉某某供述自己從未有過強奸的犯罪行為,也未有過強奸犯罪意圖,那么就不存在犯意轉化,更不存在自動放棄犯罪即犯罪中止的情形。
2被告人劉某某的行為應當構成強奸罪犯罪未遂。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第1犯罪未得逞的原因必須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因素,即違背犯罪分子犯罪本意的因素。被告人劉某某著手實施毆打、辱罵、控制被害人人身自由等實行行為后,又教唆范輝與被害人發(fā)生性關系,最終未能得逞的原因是范輝未聽從、未接受劉某某的教唆,其繼續(xù)實施強奸犯罪行為后,是被害人的自救行為導致其未能得逞,以上因素均是違背被告人犯罪本意的因素;
第2被害人采取自救策略導致被告人劉某某的強奸行為未能繼續(xù)實施終了,犯罪目的未能得逞,是被告人劉某某意志以外的因素。認定是否屬于被告人意志以外的因素,必須綜合全案證據(jù)、事實予以認定。法院判決根據(jù)“劉某某準備帶高某某出去吃飯”的事實細節(jié)推定被告人劉某某放棄了犯罪意圖,卻忽略了被害人的阻止行為、第三人在現(xiàn)場的客觀事實,未認識到以上客觀事實與被告人未遂的犯罪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被告人劉某某著手實施強奸犯罪行為后,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應當認定為強奸罪犯罪未遂。
第3被告人劉某某構成強奸罪犯罪未遂,應對其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院對其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十個月,量刑畸輕。被告人劉某某曾三次故意犯罪被判處刑罰,且系累犯,此次犯強奸罪被抓獲歸案至今,拒不供述犯罪事實,不應適用減輕處罰,應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比照既遂犯從輕處罰,故法院判決量刑畸輕。
綜上所述,被害人采取自救策略、尋求救助至其被民警解救,導致被告人劉某某強奸犯罪未能得逞,是犯罪未遂,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款之規(guī)定。法院判決認定被告人劉某某構成犯罪中止,屬認定事實錯誤,導致適用法律錯誤,量刑畸輕。為維護司法公正,準確懲治犯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特提出抗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石嘴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石嘴山市惠農區(qū)人民檢察院
2021年1月10日
附:被告人劉某某現(xiàn)羈押于石嘴山市看守所。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