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鳳城市人民檢察院
刑事抗訴書
鳳檢公訴訴刑抗〔2021〕2號
遼寧省鳳城市人民法院以(2020)遼0682刑初141號書對被告人史某某等涉嫌詐騙罪一案判決:史某某,一審宣告有期徒刑二年四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本院依法審查后認為,對被告人史某某在認罪認罰從寬的基礎上做出的判決,已經(jīng)從輕處罰。而被告人史某某又提出上訴,表明其沒有真誠認罪悔罪,故認為量刑偏輕,判決確有錯誤,應當提出抗訴。
本院以被告人史某某涉嫌詐騙罪向鳳城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并適用認罪認罰制度。2020年12月4日,鳳城市人民法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開庭審理此案,在庭審階段,被告人史某某對指控事實和罪名沒有異議,對在審查起訴階段簽寫的認罪認罰具結書及本院提出的量刑建議也沒有異議。本院對被告人史某某提出的有期徒刑二年至二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的量刑建議是在適用認罪認罰制度下作出的,(2020)遼0682刑初141號刑事判決書認為公訴機關的量刑建議適當,予以采納。判決作出后,被告人史某某以不明知“同心同德扶貧項目”為虛假項目,沒有詐騙的故意,及量刑過重為由,向鳳城市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本院認為被告人史某某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首先史某某多次供稱其于2018年參加華夏基金組織沒幾天就發(fā)現(xiàn)該組織為詐騙團伙,該供述得到其同案被告人李某某等人的證實;其次,根據(jù)“公通字【2019】25號,兩高一部文件第二項規(guī)定,民族資產(chǎn)解凍類犯罪的骨干代理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具有詐騙的主觀故意:參與民族資產(chǎn)解凍類項目六個月以上,沒有成功兌現(xiàn)仍繼續(xù)發(fā)展管理會員的;是否明知應當結合被告人的認知能力、既往經(jīng)歷、行為次數(shù)和手段、獲利情況等主客觀因素綜合認定?!绷硗馐纺衬吃谶m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從輕判處后,又以不構成犯罪和量刑過重為由提出上訴,表明其沒有真誠認罪悔罪,導致該案的量刑事實發(fā)生變化,對其不應當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2020)遼0682刑初141號刑事判決書所依據(jù)的定罪量刑事實發(fā)生變化,導致量刑不當,依法應當提出抗訴。
綜上所述,被告人史某某在明知對其適用認罪認罰可能導致從寬處理的后果的情況下,在辯護律師的見證下,自愿簽寫認罪認罰具結書,表示認罪認罰,在一審判決作出后,又以不認同法院判處其詐騙罪且量刑過重為由提出上訴,導致原審判決適用認罪認罰對其從寬處理的量刑不當。為維護司法公正,準確懲治犯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特提出抗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遼寧省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
????遼寧省鳳城市人民檢察院
2021年2月5日
附:
1.被告人史某某現(xiàn)羈押于丹東市看守所。
2.其他有關材料。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