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至精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至精公司)與被告中基寧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告北京泰發(fā)礦業(yè)有限公司、被告連云港貨代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連云港貨代)、被告新陸橋(連云港)碼頭有限公司海事海商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5月10日立案。2017年8月7日,被申請人中國連云港外輪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連云港外代)向本院出具應訴說明稱,連云港貨代已于2017年4月25日依法注銷,不再具有訴訟主體資格。連云港外代作為連云港貨代的原股東,在連云港貨代注銷過程中已盡到了依法清算的責任且程序正當合法,無需在本案中承擔責任,但為了便于查明相關(guān)案件事實,愿意到庭應訴。2017年8月14日,申請人(原告)至精公司向本院申請將被告連云港貨代變更為連云港外代,申請理由是連云港貨代系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連云港外代作為其股東不能證明兩者之間財產(chǎn)獨立,并且連云港外代在辦理連云港貨代注銷手續(xù)中也未完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相關(guān)規(guī)定,依法應當對連云港貨代注銷后的未了債務承擔清償責任。
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連云港貨代系有限責任公司,在本院受理本案前已依法注銷,不再具有訴訟主體資格,不能成為本案被告。連云港外代是連云港貨代的唯一股東,至精公司以財產(chǎn)混同、注銷程序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為由,認為連云港外代應承擔相應責任,故申請將被告連云港貨代變更為連云港外代。本院認為,連云港外代是否需要承擔責任需要通過實體審理方能確定,但鑒于連云港外代與連云港貨代的投資關(guān)系以及連云港貨代已經(jīng)注銷的事實,將被告連云港貨代變更為連云港外代并無不可。且在至精公司提出變更被告申請前,連云港外代已經(jīng)主動向本院作出應訴說明。雖然應訴說明對承擔責任有所保留,但在連云港貨代已經(jīng)注銷的情況下,連云港外代參加本案訴訟也確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實。綜上,本院對至精公司的申請予以準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款第(十一)項、《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裁定如下:
本案被告連云港外代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變更為被告中國連云港外輪代理有限公司。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