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裸体无遮挡免费永久观看|精品女同av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级婬片A片人缓交|给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

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wǎng)!

咨詢熱線 023-8825-6629

全某某與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民委員會、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人民政府農(nóng)業(yè)承包合同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

2021-06-09 塵埃 評論0

原告(反訴被告):全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林甸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董傳伍,男,黑龍江金爍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被告(反訴原告):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黎某村委會),住所地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
法定代理人:馬某,男,系該村村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飚,男,黑龍江省司洋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被告: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四某某鎮(zhèn)政府),住所地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
法定代表人:林洋,系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人民政府鎮(zhèn)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俠,黑龍江省鴻大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夏玉升,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林甸縣。系四某某鎮(zhèn)政府副鎮(zhèn)長。

原告全某某訴被告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民委員會、被告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人民政府農(nóng)業(yè)承包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12月22日作出(2014)林風民初字第174號民事判決書,原告全某某和被告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人民政府不服本院作出的(2014)林風民初字第174號民事判決書,均向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訴。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12月9日作出了(2016)黑06民終2535號民事裁定書,裁定撤銷(2014)林風民初字第174號民事判決書,發(fā)回本院重審。本院于2017年3月16日立案后,被告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民委員會于答辯期內(nèi)提起反訴,被反訴人是原告全某某。本院于2017年4月28日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全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董傳伍、被告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民委員會的法定代表人馬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楊飚、被告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人民政府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俠和夏玉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全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二被告退還自1996年至2011年期間多收原告草原承包費70,500.00元及利息136,239.96元;2.由二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事實和理由:原告自1996年承包被告黎某村草原8600畝(合同內(nèi)7000畝、合同外1600畝),二被告自1996年至2011年15年時間內(nèi),多收原告承包費70,500.00元,二被告依法應當退還并應當給付原告利息136,239.96元。被告黎某村委會在2012年起訴原告以欠費違約為由,要求解除草原承包合同,經(jīng)兩審法院判決駁回黎某村委會的訴訟請求。以上事實有,林甸縣法院(2013)林經(jīng)初字第119號民事判決書和大慶市中院(2004)慶商終字第143號民事判決書;林甸縣法院(2012)林民初字第154號民事判決書和大慶市中院(2013)慶民二終字第470號民事判決書足以證實。
綜上,二被告的行為明顯損害了原告的經(jīng)濟利益,原告依據(jù)《合同法》、《民法通則》的相關規(guī)定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二被告給付原告賠償并返還原告多交承包費款并給付利息,合計206,739.96元。在(2014)林風民初字第174號案件的庭審中,原告變更要求二被告退還多收草原承包費70,700.00元及利息136,039.96,合計206,739.96元。在本案庭審中,原告的訴訟請求再次發(fā)生變化,要求二被告返還多交的承包費66,200.00元(1996年全某某向黎某鄉(xiāng)畜牧站交納10,000.00元,此年度四某某鎮(zhèn)政府多收取3,000.00元;1997年全某某向四某某鎮(zhèn)政府交納17,500.00元,此年度四某某鎮(zhèn)政府多收取10,500.00元;1998年全某某向四某某鎮(zhèn)政府交納10,000.00元,此年度四某某鎮(zhèn)政府多收取了3,000.00元;1999年全某某分四次向四某某鎮(zhèn)政府交納13,700.00元,此年度四某某鎮(zhèn)政府多收取原告6,700.00元;2000年全某某分兩次向四某某鎮(zhèn)政府交納2,500.00元;2001年全某某向四某某鎮(zhèn)政府交納17,500.00元,此年度四某某鎮(zhèn)政府多收取10,500.00元;2002年全某某分三次向四某某鎮(zhèn)政府交納25,800.00元,此年度四某某鎮(zhèn)政府多收取18,800.00元;2003年四某某鎮(zhèn)政府分三次向全某某重復收取草原承包費共計8,400.00元;2004年四某某鎮(zhèn)政府分兩次向全某某重復收取草原承包費共計3,500.00元;2005年四某某鎮(zhèn)政府向全某某重復收取草原承包費共計3,500.00元;2007年四某某鎮(zhèn)政府向全某某重復收取草原承包費共計1,400.00元,合計66,200.00元),利息從多收取之日起開始計算,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實際給付之日止。
被告黎某村委會辯稱并反訴稱,全某某所執(zhí)的合同承包費每畝每年的金額、承包費共計金額均有涂改。1996年9月30日,原告與黎某鄉(xiāng)馬場村簽訂了草原承包合同,2001年馬場村合并到黎某村,馬場村的土地及村民劃歸黎某村,馬場村的一切民事權利均由黎某村繼承,在兩村合并過程中,馬場村所執(zhí)的與原告簽訂的草原承包合同遺失,僅找到一份合同復印件,合同中每年每畝金額部分因原件有涂改而模糊不清,但承包的總畝數(shù)7000畝承包費共計21,000.00元很清晰,因此,黎某村委會對原告所執(zhí)合同及自己所執(zhí)的合同的真實性一致存有疑慮,直到本案開庭前在林甸縣公證處找到了備案的合同原件,該備案的合同清晰記載承包7000畝,承包費每年每畝3.00元共計21,000.00元。原告所執(zhí)合同中涂改處有安玉海的簽字捺印、徐國輝的名章,但該二人均為草原監(jiān)理站的工作人員,不是合同的主體,原告亦未舉證證明二人涂改的行為系已授權,該處涂改不屬于合同主體真實意思表示,應屬于無權處分,涂改部分無效。在黎某村委會找到公證處備案合同前按照每年每畝1.00元的標準進行多次訴訟和收取原告承包費的行為并不代表黎某村委會認可了每年每畝1.00元承包費的事兒,因為之前的每年每畝的承包費一致無法確認,在不損害原告的利益前提下,按照1.00元每畝計算,而且多次訴訟并非針對合同價款進行訴訟,法院并沒有也沒必要對合同每年每畝承包費價款進行深入調(diào)查,更不應當據(jù)此認定黎某村委會同意按照每年每畝1.00元計算承包費,本案訴爭合同中關于草原承包費應按照公證處備案合同每年每畝3.00元,總計21,000.00元認定。另外,原告并沒有分清草原承包費和草原管理費,錯誤的將交納的草原承包費與草原管理費全部認為是交納的草原承包費,按照合同約定,1997年至2011年原告應交納的承包費為315,000.00元(7000畝×3.00元),根據(jù)《黑龍江省草原管理費征收辦法》第二條規(guī)定,天然采草場的草原管理費為每畝0.5元,1997年至2011年原告應交納的草原管理費應當是31,500.00元,合計共應交納費用346,500.00元,而從原告向法庭提交的票據(jù)證明其交納了178,200.00元,假設這些票據(jù)屬實的話,仍欠付草原承包費和草原管理費合計168,300.00元,而原告實際交納了157,200.00元,其尚欠草原管理費和草原承包費共計189,300.00元。按照公證處備案的合同7000畝草原每年承包費21,000.00元計算,自2003年至2011年原告應當交納草原承包費189,000.00元,但原告只交了63,000.00元,原告不僅沒多交,還少交了承包費126,000.00元,且2012年至今,原告亦未交納承包費,因此,并不存在黎某村委會多收原告承包費的事實。綜上所述,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且黎某村委會提起反訴,認為1996年全某某承包黎某村草原8600畝(合同內(nèi)7000畝、合同外1600畝),合同約定3.00元每畝,后修改為1.00元每畝,黎某村委會不認可修改的承包費價格,應按照每年每畝3.00元,每年承包費21,000.00元計算,草原管理費不計算在承包費內(nèi),單獨收取,自1997年至2016年,全某某實際交納7000畝草原的承包費為127,800.00元,1600畝草原實際交納43,200.00元,全某某并未足額交納承包費,屬于嚴重違約,應當賠償黎某村委會的損失,為此,黎某村委會反訴要求依法解除與全某某簽訂的承包草原合同書,要求全某某給付草原承包費342,030.00元及損失231,145.65元,共計573,175.65元,庭審中,增加反訴請求的標的額為要求全某某給付草原承包費359,400.00元及損失257,339.75元,合計616,739.75元。
被告四某某鎮(zhèn)政府辯稱,原告所述不屬實,原告與被告村委會之間簽訂草原承包合同時面積為7000畝,承包費為每畝每年3元,每年共計應繳21000元。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原告并未按時足額交納草原承包費和管理費,截止2007年1月30日,被告鎮(zhèn)政府共向原告收取草原承包費64,800.00元,草原管理費20,400.00元(1999年5月5日0.50元×6000畝=3,000.00元、2000年11月10日0.50元×4000畝=2,000.00元、2002年3月9日0.20元×7000畝=1,400.00元、2002年3月9日0.50元×7000畝=3,500.00元、2003年3月31日0.50元×7000畝=3,500.00元、2003年12月15日縣草原監(jiān)理站0.50元×7000畝=3,500.00元、2004年11月8日0.50元×3000畝=1,500.00元、2004年11月4日縣草原監(jiān)理站0.50元×4000畝=2,000.00元,合計20,400.00元),被告村委會共收取了2003-2011年的草原承包費63000元,二被告合計共收取了原告草原承包費127800元。按照草原承包合同約定每畝價格為3元,7000畝草原15年應收草原承包費315000元,原告尚欠草原承包費187200元未予交納。按照草原承包合同約定及政策規(guī)定,草原承包戶應按每畝0.5元交納草原管理費,2006年國家出臺政策不再收取草原管理費,那么從1997-2005年共9年時間,原告按承包的7000畝草原應交納草原管理費31500元,減去林甸縣草原監(jiān)理站已經(jīng)收取部分原告尚欠繳草原管理費11100元。對于原告欠付的草原承包費及草原管理費,被告考慮到有利于生產(chǎn)及當時的經(jīng)濟狀況,只是暫時沒有追究其違約責任,但也一直不間斷的向原告索要欠付的費用,截止今日原告仍未補繳。所以,鎮(zhèn)政府系按照草原承包合同約定正常收取的草原承包費和草原管理費,并不存在原告所述的多收取草原承包費的情形,請求法院依法查清案件事實,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反訴被告全某某辯稱,1、雙方于1996年9月30日簽訂的承包草原合同書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內(nèi)容合法,雙方應當遵守;2、該合同一式五份,除公證處保管的合同外,其他四份經(jīng)與馬場村委會、鄉(xiāng)草原監(jiān)理站協(xié)商,將承包費將每年每畝3.00元變更為每年每畝1.00元,后雙方一直按承包費每年每畝1.00元履行至今。涉案合同為普通合同,根據(jù)合同法的規(guī)定,合同變更后,應當按照變更后的合同履行,未變更的公證合同的效力不能優(yōu)先適用,全某某按照變更后的合同標準和期間多次向黎某村委會交納草原承包費,均被拒絕,未完成交納承包費的義務,是黎某村委會違反合同約定和誠信原則,全某某的行為不屬于違約;3、黎某村與馬場村合并的事實發(fā)生在2001年,通過黎某村委會2003年和2008年兩次按照每年每畝1.00元的標準向全某某收取承包費的行為和2003年、2012年與全某某的訴訟過程中一直認可草原承包費的標準為每年每畝1.00元,其向法庭提供變更后的合同的行為說明黎某村委會對合同中承包費的變更是知情且認可的。黎某村委會稱因村合并導致自身持有的合同遺失與自身先前行為矛盾,其行為在于隱瞞合同已經(jīng)變更的事實真相,以達到對自己有利的結(jié)果?;谏鲜鋈c,請求法院依法駁回黎某村委會大反訴請求。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本院對各方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依法予以采信,并在卷佐證,無異議的證據(jù)如下:
全某某提交的1998年4月1日的收據(jù)、1999年4月30日的收據(jù)、1999年12月30日收據(jù)、2001年7月6日收據(jù)、2002年5月20日收據(jù)2份、2008年5月20日收據(jù)、2011年7月4日收據(jù)、2003年3月31日收據(jù)、2005年4月25日收據(jù)、2007年1月30日收據(jù),黎某村委會提交的2014年10月24日四某某鎮(zhèn)政府證明一份、中共黎某鄉(xiāng)林黎發(fā)[2001]21號關于黎某鄉(xiāng)行政村合并工作實施方案的委員會文件。
當事人有異議的證據(jù)如下:
1、本院對全某某提交的1996年9月30日全某某與黎某鄉(xiāng)畜牧場(現(xiàn)為黎某村委會)簽訂的林草包字第130號《承包草原合同書》(承包費為每年每畝1.00元,共計7,000.00元)和黎某村委會及四某某鎮(zhèn)政府提交的1996年9月30日全某某與黎某鄉(xiāng)畜牧場(現(xiàn)為黎某村委會)簽訂的林草包字第130號《承包草原合同書》(承包費每年每畝3.00元,共計21,000.00元)的真實性均予以確認,該合同為一式五份合同中的三份,黎某村委會及四某某鎮(zhèn)政府提交的公證處備案的合同是未變更的合同,黎某村委會提交的來源于2013年慶民二終字第470號民事卷宗中的合同是變更不完全的合同,全某某提交的是變更后的合同。
2、全某某提交的黎某村委會于2008年5月13日向全某某發(fā)出的《催繳草原承包費欠款通知》原件一份、林甸縣人民法院制作的(2003)林經(jīng)初字第119號和(2012)林民初字第154號民事判決書復印件各一份,該組證據(jù)能夠證明在2014年以前,全某某與黎某村委會均是按照承包費每年每畝1.00元履行的事實,本院對該組證據(jù)依法予以采信。
3、全某某提交的1997年3月20日原馬場村委會給縣草原管理站出具的證明信復印件一份,該份證據(jù)內(nèi)容中體現(xiàn)將涉案草原的承包費從每年每畝3.00元變更1.00元與全某某和黎某村委會在2014年前按照每年每畝1.00元履行合同相一致,但該證據(jù)為復印件,未得到其他當事人的認可,不能證明變更合同的原因為證明信中內(nèi)容,故本院對該證據(jù)依法不予采信。
4、全某某提交的有異議的收據(jù)如下:2012年4月14日證明信的內(nèi)容為畜牧站收取全某某草原承包費17,500元,結(jié)合無異議的收據(jù),畜牧站收取過草原承包費,因此,本院對該證據(jù)依法予以采信;1999年5月5日收據(jù)、2000年11月10日收據(jù)、2002年3月9日收據(jù)、2002年3月9日收據(jù)、2003年3月31日收據(jù)、2003年12月15日收據(jù)、2004年11月4日收據(jù)、2004年11月8日收據(jù),二被告對該八份收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至于該費用具體為那種費用不影響原告于票據(jù)日期交費的事實,本院對該八份收據(jù)依法予以采信;1999年12月2日收據(jù)為苗國軍收草原費2,000.00元,結(jié)合二被告無異議的收據(jù),苗國軍作為時任黎某鄉(xiāng)草原站的工作人員當年曾向全某某收取草原承包費,因此,該票據(jù)中苗國軍的行為推定為代表鎮(zhèn)政府向全某某收取草原承包費的職務行為,本院對該證據(jù)依法予以采信;1996年9月17日收據(jù),因該證據(jù)為全某某的父親全福祥交納的抵押金10,000.00元,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本院依法不予采信;2000年8月2日500.00元的收據(jù)不能證明安玉海是向全某某收取草原相關費用,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本院依法不予采信。
5、黎某村委會提交的四某某鎮(zhèn)政府于2014年10月15日出具的關于安玉海和許某的履歷證明,該組證據(jù)能夠證明安玉海及許某在四某某鎮(zhèn)畜牧站工作,安玉海工作期間為1994年至2009年,許某的工作期間為1994年至今的事實,本院對該部分予以采信,至于二人是否有權進行合同變更,需進行綜合論證。
6、黎某村委會提交的大慶市中級法院于2013年10月14日對許某和邢凱峰及全某某制作的調(diào)查筆錄復印件、大慶市人民政府的慶政發(fā)[1996]16號文件復印件、(2004)慶商終字第143號案件的立案審查表和全某某在該案中提交草原監(jiān)理站的證明復印件,當事人對該組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對組證據(jù)的真實性依法予以確認。
7、黎某村委會和四某某鎮(zhèn)政府提交全某某交費票據(jù)的復印件14張,這些票據(jù)的原件全某某在舉證時均已提交,本院對以上票據(jù)進行論證,此處不再贅述,至于全某某是否少繳費需綜合本案其他證據(jù)進行論證。
8、四某某鎮(zhèn)政府提交的《黑龍江草原管理費征收辦法》的打印機及反訴提交的林甸縣人民法院的(2012)林民初字第153號民事判決書復印件和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的(2013)慶民二終字第471號民事判決書原件,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真實性依法予以確認。
9、四某某鎮(zhèn)政府方的證人許某的證言,因許某為四某某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與之有利害關系,證人有利于四某某鎮(zhèn)政府的證言本院依法不予采納。
10、全某某在反訴中提交的錄音資料及證人孔某、曹某的證言,綜合庭審,本院對全某某于2016年11月份欲繳納2012年至2016年草原承包費的事實予以采信,但因證人與全某某之子女系朋友關系,有利于全某某的證言本院依法不予采納。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1996年9月30日,原告全某某與林甸縣黎某鄉(xiāng)畜牧場簽訂了林草包字第130號《承包草原合同書》一份,約定黎某鄉(xiāng)畜牧場將7000畝草原(該草原位于鄉(xiāng)政府南,東至萬發(fā),西至鄉(xiāng)政府,南至安達,北至鄉(xiāng)政府)發(fā)包給全某某,承包期30年(1997年1月1日至2026年1月1日),依法按時按比例向縣、鄉(xiāng)、村交納草原承包費,承包費每畝每年3.00元,共計21,000.00元,承包費每5年為一個交納期,每年4月30日前向縣草原監(jiān)理站預交80%草原管理費,其余部分在當年11月30日前交齊。該合同一式五份,全某某、黎某鄉(xiāng)畜牧場各執(zhí)一份,鄉(xiāng)、縣草原監(jiān)理站、縣公證處各一份。2001年9月份,黎某鄉(xiāng)畜牧場合并到黎某××黎某村,現(xiàn)更名為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八屯。全某某與黎某××黎某村委會因履行合同中發(fā)生糾紛,2003年10月29日,全某某向林甸縣法院提起訴訟,并提交了其與黎某鄉(xiāng)畜牧場于1996年9月30日簽訂的草原合同書原件,該合同書關于承包費處有更改,將原來的每年每畝3.00元,更改為1.00元,更改處有許某的印章和安玉海的簽名,將共計21,000.00元更改為共計7,000.00元,雙方對合同均予以認可,之后的多次訴訟雙方均以變更后的合同為主要證據(jù),直到2014年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委會提交了在公證處存檔的那份合同,黎某村委會否認全某某所執(zhí)合同中承包費是每年每畝1.00元,共計7,000.00元,應當按照公證處存檔的合同中承包費每年每畝3.00元,共計21,000.00元的約定履行。2014年8月12日,向林甸縣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委會和四某某鎮(zhèn)政府退還自1996年至2011年期間二被告多收原告草原費70,500.00元及利息136,239.96元,合計206,739.96元,庭審中,原告變更要求二被告退還多收草原承包費70,700.00元及利息136,039.96,合計206,739.96元,本次庭審中又變更為要求二被告退還多收取承包費66,200.00元及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從多收取之日計息至實際給付之日止。2017年3月31日,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委會提起反訴,認為其與全某某簽訂7000畝(實際測量為8600畝)的草原承包合同的承包費為每年每畝3.00元,每年的承包費為21,000.00元,7000畝草原1997年至2016年草原承包費應為420,000.00元,全某某實際交費127,800.00元,欠繳承包費為292,220.00元,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為210,215.08元,1600畝草原雖然法院已經(jīng)判決且已履行完畢,但判決1997年至2007年是按照每年每畝1.00計算的,2008年至2011年是按照每年每畝4.00元計算的,現(xiàn)黎某村委會認為1600畝草原的承包費1997年至2007年應當按照每年每畝3.00元計算,2008年至2016年1600畝草原承包費按照每年每畝4.00元計算,1600畝草原1997年至2016年的草原承包費應交110,400.00元,全某某實際交納43,200.00元,欠繳金額67,200.00元,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為47,124.67元,8600畝草原欠繳的承包費共計359,400.00元,應付利息257,339.75元,黎某村委會要求依法解除與反訴被告全某某簽訂的承包草原合同書,要求全某某給付草原承包費359,400.00元及損失257,339.75元,合計616,739.75元,并要求由全某某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全某某歷年的交費明細:1997年,林甸縣黎某鄉(xiāng)人民政府畜牧站收全某某交納的17,500.00元;1998年4月1日,林甸縣黎某鄉(xiāng)人民政府畜牧站收全某某交納的10,000.00元;1999年全某某交費四次共計13,700.00元,第一次是1999年4月30日時任黎某鄉(xiāng)畜牧站工作人員許某收取的3,000.00元,第二次是1999年5月5日許某收取的3,000.00元,第三次是1999年12月2日苗國軍收取的2,000.00元,第四次是1999年12月30日黎某鄉(xiāng)草原站苗國軍、許某收取的5,700.00元;2000年11月10日,黎某鄉(xiāng)畜牧站收取全某某交納的2,000.00元;2001年7月6日,黎某鄉(xiāng)財政所收全某某交納的2001年17,500.00元;2002年全某某交費4次共計27,200.00元,第一次和第二次是2002年3月9日黎某鄉(xiāng)草原站分別收取的1,400.00元和3,500.00元,第三次和第四次是2002年5月20日黎某鄉(xiāng)畜牧站分別收取的6,200.00元和16,100.00元;2003年全某某交費三次共計8,400.00元,第一次和第二次是2003年3月31日黎某鄉(xiāng)草原站許某分別收取的1,400.00元和3,500.00元,第三次是2003年12月15日林甸縣草原監(jiān)理站收取是3,500.00元,再加上黎某××黎某村委會于2008年5月20日收取的2003年草原承包費7,000.00元,2003年全某某交納的費用總計為15,400.00元;2004年全某某交費2次共計3,500.00元,第一次是2004年11月4日林甸縣草原監(jiān)理站收取的2,000.00元,第二次是2004年11月8日林甸縣草原監(jiān)理站收取的1,500.00元,再加上黎某××黎某村委會于2008年5月20日收取全某某2004年草原承包費7,000.00元,全某某2004年交納的費用總計為10,500.00元;2005年4月25日,黎某鄉(xiāng)草原站許某收取全某某草原費3,500.00元,再加上黎某××黎某村委會于2008年5月20日收取全某某2005年草原承包費7,000.00元,全某某2004年交費共計10,500.00元;黎某××黎某村委會于2008年5月20日收取全某某2006年草原承包費7,000.00元;2007年1月30日,黎某鄉(xiāng)草原站許某收取全某某草原費1,400.00元,再加上黎某××黎某村委會于2008年5月20日收取全某某2007年草原承包費7,000.00元,2007年全某某共計交費8,400.00元;2011年7月4日,全某某向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委會交納2008年至2011年的草原承包費共計28,000.00元,每年7,000.00元。自1997年至2011年,全某某共計交費167,700.00元,其中黎某村委會收取63,000.00元,四某某鎮(zhèn)政府收取104,700.00元。

本院認為,全某某與黎某村委會之間的牧業(yè)承包合同關系成立,1996年9月30日簽訂的承包草原合同書是合同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
(一)關于合同雙方應如何履行合同的問題。雙方對變更后的合同履行至2014年,應視為雙方對合同價款變更的認可,即從每年每畝3.00元變更為每年每畝1.00元,黎某村委會和四某某鎮(zhèn)政府以黎某村委會所執(zhí)合同遺失,應以其2014年在公證處找到的未變更合同為履行依據(jù)的抗辯理由,本院認為上述抗辯理由不能對抗變更后的合同實際履行的事實,根據(jù)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變更后的合同效力優(yōu)先適用,因此,全某某與黎某村委會應當繼續(xù)履行變更后的合同,即按照承包費每年每畝1.00元履行。對變更后的合同予以認可,應當按照1.00元每畝的價格繼續(xù)履行合同。同意應當將草原承包費予以扣除。二被告多收取的費用構(gòu)成不當?shù)美?,應當予以返還。
(二)關于黎某村委會和四某某鎮(zhèn)政府是否多收取全某某承包費,如果存在多收取費用的情況應如何處理的問題。根據(jù)合同約定,全某某承包的7000畝草原按照每年每畝1.00元計算,同時約定繳納草原管理費,雖無具體數(shù)額的約定,但根據(jù)《黑龍江省草原管理征收辦法》的規(guī)定,天然采草場按照每畝0.5元繳納草原管理費,全某某應從1997年開始繳納草原管理費,根據(jù)政策規(guī)定,2006年停止征收草原管理費,因此,草原管理費應繳納至2005年,故全某某從1997年至2005年,每年繳納草原承包費7,000.00元及草原管理費3,500.00元,合計10,500.00元,從2006年至2011年每年交納草原承包費7,000.00元。結(jié)合認定的事實,四某某鎮(zhèn)政府存在多收全某某費用的情況,超出合同多收取費用部分屬于不當?shù)美?,四某某?zhèn)政府應當予以返還,并賠償全某某相應的損失。全某某請求損失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從不當?shù)美掌痖_始計算至實際給付之日止,關于損失的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及案件事實,本院依法應當予以支持。具體如下:1997年多收7,000.00元,1998年少交500.00元,1999年多收3,200.00元,2000年少交8,500.00元,這四年賬目進行抵頂后,全某某仍多交1,200.00元,利息起算時間為這四年全某某最后一次交費時間即2000年11月10日;2001年7月6日多收7,000.00元,利息起算時間為2001年7月6日;2002年5月20日多收16,700.00元,利息起算時間為2002年5月20日;2003年3月31日多收4,900.00元,利息起算時間為2003年3月31日;2007年1月30日多收1,400元,利息起算時間為2007年1月30日,共計多收31,200.00元。黎某村委會并未多收取全某某的費用。
(三)關于黎某村委會的反訴請求如何處理的問題。本院認定合同雙方應當按照變更后的合同即承包費每年每畝1.00元履行,1997年至2011年,全某某已經(jīng)履行給付草原承包費和草原管理費的義務,不存在不完全履行合同的情形;2012年至2016年,因2012年雙方因合同履行價款產(chǎn)生爭議并一直在訴訟中,未交付合同價款不屬于違約行為,因此,黎某村委會反訴要求解除合同的請求無法律依據(jù),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因全某某未欠繳7000畝(實際8600畝)草原承包費和草原管理費的情形,因此,黎某村委會要求全某某給付草原承包費及損失的請求無事實依據(jù),本院依法不予支持。但全某某應當按照變更后的合同承包費每年每畝1.00元向黎某鄉(xiāng)村委會交納2012年至2016年7000畝草原承包費35,000.00元,另外1600畝草原按照林甸縣人民法院(2012)林民初字第153號民事判決書所確定每年每畝4.00元計算承包費,即全某某應向黎某鄉(xiāng)村委會交納2012年至2016年1600畝草原承包費32,000.00元,合計67,000.00元。
綜上所述,全某某要求黎某村委會和四某某鎮(zhèn)政府返回1996年至2011年期間多收的承包費及損失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支持四某某鎮(zhèn)政府退還全某某1996年至2011年期間多收的費用31,200.00元及相應利息;黎某村委會不存在多收費情況,因此不承擔返回和賠償責任;黎某村委會反訴要求全某某給付1997年至2011年8600畝欠繳的草原承包費和草原管理費及相應損失的請求依法不予支持;黎某村委會反訴要求全某某給付2012年至2016年8600畝欠繳的草原承包費及相應損失的請求,因全某某并未違約,應按照合同的約定和法院判決履行給付草原承包費的義務,不需要賠償損失,即全某某應向黎某鄉(xiāng)村委會交納2012年至2016年8600畝草原承包費67,000.00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五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
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九十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人民政府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返還多收取原告全某某31,200.00元及相應利息,具體如下:1997年多收取的費用1,200.00元及利息(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進行計算,自2000年11月10日至給付之日止)、2001年多收取的費用7,000.00元(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進行計算,自2001年7月6日至給付之日止)、2002年多收取的費用16,700.00元(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進行計算,自2002年5月20日至給付之日止)、2003年3月31日多收取的費用4,900.00元(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進行計算,自2003年3月31日至給付之日止)、2007年多收取費用1,400元(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進行計算,自2007年1月30日至給付之日止);
二、反訴被告全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給付反訴原告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民委員會2012年至2016年8600畝草原承包費67,000.00元(7000畝×1.00元/畝×5年+1600畝×4.00元/畝×5年=67,000.00元)。
三、駁回原告全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四、駁回反訴原告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民委員會的其他反訴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455.00元,由被告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人民政府負擔580.00元,由原告全某某負擔875.00元。反訴費4,984.00元由反訴被告全某某負擔1,475.00元,被告林甸縣四某某鎮(zhèn)黎某村民委員會負擔3,509.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李百權
審判員 劉春芳
人民陪審員 王海春

書記員: 姜宏巖

Related posts

評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