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余某。
委托代理人:張敬社,荊門市東寶區(qū)景東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馮某某。
委托代理人:汪紅波,荊門市東寶區(qū)象山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工作者。
上訴人余某因與被上訴人馮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法院(2015)鄂東寶城民初字第0011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5年12月24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1月15日公開開庭審理本案。上訴人余某的委托代理人張敬社,被上訴人馮某某及委托代理人汪紅波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馮某某一審訴稱,2014年4月28日,余某因做生意缺資金周轉通過何富強介紹向其借款100000元,約定月利息1500元,2015年5月1日前還清,逾期不還,支付違約金10000元。借款到期后,其多次向余某催款無果。據(jù)此,訴請余某返還借款100000元,并按月利率1.5%支付自2014年4月28日起至履行完畢之日期間的利息,支付逾期還款違約金10000元。
余某一審辯稱,其不認識也未曾向馮某某借款,雙方不存在借貸關系;馮某某持有的借條對出借人名字進行了添加、涂改,且借條部分內容系后期添加形成的,該借條上除借款人名字是余某本人所簽,其他的均為何富強所書寫;其只向何富強借款100000元,與何富強存在借貸關系,馮某某不具有債權人資格,向其主張該債權,無事實根據(jù),應予駁回。
原審查明,馮某某交付何富強100000元,何富強交付余某100000元。2014年4月28日,余某在何富強書寫好的借條上署名。
另查明,馮某某、余某素不相識,與何富強均為老俵親戚關系,何富強在余某開辦的公司工作。2014年4月28日前,余某因公司經營所需向何富強借款無果,經何富強居間,馮某某與余某達成借貸合意,馮某某將借款100000元通過何富強提供給余某。2014年4月28日,余某在何富強代其書寫的借條上簽名,并將借條交付給何富強。后何富強因誤將馮某某的“兆”字寫成“照”字,在借條上對“照”字涂銷后改寫成“兆”字,并在借條上添加了“(欠)”字,和“如不能按期還,需加付違約金10000元”的內容。
原判認為,自然人間的民間借貸關系自出借人提供借款時生效,借款人未能按期還款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違約責任。借貸系合同關系,可以經他人居間達成。本案中,馮某某與余某雖然素不相識,但鑒于何富強與兩人均為老俵親戚關系,雙方通過何富強居間借貸具有現(xiàn)實的可能性,且馮某某持有余某出具的借條。盡管該借條因何富強涂銷、添加行為存在瑕疵,但該瑕疵并不足以影響證明馮某某出借人資格及與余某存在民間借貸關系和有關利息約定的效力。故馮某某訴請余某返還借款100000元及利息,有事實、法律根據(jù),予以支持。但其請求余某支付違約金10000元,因有關違約金約定的內容系何富強事后添加,在馮某某無證據(jù)證明該添加內容經余某同意或事后追認的場合下,對余某不具有拘束力,對此不予支持。余某抗辯主張何富強涂改、添加借條內容的事實,部分成立,予以采納,但其抗辯馮某某不具有債權人資格,主張與馮某某不存在借貸關系,沒有舉證證明,也與查明的事實不符,不予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一十條、第二百一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條第二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余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向馮某某返還借款100000元,并按月利率1.5%支付自2014年4月28日起至借款返還完畢之日止期間的利息;二、駁回馮某某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860元減半收取1430元,由馮某某負擔30元,由余某負擔1400元。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二審查明的其他事實與一審一致。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1、原審是否存在程序違法的情形;2、馮某某是否通過何富強向余某提供了10萬元借款。
經二審庭審詢問,余某代理人主張,原審法院程序違法體現(xiàn)在,原審在認定借條關于債權人姓名和違約金條款有添加涂改的情形下,仍采信何富強的證言不當。本院認為,債權人姓名中的“照”字涂改成“兆”字并不影響馮某某債權人身份的認定,何富強證言中關于借款的出借過程和款項構成有相應證據(jù)予以證明,原審對此采信并無不當;關于違約金事項,原審未采信何富強的證言,也未支持馮某某的該項訴請。故原審對于何富強的證言采信并無不當?shù)那樾?,況且對于證據(jù)的采信是否適當也不屬于程序違法情形。
關于馮某某是否通過何富強向余某提供了10萬元借款,結合何富強一審的出庭證言、何富強銀行轉賬憑證及消費存根聯(lián)、馮某某的陳述、借條上債權人名字和身份證信息的內容以及馮某某持有借條原件,能夠證明馮某某通過何富強提供給了余某10萬元借款。
原審認定基本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經合議庭評議,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860元,由上訴人余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劉 俊 審 判 員 向 芬 代理審判員 馬晶晶
書記員:陳婷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