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何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承德市軍分區(qū)退休干部,住承德市二道河子軍分區(qū),原告(反訴被告)何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河北師范大學教授,住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qū),二委托代理人趙紹偉,河北德律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反訴原告)盛強,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承德郵政公司安全???衛(wèi)部職工,住承德市,委托代理人魏昕,承德市承德縣法律援助中心工作者。
原告何某某、原告(反訴被告)何某與被告(反訴原告)盛強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8月10日受理后,被告(反訴原告)盛強于2017年8月23日提起反訴。本院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7年8月2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何某某、及二原告的委托代理人趙紹偉、被告(反訴原告)及其委托代理人魏昕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原告何某某、原告(反訴被告)何某訴稱,因原告何某某多年患類風濕、關節(jié)炎和高血壓等慢××,多年來居住在承德××××區(qū)公寓樓一層,居住環(huán)境陰暗潮濕??紤]到原告何某某的身心健康,二原告決定在承德市購買一套居住環(huán)境好的住房,改善居住條件,所購房屋產權歸原告何某某所有。2016年9月份,通過劉某的介紹,原、被告了解到雙方有買賣房屋信息。2016年10月15日,在被告(反訴原告)家中,原告(反訴被告)何某作為原告何某某的全權委托人,與被告夫妻雙方和介紹人劉某就“乾正家園*—****室”的房屋出售事宜達成一致意見并約定:房屋總售價55.5萬元,原告方分兩次在一年內支付,其中第一筆款項30萬(后雙方補簽了書面的購房協(xié)議,簽字人為原告(反訴被告)何某),第二筆款項25.5萬。2016年10月19日,原告方按購房協(xié)議約定給付第一筆購房款30萬。2017年5月20日原告交付第二筆購房款25.5萬。至此,原告方已按協(xié)議約定履行全部義務。原告方支付完房屋全部款項后,被告方應將商品房買賣合同原件、購房發(fā)票原件交給原告。但由于承德近期房價飛漲,被告意圖毀約,拒絕履行上述義務。原告方多次努力嘗試被告方履行義務,但時至今日被告均未配合。被告的行為已經??重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為維護原告權益,原告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決被告將商品房買賣合同原件、購房發(fā)票原件交與原告,并出具收取255000.00元的收條,訴訟費由被告負擔。被告(反訴原告)盛強辯稱,原告起訴與事實不符,事實是,原告何某某不是簽訂購房協(xié)議書的合同當事人,不是適格的原告,不能以原告的身份提起訴訟。2016年10月21日,原告(反訴被告)何某以購房者(乙方)的身份與被告(反訴原告)簽訂了購房協(xié)議書,并不是以原告何某某的委托代理人身份簽訂協(xié)議,協(xié)議中乙方沒有任何關于原告何某某的信息,原告何某某在訴狀中的陳述沒有任何證據予以佐證,被告(反訴原告)不認可原告何某某的說法,被告(反訴原告)將房屋出售給原告(反訴被告)何某而不是原告何某某,有購房協(xié)議及原告(反訴被告)何某向被告(反訴??告)的打款憑證為證。原告何某某委托原告(反訴被告)何某購房的說法不成立。原告要求被告(反訴原告)交付“商品房買賣合同原件”及“購房發(fā)票原件”沒有約定及法律依據。雙方交易的樓房為預售房,如果合同能夠繼續(xù)履行,在房屋交付后被告(反訴原告)辦理完產權手續(xù)才能過戶給原告,雙方的購房協(xié)議書沒有約定交付“商品房買賣合同原件”及“購房發(fā)票原件”。而且“購房合同”及“發(fā)票”是開發(fā)商向被告(反訴原告)出具的,針對的是被告(反訴原告),被告(反訴原告)不能交付給原告。被告(反訴原告)不存在違約行為,購房協(xié)議因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的原因導致原告的合同目的無法實現,被告(反訴原告)有權要求解除雙方的購房協(xié)議。按照協(xié)議約定,原告(反訴被告)何某2016年10月19日支付了第一筆30萬購房款,第二期25.5萬最后支付期???在2017年10月19日。但在2017年5月14日,承德市人民政府出臺了承市政字(2017)40號“關于進一步強化調控措施穩(wěn)定全市房地產市場的通知”,依據通知精神,自2017年5月5日開始,承德市等范圍內施行住房限購措施,無法提供本市一年(含)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家庭,暫停在上述區(qū)域內向其售房。限購政策出臺后,被告(反訴原告)及時和原告(反訴被告)何某取得聯系,告知其承德市出臺的房屋限購政策,要求原告提供其在本市一年(含)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但原告(反訴被告)何某無法提供,被告(反訴原告)告知原告(反訴被告)何某如無法提供上述證明,則雙方的購房協(xié)議因限購措施導致無法繼續(xù)履行,要求解除購房協(xié)議并退回其已經交付的購房款。但原告(反訴被告)何某突然于2017年5月20日以轉賬的方式支付了???二筆購房款25.5萬元。被告(反訴原告)認為,雙方因限購措施導致購房協(xié)議已經不能繼續(xù)履行,雙方應解除購房協(xié)議。綜上所述,原告起訴無事實及法律依據,其請求不應得到支持,請駁回其訴訟請求。被告(反訴原告)盛強反訴稱,2016年10月21日,被告(反訴原告)與原告(反訴被告)簽訂了購房協(xié)議,被告(反訴原告)將位于承德市乾正家園*號樓****室房屋(建筑面積130.08平方米)以55.5萬元出售給原告(反訴被告),原告(反訴被告)2016年10月19日支付了第一筆房款30萬元,約定第二筆房款于2017年10月19日為最后期限。2017年5月14日,承德市人民政府出臺了承市政字(2017)40號“關于進一步強化調控措施穩(wěn)定全市房地產市場的通知”,依據通知精神,自2017年5月15日開始,承德市等范圍內施行住房限購措施,無法提供本市一年(含)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房籍居民家庭,暫停在上述區(qū)域內向其售房。限購政策出臺后,被告(反訴原告)要求原告(反訴被告)提供本市一年(含)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但原告(反訴被告)無法提供,被告(反訴原告)告知原告(反訴被告)如無法提供上述證明,則雙方的購房協(xié)議因限購措施導致無法繼續(xù)履行,要求解除購房協(xié)議,退回其已經交付的購房款。但原告(反訴被告)突然于2017年5月20日以轉賬的方式支付了第二筆購房款。綜上所述,雙方簽訂的協(xié)議因國家政策發(fā)生變化而無法繼續(xù)履行,不能實現協(xié)議目的,現被告(反訴原告)提起反訴,請求解除與原告(反訴被告)于2016年10月21日簽訂的購房協(xié)議,原告(反訴被告)承擔反訴費用。原告(反訴被告)何某辯稱,一、本案系原告何某某購買被告(反訴原告)的房屋,而不是原告(反訴被告)何某購買。本案爭議房屋系原告何某某委托原告(反訴被告)何某購買,將來房屋產權登記在原告何某某名下,而原告何某某現沒有房產,并不受承德市政府限購措施的約束。二、原告(反訴被告)何某多次告訴被告(反訴原告)該房屋系其父母購買,將來房屋產權登記在原告何某某名下,被告(反訴原告)對此事實也一直沒有異議。原告(反訴被告)在與被告(反訴原告)協(xié)商購買其房屋事宜時就已經告知被告(反訴原告)該房屋系給其父母購買,房產登記在其父母即原告何某某名下。在被告(反訴原告)告知原告(反訴被告)承德市的房屋限購措施后,也多次向被告(反訴原告)重復說明購買他的房屋將來登記在原告何某某名下,并不受限購措施的影響,被告(反訴原告)聽后對此都沒有提出過異議。而且后來原告(反訴被告)何某和原告何某某曾???次與被告(反訴原告)電話溝通及與被告(反訴原告)面談購房協(xié)議履行之事時,被告(反訴原告)也從未說過讓被告(反訴原告)何某提供本市一年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只是多次強調他名下有兩套房產,受到限購措施影響無法再買房了,但是這與原告購買本案的涉案房屋沒有關系,并不影響雙方簽訂的購房協(xié)議的履行,因此不能解除此購房協(xié)議。三、購房協(xié)議簽訂在限購措施出臺之前,不適用限購措施,且能夠繼續(xù)履行。承德市出臺的承市政字(2017)40號文件只是為了穩(wěn)定房地產市場的一份臨時性的限購措施,而本案是在該限購措施出臺之前,早已經出售完畢,且原告已經將全部的購房款交付了被告(反訴原告),因此并不適用該限購措施。而且該限購措施只是臨時性的,是對一部分還沒有買房而正要買房的購房人暫停售房,且只是暫停,而不??永久不能售房,可能用不了一年兩年就會取消了,因為現在全國有四十多個城市已經取消了限購,而被告(反訴原告)出售給原告的是期房,在開發(fā)商不違約的情況下明年10月底才交房,等被告(反訴原告)辦理完房產證最快也得三五年,等到原告與被告(反訴原告)辦理房產過房手續(xù)的時候估計限購早就取消了,到時即便是非本市戶籍購房也不需要提供任何納稅證明或繳納社會保險證明了,更何況是原告何某某購買房屋了。所以,現在雙方簽訂的購房協(xié)議完全可以繼續(xù)履行,且正履行到原告向被告(反訴原告)交付購房款,被告(反訴原告)應當向原告交付購房合同原件及購房款發(fā)票原件的這個步驟,還未涉及到房產交付,更甭提房產過戶了,那得好幾年之后了,而只有在雙方辦理房產過戶的時候房產部門才會審查購房人的購房資格及相關證明。因此被告(反訴???告)的反訴理由和請求均不能成立,請求法庭駁回反訴請求。庭審中,二原告出示了以下證據,1、原告何某與被告盛強簽訂的購房協(xié)議一份;2、原告何某某委托原告何某辦理購房及相關事宜的委托書一份;3、證人劉某書面證明一份;4、30萬元收條一張及銀行匯款憑證兩份;5、被告盛強與開發(fā)商簽訂的購房合同及購房款發(fā)票的復印件一份;6、銀行存款交易憑條三張及原告何某銀行交易記錄一份;7、原告何某與被告盛強的電話錄音光盤一張;8、原告何某發(fā)給被告的快遞函一份及快遞簽收單一份。被告(反訴原告)對二原告出示的證據發(fā)表以下質證意見,對證據1的真實性沒有異議,賣方是盛強,購房是何某。證據2不認可,是二原告事后偽造的,洽談買房一直是何某。證據3不認可,不符合證據的要件,劉某是否核實打印內容,我方認為是原告打印好了找劉某簽的字。證據4認可,從打款憑證上,可以看出是何某打款,第二筆2017年5月20日早于約定的時間,在沒有到履行的期限時,原告何某付的款。證據5認可,不是把房屋交付給何某,而是用于去房管局進行查詢的。證據6不認可,只是原告父子倆之間的轉賬,與本案無關。證據7證據8不認可,本身不認可原告的證明目的,郵件即便是收了,也不能證明是房子賣給何某某的。在郵件中只是在限購之后原告自述的說是代何某某買房,補充一點購房協(xié)議書的約定,沒有約定說交付購房款的全部之后,交付購房發(fā)票和購房合同。2017年5月18日的時候通話是5分鐘,我告知原告已經限購房屋。庭審中,被告(反訴原告)出示以下證據,1、購房協(xié)議書一份;2、承德市人民政府下發(fā)限購文件2份,證明原告何某不符合承德市購房條件。二原告對被告(反訴???告)出示的證據發(fā)表以下質證意見,證據1沒有異議,證據2限購文件沒有異議,但與本案沒有關聯性。經審核,被告(反訴原告)對二原告出示的證據1、證據4、證據5無異議,二原告對被告(反訴原告)出示的證據無異議,對上述證據本院予以采信。原告出示的證據2、證據3、證據6、證據7、證據8不能證明原告何某某委托原告(反訴被告)何某購買房屋的事實。經審理查明,2016年9月份,原、被告達成了房屋買賣的一致意見。原告(反訴被告)何某于2016年10月19日給付被告(反訴原告)購房款30萬元,2016年10月27日補簽了書面的購房協(xié)議書,協(xié)議約定,被告(反訴原告)將其擁有獨立產權(還未辦房產證)的承德市乾正家園*號樓****室的房屋,建筑面積130.8平方米,以人民幣55.5萬元的價格出售給原告(反訴被告)何某。原告(反訴被告)何某分兩??付款,第一次付款30萬元,該款項已于2016年10月19日支付完畢;第二次付余款25.5萬元,支付最后期限為2017年10月19日。該協(xié)議還約定了違約責任等內容。原告(反訴被告)何某及、被告(反訴原告)分別于2016年10月21日、2016年10月27日在購房協(xié)議書中簽字。2017年5月20日,原告(反訴被告)何某給付被告(反訴原告)第二筆購房款25.5萬元。另查明,2017年5月14日,承德市人民政府發(fā)布了承市政字(2017)40號《關于進一步強化調控措施穩(wěn)定全市房地產市場的通知》,《通知》第一條規(guī)定,“在市區(qū)(雙橋區(qū)、雙灤區(qū)、營子區(qū)、高新區(qū))興隆縣、灤平縣、豐寧縣、承德縣、平泉縣范圍內,能夠提供本市一年(含)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對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及以???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一年(含)以上本市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上述區(qū)域內向其售房;對于引進人才和駐承單位、來承創(chuàng)業(yè)的外地戶籍人員等,經其服務所在地縣區(qū)政府認定后,可不提供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購買1套房屋。……”
本院認為,原告(反訴被告)何某與被告(反訴原告)經平等協(xié)商,簽訂的購房協(xié)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該協(xié)議并不違反國家強制性、禁止性法律、法規(guī)及當時的房地產調控政策,該協(xié)議合法、有效。該協(xié)議中并未約定,被告(反訴原告)收取全額購房款后,向原告(反訴被告)提供原購房合同、發(fā)票及收據,向原告(反訴被告)提供原購房合同、發(fā)票及收據并非被告(反訴原告)的法定或約定的義務,因此,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依據,本院不予支持。被告(反訴原告)出售房屋,其合同目的系轉讓標的房屋、收取購房款,現被告(反訴原告)合同目的已全部實現,因此,被告(反訴原告)的反訴請求亦無依據,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九十四條、第一百三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駁回原告何某某、原告(反訴被告)何某的訴訟請求。二、駁回被告(反訴原告)盛強的反訴請求。原告預交案件受理費80.0元,由原告負擔。被告(反訴原告)預交反訴費40.00元,由被告(反訴原告)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