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付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北省辛集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秦建鋒,浙江國翱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筠,浙江國翱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僑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奉賢區(qū)。
法定代表人:高某,職務不詳。
被告:高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興化市。
原告付某某與被告上海僑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高某教育培訓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0月8日立案后,依法進行審理。
原告付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原告與被告的《ICC國際中文課程入學協(xié)議書》解除;2.判令二被告共同賠償原告人民幣193,000元。事實與理由:原告之子孟洪皓原為張江學院華僑生學生,根據(jù)被告上海僑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與張江學院的整合協(xié)議,孟洪皓于2019年初轉入被告校區(qū)高原國際寄宿中學(以下簡稱“高原學?!?。被告在介紹其所經營的“馬來西亞高原國際寄宿中學ICC國際中文課程”時承諾,參與該項目可在兩年后申請以華僑生身份參加中國普通高校聯(lián)合招生考試(以下簡稱“聯(lián)考”)。入學學生一方面學習馬來西亞高中課程,獲得馬來西亞高中畢業(yè)證;同時學習華僑生中文課程,以應對聯(lián)考?;诒桓嫔虾S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與張江學院的整合協(xié)議,被告免去孟洪皓自轉學之日起至2019年8月期間的費用。2019年2月初,孟洪皓赴高原學校學習,為高一學生。2019年4月10日,被告提供格式合同文本《CC國際中文課程入學協(xié)議書》,與原告簽訂該協(xié)議并出具繳款通知書。根據(jù)被告要求,原告于2019年4月10日一次性交費193,000元人民幣至被告高某個人賬戶,作為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間的課程費、注冊費、保險費、學雜費、生活費等項目。2019年5月,原告得知,根據(jù)2018年5月的相關國家政策,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簽證持有者需要滿足“5年30個月”的條件才能報名參加“聯(lián)考”,因此,原告的子女無法在兩年內獲得華僑生身份參加“聯(lián)考”。故原告訴來本院,請求判如所請。
審理中,經本院查實,《ICC國際中文課程入學協(xié)議書》載明乙方為孟洪皓,乙方監(jiān)護人為原告付某某。原告付某某系孟洪皓母親,孟洪皓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
本院經審查認為,教育培訓合同是指受教育者繳納學習培訓費用到學校等培訓機構接受教育,在受教育者與學校等培訓機構之間形成的一種民事法律關系。本案中,原告付某某并非教育培訓合同的相對方,亦非受教育者,故原告付某某并非本案適格主體,原告的起訴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八第三款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付某某的起訴。
如不服本裁定,可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薛廣文
書記員:余??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