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付忠孝,男。
委托代理人谷文鋒,男。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某,男。
原審被告張立彬,男。
委托代理人王慶祥,黑龍江名遠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李淼,女。
上訴人付忠孝與被上訴人張某某、原審被告張立彬、李淼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慶安縣人民法院于2013年9月25日作出的(2013)慶商初字第13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4年1月7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4年1月21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付忠孝及其委托代理人谷文鋒、被上訴人張某某、原審被告張立彬、李淼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認定,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張立彬系親屬關系,張某某經(jīng)被告張立彬介紹認識被告付忠孝,2012年3月30日,被告付忠孝種地急需資金,經(jīng)被告張立彬、李淼擔保,原告張某某同意借給被告付忠孝100,000.00元用于種地,當日張某某錢沒有湊齊,被告付忠孝急于去俄羅斯種地,被告付忠孝同意先把借據(jù)出了,讓原告把錢湊夠后交給被告張立彬,當日,三被告給原告出具了100,000.00元的借據(jù),約定月利息2分,借款期限10個月。幾日后,原告將借款100,000.00元按付忠孝的委托交給被告張立彬。借款到期后,被告一直未償還,原告訴訟至法院,要求被告付忠孝立即償還借款本金100,000.00元及利息,并要求被告張立彬、李淼承擔連帶給付責任。上述事實有原告張某某、被告付忠孝、張立彬的當庭陳述及原告所舉證據(jù)被告付忠孝給原告出具欠款100,000.00元,擔保人張立彬、李淼簽字的欠據(jù)原件在卷予以證實。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張某某與被告付忠孝之間的借貸關系事實清楚、債權債務關系明確。被告付忠孝以原告未將借款100,000.00元交給其本人而拒絕承擔給付義務,因被告付忠孝給原告出具欠據(jù)并委托張立彬收取原告的100,000.00元借款后,與原告之間就已形成了事實上的借貸關系,故被告的抗辯理由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付忠孝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的請求合理,應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張立彬、李淼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的請求有理,亦應予以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條、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第十九、第二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付忠孝給付原告張某某欠款本金100,000.00元及利息36,000.00元,本息合計人民幣136,000.00元(利息自2012年3月20日起至2013年9月20日止,計18個月,按月利息2分計算)。二、被告張立彬、李淼承擔連帶保證責任。上述款項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nèi)履行。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為1,510.00元,郵寄送達費160.00元,由被告付忠孝、張立彬、李淼承擔。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判后,被告付忠孝不服,上訴至本院。上訴請求:一、上訴人請求撤銷慶安縣人民法院(2013)慶商初字第136號民事判決。二、要求依法改判,維護上訴人的合法權益。綜上,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改判。
經(jīng)審理查明,二審法院確認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
本院認為,上訴人付忠孝于2012年3月20日給被上訴人出具借款金額為100,000.00元借據(jù)一張,內(nèi)容為“今因種地需要資金,現(xiàn)借款壹拾萬元,¥100,000.00元,利息每月2分,期限十個月。借款人付忠孝、擔保人張立彬、李淼”。經(jīng)審查,上訴人付忠孝對出具借款真實性無異議。張立彬承認此款系其從張某某處取回,并且張立彬在借據(jù)擔保人處簽字。據(jù)此,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形成了借貸關系。上訴人以未收到借款為由拒絕承擔償還義務,缺乏事實依據(jù),不予支持。綜上,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一款(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020.00元由上訴人付忠孝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姜再民 代理審判員 劉 娜 代理審判員 王春光
書記員:郭旭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