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和平大道750號綠地國際金融城A04地塊第B3幢509(創(chuàng)展翊商務秘書015)。
法定代表人:余鑫杰,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覃俊,北京市金開(南寧)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南省濮陽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曾建紅,湖北建弘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亞泰普惠網(wǎng)絡科技(武漢)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東湖路105號武漢中央文化旅游區(qū)K3-2地塊K3-4棟11層4室。
法定代表人:董林,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邱杰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系該公司員工。
原告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與被告劉某某、第三人亞泰普惠網(wǎng)絡科技(武漢)有限公司勞動爭議一案,本院于2018年4月1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覃俊、被告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曾建紅、第三人亞泰普惠網(wǎng)絡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邱杰琳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向本院提起訴訟請求:1、確認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2、原告無需支付被告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第二倍工資28322.66元;3、本案的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昌勞人仲裁字[2018]第37號仲裁裁決書認定的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被告的請求權基礎不能成立。根據(jù)裁決書表述,在仲裁程序中,被告沒有提供任何有效、有證明力的證據(jù)證明與原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被告的入職時間、入職單位、工作地點及工作方式、工作時間及加班時間、工資的具體數(shù)額及構(gòu)成、離職原因及離職時間等關鍵事項均不能確定和認定,亦無相關證據(jù)對上述情況加以佐證證明。而裁決書僅憑被告單方的口頭陳述及自然人劉正與其之間的個人勞務關系的勞動報酬提成款銀行流水記錄等證據(jù),便對以上構(gòu)成勞動關系的要素進行了認定,其裁決沒有事實根據(jù)和法律依據(jù)。勞動關系不存在的前提下,被告的各項訴求均不應獲得支持。即使被告能夠舉出相關的證據(jù),認為其進行了與原告相關的一些工作,其也是與原告的員工(劉正等人員)之間系私人合作而形成的勞務關系,其屬于普通的民事勞務法律關系,不應受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的調(diào)整。在雙方未形成勞動關系的事實和前提下,裁定原告為被告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二倍賠償金等訴請,沒有相應的事實根據(jù)和法律依據(jù),不應得到支持。原告不服該裁決,故訴至法院,望判如所請。
被告劉某某辯稱:1、原告的原法定代表人劉正通過招行給被告發(fā)放了13個月的工資;2、原、被告之間不是勞務關系而是勞動關系。仲裁裁決要求原告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兩倍工資、確認原、被告存在勞動關系是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的。
第三人亞泰普惠網(wǎng)絡科技(武漢)有限公司述稱,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8月10日,劉某某入職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劉某某于2017年3月23日離職,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雙方未簽訂過書面勞動合同。劉正在2016年6月17日至2018年2月8日期間系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劉正在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間通過銀行轉(zhuǎn)賬形式按月發(fā)放劉某某的工資,劉某某離職前的月平均工資為4408元。
2017年3月30日,劉某某(申請人)向武漢市武昌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請求裁令亞泰普惠網(wǎng)絡科技(武漢)有限公司(被申請人)向其支付2016年8月10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間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30856.00元、2016年8月10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間休息日加班費3000元、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4408元,該委于2017年7月7日作出昌勞人仲裁字[2017]第396號仲裁裁決書,裁決駁回申請人的全部仲裁請求事項。
2017年11月29日,劉某某(申請人)向武漢市武昌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請求裁令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被申請人)、亞泰普惠網(wǎng)絡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第三人):被申請人向申請人支付2016年8月10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間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30856.00元、2016年8月10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間休息日加班費3000元、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4408元;確認2016年8月10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間被申請人與申請人存在勞動關系。該委于2018年2月5日作出昌勞人仲裁字[2018]第37號仲裁裁決書,裁決被申請人一次性支付申請人2016年9月10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間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28322.66元;確認2016年8月10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間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存在勞動關系;駁回申請人的其他仲裁請求。
本院認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亞泰普惠網(wǎng)絡科技(武漢)有限公司均主張劉某某與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系勞務合作關系,該公司給劉某某發(fā)放的報酬系劉某某簽成的業(yè)務合同金額的1.5個點的提成,但該公司未提交任何證據(jù)予以證明。且根據(jù)勞社部發(fā)(2005)12號《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guī)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yè)務的組成部分。本案中,劉某某具有勞動法律關系中規(guī)定的勞動者主體資格,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屬于具有用人主體資格的用人單位。工作期間,劉某某接受該公司的勞動管理,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按月向其發(fā)放勞動報酬,具備了勞動關系形成的要件,故本院對該公司主張與劉某某不存在勞動關系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因入職登記表等相關資料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但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未提交,該公司在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間按月發(fā)放劉某某的工資,故本院采信劉某某陳述的入職時間為2016年8月10日,離職時間為2017年3月23日。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第八十二條的規(guī)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北景钢?,因劉某某與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建立勞動關系后,雙方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故該公司應當支付劉某某2016年9月10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間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28322.66元,現(xiàn)該公司主張不支付該款項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與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因劉某某未向人民法院起訴,視為認可昌勞人仲裁字[2018]第37號仲裁裁決書不支持劉某某在仲裁期間主張的休息日加班費3000元及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4408元仲裁請求的結(jié)果,故本院對上述仲裁請求事項不予處理。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第八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駁回原告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二、確認原告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與被告劉某某在2016年8月10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
三、原告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被告劉某某2016年9月10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間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28322.66元。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應減半收取5元,由原告亞泰人和商務信息咨詢(武漢)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徐倩
書記員: 王文興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