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云中賢。
委托代理人邱才友,湖北高見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宜城市佳欣塑業(yè)有限公司(下稱佳欣公司)。
法定代表人郭俊,該公司總經(jīng)理。
被告鄭某某。
上述二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張萬忠,湖北長久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原告云中賢訴被告佳欣公司、鄭某某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3月25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5月25日、11月23日二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云中賢及其委托代理人邱才友,被告佳欣公司及被告鄭某某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張萬忠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云中賢訴稱,2013年12月20日,佳欣公司與原告簽訂借款合同約定,佳欣公司向原告借款70萬元,借款期限12個月,月利率1.8%,鄭某某對上述借款提供擔保。合同簽訂后,原告按照借款合同履行了自己的義務(wù)(其中所借部分款項為以前借款未還清余款),2014年1月21日,佳欣公司又向原告借款10萬元。借款到期后,佳欣公司未按約還款。故請求依法判令被告佳欣公司償還原告借款本金80萬元,并支付2014年8月25日至2015年3月1日期間的利息7.4萬元;并支付自2015年3月2日起按月利率1.8%計算至款付清為止的利息。2.被告鄭某某承擔一般擔保責任。訴訟中,原告明確第一項訴訟請求為:請求依法判令被告佳欣公司償還原告借款本金80萬元,并支付自2014年6月11日起按月利率1.8%計算至款付清為止的利息。
被告佳欣公司辯稱,佳欣公司雖然與原告于2013年12月20日簽訂了借款合同,但原告并未實際足額向佳欣公司提供借款。原告未向佳欣公司提供借款,借款合同未發(fā)生法律效力,因此,原告要求佳欣公司支付70萬元借款本金,無事實依據(jù)。針對2014年1月21日的借款,應(yīng)以原告向佳欣公司支付借款的銀行憑證記載的數(shù)額為準。另佳欣公司已償還原告借款2.4萬元,應(yīng)予扣減,綜上,原告的部分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請求法院依法裁判。
被告鄭某某辯稱,原告未向佳欣公司提供借款,借款合同未發(fā)生法律效力,鄭某某的擔保合同作為借款合同的從合同,當然也沒有發(fā)生法律效力,鄭某某不應(yīng)承擔擔保責任。另鄭某某未對2014年1月21日的借款提供擔保,不應(yīng)承擔擔保責任。故請求依法駁回原告對鄭某某的訴訟請求。
原告云中賢為證明其主張?zhí)峁┤缦伦C據(jù):
一、借款合同、匯款憑證。證明原告與被告佳欣公司之間存在借款合同關(guān)系,被告鄭某某提供一般擔保。當時合同約定的月利率是1.8%,而實際是按月利率3%執(zhí)行的。從2012年1月6日至2013年12月18日,被告佳欣公司共向原告借款104.317萬元。截止2013年12月20日尚欠70萬元未付,雙方重新簽訂了借款合同。兩被告質(zhì)證對該組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借款應(yīng)以匯款金額為準,而不應(yīng)以合同金額為準。并且其中2012年1月6日19萬元的匯款人為云中鳳,2012年7月4日15萬元匯款人為王藝平,不是原告本人,不能證明該兩筆款系原告所借。另匯款憑證的時間均在借款協(xié)議簽訂之前,不能印證原告的主張。上述憑證中反映的收款帳號均為郭俊的私人帳號,與被告佳欣公司無關(guān)。對于是否是按月利率3%支付的利息不清楚。本院對該組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確認,對于原告所要證明的內(nèi)容,待本院綜合其他證據(jù)再行認定。
二、借條、匯款憑證、還款明細。證明因被告佳欣公司對2013年12月20日所借70萬元的一個月按月利率3%計算的2.1萬元利息未支付,此后,被告佳欣公司又向原告借款,原告遂于2014年1月21日向被告佳欣公司法定代表人郭俊賬上匯款7.9萬元,加上前面未付的2.1萬元利息,由被告郭俊于2014年1月21日向原告出具了10萬元的借條,加上之前的70萬元借款,被告佳欣公司共欠原告借款本金80萬元。此后,被告佳欣公司于2014年3月21日、4月21日、6月10日按月利率3%向原告分別支付了借款利息2.4萬元(80萬元×3%),共計7.2萬元。兩被告質(zhì)證對該組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該借條上無被告佳欣公司公章,只有郭俊個人的簽名,應(yīng)系郭俊個人的借款,與被告佳欣公司無關(guān)。原告陳述的10萬元借款的形成有異議,對此后的付息情況不清楚。本院對該組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確認,對于該10萬元借款是否系被告佳欣公司的借款,待綜合其他證據(jù)再行認定。
三、證人證言。證人云中鳳出庭陳述稱,原告系其弟弟。2012年1月6日,原告向其借款19萬元,并讓其將19萬元直接匯入原告指定的郭俊賬上。該19萬元應(yīng)由原告向被告佳欣公司主張,與其無關(guān)。并當庭提供湖北銀行存折一份,證明2012年1月6日取款19萬元的事實。證人王藝平出庭陳述稱,其與原告系同事關(guān)系。2012年7月4日,原告委托其轉(zhuǎn)給郭俊15萬元,該債權(quán)與其無關(guān),應(yīng)由原告主張。原告及兩被告對證人證言的真實性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被告佳欣公司為證明其主張?zhí)峁┤缦伦C據(jù):
一、借款合同(借據(jù))。證明被告佳欣公司在付清所欠原告的借款后,原告將五份借款借據(jù)原件還給了被告佳欣公司。被告鄭某某對該組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原告質(zhì)證對該組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該五份借款借據(jù)是在兩被告與原告重新簽訂借款合同后將之前零散的借款借據(jù)返還給了二原告,該節(jié)事實在2013年12月20日借款合同中有明確的反映,并不是被告佳欣公司所陳述的已經(jīng)還清。本院對該組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確認。對于被告佳欣公司所要證明的內(nèi)容待本院綜合其他證據(jù)再行認定。
二、還款明細及收條。證明截至2014年4月21日前,被告佳欣公司已償還原告借款70.45萬元。被告鄭某某質(zhì)證無異議。原告質(zhì)證對還款金額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被告佳欣公司統(tǒng)計的還款時間節(jié)點不準確,其中2014年4月21日所還的2.4萬元,實際上是按80萬元支付一個月利息。被告佳欣公司在2013年12月20日前實際還款金額為68.05萬元(70.45萬元-2.4萬元)。原告并當庭明確表示對被告佳欣公司以前所還的款項均按月利率1.8%計算,多收的款項同意沖減借款本息。本院對該組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三、郭俊出具的證明。證明原告通過銀行轉(zhuǎn)給郭俊的所有款項均是原告與郭俊之間的借款,被告佳欣公司并未授權(quán)郭俊向原告借款,所借款項被告佳欣公司也未使用,該借款與被告佳欣公司無關(guān)。2013年12月20日,雖然按照原告的要求以被告佳欣公司的名義與原告簽訂了借款合同,但原告并未按借款合同支付借款,原告所述不實。被告鄭某某對該組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原告質(zhì)證認為郭俊所陳述的內(nèi)容與本案事實不符,且郭俊未到庭質(zhì)證,其所提供的證言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本院認為,郭俊出具證明,實質(zhì)上系證人證言,因郭俊未到庭質(zhì)證,對于郭俊出具證明所要證明的內(nèi)容,本院不予采信。
被告鄭某某在本次訴訟中未提供證據(jù)。
本案爭議焦點為:1.原告與被告佳欣公司于2013年12月20日簽訂借款合同后,原告是否履行了交付借款的義務(wù),具體借款金額是多少?該筆借款是被告佳欣公司的借款還是郭俊個人的借款。2.2014年1月21日,郭俊借款10萬元系郭俊個人借款還是被告佳欣公司借款,原告是否履行了全部借款義務(wù),是否存在利息的約定。
針對第一個焦點,原告認為,從2012年1月6日至2013年12月20日期間,原告與被告佳欣公司存在多次的借款合同關(guān)系。借款合同簽訂后,原告均是將出借給被告佳欣公司的款項直接打入被告佳欣公司法定代表人郭俊的個人賬戶,此后被告佳欣公司還款也是通過郭俊的個人賬戶在履行。原告與被告佳欣公司之間存在從郭俊賬上進行借款來往交易的習(xí)慣。在2013年12月20日,原告與被告佳欣公司對之前的多筆借款進行匯總后,被告佳欣公司對尚欠的70萬元借款與原告重新簽訂了借款合同。該借款系被告佳欣公司向原告所借,不存在郭俊個人借款。被告佳欣公司認為,雖然借款合同是真實的,但原告并未實際履行交付款項的義務(wù)。再者匯款憑證的時間均在借款協(xié)議簽訂之前,不能印證原告的主張。上述憑證中反映的收款帳號均為郭俊的私人帳號,與被告佳欣公司無關(guān)。本院認為,從原告及被告佳欣公司所舉證據(jù)分析可以看出,在2013年12月20日以前,原告與被告佳欣公司、鄭某某之間存在多次借款關(guān)系,并存在從被告佳欣公司法定代表人郭俊賬上進行借款往來的習(xí)慣。另從被告佳欣公司提供的五份借款合同上看,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了被告佳欣公司在支付完原告本金及利息的同時,有權(quán)收回原告所執(zhí)的合同。也符合本案中2013年12月20日前的借款合同原件在被告佳欣公司處的事實。2013年12月20日,原告與被告佳欣公司、鄭某某簽訂的70萬元借款合同明確約定“此合同亦視為借據(jù),合同簽字后付款(其中部分款項為以前借款未還清余款),借款事實隨之成立”。從該約定可以看出此筆借款包含了之前的借款。因此,本院認定,2013年12月20日,原告與被告佳欣公司、鄭某某所簽訂的借款合同是對之前的借款進行核算后重新簽訂的,該筆借款主體應(yīng)為被告佳欣公司,而不是郭俊個人。對于70萬元的借款金額,原告陳述簽訂合同時是按月利率3%計算出來的。在庭審中,原告又明確表示同意按合同約定的月利率1.8%進行據(jù)實核算。經(jīng)本院核算從2012年1月6日起按月利率1.8%計算至2013年12月20日,被告佳欣公司尚欠原告借款本金51.8617萬元,利息6922元。截止2014年1月20日,尚欠原告借款本金51.8617萬元,利息1.6568萬元。本院予以確認。
針對第二個焦點,原告認為2014年1月21日,郭俊代表被告佳欣公司向原告借款,因被告佳欣公司原欠70萬元借款一個月的利息2.1萬元未付,因此原告只給郭俊賬上匯款7.9萬元,然后由郭俊出具了10萬元的欠條,當時口頭約定利息按月利率3%計算。2014年3月21日、4月21日、6月10日,被告佳欣公司通過郭俊賬上以80萬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3%向原告分別支付利息2.4萬元。該借款應(yīng)為被告佳欣公司的借款,不屬郭俊個人借款。被告佳欣公司認為,該借條上無被告佳欣公司公章,只有郭俊個人的簽名,應(yīng)系郭俊個人的借款,與被告佳欣公司無關(guān)。本院認為,在此10萬元借款之前,原告與被告佳欣公司的借款均是通過被告佳欣公司法定代表人郭俊賬上進行的往來,且借款后也還是通過郭俊的賬上償還的借款。并且,原告也對借款10萬元的組成作出了合理解釋。因此,郭俊向原告出具借條的行為是代表被告佳欣公司。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的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jīng)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郭俊以個人名義出具借條所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應(yīng)由被告佳欣公司承擔和享有。對于借款本金,原告陳述該10萬元借款包含了之前的借款利息,實際轉(zhuǎn)賬7.9萬元,因此,本院認定,該筆借款的實際借款金額為7.9萬元。對于借款利息,雖然雙方在借條中未約定借款利率,但從原告所舉三個月的付息情況,能夠明確反映出雙方對此筆借款是按月利率3%在計息。在庭審中,原告同意按月利率1.8%計息,對于被告佳欣公司從2014年1月21日以后所付的7.2萬元計入7.9萬元借款中予以核算。經(jīng)本院核實,該筆借款以7.9萬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1.8%計算至2014年6月10日止,被告佳欣公司尚欠原告借款本金1.1932萬元。
經(jīng)審理查明,2012年1月6日、1月19日、2月1日、7月4日、7月24日、2013年5月24日、8月19日、12月18日,被告佳欣公司分別向原告借款19萬元、10萬元、12萬元、15萬元、10萬元、8萬元、14萬元、16.317萬元,共計104.317萬元。分別簽訂了借款合同,約定的月利率為1.8%。借款合同簽訂后,原告將被告佳欣公司所借款項全部匯入被告佳欣公司法定代表人郭俊賬上。從2012年2月20日至2013年11月17日,被告佳欣公司通過郭俊賬戶共償還原告借款68.05萬元。2013年12月20日,原告與被告佳欣公司、鄭某某對上述借款進行匯總后又簽訂一份總的借款合同(借據(jù)),該合同約定,被告佳欣公司向原告借款70萬元,借期12個月(2013年12月20日至2014年12月19日),被告佳欣公司按月息1.8%(年息21.6%)支付原告利息,借款利息按月結(jié)算,每月19日為付息日,到期后一次性歸還本金及最后一個月利息。被告佳欣公司在支付完原告本金及利息的同時,有權(quán)收回原告所執(zhí)的合同。被告鄭某某自愿為被告佳欣公司借款提供擔保,當被告佳欣公司無力歸還借款時,此借款本息由被告鄭某某負責歸還。此合同亦視為借據(jù),合同簽字后付款(其中部分款項為以前借款未還清余款),借款事實隨之成立。原告與被告佳欣公司在借款合同中約定的月利率為1.8%,但實際是按月利率3%在履行。2014年1月21日,被告佳欣公司未支付原告按70萬元計算的一個月利息2.1萬元,原告遂即又向被告佳欣公司提供借款7.9萬元,由被告佳欣公司法定代表人郭俊向原告出具了10萬元(2.1萬元+7.9萬元)的借條。2014年3月21日、4月21日、6月10日,被告佳欣公司通過郭俊賬戶向原告分別償還借款2.4萬元,共計7.2萬元。此后,被告佳欣公司未再還款,原告經(jīng)多次向被告佳欣公司索要未果,因此引起本案訴訟。
另查明,訴訟中,原告明確表示全部借款利率按月利率1.8%計算,經(jīng)本院核算,截止2014年1月20日,被告佳欣公司尚欠原告借款本金51.8617萬元,利息1.6568萬元。對于2014年1月21日之后所借7.9萬元,截止2014年6月10日,被告佳欣公司尚欠原告借款本金1.1932萬元。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佳欣公司、鄭某某簽訂的借款合同以及被告郭俊代表被告佳欣公司向原告出具借條的行為,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并不違反國家強制性法律法規(guī),屬有效合同,應(yīng)受國家法律保護。被告佳欣公司未按約還款,屬違約行為,應(yīng)承擔違約責任。由于被告鄭某某只對2013年12月20日之前的借款承擔一般擔保責任,故本院對被告佳欣公司應(yīng)償還的借款予以分別處理。故原告要求被告佳欣公司償還借款本金80萬元,并支付自2014年6月11日起按月利率1.8%計算至款付清為止的利息,并由被告鄭某某承擔一般保證責任的請求,經(jīng)本院核實的部分,本院予以支持,其余部分,本院不予支持。被告佳欣公司辯稱,佳欣公司雖然與原告于2013年12月20日簽訂了借款合同,但原告并未實際足額向佳欣公司提供借款。原告未向佳欣公司提供借款,借款合同未發(fā)生法律效力,因此,原告要求佳欣公司支付70萬元借款本金,無事實依據(jù)。請求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理由,與本院查明的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納。被告鄭某某辯稱,原告未向佳欣公司提供借款,借款合同未發(fā)生法律效力,鄭某某的擔保合同作為借款合同的從合同,當然也沒有發(fā)生法律效力,鄭某某不應(yīng)承擔擔保責任的理由,與本院查明的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納。另辯稱,鄭某某未對2014年1月21日的借款提供擔保,不應(yīng)承擔擔保責任理由成立,本院予以采納。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條、二百零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佳欣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nèi)償還原告云中賢借款本金51.8617萬元,利息1.6568萬元,并支付從2014年1月21日起以51.8617萬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1.8%計算至款付清為止的利息;
二、被告鄭某某對上述被告佳欣公司應(yīng)付的借款本息在被告佳欣公司經(jīng)依法強制執(zhí)行后仍不能履行時承擔償還責任;
三、被告佳欣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nèi)償還原告云中賢借款本金1.1932萬元,并支付從2014年6月11日起以1.1932萬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1.8%計算至款付清為止的利息;
四、駁回原告云中賢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2540元,財產(chǎn)保全費5000元,合計17540元由被告佳欣公司負擔13540元,被告鄭某某負擔40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yīng)在提出上訴狀時預(yù)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至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襄陽市萬山支行,賬號:17451701040003656,戶名: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nèi)仍未預(yù)交訴訟費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長 陳愛軍
審判員 周建軍
代理審判員 何波
書記員: 蔣雪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