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于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文琴,上海華夏匯鴻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曹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王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王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奚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理人:王某2(系被告奚某2之母),住上某某XXX弄XXX號XXX室。
被告:曹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于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理人:曹2(系被告于某1之母),住上某某XXX弄XXX號XXX室。
上列六被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方明,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奚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某2(系被告奚某1前妻),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原告于2與被告曹某1、王某1、王某2、奚某1、奚某2、曹2共有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9月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庭審中,本院依法追加于某1(系原告于2與被告曹2的婚生子)為本案共同被告。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文琴,被告王某2(兼被告奚某1委托訴訟代理人)、曹某1、王某1、曹2及被告曹某1、王某1、王某2、奚某2、曹2、于某1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方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于2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法院判決上某某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503室房屋)歸原告所有;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曹2于2011年8月經(jīng)人介紹相識、相戀后,于2013年1月8日登記結婚,xxxx年xx月xx日出生育兒子于某1,后由于雙方家長對于某1的撫養(yǎng)以及拆遷利益引發(fā)矛盾等,致使原告與被告曹2無奈于2017年6月15日經(jīng)法院調(diào)解離婚。原、被告在2013年4月28日共同作為被拆遷人而由被告曹某1在《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上簽字確認,原被告共獲得安置房屋六套。原告與被告曹2離婚時,系爭拆遷補償安置因涉及其他被告的利益,故未作處理?,F(xiàn)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原告提起訴訟,望判如所請。
被告曹某1、王某1、王某2、奚某2、曹2、于某1共同辯稱,老房是由被告曹某1、王某1出資的,原告不是被拆遷房屋的原始產(chǎn)權人,其與被告曹2沒有實際出資,也未實際居住在老房內(nèi),原告與被告曹2不能參與分割速遷費、獎勵費、搬家費、臨時安置費等費用。原告享有安置房屋的權利,但原告沒有出資購買應安置面積,動遷分得的六套房屋均系期房,安置協(xié)議中的棚舍的建造出資與原告及被告曹2無關。原告在房屋拆遷中的應得拆遷補償款購買不了其主張的安置房,原告的補償款為人民幣(以下幣種同)90,000元(計算方式:2,000元/平方米×45平方米),對應在動遷安置房屋中所能購買的面積就是原告可以得到的安置面積。不同意原告訴請。
被告奚某1辯稱,其在動遷中的利益全部歸被告王某2所有。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事實如下:被告曹某1、王某1原系夫妻(2012年12月6日登記離婚),二人育有兩女即被告王某2、曹2。被告奚某1與被告王某2原系夫妻(2001年3月31日登記結婚,2017年3月17日辦理協(xié)議離婚手續(xù)),二人育有一女即被告奚某2。原告于2與被告曹2原系夫妻(2013年1月8日登記結婚,2017年6月15日經(jīng)法院調(diào)解離婚),二人育有一子即被告于某1。2013年,上某某XXX號</font>房屋(以下簡稱81號房屋)動遷,按基地口徑,一人戶按建筑面積80平方米計,二人戶按建筑面積120平方米計,三人戶(生育一個子女,或已有孕婦檢查記錄)按建筑面積180平方米計。同年4月28日,由被告曹某1作為被拆遷人(乙方)代表與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高行鎮(zhèn)人民政府(甲方)簽訂了《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81號房屋核定有證建筑面積208.36平方米,可建面積331.64平方米,合計540平方米,被拆遷人為本案原、被告共八人(當時被告于某1未出生,事后拆遷人對于某1予以追認,對此雙方當事人均無異議)。乙方選擇產(chǎn)權房屋調(diào)換的補償安置方式,并同意與甲方按房地產(chǎn)市場價結算調(diào)換房屋的差價。甲方安置乙方的產(chǎn)權房屋共計6套,分別位于上某某XXX弄XXX號XXX室(建筑面積123.92平方米)、1502室(建筑面積90.16平方米)、1503室(建筑面積90.16平方米)、1504室(建筑面積123.92平方米),上述四套房屋安置價為3,775元/平方米;同弄9號502室(建筑面積64.21平方米)、503室(建筑面積64.21平方米),上述二套房屋安置價為3,525元/平方米。房屋建安重置單價結合成新分別為847元/平方米、721元/平方米元、873元/平方米、718元/平方米、623元/平方米、747元/平方米、818元/平方米,土地使用權基價及價格補貼2,000元/平方米,貨幣補償款1,428,765.37元,棚舍和其他附屬物補償款457,294.60元(包括陽臺結算價37,950.51元、38,297.09元、裝飾費92,334元、11,705元、附屬設施補償款47,008元、大病補助50,000元、集體獎180,000元),搬家補助10,800元,設備遷移費4,500元,速遷獎勵費40,000元,面積獎勵費216,000元,過渡費77,760元,以上合計2,235,119.97元。六套安置房價款為2,155,582元,二者相抵,甲方應付乙方79,537.97元(含大病補助50,000元),該款由被告曹某1與王某1領取。
另查明,上述6套安置房屋于2016年12月辦理入戶,6套房屋大產(chǎn)證登記在案外人上某某有限公司名下。
再查明,被告王某2與奚某1協(xié)議離婚時,雙方約定此次動遷中奚某1所享受的一切利益均歸王某2所有。
庭審中,原告認為動遷安置的540平方米的構成系:被告曹某1與被告王某1(已經(jīng)離婚)按160平方米計算,被告奚某1、王某2、奚某2作為三口之家按180平方米計算,原告與被告曹2、于某1作為三口之家按180平方米計算,共計520平方米,按動遷口徑再給予20平方米,得出540平方米。被告稱動遷組給的動遷利益就是540平方米,因被告曹某1與被告王某1已經(jīng)離婚,被告王某1作為一人戶有80平方米及10平方米的獎勵,加上被告奚某1、王某2、奚某2一家三口180平方米,共計270平方米,被告曹某1與原告于2、被告曹2、于某1一家三口也按此計算共計270平方米,上述共計540平方米。
審理中,被告曹某1、王某1、王某2、奚某2、曹2、于某1表示除原告的動遷利益外,剩余的動遷安置利益由六被告共同共有。原、被告一致確認安置的六套房屋每平方米市場價為38,580元。
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供的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結婚證、出生醫(yī)學證明、民事調(diào)解書、庭審筆錄、可建建筑面積認定表,被告提供的上海市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證、東溝保障性用房(02-01)地塊經(jīng)濟適用房項目房屋補償實施口徑、自愿離婚協(xié)議書,本院依法調(diào)查的動遷政策情況及雙方的庭審陳述等證據(jù)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公民的合法財產(chǎn)受法律保護。本案中81號房屋被拆遷,原告于2及被告曹某1、王某1、王某2、奚某2、曹2、奚某1、于某1作為被安置人,均在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中予以載明,故原告于2及被告曹某1、王某1、王某2、奚某2、曹2、奚某1、于某1均屬于安置對象,具有相應的安置利益。根據(jù)動遷口徑及相關拆遷資料,原告于2可享有的應建未建面積為60平方米,另根據(jù)動遷口徑被告曹某1戶按兩戶計算每戶照顧10平方米,共計20平方米,由被安置人均分(計算方式:20平方米÷8人=2.5平方米),故原告于2可享有被征收房屋面積份額為62.5平方米,據(jù)此,原告可享有的動遷安置利益為:貨幣補償款125,000元(62.5平方米×2,000元),集體獎22,500元(180,000元÷8人),速遷獎勵費5,000元(40,000元÷8人),面積獎勵費25,000元(62.5平方米×400元),過渡費77,760元由被安置人根據(jù)應享有的安置面積及補償標準確定,原告于2對此享有9,000元(8元/人×62.5平方米×18個月),搬家補助1,250元(62.5平方米×10×2),上述各項原告于2可享有的補償款經(jīng)核算共計187,750元。原告主張503室房屋(價款215,553.75元),其補償款總額占503室房屋的87.1%,差額8.28平方米應以雙方確認的38,580元/平方米計算,為319,442元。被告奚某1在本次動遷中的利益,依據(jù)其與被告王某2離婚時的約定,均歸被告王某2所有。在被告曹某1、王某1處的79,537.97元歸被告曹某1、王某1、王某2、奚某2、曹2、于某1所有。綜合原、被告意見、各動遷安置房屋狀況、補償安置口徑等因素,本院酌情確認上某某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產(chǎn)權歸原告于2所有,并由原告支付除被告奚某1外的各被告差價款共計319,442元,其余五套房屋產(chǎn)權歸被告曹某1、王某1、王某2、奚某2、曹2、于某1共同所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五條、第九十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上某某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產(chǎn)權歸原告于2所有,原告于2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支付被告曹某1、王某1、王某2、奚某2、曹2、于某1房屋折價款319,442元;
二、上某某XXX弄XXX號XXX室、1502室、1503室、1504室、同弄9號502室房屋產(chǎn)權歸被告曹某1、王某1、王某2、奚某2、曹2、于某1共同共有。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43,598元,由原告于2負擔12,062元,被告曹某1、王某1、王某2、奚某2、曹2、于某1共同負擔131,536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陸??鈺
書記員:龔文詒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