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棗強縣。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峰、王冠亮,河北人民長城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河北三陽盛業(yè)農(nóng)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棗強縣馬屯鎮(zhèn)前青花村。法定代表人:于國磊,經(jīng)理。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于國磊,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棗強縣。委托訴訟代理人:桑國磊,河北賓鴻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原告于某某向一審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兩被告連帶給付工程款1390000元及逾期付款利息(自2016年12月31日起按同期同類人民銀行貸款利率計至實際履行日)。事實與理由:被告三陽科技公司成立時,原告承建了該公司大部分工程。截止到2016年8月15日,三陽科技公司欠原告工程款139萬元并出具了欠據(jù),承諾2016年12月31日前付清欠款;其法定代表人于國磊承諾對以上債務負連帶保證責任。但二被告至今未履行給付及保證義務,請求依法裁判。提供三陽科技公司欠條、于國磊收取賬單收條支持訴訟主張。原審被告三陽科技公司撤回承認原告全部訴訟請求的書面答辯意見,庭審中辯稱:1.三陽科技公司不欠原告工程款,原告是三陽科技公司隱名股東;2.系爭款是原告的投資款且金額不實;3.公司出具的欠條有瑕疵,于國磊當時并不是公司實際控制人,也無權代表公司出具欠條。原審被告于國磊撤回承認原告全部訴訟請求的書面答辯意見,庭審中辯稱:1.三陽科技公司不欠原告工程款,原告的投資是公司的暗股,以公司欠條形式收回投資違法;2.于國磊作為三陽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是欺騙方式取得,無權代表公司,出具欠條系無權處分不生效;3.公司股東存在抽逃出資情況,對此產(chǎn)生的保證責任不合法,不負擔保責任。提供于某某支出記錄、三陽科技公司工商登記、于某某記賬本和白條收據(jù)支持主張。原審法院查明:2013年,于國磊與案外人于連營同前青花村村民簽訂了租賃土地搞養(yǎng)殖項目的協(xié)議;同年3月份原告于某某開始全部出資建設以上養(yǎng)殖項目,后期因資金不足,增加于連營繼續(xù)投資建設。2013年12月17日,三陽科技公司注冊成立,登記股東分別為于連營出資209萬元;于國磊出資109萬元;河北三陽盛業(yè)玻璃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玻璃鋼公司)出資100萬元。以上登記股東均未實際出資,注冊驗資資金由玻璃鋼公司提供,驗資后退回玻璃鋼公司,于連營任三陽科技公司經(jīng)理。2016年6月21日,于連營將所持三陽科技公司209萬元股份轉讓給于國磊;同日于國磊使用玻璃鋼公司作廢公章將玻璃鋼公司所持100萬元股份讓于自己;兩份股權轉讓均無對價于國磊亦未付款。當月23日三陽科技公司股權登記變更,于國磊任經(jīng)理。2016年8月2日,于國磊從于某某處取走三陽科技公司全部賬單原件(于某某計算1131895.7元),約定實際結算以取走賬單為最后結算依據(jù)并出具了收條。賬單及賬本記載于某某的各項支出項目:包括租地、勘測、飯費、建材、土方、人工、樹苗、加油、電話等費用,也包含于連營的飯費、支款。另分類計算了有條支出金額和向第三方未付款金額。2016年8月15日三陽科技公司向于某某出具欠條,載明“三陽科技公司成立時,于某某承建了大部分工程,經(jīng)雙方核算工程價值139萬元,三陽科技公司承諾于2016年12月31日前付清,否則于國磊作為三陽科技公司實際控制人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三陽科技公司蓋公章,于國磊在保證人處簽字。之后,于某某向于國磊催要上述欠款,于某某稱僅收到還款5、6萬元;于國磊稱付過8、9萬元,但都是借款與訴爭糾紛無關;雙方對于國磊是否還過訴爭款存有分歧。另查,玻璃鋼公司稱三陽科技公司驗資資金由其向各股東提供,分別從各股東投資賬戶轉至三陽科技公司驗資賬戶,驗資后全部退回;其目的是出借驗資幫助企業(yè)注冊,并未向三陽科技公司實際注資,也未行使過股東權利。原審法院認為:本案系爭款是于某某建設三陽科技公司過程中投入的資金。該投資時間早于公司設立;投資內(nèi)容超出建設工程范圍;支出項目分類不符合建設工程報價;其訴稱的“全部墊資”基本涵蓋了三陽科技公司組建、經(jīng)營的各種費用,法定代表人于連營的開支亦由于某某支付;投資除已支付款項外另有未付款若干;該訟爭款作為建設工程價款認定不當,應認定為于某某對該公司的股權出資。三陽科技公司登記股東均未實際出資,于某某作為三陽科技公司的實際投資人,其稱按全部投資的20%收取利潤符合公司設立后股權處置的特征,本案于連營與其它登記股東間的股權轉讓糾紛應另案處理。三陽科技公司向于某某出具的欠條是公司向出資人返還出資的行為,違反“公司成立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的規(guī)定,應為無效。于某某作為三陽科技公司實際出資人與登記股東不符,可另行向登記股東主張權利,變更股權。于國磊為上述欠款提供的保證亦因主合同無效而無效,不承擔保證責任。于國磊在公司設立和受讓股權過程中均沒有實際向三陽科技公司投入資金,作為登記股東與實際出資人的股權變動應另案解決。于某某要求三陽科技公司給付系爭欠款和于國磊承擔保證責任的請求,與法相悖,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款的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于某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7363元,由原告于某某負擔。上訴人于某某不服上述判決,上訴請求:1、撤銷棗強縣人民法院(2017)冀1121民初317號民事判決:2、改判支持上訴人(原審原告)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一審判決查明情況嚴重背離案件事實,適用法律錯誤。1、一審中,被上訴人共同向法庭提交了答辯狀,答辯狀中,認可上訴人的訴訟請求及訴狀所述事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明確規(guī)定,對于己不利的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人民法院應予確認。2、二被上訴人無證據(jù)推翻己方的自認,上訴人既非被上訴人河北三陽科技公司股東也非隱名股東,上訴人沒有出資協(xié)議或股權合作協(xié)議、投資協(xié)議等可證明上訴人系三陽科技公司股東的證據(jù),上訴人也不曾參與三陽科技公司盈利分紅。3、公司設立過程中產(chǎn)生的債務,由公司發(fā)起人和公司連帶承擔,對此《公司法》有明確規(guī)定,一審不應以債務產(chǎn)生的時間、債務的組成判斷債務性質(zhì)。4、一審判決第五頁“……其稱按全部投資的20%收取利潤符合公司設立后股權處置的特征,……”該論述完全與商業(yè)習慣相左,股權價值是根據(jù)公司的資產(chǎn)、發(fā)展前景等綜合考量的,而單純按照成本核算利潤明顯是交易、工程建設行為。綜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完全錯誤,明顯系枉法裁判,望貴院查明事實,支持上訴人訴諸。于國磊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正確,審理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判決結果正確,應維持原判。三陽科技公司的答辯意見同于國磊的答辯。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三陽科技公司成立時于某某負責三陽科技公司的工程建設,2016年8月15日三陽科技公司、于國磊向于某某出具《欠條》,內(nèi)容為:“三陽科技公司成立時,于某某承建了三陽科技公司大部分工程,經(jīng)雙方核算該工程價值共計139萬元。三陽科技公司承諾于2016年12月31日前向于某某付清以上全部款項,否則于國磊作為三陽科技公司實際控制人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欠款單位:河北三陽盛業(yè)農(nóng)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并加蓋公司印章;保證人:于國磊”。2017年2月7日于某某在催要欠款無果后,向一審法院提起訴訟。三陽科技公司、于國磊于2017年3月1日向一審法院遞交《答辯狀》,承認拖欠于某某工程款139萬元,并對欠條的真實性、有效性予以認可。
上訴人于某某與被上訴人河北三陽盛業(yè)農(nóng)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陽科技公司)、被上訴人于國磊因與公司有關的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棗強縣人民法院(2017)冀1121民初31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于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峰,被上訴人三陽科技公司、被上訴人于國磊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桑國磊到庭參加訴訟,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三陽科技公司成立時,于某某對該公司建設工程進行施工承建,2016年8月15日經(jīng)雙方核賬后,三陽科技公司、于國磊向于某某出具《欠條》,承認拖欠于某某工程款139萬元。該案中,三陽科技公司及于國磊沒有證據(jù)證實于某某具有三陽科技公司的顯名股東或隱名股東身份,一審法院將本案案由定為與公司有關的糾紛,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也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案應當認定為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于某某依據(jù)欠條的約定向三陽科技公司、于國磊主張償還欠款,合理合法,應予支持。且三陽科技公司、于國磊在一審的書面答辯意見中,已對拖欠于某某工程款139萬元的事實予以認可,而一審法院在三陽科技公司、于國磊沒有提交充分證據(jù)的情況下,推翻三陽科技公司、于國磊的自認,違反了民事訴訟中禁止反言的原則。欠條中雙方?jīng)]有約定逾期付款利息,于某某主張的逾期利息,應參照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同期貸款利率進行計算。綜上,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本院予以糾正。于某某的上訴請求成立,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二百六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河北省棗強縣人民法院(2017)冀1121民初317號民事判決;二、河北三陽盛業(yè)農(nóng)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nèi),償還于某某工程款139萬元及逾期利息(利息:以139萬元為基數(shù),自2017年1月1日起至實際給付之日止,按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三、于國磊對本判決第二項內(nèi)容承擔連帶給付責任。如不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金錢給付義務,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案件受理費17363元、保全費500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17363元,共計39726元,均由河北三陽盛業(yè)農(nóng)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于國磊連帶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孟祥東
審判員 馬友崠
審判員 李成立
書記員:王聰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