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福妹,上海銀萌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璐穎,上海銀萌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鐘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許平文,上海市廣發(fā)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姚思靜,上海市廣發(fā)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于某某訴被告鐘某股權轉讓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福妹、徐璐穎以及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許平文、姚思靜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于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判令:1.確認2004年1月14日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無效;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負擔。事實與理由:1999年,原告與案外人上海十三冶金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十三冶公司)、于立剛共同出資設立上海富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馳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200萬元(以下幣種相同),原告出資10萬元,占公司5%股份。2017年7月,原告得知其持有的富馳公司股份早已在2004年轉讓給了被告,并且工商登記材料記載其與被告簽訂了《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但該轉讓協(xié)議書上的簽字并非原告本人所簽,被告的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故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起本案訴訟。
被告鐘某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請。其一,富馳公司真實的股權情況與工商登記并不一致,原告已經(jīng)于2003年6月收回了全部出資款,2004年1月14日時原告已不再享有富馳公司股權,訴爭《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僅是各方為了配合富馳公司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ù)而簽署,《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記載內容是原告將其名義持有的股權轉讓給被告;其二,簽字真實有效;其三,原告提起訴訟已經(jīng)超過訴訟時效。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根據(jù)采信的證據(jù)及當事人的訴辯意見,本院認定本案事實如下:
一、富馳公司工商檔案機讀資料、章程以及1999年11月8日上海滬北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富馳公司驗資報告》記載如下內容:富馳公司于1999年11月9日注冊成立,成立時注冊資本為200萬元,于立剛出資150萬元;于某某出資10萬元,十三冶公司出資40萬元。驗資報告另載明截至1999年11月8日,富馳公司已經(jīng)收到股東投入的注冊資本200萬元,并于1999年11月8日繳存至上海滬北會計師事務所驗資專戶貨幣資金200萬元。另由于富馳公司尚未取得營業(yè)執(zhí)照,被驗資的資產(chǎn)仍屬于投資人所有,被驗資單位有責任在取得營業(yè)執(zhí)照后辦理有關產(chǎn)權的轉移手續(xù),并計入相應的實收資本賬戶,驗資款項是由同一賬戶匯入富馳公司的驗資賬戶。
二、審理中,被告提交了一份載明日期為1999年11月26日的《上海十三冶報》,該份報紙記載有上海(十三冶)富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一份,該招股說明書的主要內容為依據(jù)《公司法》及有關文件規(guī)定,并經(jīng)十三冶公司批準,決定發(fā)起設立上海(十三冶)富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對該高科技公司在創(chuàng)立過程中的招股工作作相關說明,公司總股本為200萬元共設200萬股,每股金額1元,十三冶公司出資40萬元,占總股本20%,董事會、監(jiān)事會及公司主要經(jīng)營者出資100萬元,占總股本的50%,職工認購60萬股,占總股本的30%,入股原則為凡十三冶公司已經(jīng)簽訂全員勞動合同的在冊職工,按照入股自愿原則,按規(guī)定認繳股金即可成為公司股東,公司以記名股權證作為股東的投資證明和分紅依據(jù),招股時間定為1999年12月6日至8日。
原告對該份證據(jù)的真實性不予認可,認為該份報紙上招股說明書的主要內容與上海(十三冶)富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證管理條例(草案)中寫明的職工股160萬元相矛盾。
三、審理中,被告提交了一份十三冶公司關于從《富馳高科技有限公司》撤股百分之十的情況說明,該說明記載內容為“富馳高科技有限公司:為促成上海公司首家高科技公司盡快注冊營運,支持高科技的發(fā)展,在富馳公司發(fā)起之初,上海公司決定投資入股百分之二十(總股本的百分之二十即四十萬元),以確立控股地位,并很快履行協(xié)議,將資金全部到位。富馳公司股票實施公開發(fā)售后,公司職工購股踴躍,面向職工發(fā)售的股票份額明顯不足,為保護廣大職工的參股熱情、滿足廣大職工的購股需求,公司決定將原定投資百分之二十降為百分之十(即二十萬元),因上海公司持股百分之十,仍屬個股東中最大股東,因此控股股東地位不變,請富馳公司盡快按照本說明辦理資金退出手續(xù),確保資金及時如數(shù)匯到上海公司財務部的賬面。”十三冶公司在落款處加蓋公章,日期為2000年2月16日。
原告對該份證據(jù)的真實性不予認可,認為與本案無關。
四、審理中,被告提供了一份落款處有上海(十三冶)富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字樣并加蓋上海富馳高科技有限公司公章的上海(十三冶)富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認購申請單一份,申請單主要內容為:“于某某同志:為了轉換企業(yè)經(jīng)營機制,拓寬經(jīng)營領域,開辟新興產(chǎn)業(yè),增強企業(yè)的市場競爭能力,現(xiàn)發(fā)起設立上海(十三冶)富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jīng)過十三冶公司討論并已經(jīng)獲得通過。按照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及有關部門的批準,本公司注冊資本為200萬元(全部以現(xiàn)金注冊,不包括土地使用權),總股本金為200萬元,其中職工認購股為60萬元,每股1元,共計60萬股。根據(jù)本公司股權證管理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你在這次本公司招股中有認購的權利,請你將自愿認購的股份金額及股權填入下列空格內,并簽上名字。本人自愿認購伍萬元,計伍萬股?!闭J購人簽名處原告簽字確認。落款日期為1999年12月8日。
原告對該份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認可,但是認為該5萬元是原告就所謂的職工股進行的投資,與工商登記顯示的原告所持有的5%股權無關。
本院注意到原告在審理中的陳述前后不一致:原告先是表示其向富馳公司出資10萬元,享有富馳公司5%股權,從未提及職工股與工商登記股份的差別,并表示其2017年書面確認材料放棄的是2005年5月到8月實際代持的20%股權;但又表示對成為顯名股東持有20%股權只是聽于立剛講過并不清楚具體情況;后原告又表示其出資5萬元認購職工股,與其作為經(jīng)營者持有的5%股權無關,2017年確認書確認退出的是職工股。并表示其作為經(jīng)營者持有的富馳公司5%股權的資金是由十三冶公司代其付到富馳公司的驗資賬戶的。對于為何十三冶公司代其出資一節(jié),原告表示因為其是高級工程師,參與了富馳公司的設立,十三冶公司對其進行獎勵。
五、被告提供原告持有的股權證一份,該股權登記證顯示“公司登記日期為1999年11月9日,公司注冊資本為200萬元,每股面值1元,出資金額5萬元,經(jīng)辦人為佟某某(富馳公司申請作為證人出庭),發(fā)證日期為1999年12月6日”,該股權證右半邊記載有紅利發(fā)放情況,記錄分紅日期分別為2002年4月25日每股紅利一角,計發(fā)紅利5000元,經(jīng)辦人鄭群,原告簽收;2003年6月10日每股紅利一角,計發(fā)紅利5,000元,經(jīng)辦人張華,原告簽收。
原告對該股權證的真實性無異議,但是認為與其所持有的5%股權無關。
六、審理中,被告提供了一份落款日期為2003年5月20日的富馳公司第五次董事會決議一份,決議主要內容為“一、理順股權關系,為公司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寬松的空間,所有股東股權,包括上海寶山十三冶金建設有限公司的股權及全部個人股權全部退出。二、富馳公司從成立到三年多的發(fā)展過程得到了全體股東的大力支持,決定在清退股東股權的同時,按股東所持股本金的10%,追加返還股東,以示對股東的答謝。三、現(xiàn)有股權清退完畢,十三冶不再對富馳公司進行控股。因此,富馳公司在清理債權債務的同時,著手做好吸納新資金(股本),確立新的股權關系等工作,在總結前三年經(jīng)驗、教訓的基礎上,力求在結構上更合理,運作上更規(guī)范,以適應當前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要求。原股東仍愿出資入股的,可根據(jù)公司新的招股辦法和要求入股。四、富馳公司自1999年11月成立,第一屆董事會、監(jiān)事會任期已滿,根據(jù)公司章程規(guī)定,應換屆改選,新股本、股權確立后,將選舉產(chǎn)生新一屆的董事會、監(jiān)事會。第一屆董事會、監(jiān)事不再行使其權利。五、本次股東退股時間定于二零零三年六月十日至十五日進行,請全體股東帶好股權證,股本金收據(jù)及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按時到富馳公司財務部辦理。”在該份文件落款處有原告字樣的簽字。
原告對董事會決議及股東名冊的真實性均表示無法認可,并表示即便退股成立其退出的也是職工股,與原告作為發(fā)起人的股權無關。
七、審理中,原告提交了一份《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該協(xié)議書的落款日期為2004年1月14日,主要內容為:股權轉讓方為于立剛、上海十三冶金建設有限公司、于某某,股權受讓方為鐘某、張華,其中于立剛將其名下價值60萬元的股權轉讓給被告,原告將其名下價值10萬元的股權轉讓給被告,十三冶公司將其名下價值40萬元的股權轉讓給張華,股權轉讓方股權轉讓前在公司,應享受的經(jīng)濟權益和應付經(jīng)濟責任已經(jīng)結算清楚,并約定了其他權利、義務內容。股東轉讓方簽名處有“于某某”“于立剛”“張培義”十三冶公司加蓋的印章,受讓方簽名處有“張華”“鐘某”等。
原告表示其對該協(xié)議書內容不知情,決議上“于某某”并非其本人所簽,并申請對該簽名的真實性進行鑒定。
八、2017年3月26日,原告簽署確認函,主要內容為:于某某表示其于1999年12月以自有合法資金向富馳公司投資5萬元,于2003年6月收回全部出資并領取了相關收益,自此不再享有富馳公司權益,與富馳公司及其股東或其他第三方因上述投資事項不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
九、在本院(2018)滬0113民初14896號案件審理中,富馳公司申請證人劉某某、佟某某出庭作證。證人劉某某系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業(yè)務經(jīng)理,其作證表示因富馳公司有上市計劃,故需要對該公司的歷史股權進行梳理和確認,故其受證券公司委派于2017年3月26日到寶山區(qū)鐵力路XXX號XXX號樓的3樓某地對富馳公司股東歷史持股情況進行確認,當日原告在確認函上親筆簽名,確認其本人于1999年12月向富馳公司投資5萬元,并于2003年6月收回投資款,不再享有富馳公司的任何權益。并且證人劉某某表示在簽字前與原告進行了溝通,原告清楚知道此次訪談的目的就是要確認公司的歷史股權,原告狀態(tài)正常,其在閱讀確認函后簽字。證人佟某某原系富馳公司財務人員,其作證表示富馳公司是1999年11月份成立的,先進行的工商登記,后于1999年12月開始籌款,先申請,再認購,認購后給各股東發(fā)放了股權證。2001年給各股東發(fā)放了入股金10%的分紅,后因公司經(jīng)營情況不好,部分股東提出退股,經(jīng)董事會決定,同意股東退股,退還了員工的全部股款。原告當時投了5萬元,后退股,股權證、分紅、退股書可以證明。2017年3月26日,原告簽署確認函的時候其亦在場,簽字前已經(jīng)告知了原告書面確認的事項,原告本人簽字。
十、審理中,被告提交了十三冶公司2000年實收資本明細賬、十三冶公司出資的相關記賬憑證及原始單據(jù)、2000年除于立剛以外個人股東出資的相關記賬憑證和原始單據(jù)、2000年于立剛出資相關記賬憑證和原始單據(jù)等,富馳公司欲以上述材料證明十三冶公司各股東持股情況與工商登記并不一致,原告在《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簽訂時,已不再具有股東身份,不再持有十三冶公司股權。
原告發(fā)表了如下質證意見:對補充提交的富馳公司2000年實收資本明細賬真實性不予認可,認為是富馳公司自行制作的,與驗資報告相違背,對其證明內容不予認可;對補充提交的富馳公司2000年十三冶公司出資的相關記賬憑證及原始單據(jù)中記載的十三冶公司出資部分是認可的,但是對于其余部分不知情,無法發(fā)表意見;對補充提交的富馳公司2000年除于立剛以外個人股東出資的相關記賬憑證和原始單據(jù)的真實性不予認可,并認為原告所持有的富馳公司股權構成包括自有資金投入的5萬元所占富馳公司2.5%股權以及十三冶公司獎勵的10萬元所占富馳公司5%股權;對補充提交的富馳公司2000年于立剛出資相關記賬憑證和原始單據(jù)及說明的真實性不予認可,對其證明內容不予認可,原告認為富馳公司是在拼湊數(shù)字,內容與富馳公司提交的十三冶公司報紙內容相矛盾,股權應當以工商登記為準。
根據(jù)被告提供的補充證據(jù)材料顯示:富馳公司2000年實收資本明細賬記載2000年3月1日收十三冶公司入股款40萬元后退回入股款20萬元,收取股東入股款共計153.50萬元,2000年4月18日收取股東入股款5萬元,2000年4月27日收股東入股款5萬元,2000年4月30日,收股東于立剛入股掛賬16.50萬元,2000年8月18日退李妍雙入股款3萬元,2000年8月30日,結轉缺調實收資本3萬元。富馳公司亦提供了與該明細賬對應的相關憑證:一、十三冶公司支付出資款以及收取退回出資款的相關憑證;二、個人認購職工股的收款收據(jù)及入賬憑證,該材料與富馳公司提供的公司內部股東名冊記載能夠一一對應,職工個人共計出資153.30萬元;三、2000年4月18日的收款憑證及收據(jù)、2000年4月27日的收款憑證及收據(jù),相關收款憑證與收據(jù)與明細賬記載收到股東入股款能夠一一對應,于立剛于2000年4月18日、4月27日共計向富馳公司繳納出資款10萬元;四、2000年4月30日的轉賬憑證記載其他應收款為于立剛16.50萬元,2000年8月30日的記賬憑證顯示結轉缺調實收資本3萬元,在借方科目項下明細賬一欄記載為于立剛;五、2000年8月18日付款憑證記載李妍雙領取了認購股權出資款3萬元以及1999年11月到2000年4月工資1.50萬元。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原告主張《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無效,理由在于其持有富馳公司10%股權,但是未經(jīng)其同意各方簽訂協(xié)議書,將其名下股權轉讓至被告名下。然根據(jù)本院查明的事實,原告于1999年向富馳公司出資5萬元,成為公司股東,后于2002年4月25日收到紅利5,000元;2003年6月10日收到紅利5,000元,后收回退股款。原告亦于2017年書面確認其于2003年6月收回對富馳公司的出資并收到全部投資款及相關收益,自此不再享有富馳公司權益。故案涉《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簽署之時,原告已經(jīng)不再是富馳公司股東,原告訴請依據(jù)事實并不成立,故對其訴請實難支持。
另關于原告申請對涉案《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的簽字是否為原告本人所簽進行鑒定一節(jié),本院認為,依據(jù)各方提交的證據(jù)以及本院對相關證據(jù)進行的前述分析并結合審理查明的事實,原告在涉案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作出時已經(jīng)不是富馳公司股東,故簽字的真實與否并不影響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的效力,故本院對該鑒定申請不予準許。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于某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80元,由原告于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至日其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劉??丹
書記員:朱志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