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于廣東,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振,上海市大公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趙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趙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周靜,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上列三被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范如苗,上海申如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于廣東訴被告趙某某、趙某某、周靜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7年12月1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于廣東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振及被告趙某某、趙某某、周靜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范如苗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于廣東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確認三被告與原告關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海陽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所簽訂的《拆遷安置房買賣合同》(以下簡稱《合同》)有效;2、判令案件受理費由三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2年3月13日,被告趙某某就出售系爭房屋與原告達成合意,原告于當日支付購房款100萬元(人民幣,以下幣種相同)給被告。2012年5月2日,原告與三被告簽訂了《合同》,約定總房價為250萬元,2012年5月3日原告支付被告150萬元,原告已按約支付了全部購房款。2013年6月27日,原告支付了相關進戶費用后,領取系爭房屋鑰匙,對系爭房屋進行裝修。2013年9月,原告一家搬入系爭房屋居住至今。原告認為《拆遷安置房買賣合同》就系爭房屋買賣的內容約定具體明確,且原告按約支付了全部購房款,可以確定原告與三被告之間簽訂的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雙方之間房屋買賣合同合法有效,原告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趙某某、趙某某、周靜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雙方沒有房屋買賣的真實意思表示,原、被告之間只有個人借款關系,2012年5月3日原告銀行卡轉給趙某某賬戶100萬,但趙某某當天取出100萬現(xiàn)金又給了原告。另外,系爭房屋還有案外同住人,他們權利也是系爭房屋的權利人,應當受到法律保護。
本院經審理,由原、被告對原告出示的《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中國工商銀行個人業(yè)務憑證、中國光大銀行轉賬憑證、收條、《合同》、入戶通知書、住宅工程套內質量分戶驗收合格證明書、房屋驗收情況表、管理服務代收據(jù)、收據(jù)、《上海市居民管道燃氣供用氣合同》、《城市供用水合同(民用)》、發(fā)票、物業(yè)費收據(jù)、水費電費燃氣費發(fā)票、有線電視繳費單、上海市居住證、上海市不動產登記簿、民事判決書、結婚登記申請書、被告出示的中國光大銀行對私活期賬戶對賬單等證據(jù)進行舉證、質證,并由本院對原、被告的陳述記錄在案,本院對上述證據(jù)及原、被告的陳述分析認證后,認定事實如下:2009年3月12日,被告趙某某與動遷單位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三林鎮(zhèn)人民政府簽訂了《上海市征用集本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該協(xié)議中載明被告趙某某、趙某某為被拆遷人,同住人被告周靜、案外人趙某某、周某某、王某某,包括三被告在內的被拆遷人及同住人共計動遷分得包括系爭房屋在內的三套房屋。原告于2012年3月13日向被告趙某某銀行轉賬支付了100萬元,并由被告趙某某出具相應收條,收條上寫明收到原告購房款100萬元。2012年5月2日,被告趙某某、趙某某、周靜作為賣售人(甲方)與原告作為買受人(乙方)簽訂《合同》,約定由原告向三被告購買系爭房屋,總價款250萬元。原告于2012年5月3日向被告趙某某銀行轉賬支付共計150萬元,并由被告趙某某出具相應的收條,收條上載明收到原告購房款150萬元,至此,原告已經向被告支付了全部購房款。2013年6月27日,原告辦理了系爭房屋入住手續(xù),系爭房屋自該日起交付原告使用至今。系爭房屋的產權目前仍登記于上海三林房地產開發(fā)經營有限公司的名下。除本案中原告對系爭房屋申請司法查封系爭房屋被輪侯查封外,系爭房屋還被本院及其他法院多次司法查封或輪候查封。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之間的《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被告稱雙方之間名為買賣實為借貸、被告從原告處收取的100萬元款項同日又歸還給了原告的意見,因被告未有效舉證證明雙方存在借貸關系,也未有效舉證證明被告已將100萬元返還原告,故對于被告的上述抗辯意見本院不予采信。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故被告以系爭房屋涉及案外人權利為由抗辯的意見本院不予支持。鑒于系爭房屋涉及多項司法查封,故原告在本案審理中將訴訟請求變更為確認三被告與原告關于系爭房屋所簽訂的《合同》有效并無不當,本院對此予以支持。據(jù)此,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確認原告于廣東與被告趙某某、趙某某、周靜2012年5月2日簽訂的關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海陽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的《拆遷安置房買賣合同》有效。
案件受理費26,800元,減半收取計13,400元,財產保全費5,000元,共計18,400元,由被告趙某某、趙某某、周靜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秦冬紅
書記員:楊麗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