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于占生,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址鐵力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于寶祥,系黑龍江祥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樊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址鐵力市。
原告于占生與被告樊某某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月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于占生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于寶祥、被告樊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于占生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被告樊某某賠償原告4.94畝土地侵占期間(1998年至2010年)產生的損失73,359.00元。事實及理由:被告樊某某系樊運昌之子。因樊運昌侵占原告4.94畝承包地,原告于2009年將樊運昌訴至法院,要求樊運昌返還土地并賠償侵占土地期間的損失73,359.00元。經判決,樊運昌應于2010年4月5日前返還原告4.94畝土地的耕種權,對于請求的損失因未交納相應訴訟費,法院未予支持。此后,原告多次向法院立案請求樊運昌賠償損失均未予受理,因樊運昌于2014年年末死亡,故請求判令樊運昌的共同居住人及繼承人樊某某承擔賠償責任。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為:1.原告訴求賠償損失是否超過訴訟時效;2.原告訴求4.94畝土地因侵占造成的損失73,359.00元是否合理;3.對于原告的合理請求,被告樊某某應否承擔法律責任。首先,原告提交的三份訴狀中最后一次日期為2011年3月29日,信訪部門立案時間為2015年1月26日,原告未舉證證實期間近四年時間內發(fā)生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延長情形,故本院認為原告主張財產損失已超過兩年訴訟時效;其次,對于因土地被侵占造成的損失數額,依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fā)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本案原告被侵害的實質是涉案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對承包土地的管理、占有、使用、收益為目的,原告未能舉證證實侵權人占有土地期間獲得的收益,又未能證實土地侵占期間相應年份中相同地理位置、相同土地肥沃程度、相同面積的土地流轉費標準,故本院認為原告請求的73,359.00元損失無法律及事實依據;第三,樊運昌去世后,被告樊某某在承包期內繼續(xù)耕種家庭承包田,并非繼承其父遺產,原告未能舉證證實樊運昌去世后留有遺產且由被告樊某某繼承,故被告無義務替其父樊運昌承擔賠償責任。綜上所述,原告請求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一百三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一十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于占生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634元,由原告于占生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伊春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陳 威 人民陪審員 王春玲 人民陪審員 鄭桂琴
書記員:耿欣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