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襄陽分行,住所地:襄陽市高新區(qū)長虹北路6號廣景碧云天。
負責人:杭標,該分行行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娜,
湖北思揚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某,男,漢族,****年**月**日出生,住湖北省棗陽市,
被告:馮某,女,漢族,****年**月**日出生,住湖北省棗陽市,
被告:王貴勇,男,漢族,****年**月**日出生,住湖北省襄陽市,
被告:李天綱,男,漢族,****年**月**日出生,住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
被告:劉光愛,女,漢族,****年**月**日出生,住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
被告:
襄陽永祥達貿(mào)易有限公司,住所地:襄陽市襄州區(qū)鄧城大道(云灣村)。
法定代表人:李全祥。
原告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襄陽分行(以下簡稱民生銀行襄陽分行)與被告王某某、馮某、王貴勇、李天綱、劉光愛、
襄陽永祥達貿(mào)易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qū)Π讣_開庭進行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娜,被告李天綱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王某某、馮某、王貴勇、劉光愛、
襄陽永祥達貿(mào)易有限公司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下列訴訟請求:一、判令被告王某某、馮某、王貴勇共同償還借款本金2400000元,按合同約定的逾期利率支付利息、復利、罰息至付清之日止(暫計算至2018年1月25日,利息126162.62元、復利及罰息542439.56元,利本息共計3068602.18元);二、判令被告李天綱、劉光愛對全部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同時原告對登記在被告李天綱名下位于襄陽市汽車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陽光綠島B幢1層104、105、1××號房產(chǎn)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三、判令被告
襄陽永祥達貿(mào)易有限公司對全部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四、被告承擔訴訟費、律師費等原告實現(xiàn)債權支付的所有費用。
事實與理由:2014年5月14日,被告王某某、馮某與原告簽訂《綜合授信合同》,約定王某某向原告申請240萬元的授信,合同項下最高授信額度用于個人貸款,授信有效使用期限自2014年5月16日至2017年5月16日。同日,馮某、王貴勇分別作為共同借款人與原告、保證人
襄陽永祥達貿(mào)易有限公司簽訂了借款合同之補充協(xié)議,約定與王某某連帶清償主合同項下所有應付款項。同日,被告李天綱、劉光愛與原告簽訂《最高額擔保合同》和《擔保合同》,約定以位于襄陽市汽車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陽光綠島B幢1層104、105、1××號房產(chǎn)提供擔保且被告李天綱、劉光愛對全部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2015年5月,被告王某某向原告提交《借款支用申請書》,申請支用240萬元借款,借款憑證顯示貸款利率為年利率7.497%,自2015年5月15日至2016年5月15日。合同簽訂后原告履行了發(fā)放貸款義務,借款到期后被告還款出現(xiàn)嚴重違約,故訴至法院。
被告王某某、馮某、王貴勇、
襄陽永祥達貿(mào)易有限公司未到庭參加訴訟,未作答辯。
被告李天綱、劉光愛辯稱,二人對抵押貸款一事從不知情,2009年陽光綠島B幢1層104、105、1××號房產(chǎn)的證件被案外人王春明騙走后一直未還,二人甚至根本不認識王某某為何人,更不可能為其抵押貸款。擔保合同中二人的簽字亦非本人所簽,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向本院提交以下證據(jù):
1、《綜合授信合同》《小微業(yè)務面簽聲明》及面簽照片,以證明原、被告簽訂綜合授信合同,王某某、馮某作為受信人在合同約定的授信期限內(nèi)可以向原告申請最高額度為240萬元的貸款,有效期為2014年5月16日至2017年5月16日;
2、兩份《個人借款合同之補充協(xié)議》,以證明被告馮某、王貴勇對以上借款承擔共同還款責任,被告
襄陽永祥達貿(mào)易有限公司對以上借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3、《最高額擔保合同》《擔保合同》,以證明被告李天綱、劉光愛以其汽車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陽光綠島3幢1層104號、105號、1××號房屋對上述借款承擔抵押擔保責任;
4、授信審批書、貸款支用(發(fā)放)審批表、《借款支用申請書》《劃款委托書》《個人借款憑證》,以證明被告王某某申請支用借款240萬元,原告于2015年5月15日如約發(fā)放該筆借款,雙方對借款期限、利率、罰息等作出明確約定;
5、個人對賬單、扣款回單、罰息計算明細等,以證明被告王某某的還款情況;
6、訴訟委托代理協(xié)議,以證明原告為實現(xiàn)債權支付的律師代理費用。
原告當庭提交了上述證據(jù)的原件,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采信。被告王某某、馮某、王貴勇、
襄陽永祥達貿(mào)易有限公司、李天綱、劉光愛未向本院提交證據(jù)。
庭審后被告李天綱、劉光愛向本院提交書面鑒定申請,申請對《擔保合同》及《最高額擔保合同》中二人的簽字進行筆跡鑒定,2019年5月27日湖北中真司法鑒定所向本院出具《終止鑒定告知書》,載明由于申請人長時間未提交送檢材料,致使鑒定工作無法繼續(xù)進行。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如下事實:2014年5月14日,原告作為授信人(乙方)與被告王某某、馮某作為受信人(甲方)簽訂編號為9500XXXX0461《綜合授信合同》,約定在本合同的授信有效期內(nèi),授信提用人可向乙方申請使用的最高授信額度為240萬元,最高授信額度的有效使用期限為36個月,自2014年5月16日至2017年5月16日,本合同授信額度內(nèi)每筆授信的具體用途詳見授信提用人與乙方共同確定的具體業(yè)務申請書或具體業(yè)務合同,逾期利率按照約定利率上浮50%確定;貸款金額、具體用途、利率等以《借款支用申請書》項下乙方確認的內(nèi)容為準;按月結息的情形下應當?shù)狡谝淮涡詢斶€本金,還款日見《借款支用申請書》中乙方確認的日期;月利率=年利率/12,日利率=年利率/360。為擔保本合同項下乙方債權能得到清償,由抵押人李天綱、劉光愛簽訂編號為95000XXXX6104的《最高額擔保合同》。
當日,被告王某某作為借款人(甲方)、原告作為貸款人(乙方)、
襄陽安澤汽車配件有限公司作為保證人(丙方)、被告馮某及王貴勇分別作為共同借款人(丁方),在原告處分別簽訂了編號為150002014005306-1、150002014005306-2的《個人借款合同之補充協(xié)議》,均約定丁方作為甲方的共同借款人,愿意與甲方共同承擔原合同中所有借款人的義務,承諾按照原合同的約定,與甲方連帶清償原合同項下所有應付款項;丙方作為原合同的保證人,愿為甲方和丁方的共同借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乙方作為原合同的貸款人,愿為甲方和丁方的共同借款提供貸款。
同時,被告李天綱、劉光愛作為抵押人(丙方)與原告作為擔保權人(丁方)簽訂編號為15000201400530604的《擔保合同》,約定“擔保的主債權為主合同債務人與丁方簽署的編號為95000XXXX6104的《最高額擔保合同》項下的丁方全部債權,丙方自愿以附件《(房地產(chǎn))抵押財產(chǎn)清單》中所列財產(chǎn)為主合同項下全部債務提供抵押擔保;抵押共有人為李天綱、劉光愛”,當日被告李天綱、劉光愛作為抵押人(丙方)與原告作為擔保權人(丁方)還簽署了一份編號為9500XXXX6104的《最高額擔保合同》,約定本合同項下的主債權為主合同債務人與丁方簽署的編號為9500XXXX0461的《綜合授信合同》,主債權的發(fā)生期間為2014年至2017年,擔保人擔保的最高債權額為人民幣240萬元。丙方自愿以附件《(房地產(chǎn))抵押財產(chǎn)清單》中所列財產(chǎn)為主合同項下全部債務提供抵押擔保;抵押共有人為李天綱、劉光愛。任一擔保人的擔保范圍為本合同約定的被擔保之主債權本金和其他應付款項。附件(房地產(chǎn))抵押清單中載明抵押財產(chǎn)名稱為汽車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陽光綠島3幢1層104號、105號、1××號房屋。當日,原告取得編號為襄陽市房他證樊城區(qū)字第××號的房屋他項權利證明書,載明房屋所有權人為李天綱,房屋所有權證號為樊城區(qū)70041262號,房屋坐落于襄陽市汽車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陽光綠島B幢1層104、105、106室,他項權利種類為抵押權。
2015年5月13日,被告王某某向原告出具《借款支用申請書》,申請借款金額240萬元,期限2015年5月15日至2016年5月15日。申請人委托原告將申請借款金額支付至
襄陽市散同輝商貿(mào)有限公司,賬號為69×××43。銀行確認部分載明年利率7.497%。2015年5月15日,原告與被告王某某簽訂了一份《個人借款憑證》,載明借款人為王某某;借款人指定的貸款轉入名稱為
襄陽市散同輝商貿(mào)有限公司賬號為69×××43的賬戶、還款賬號為62×××14;借款金額為240萬元,借款起始日為2015年5月15日,借款到期日為2016年5月15日,執(zhí)行年利率為7.497%,還款付息方式為按月結息,逾期利率和違約罰息利率均按執(zhí)行年利率加收50%,還款日為15日,利率為固定利率。當日,原告民生銀行襄陽分行向被告王某某指定的
襄陽市散同輝商貿(mào)有限公司賬戶發(fā)放貸款240萬元。
另查明,
襄陽安澤汽車配件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15日變更名稱為
襄陽永祥達貿(mào)易有限公司。
借款后,被告王某某按約足額支付了3期的利息,2015年9月15日支付10782.58元利息,此后再未還款。原告為索要借款本金及利息、罰息,訴至本院。
一、被告王某某、馮某、王貴勇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向原告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襄陽分行償還借款本金2400000元、利息126162.62元、期內(nèi)利息的復利4433.03元及逾期罰息(本金的逾期罰息自2016年6月16日起以240萬元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11.2455%的標準計算至償清之日止;利息的逾期罰息自2016年6月16日起以126162.62元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11.2455%的標準計算至償清之日止);
二、被告
襄陽永祥達貿(mào)易有限公司對本判決第一項所確認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三、原告有權對被告李天綱、劉光愛抵押的房屋(房屋所有權證號襄樊市房權證樊城區(qū)字第××號)折價或拍賣、變賣的價款,在被告王某某、馮某、王貴勇不能清償本判決主文第一項所確認的債務范圍內(nèi)優(yōu)先受償;
四、駁回原告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襄陽分行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1350元、公告費560元、保全費5000元,由被告王某某、馮某、王貴勇、
襄陽永祥達貿(mào)易有限公司、李天綱、劉光愛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告和被告王某某簽訂的《綜合授信合同》、與被告馮某、王貴勇、
襄陽永祥達貿(mào)易有限公司簽訂的《個人借款合同之補充協(xié)議》、與被告李天綱及劉光愛簽訂的《擔保合同》《最高額擔保合同》均系各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各方當事人均應恪守。合同簽訂后,原告依約向被告王某某發(fā)放貸款240萬元,但被告王某某未按約還款付息,已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被告馮某、王貴勇作為共同借款人,應當與被告王某某共同償還上述款項。被告
襄陽永祥達貿(mào)易有限公司(原名
襄陽安澤汽車配件有限公司)作為保證人,應當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對于被告劉天綱及劉光愛辯稱《擔保合同》及《最高額擔保合同》上二人的簽字均非其本人所簽的辯論意見,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nèi)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F(xiàn)原告提交了兩份合同的原件,二被告主張簽名非其本人所簽未提交相應證據(jù)佐證,且在本院的委托鑒定階段二被告未配合鑒定機構提交相應檢材、致使鑒定無法完成,李天綱、劉光愛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依據(jù)兩份合同的約定,原告有權對被告李天綱及劉光愛抵押的財產(chǎn)折價或拍賣、變賣的價款,在被告王某某、馮某、王貴勇不能清償?shù)膫鶆辗秶鷥?nèi)優(yōu)先受償。
對于被告王某某應償還的貸款本金、利息和罰息的數(shù)額,本院分析評判如下:根據(jù)《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人民幣貸款利率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三條第二款“對逾期或未按合同約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從逾期或未按合同約定用途使用貸款之日起,按罰息利率計收利息,直至清償本息為止。對不能按時支付的利息,按罰息利率計收復利”的規(guī)定及《綜合授信合同》第二部分第二章第25條的約定,對到期應付而未付的借款本金,自逾期之日起,按合同約定的逾期利率按實際逾期天數(shù)計收逾期罰息,直至清償本息為止;對不能按時支付的利息(包括逾期罰息),按逾期利率按月在本合同約定的還款日的對日計收復利,按實際逾期天數(shù)計算,逐月累算。逾期利率為貸款利率基礎上加收50%。至2016年6月15日,被告王某某尚欠原告本金240萬元,利息126162.62元、復利4433.03元。綜上,被告王某某應償還借款本金240萬元和本金的逾期罰息及利息的逾期罰息,本金的逾期罰息自2016年6月16日起以240萬元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11.2455%的標準計算至償清之日止;利息的逾期罰息自2016年6月16日起以126162.62元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11.2455%的標準計算至償清之日止。對于原告主張的律師費用,原告沒有提交證據(jù)證明已經(jīng)實際支付該筆費用,本院對該項主張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張艷
人民陪審員 信國良
人民陪審員 劉仁奎
書記員: 孫心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