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洋浦中良海運有限公司。住所地: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fā)區(qū)金洋路浦馨苑18號十二層1204房。
法定代表人:孫權東,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曾艷,上海金仕維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張翱。系該公司員工。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住所地: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qū)江東中路108號16層-18層。
代表人:陳雪松,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湯士永,江蘇宏鄴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洋浦中良海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良公司)因與被上訴人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以下簡稱平安江蘇分公司)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武漢海事法院(2014)武海法商字第0046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5年1月1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2月7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中良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曾艷、張翱,被上訴人平安江蘇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湯士永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平安江蘇分公司原審時訴稱:揚州市開港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港公司)在平安江蘇分公司處為其自江蘇揚州港運至廣東高欄××個集裝箱大米××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并交由中良公司承運。中良公司將上述貨物配載到“盛達88”輪上,該輪在該航次中發(fā)生船舶碰撞事故沉沒,導致投保貨物受損。事故發(fā)生后,平安江蘇分公司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向開港公司支付了保險理賠款人民幣(以下均為人民幣)228000元,并依法取得代位求償權。故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中良公司賠償貨物損失228000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中良公司辯稱:平安江蘇分公司主體不適格;其起訴已超過一年的訴訟時效。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2012年7月2日,開港公司承運了安徽省天長市新華糧油廠的兩集裝箱大米,箱號分別為FCIU4066428、XINU1634309,封號為952531、952528,每箱1133件,每件25公斤,單件4.4元/公斤,總價值249260元。同日,開港公司為該批貨物投保了平安江蘇分公司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保單號為11019901900052967818,該保單載明:被保險人為開港公司,保險金額為24萬元,保險標的為大米,自安徽省天長市新華糧油廠運至珠海;每次事故絕對免賠額為400元或損失金額的5%,以高者為準。保單中保險人落款的聯系地址為江蘇省南京市正洪街18號東宇大廈6層。
此后開港公司將保險標的貨物交給中良公司承運,中良公司將該批貨物配載到“盛達88”輪上,并出具了運單號為JT1217SYZZH010的《洋浦中良海運有限公司集裝箱貨物運單》,該運單明確約定,承運人與托運人、收貨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依據《國內水路集裝箱貨物運輸規(guī)則》、《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guī)則》的有關規(guī)定處理。
2012年7月5日,運載涉案貨物的“盛達88”輪在長江#87黑浮上游附近水域與“江夏星”輪發(fā)生碰撞,“盛達88”輪沉沒,涉案貨物受損。2012年7月11日,中良公司向開港公司發(fā)出《集裝箱貨輪沉船事故告知》,告知涉案貨物配載在“盛達88”輪上,該輪于2012年7月5日在泰州水域被撞沉,事故正在處理中。2013年1月14日,中良公司向開港公司發(fā)出《關于“盛達88”被撞沉沒事件的集裝箱打撈情況說明》,稱涉案貨物已隨“盛達88”輪沉沒,因打撈工作無法進行,現已放棄打撈。
事故發(fā)生后,開港公司依據保險單申請理賠,平安江蘇分公司的總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代平安江蘇分公司支付了保險理賠款228000元。2013年2月1日,開港公司出具收款確認書,確認收到平安江蘇分公司支付的保險理賠款共計228000元。2013年10月15日,中國平安保險公司針對涉案保單出具了《關于保單保險人、保險金支付的情況說明》,內容如下:1、涉案保單為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統一制定,保單專用章統一使用“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保單專用章”,涉案保單的保險人為平安江蘇分公司;2、其支付的涉案保單保險金228000元系根據平安江蘇分公司的指示代為支付。
2013年8月1日,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文號為(00000203)分公司變更(2013)第08010001號的《分公司準予變更登記通知書》,同意平安江蘇分公司將原營業(yè)場所地址“南京市正洪街18號東宇大廈六層”變更為現營業(yè)場所地址“南京市建鄴區(qū)江東中路108號16層、17層、18層”,平安江蘇分公司提交的現行有效的營業(yè)執(zhí)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均載明其營業(yè)場所地址與《分公司準予變更登記通知書》所載內容一致。
2013年7月2日,平安江蘇分公司將涉案糾紛訴至原審法院。同年9月9日,原審法院作出(2013)武海法商字第00826號民事裁定書,對中良公司承運的涉案貨物遭受損失的事實予以確認,但因平安江蘇分公司不能證明其已經取得保險代位求償權,駁回了平安江蘇分公司的起訴。2014年3月25日,平安江蘇分公司就涉案糾紛再次向原審法院提起本訴。
原審法院認為:本案系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雙方當事人簽訂的運輸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該合同合法有效。雙方當事人應按照合同約定或法律規(guī)定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本案爭議的焦點:1、平安江蘇分公司是否為適格訴訟主體;2、中良公司應否承擔賠償責任;3、本案是否超過訴訟時效。
關于第一個焦點問題。原審法院認為,涉案貨物保單簽訂日期為2012年7月2日,保單預留聯系地址與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分公司準予變更登記通知書》中記載的平安江蘇分公司的原營業(yè)場所地址一致。平安江蘇分公司的總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亦確認在其內部保險操作實踐中,保單格式均采用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制作的統一格式,保單專用章統一使用“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單專用章”。以上事實符合保險行業(yè)的慣常操作模式,足以證明涉案保單系平安江蘇分公司與開港公司簽訂,平安江蘇分公司是涉案保險合同關系中的保險人。關于涉案保險金的支付,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出具的《關于保單保險人、保險金支付的情況說明》明確表示,其向開港公司支付的保險理賠款228000元系代平安江蘇分公司支付;開港公司出具的收款確認書亦證明,開港公司已收到平安江蘇分公司依照保單約定應向其支付的保險賠款228000元。前述證據足以證明平安江蘇分公司已按照涉案保單的約定履行了向被保險人開港公司支付保險金的義務,其依法取得代位追償權,是本案是適格原告。開港公司辯稱平安江蘇分公司主體不適格的主張沒有事實依據,原審法院不予支持。
關于第二個焦點問題。原審法院認為,中良公司作為涉案運輸的承運人,涉案貨物在其承運期間受損,其未能舉證證明該損失屬于法定的除外責任,應對貨物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平安江蘇分公司作為涉案貨物的保險人,已依照保單的約定足額支付了保險理賠款228000元,則在228000元范圍內取得向中良公司的賠償請求權。平安江蘇分公司要求中良公司賠償貨物損失228000元的主張,于法有據,原審法院予以支持。
關于第三個焦點問題。原審法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定沿海、內河貨物運輸賠償請求權時效期間問題的批復》、《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青島口岸船務公司與青島運通船務公司水路貨物運輸合同糾紛一案中賠償請求權訴訟時效期間如何計算的請示的復函》均規(guī)定:托運人就沿海、內河貨物運輸合同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1年。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國內水路貨物運輸糾紛案件法律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fā)(2012)28號)第十三條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定沿海、內河貨物運輸賠償請求權時效期間問題的批復》對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賠償請求權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止、中斷并沒有作出特別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適用民法通則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guī)定。本案平安江蘇分公司曾于2013年7月2日就涉案糾紛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則訴訟時效自2013年7月2日起中斷。平安江蘇分公司提起本案訴訟的時間是2014年3月25日,距2013年7月2日不足一年。因此平安江蘇分公司代位請求中良公司賠償貨物損失并未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原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六十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中良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一次性向平安江蘇分公司賠償貨物損失228000元。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4720元,因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減半收取2360元,由中良公司負擔。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另查明:2012年7月3日,開港公司與中良公司簽訂委托書,該委托書載明:托運人為開港公司,收貨人為林子僑;運輸方式:堆場到門;貨物名稱:大米。托運人聲明貨物保險自理,運雜費總額6044元。該委托書聲明條款約定:本運單經承托雙方簽訂后,具有合同效力,承運人與托運人、收貨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和責任界限均按《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guī)則》及運雜費用的有關規(guī)定辦理,并受本運單約束。托運人如選擇“保險自理”,即認可在綜合保險責任范圍內的一切損失與受托人無關。
本院認為,本案二審爭議的焦點:(一)平安江蘇分公司是否為本案適格主體;(二)本案是否存在重復起訴;(三)平安江蘇分公司是否取得向中良公司代位請求賠償權利;(四)貨物損失金額如何認定;(五)平安江蘇分公司起訴是否超過訴訟時效。
關于第一個焦點問題。中良公司上訴認為,平安江蘇分公司并非本案適格主體。本院認為,涉案保單上預留的聯系地址系平安江蘇分公司的原營業(yè)場所地址;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出具情況說明確認平安江蘇分公司是涉案保單的保險人;被保險人開港公司亦出具了收款確認書,確認收到平安江蘇分公司的保險理賠款228000元,上述事實足以證明平安江蘇分公司是涉案保險合同關系中的保險人。雖然簽訂賠付協議及權益轉讓書的是平安揚州支公司,但平安揚州支公司并未在該協議書上加蓋公章,且涉案保單約定賠款償付地點為揚州,平安揚州支公司是平安江蘇分公司的分支機構,平安揚州支公司的法律行為及民事責任由平安江蘇分公司承擔。因此平安江蘇分公司是本案保險合同的保險人,具備適格的訴訟主體資格。中良公司的該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第二個焦點問題。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5)5號)第二百四十七條規(guī)定:當事人就已經提起訴訟的事項在訴訟過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訴,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構成重復起訴:(一)后訴與前訴的當事人相同;(二)后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相同;(三)后訴與前訴的訴訟請求相同,或者后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就本案與武漢海事法院受理的(2013)武海法商字第00826號案件相比較,本案只將中良公司作為被告,而后者將中良公司、蚌埠市盛達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徐成良三個作為被告,兩案在當事人方面不同。關于訴訟請求,雖然從字面上看兩案的訴訟請求相同,但由于兩案的當事人不同,不同當事人所承擔的責任不相同,故兩案的訴訟請求亦不相同。故本案與(2013)武海法商字第00826號案并不構成重復起訴,中良公司的該上訴理由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第三個焦點問題。中良公司上訴認為,開港公司明確放棄對中良公司的賠償請求權,平安江蘇分公司的代位權基礎不存在,無權向其追償。本院認為,本案系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要確定平安江蘇分公司是否依法取得向中良公司的代位追償權,首先要確認開港公司與中良公司運輸合同關系是否真實有效。關于涉案委托書的效力問題,本院認為,開港公司作為托運人,中良公司作為承運人,雙方就各自的權利義務簽訂的委托書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該委托書合法有效,對雙方均有約束力。關于委托書中聲明欄第(5)條“托運人如選擇‘保險自理’,即認可在綜合保險責任范圍內的一切損失與受托人無關”的免責條款的效力問題。本院認為: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guī)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而該委托書中并無關于中良公司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開港公司財產損失仍可免責的表述,本案中也沒有證據證明中良公司對于涉案事故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故該規(guī)定不適用本案。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格式條款具有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guī)定的情形,或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雖然該委托書從表面形式上看為格式條款,但是對于托運人聲明一欄中保險自理或代辦保險,開港公司具有選擇權。本案并無證據證明該免責條款系由中良公司單方預先勾選且未與開港公司協商,故其并非格式條款,上述法律規(guī)定不適用本案。3、開港公司和中良公司均屬于貨代公司,地位相同,對交易習慣及行業(yè)規(guī)則比較清楚,該委托書經雙方協商一致而簽訂,雙方均在委托書上蓋章簽字,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根據該委托書的約定,托運人如果選擇“保險自理”,即認可在綜合保險責任范圍內的一切損失與受托人無關。根據意思自治原則,當事人有權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作為委托人的開港公司在簽訂合同時明確放棄了對受托人中良公司在綜合保險責任范圍內的財產損失索賠權,該免責條款不存在法律規(guī)定的無效情形,應認定有效。中良公司關于該免責條款有效的主張合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平安江蘇分公司以中良公司未履行提示說明義務為由主張免責條款無效,沒有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保險代位求償權是指保險標的發(fā)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是由第三人造成的,被保險人向第三人要求賠償的權利,自保險人支付賠償之日起,相應轉移給保險人。本案中,平安江蘇分公司是涉案保險合同的保險人,且已向被保險人開港公司作出理賠,故平安江蘇分公司依法取得了代位求償權,在其賠償范圍內有權代位行使索賠權。當平安江蘇分公司代位向中良公司行使該權利時,中良公司可根據其與開港公司的協議中享有的權利對平安江蘇分公司主張抗辯權。涉案保險合同簽訂后,保險事故發(fā)生前,被保險人開港公司在其與中良公司簽訂的委托書中明確放棄了對中良公司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因此平安江蘇分公司無權向中良公司追償。中良公司的該上訴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關于中良公司上訴主張的貨損數量、金額與事實不符以及平安江蘇分公司的起訴已超過訴訟時效的問題。本院認為,鑒于平安江蘇分公司已無權向中良公司行使代位請求權,主張賠償貨物損失,對于貨物受損的數量、金額及訴訟時效的評判已無意義,故本院對于貨損數量、金額以及訴訟時效不再論述。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錯誤,實體處理不當。因中良公司二審提交了新證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若干證據的規(guī)定》第四十六條的規(guī)定,本案不屬于錯案。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武漢海事法院(2014)武海法商字第00463號民事判決主文;
二、駁回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的訴訟請求。
一審案件受理費4720元,因適用簡易程序減半收取2360元,由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4720元,由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蘇 江 代理審判員 戴啟芬 代理審判員 曾 誠
書記員:程建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