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學工程第十一建設有限公司
付澤意
張獻彬(河南金明園律師事務所)
馬樹國
李某某
楊春武
趙永林
姚偉
王興剛
單利軍
單利福
單利彬
共同委托代理人楊連玉
上訴人(原審被告)中國化學工程第十一建設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南省開封市汴京路53號。
法定代表人鄭建軍,職務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付澤意,該公司施工隊長。
委托代理人張獻彬,河南金明園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馬樹國,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楊春武,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趙永林,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姚偉,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興剛,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單利軍,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單利福,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單利彬,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以上九名
被上訴人共同委托代理人楊連玉,黑龍江懷安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中國化學工程第十一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十一化建)因勞動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鶴崗市興安區(qū)人民法院(2015)興安峻民初字第1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3月7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上訴人十一化建的委托代理人付澤意、張獻彬,被上訴人馬樹國、李某某等九人共同的委托代理人楊連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查明,2013年8月至11月,王文端、陳立祥兩人合伙,作為包工頭招用工人,到被告十一化建承建的鶴崗華鶴建筑工程工地進行建筑施工。
被告按王文端、陳立祥提供的19人名單,以被告單位職工工資的形式將工程款分別轉入該19人的賬戶中,錢由王文端、陳立祥取出后,再按工種、出工數等向工人實際分發(fā)工資。
后因季節(jié)原因停工至2014年2月末3月初。
2014年3月1日,被告下屬的鶴崗項目部與王文端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勞務合同,將鶴崗華鶴項目建設工程的砌體、抹灰等施工工作分包給王文端施工隊,約定工程款按驗收合格的工程量,以工人實際工資造表,按被告工資發(fā)放流程進行交付,同時約定了工程款的計價方式。
開始施工后,被告按王文端提供的名單及相應數額向工人支付工資款。
至2014年6月末,原告等人因相應工程完工,離開工地。
施工期間,王文端負責招用工人,確定工種和工資額,以及考勤。
綜合對比原告本人主張、考勤表記載和工資發(fā)放記錄,確有部分原告工資未及時全額支付,其中馬樹國、趙永林少發(fā)2013年部分工資,李某某、楊春武、姚偉少發(fā)2014年部分工資,單利軍、單利福、單利彬少發(fā)2013年及2014年部分工資。
考勤表中沒有王興剛出勤記錄。
原告馬樹國等人于2014年11月向鶴崗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解除與十一化建的勞動關系、給付拖欠工資、雙倍工資、經濟補償金。
仲裁委裁決后,原告馬樹國等人訴至法院,要求被告給付拖欠原告工資、雙倍工資、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等費用。
本院認為,本案系九被上訴人要求上訴人給付拖欠工資的勞動合同糾紛,且經原審法院審理終結,而王文端另訴一案在本案之后,且在原審法院審理中,是否屬于同一事實重復訴訟,應由原審法院對該案進行審理,與本案無關,故該證據不予采信。
本院于2016年4月20日對王文端進行調查,王文端所證實的內容與原審查明的事實基本一致。
上訴人十一化建對此次調查不予認可,認為調查程序不合法,且內容只是王文端的一面之詞,不是事實。
九被上訴人對該調查內容沒有意見。
二審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認定的事實一致。
另查明,王文端于2015年9月18日,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被告履行分包合同義務給付原告人工費216,574.60元。
本院認為,上訴人十一化建將其承建的建筑工程發(fā)包給王文端,王文端是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自然人,對王文端所招用的勞動者,即本案的九名被上訴人,十一化建應承擔用工主體責任。
十一化建認為根據法辦(2011)42號《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59項“建設單位將工程發(fā)包給承包人,承包人又非法轉包或者違法分包給實際施工人,實際施工人招用的勞動者請求確認與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發(fā)包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不予支持。
”的規(guī)定,十一化建與九名被上訴人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因為該規(guī)定中,是勞動者請求確認與發(fā)包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本案中的十一化建應為承包人,發(fā)包人為建設單位,因此該文件不適用本案;原審法院適用勞社部發(fā)(2005)12號《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四條規(guī)定并無不當,十一化建的該項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對于工資數額的確定,十一化建對王文端提供的考勤表有異議,稱每個月工人出勤是經過雙方考勤,考勤表上有工人簽字,王文端簽字,以及有單位的負責人簽字,最后經過雙方確定沒有異議的考勤表作為代發(fā)工資的依據,但十一化建在原審及本次審理過程中始終未能提供出有工人簽字的原始考勤表,故原審按照王文端提供的出勤表確定拖欠九名被上訴人工資數額并無不當。
王文端在原審法院另行提起的訴訟,正在原審法院審理中,并未審結,而本案原審法院已審理終結,王文端所訴另一案件是否屬于重復訴訟,不影響本案的審理。
十一化建的該項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綜上,原審判決結果正確,程序合法,應予維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上訴人中國化學工程第十一建設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本案系九被上訴人要求上訴人給付拖欠工資的勞動合同糾紛,且經原審法院審理終結,而王文端另訴一案在本案之后,且在原審法院審理中,是否屬于同一事實重復訴訟,應由原審法院對該案進行審理,與本案無關,故該證據不予采信。
本院于2016年4月20日對王文端進行調查,王文端所證實的內容與原審查明的事實基本一致。
上訴人十一化建對此次調查不予認可,認為調查程序不合法,且內容只是王文端的一面之詞,不是事實。
九被上訴人對該調查內容沒有意見。
二審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認定的事實一致。
另查明,王文端于2015年9月18日,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被告履行分包合同義務給付原告人工費216,574.60元。
本院認為,上訴人十一化建將其承建的建筑工程發(fā)包給王文端,王文端是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自然人,對王文端所招用的勞動者,即本案的九名被上訴人,十一化建應承擔用工主體責任。
十一化建認為根據法辦(2011)42號《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59項“建設單位將工程發(fā)包給承包人,承包人又非法轉包或者違法分包給實際施工人,實際施工人招用的勞動者請求確認與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發(fā)包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不予支持。
”的規(guī)定,十一化建與九名被上訴人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因為該規(guī)定中,是勞動者請求確認與發(fā)包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本案中的十一化建應為承包人,發(fā)包人為建設單位,因此該文件不適用本案;原審法院適用勞社部發(fā)(2005)12號《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四條規(guī)定并無不當,十一化建的該項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對于工資數額的確定,十一化建對王文端提供的考勤表有異議,稱每個月工人出勤是經過雙方考勤,考勤表上有工人簽字,王文端簽字,以及有單位的負責人簽字,最后經過雙方確定沒有異議的考勤表作為代發(fā)工資的依據,但十一化建在原審及本次審理過程中始終未能提供出有工人簽字的原始考勤表,故原審按照王文端提供的出勤表確定拖欠九名被上訴人工資數額并無不當。
王文端在原審法院另行提起的訴訟,正在原審法院審理中,并未審結,而本案原審法院已審理終結,王文端所訴另一案件是否屬于重復訴訟,不影響本案的審理。
十一化建的該項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綜上,原審判決結果正確,程序合法,應予維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上訴人中國化學工程第十一建設有限公司負擔。
審判長:高紅娟
審判員:于潔
審判員:張博
書記員:杜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