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東湖開發(fā)區(qū)科技保險支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高新開發(fā)區(qū)光谷創(chuàng)業(yè)街7棟1-2樓。
主要負責人:安陽,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孫豪,湖北為維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鄒某某,女,漢族,湖北省仙桃市人,職工,住湖北省仙桃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石見君,湖北大諾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徐曉宇,男,漢族,湖北省武漢市人,職工,住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武漢楚友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qū)明利綠水山莊(二期)翠堤春曉2棟2單元1101室(12)。
法定代表人:徐慶友,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余曉華,男,該公司職員。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胡國超,男,漢族,湖北省仙桃市人,職工,住湖北省仙桃市。
上訴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東湖開發(fā)區(qū)科技保險支公司(以下稱財保東湖公司)因與被上訴人鄒某某、徐曉宇、胡國超、武漢楚友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以下稱武漢楚友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2017)鄂9004民初74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7月24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財保東湖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孫豪、被上訴人鄒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石見君、被上訴人徐曉宇、胡國超、武漢楚友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余曉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財保東湖公司上訴請求:撤銷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2017)鄂9004民初746號民事判決,依法改判。事實和理由:徐曉宇沒有有效的從業(yè)證書,武漢楚友公司對涉案車輛沒有有效的營運證書,依商業(yè)保險合同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二項的約定,財保東湖公司應在商業(yè)險范圍內免除賠償責任,應由武漢楚友公司向鄒某某承擔50%的責任,即20682.03元。一審判決財保東湖公司在商業(yè)險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屬認定部分事實不清。請求二審法院支持財保東湖公司的上訴請求。
鄒某某辯稱,一、徐曉宇具有法律規(guī)定的駕駛證,具備駕駛資格。按照保險法的宗旨,被保險人是否具有從業(yè)資格,不影響保險人承保和賠償。二、財保東湖公司沒有舉證證明其向投保人交付保險合同,保險合同中是否有涉及本案的免責條款,對免責條款履行了提示和說明義務等事實,其主張的免責條款對投保人不生效。因此,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徐曉宇和胡國超的答辯意見與鄒某某的答辯意見相同。
武漢楚友公司辯稱,一、徐曉宇具有駕駛資格,有與被保險車輛相一致的駕駛證,財保東湖公司要求徐曉宇具有從業(yè)資格證,沒有依據(jù)。二、涉案被保險車輛有行車證和道路運輸證,屬武漢楚友公司自用,非營運車輛,不適用保險條款的相關規(guī)定。三、武漢楚友公司投保時,財保東湖公司只交付了投保單,沒有交付商業(yè)保險條款,對相關免責條款也沒有進行提示和說明,免責條款依法不發(fā)生效力。四、財保東湖公司作為格式條款的提供方,免責條款中對必備證書沒有說明具體內容,依法應作出不利于保險人的解釋。因此,財保東湖公司在商業(yè)險范圍內不應免責,應承擔賠償責任。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鄒某某于2017年2月23日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財保東湖公司在保險限額內賠償各項損失138393.91元。2.徐曉宇、武漢楚友公司、胡國超對超出保險限額的部分承擔賠償責任。3.財保東湖公司、徐曉宇、武漢楚友公司、胡國超承擔本案訴訟費。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對鄒某某主張的事實,各方無異議,予以確認。即:2016年9月9日下午,胡國超駕駛鄂A×××××號“長安”牌小型面包車(載鄒某某),由武漢市駛往仙桃市長埫口鎮(zhèn)敦厚村。17時許,當車沿318國道由東向西行至1009KM與仙桃市長埫口鎮(zhèn)敦厚街道交叉路口處,向左轉彎時,遇徐曉宇駕駛的鄂A×××××號“江淮”牌重型自卸貨車沿318國道由西向東行至此處,兩車發(fā)生相撞。造成鄒某某受傷、兩車受損的交通事故。仙桃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于2016年9月28日作出認定,胡國超、徐曉宇負此次事故的同等責任,鄒某某不負此次事故的責任。事故發(fā)生后,鄒某某在仙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21天。2017年2月4日,經武漢普愛法醫(yī)司法鑒定所鑒定,鄒某某傷殘程度為十級,后續(xù)治療費18000元(或以醫(yī)院實際支出為準),護理時間為90天,誤工時間為180天(從受傷之日起計算)。還查明,胡國超為鄂A×××××號“長安”牌小型面包車的登記車主;武漢楚友公司為鄂A×××××號“江淮”牌重型自卸貨車的登記車主,為該車在財保東湖公司購買了交強險和不計免賠第三者責任險20萬元,徐曉宇為武漢楚友公司員工。
徐曉宇于事故發(fā)生后已向鄒某某墊付醫(yī)療費8000元。
一審法院認為,徐曉宇、武漢楚友公司、財保東湖公司、胡國超承認鄒某某在本案中主張的事實,故對鄒某某主張的事實予以確認。徐曉宇和胡國超負本次事故的同等責任,應對鄒某某的損失各承擔50%的賠償責任。因武漢楚友公司對事故車輛在財保東湖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和不計免賠第三者責任險20萬元,應先由財保東湖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其余部分,再由徐曉宇和胡國超以5∶5共同賠償。因徐曉宇為武漢楚友公司員工,且事故發(fā)生在為公司運貨回來的路上,故徐曉宇的民事賠償責任依法應由武漢楚友公司負擔。武漢楚友公司在財保東湖公司投保了不計免賠第三者責任險20萬元,故財保東湖公司依法應在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鄒某某訴請的醫(yī)療費31864.05元,后期治療費18000元,護理費7677.86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050元,傷殘賠償金54102元,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鑒定費1800元,均在法律規(guī)定的賠償范圍和標準之內,依法予以認定。其訴請的誤工費20400元,計算標準不當,應按服務業(yè)職工工資標準計算,認定為12369.89元(31138÷365×145);其訴請的交通費因無票據(jù),依法不予認可。綜上,鄒某某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各項經濟損失總額為129563.8元。由財保東湖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先行賠償醫(yī)療費10000元、誤工費12369.89元、護理費7677.86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050元、殘疾賠償金54102元、精神撫慰金3000元,共計88199.75元。剩余賠償金額41364.05元由財保東湖公司和胡國超各賠償原告鄒某某20682.03元。綜上,財保東湖公司應賠償鄒某某共計108881.78元,胡國超應賠償鄒某某20682.02元。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十五條第一款第六項,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第一款、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判決:一、財保東湖公司賠償鄒某某交通事故賠償款100881.78元;二、財保東湖公司支付徐曉宇墊付款8000元;三、胡國超賠償鄒某某20682.02元;四、駁回鄒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上列應付款項,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付清。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3067元,減半收取1533.5元,由鄒某某負擔183.50元,徐曉宇負擔450元,財保東湖公司負擔450元,胡國超負擔450元。
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圍繞上訴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證。對當事人二審爭議的事實,本院認定如下:武漢楚友公司對涉案車輛鄂A×××××于2014年7月29日辦理了道路運輸證書,每年進行了年檢,有效期至2018年7月31日,經營范圍為普通貨運。徐曉宇有準駕車型B2駕駛證,沒有道路運輸從業(yè)資格證書。財保東湖公司沒有證據(jù)證明其將涉案商業(yè)保險條款交付武漢楚友公司和在訂立保險合同時,對相關免責條款向武漢楚友公司進行了提示和說明。
本院認為,二審雙方當事人爭議焦點是:交通事故發(fā)生時,徐曉宇是否具有從業(yè)資格證,武漢楚友公司對涉案車輛是否具有營運證;訂立保險合同時,財保東湖公司向武漢楚友公司對免責條款是否履行了提示和說明義務,財保東湖公司是否在商業(yè)險范圍內免除賠償責任。
關于交通事故發(fā)生時,徐曉宇是否具有從業(yè)資格證書,武漢楚友公司對涉案車輛是否具有營運許可證書的問題。本院認為,經審理查明,徐曉宇有駕駛證,沒有道路運輸從業(yè)資格證。武漢楚友公司有涉案車輛的道路運輸證。財保東湖公司認為徐曉宇沒有從業(yè)資格證的事實成立,予以認定。其認為武漢楚友公司對涉案車輛沒有營運證與事實不符,不予認定。
關于訂立保險合同時,財保東湖公司向武漢楚友公司對免責條款是否履行了提示和說明義務的問題。本院認為,財保東湖公司主張保險合同約定駕駛人沒有從業(yè)資格證書,營運性車輛無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核發(fā)的許可證書或其他必備證書,保險人不負責賠償。該保險條款是免除保險人責任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依法向投保人履行提示和說明義務,否則不生效。本案一、二審訴訟中,財保東湖公司不能舉證證明其向武漢楚友公司對免責條款履行了提示和說明義務,其主張的免責條款不生效。因此,武漢楚友公司、鄒某某、徐曉宇、胡國超關于免責條款不生效的答辯理由成立,財保東湖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財保東湖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17元,由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東湖開發(fā)區(qū)科技保險支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陳先鋒 審判員 別瑤成 審判員 汪麗琴
書記員:趙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