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商學院
田開宇(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
潘?。ê苯裉炻蓭熓聞账?br/>中南民族大學
虞汪日(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
張純(湖北京佑律師事務所)
武漢弘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鄒繼康
余澤雄(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
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韓雙(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
周婷(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
上訴人(原審被告):武漢工商學院(更名前為武漢長江工商學院)。
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黃家湖西路3號。
法定代表人:彭秀春,該學院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田開宇,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潘俊,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中南民族大學。
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民族大道708號、823號。
法定代表人:李金林,該校校長。
委托代理人:虞汪日,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張純,湖北京佑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武漢弘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湖校區(qū)綜合樓823室。
法定代表人:巴能軍,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鄒繼康,該公司員工。
委托代理人:余澤雄,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廟山小區(qū)弘某路1號。
法定代表人:彭秀春,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韓雙,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周婷,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武漢工商學院(以下簡稱工商學院)因與被上訴人中南民族大學(以下簡稱中南民大)、原審被告武漢弘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弘某集團)、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亮公司)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鄂武漢中民商初字第0041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由代理審判員任輝獻擔任審判長,代理審判員田長鑒、牛卓參加評議的合議庭,于2015年5月14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工商學院的委托代理人田開宇、潘俊,中南民大的委托代理人虞汪日、張純,弘某集團的委托代理人鄒繼康、余澤雄,科亮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周婷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中南民大一審時訴稱:2003年7月14日,中南民大與弘某集團簽訂《舉辦中南民族大學國際工商學院協(xié)議書》,約定雙方合作舉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南民族大學國際工商學院(后實際使用名為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中南民族大學國際工商學院按協(xié)議約定向中南民大按期繳納管理費。
協(xié)議簽訂后,中南民大與弘某集團共同籌措設立了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以下簡稱民大工商學院)。
自2003年9月起,民大工商學院正式以該名稱招生辦學。
2012年5月7日,因國家政策原因,經教育部及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民大工商學院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為武漢長江工商學院(以下簡稱長江學院)。
2010年6月10日,中南民大與弘某集團簽訂《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擬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的協(xié)議》。
同日,中南民大與民大工商學院簽訂《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向中南民族大學繳納管理費的協(xié)議》(附件)。
該協(xié)議確認民大工商學院欠繳中南民大2009年以前的管理費共計65667348.75元,約定該歷史欠費由民大工商學院分三次付清,即2011年12月31日前支付16416837.19元、2012年12月31日前支付19700204.63元、2013年12月31日前支付29550306.93元。
該協(xié)議對2010年及以后各年度新產生的管理費數額和支付期限作出了約定;對民大工商學院逾期付款的違約責任作出約定。
協(xié)議約定弘某集團和科亮公司對民大工商學院所承擔的前述債務和違約責任承擔連帶擔保責任。
后長江學院僅向中南民大支付了新的年度產生的部分管理費,歷史欠繳管理費未按期支付。
截止2013年12月31日,長江學院共拖欠管理費88172228.75元。
其中,應于2012年12月31日前償還的管理費58621921.82元,應于2013年12月31日前償還的管理費29550306.93元,欠繳的已到期管理費依約所產生的違約金至2013年11月18日23374058.35元。
請求判令:1、長江學院向中南民大支付到期管理費58621921.82元;2、長江學院向中南民大支付其至實際支付到期管理費之日應承擔的逾期違約金(暫計算至2013年11月18日,逾期違約金為23374058.35元);3、弘某集團和科亮公司對長江學院上述應付的到期管理費及逾期違約金承連帶償付責任;4、長江學院、弘某集團、科亮公司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
長江學院答辯稱:中南民大與長江學院關于管理費的約定無效;管理費比例于法無據;管理費約定應當變更或者撤銷,長江學院保留另訴權;違約金約定過高。
弘某集團、科亮公司答辯稱:中南民大與長江學院的管理費約定無效,擔保合同作為上述合同的從合同也無效。
弘某公司的擔保未經股東會決議因此無效。
擔保合同無效弘某公司、科亮公司無過錯,不應承擔擔保責任。
原審法院查明:2010年6月10日,中南民大(甲方)與弘某集團(乙方)簽訂《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擬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的協(xié)議》,約定:第一條,甲方原則同意民大工商學院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
第二條,在民大工商學院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之前(以上級部門發(fā)文之日起計算),延續(xù)現有的合作模式;轉設后,乙方和轉設后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不得再以民大工商學院的名義進行招生、借貸、征地等各種活動。
第三條,本協(xié)議必須與《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向中南民族大學交納管理費的協(xié)議》同時簽訂,《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向中南民族大學交納管理費的協(xié)議》作為本協(xié)議的附件、與本協(xié)議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條,在民大工商學院辦理轉設過程中,甲方予以支持與配合。
民大工商學院如不按《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向中南民族大學交納管理費的協(xié)議》向甲方上交管理費,甲方有權停止協(xié)助民大工商學院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的各項工作,有權不再以民大工商學院的名義上報招生計劃,并且民大工商學院要向甲方支付違約金(見附件)。
第五條,2013年3月3日雙方合作辦學協(xié)議期滿后,如民大工商學院未轉設成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甲、乙雙方仍按現有模式合作,相應事宜另行協(xié)商。
第六條,甲、乙雙方以前的協(xié)議和相關文件有與本協(xié)議及本協(xié)議附件相沖突的規(guī)定的,以本協(xié)議及本協(xié)議附件的規(guī)定為準。
第七條,本協(xié)議一式二份,具同等效力,甲、乙雙方各持一份。
第八條,本協(xié)議未盡事項,雙方應友好協(xié)商補充。
第九條,本協(xié)議從簽訂之日起生效。
中南民大(甲方)、弘某集團(乙方)在該協(xié)議上簽字蓋章。
2010年6月10日,中南民大(甲方)與民大工商學院(乙方)簽訂《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向中南民族大學交納管理費的協(xié)議》(附件),約定:甲、乙雙方就民大工商學院向中南民大交納管理費達成如下協(xié)議:第一條,管理費比例。
1、2007年至2009年乙方向甲方交納的管理費比例按《關于修改《中南民族大學武漢弘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辦中南民族大學國際工商學院協(xié)議書》的補充協(xié)議》執(zhí)行(即21%)。
2、2010年及以后各年乙方向甲方交納的管理費比例按16%執(zhí)行。
第二條,2009年及以前的欠交管理費數額及交納。
經甲、乙雙方共同確認:截止至2009年12月31日,乙方應向甲方交納而未交納的管理費共計65667348.75元。
對于2009年及以前的欠交管理費,乙方分三次向甲方付清:1、2011年12月31日前,乙方向甲方支付未交管理費總數的25%,共計16416837.19元;2、2012年12月31日前,乙方向甲方支付未交管理費總數的30%,共計19700204.63元;3、2013年12月31日前,乙方向甲方全部付清剩余的未交納管理費,即未交納管理費總數的45%,共計29550306.93元。
第三條,2010年及以后各年度的管理費數額及交納。
1、2010年及以后各年度的管理費數額為:當年以民大工商學院名義招收的實際在校生應繳學費總額×16%。
2、2010年12月31日前,乙方應向甲方交納2010年管理費1500萬元。
3、2011年12月31日前,乙方應向甲方全部付清未交納的2010年管理費余額和當年應交的管理費。
4、2012年及以后各年度的管理費,乙方應于當年12月31日前向甲方全部付清。
第四條,違約責任。
如乙方未按期向甲方付款,逾期90日以內的,乙方按日向甲方支付逾期應付款萬分之五的違約金;逾期超過90日的,自乙方逾期付款笫90日之次日起至實際全額支付應付款之日止,乙方按日向甲方支付逾期應付款萬分之八的違約金。
第五條,債務履行擔保。
弘某集團和科亮公司承諾:對于本協(xié)議中乙方向甲方交納管理費的債務提供連帶共同保證擔保;根據所擔保履行債務的不同,形成三個相互獨立的連帶共同保證擔保,分別擔保以下債務的履行:1、本協(xié)議第二條中的債務;2、本協(xié)議第三條第2款中的債務;3、本協(xié)議第三條第3款和第4款中的債務。
第六條,附則。
本協(xié)議一式四份,具同等效力,甲方、乙方、弘某集團及科亮公司各持一份。
本協(xié)議未盡事項,雙方應友好協(xié)商補充。
本協(xié)議從簽訂之日起生效。
中南民大(甲方)、工商學院(乙方)與擔保人弘某集團、科亮公司均在該協(xié)議上簽字蓋章。
2011年1月9日,中南民大(甲方)與弘某集團(乙方)簽訂《中南民族大學與武漢弘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關于終止合作舉辦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暨善后事宜的協(xié)議》。
該協(xié)議約定,自教育部批準民大工商學院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之日起,除《終止合作協(xié)議》另有約定外,甲方與乙方的原合作辦學協(xié)議、《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擬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的協(xié)議》及附件和《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擬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的補充協(xié)議》的有關條款繼續(xù)有效,直至以民大工商學院名義招收的學生全部以畢業(yè)、結業(yè)或肄業(yè)等形式離校,《終止合作協(xié)議》和原合作辦學協(xié)議才完全終止。
甲、乙雙方不存在資產分割的問題。
…民大工商學院辦學的所有資產均屬于民大工商學院所有,不存在資產過戶問題。
甲、乙雙方在合作辦學過程中所產生的債務按照雙方簽訂的《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擬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的協(xié)議》及附件執(zhí)行。
過渡期甲方仍應向新學校派駐院級領導和必要的教學、行政管理人員,負責過渡期組織協(xié)調民大工商學院在校生的教學與管理工作。
在過渡期內,新學校仍繼續(xù)享有“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校名的使用權,但必須遵守《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擬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的協(xié)議》及附件、《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擬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的補充協(xié)議》的相關規(guī)定;在協(xié)議規(guī)定的范圍之外確有使用必要的,需事先征得甲方同意;過渡期結束后,獨立學院的名稱依法由教育部撤銷,新學校不再享有“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校名的使用權。
在過渡期內,甲方收取的管理費用按照甲方與乙方簽訂的《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擬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的協(xié)議》及附件(《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向中南民族大學交納管理費的協(xié)議》)內容執(zhí)行。
中南民大、長江學院、弘某集團、科亮公司當庭確認:至目前,長江學院已付管理費數額為:1、2010年10月13日支付管理費100萬元;2、2011年1月4日支付管理費1400萬元;3、2012年10月8日支付管理費380萬元;4、2013年11月12日支付管理費300萬元(未到期管理費)。
5、2014年3月5日本案審理期間長江學院向中南民大付款1000萬元。
長江學院付款共計3180萬元。
原審法院據此查明,長江學院至2012年12月31日止歷年欠繳到期管理費總計77421921.82元,減去以上1-3項已確認支付的到期管理費1880萬元,再減去本案審理期間支付的1000萬元,長江學院歷年欠繳到期而未交納的管理費共計48621921.82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在【教發(fā)函(2011)70號】《教育部關于同意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轉設為武漢長江工商學院的通知》中向湖北省人民政府發(fā)函稱:同意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轉設為武漢長江工商學院。
同時撤銷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的建制,武漢長江工商學院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學校。
湖北省人民政府向湖北省教育廳發(fā)函,轉發(f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發(fā)函(2011)70號】《教育部關于同意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轉設為武漢長江工商學院的通知》,并進一步明確:武漢長江工商學院的舉辦者為弘某集團;武漢長江工商學院的業(yè)務主管單位為省教育廳。
原審法院歸納本案爭議焦點為:1、《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向中南民族大學交納管理費的協(xié)議》(附件)中約定的管理費條款是否有效?是否過高應予以調整?2、本案管理費協(xié)議約定的違約金是否過高應予以調整?3、弘某集團、科亮公司應否對長江學院的上述付款承擔連帶擔保責任?
一、關于管理費條款是否有效,是否過高應予調整的問題。
本院認為:本案所涉《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擬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的協(xié)議》、《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向中南民族大學交納管理費的協(xié)議》(附件)、《中南民族大學與武漢弘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關于終止合作舉辦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暨善后事宜的協(xié)議》均系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
工商學院未依約向中南民大支付管理費,弘某集團、科亮公司未依約對工商學院的債務承擔連帶擔保責任,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工商學院上訴稱中南民大違反民辦教育管理法規(guī)的規(guī)定,以盈利為目的設立高等學校,收取管理費實為收取高額投資回報,系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故雙方關于管理費的約定無效。
本院認為,中南民大經國家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廳批準,與弘某集團共同舉辦獨立學院,在合作辦學過程中提供校名使用權、圖書館、實驗室以及師資隊伍和教學管理,獨立學院向中南民大支付管理費,符合自愿、公平、等價有償的原則,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也是我國公辦高等教育機構合作辦學的普遍做法,本案相關協(xié)議中關于管理費的約定合法有效。
對工商學院上訴提出的管理費約定無效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工商學院認為,根據《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等規(guī)定,管理費應按出資額從辦學結余中收取,故原審法院未準許對中南民大的出資額和工商學院的辦學結余進行評估、未對相關院校收取管理費的情況進行調查取證屬程序錯誤。
本院認為,中南民大與弘某集團約定工商學院建設的全部投資由弘某集團承擔,中南民大不是工商學院的出資人。
工商學院支付的管理費屬于辦學成本,確定工商學院的辦學結余并非審理本案所必需,故原審法院未準許工商學院提出的評估申請并無不當。
其他院校收取管理費的比例和數額與本案處理也沒有必然聯(lián)系。
因此,工商學院關于原審存在程序錯誤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工商學院上訴稱關于管理費的約定不是工商學院的真實意思表示,原審判決認定工商學院應依合同約定向中南民大支付截止至2012年12月31日止到期而未交納的管理費48621921.82元錯誤,但工商學院并不否認雙方簽訂的相關協(xié)議的真實性,且一審判決認定的工商學院所欠管理費數額系根據當事人確認的相關事實,工商學院亦未提出新證據推翻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故本院對工商學院的這一上訴理由不予支持。
工商學院上訴稱中南民大未舉證證明其損失存在,原審判決將違約金調整為按逾期付款數額的日萬分之三錯誤,違約金應以銀行存款利息為限。
本院認為,中南民大根據雙方的約定要求違約方工商學院支付違約金,無需證明其存在損失及損失多少。
工商學院認為約定的違約金明顯高于中南民大的損失,應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
原審法院已經充分考慮中南民大和工商學院屬于非盈利的教育機構,并將違約金調減為按逾期付款數額的日萬分之三計算,符合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
工商學院認為違約金應以銀行存款利息為限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工商學院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予以駁回。
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實體處理恰當。
經合議庭評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451780元,由武漢工商學院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本案所涉《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擬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的協(xié)議》、《關于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向中南民族大學交納管理費的協(xié)議》(附件)、《中南民族大學與武漢弘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關于終止合作舉辦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暨善后事宜的協(xié)議》均系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
工商學院未依約向中南民大支付管理費,弘某集團、科亮公司未依約對工商學院的債務承擔連帶擔保責任,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工商學院上訴稱中南民大違反民辦教育管理法規(guī)的規(guī)定,以盈利為目的設立高等學校,收取管理費實為收取高額投資回報,系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故雙方關于管理費的約定無效。
本院認為,中南民大經國家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廳批準,與弘某集團共同舉辦獨立學院,在合作辦學過程中提供校名使用權、圖書館、實驗室以及師資隊伍和教學管理,獨立學院向中南民大支付管理費,符合自愿、公平、等價有償的原則,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也是我國公辦高等教育機構合作辦學的普遍做法,本案相關協(xié)議中關于管理費的約定合法有效。
對工商學院上訴提出的管理費約定無效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工商學院認為,根據《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等規(guī)定,管理費應按出資額從辦學結余中收取,故原審法院未準許對中南民大的出資額和工商學院的辦學結余進行評估、未對相關院校收取管理費的情況進行調查取證屬程序錯誤。
本院認為,中南民大與弘某集團約定工商學院建設的全部投資由弘某集團承擔,中南民大不是工商學院的出資人。
工商學院支付的管理費屬于辦學成本,確定工商學院的辦學結余并非審理本案所必需,故原審法院未準許工商學院提出的評估申請并無不當。
其他院校收取管理費的比例和數額與本案處理也沒有必然聯(lián)系。
因此,工商學院關于原審存在程序錯誤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工商學院上訴稱關于管理費的約定不是工商學院的真實意思表示,原審判決認定工商學院應依合同約定向中南民大支付截止至2012年12月31日止到期而未交納的管理費48621921.82元錯誤,但工商學院并不否認雙方簽訂的相關協(xié)議的真實性,且一審判決認定的工商學院所欠管理費數額系根據當事人確認的相關事實,工商學院亦未提出新證據推翻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故本院對工商學院的這一上訴理由不予支持。
工商學院上訴稱中南民大未舉證證明其損失存在,原審判決將違約金調整為按逾期付款數額的日萬分之三錯誤,違約金應以銀行存款利息為限。
本院認為,中南民大根據雙方的約定要求違約方工商學院支付違約金,無需證明其存在損失及損失多少。
工商學院認為約定的違約金明顯高于中南民大的損失,應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
原審法院已經充分考慮中南民大和工商學院屬于非盈利的教育機構,并將違約金調減為按逾期付款數額的日萬分之三計算,符合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
工商學院認為違約金應以銀行存款利息為限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工商學院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予以駁回。
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實體處理恰當。
經合議庭評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451780元,由武漢工商學院負擔。
審判長:任輝獻
審判員:田長鑒
審判員:牛卓
書記員:華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