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訴決定書
被不起訴人徐某某,男,1968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號碼5103211968********,漢族,初中文化程度,原重慶**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搬運工,戶籍地和住址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鎮(zhèn)**村**組**號。因涉嫌污染環(huán)境罪,于2019年8月14日被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qū)分局取保候審。
本案由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qū)分局偵查終結,以被不起訴人徐某某涉嫌污染環(huán)境罪,于2019年9月9日向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人民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人民檢察院于2019年9月23日轉至本院審查起訴。因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本院分別于2019年11月7日、2020年1月22日退回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qū)分局補充偵查,該局分別于2019年12月7日、2020年2月22日再次移送審查起訴。因案件復雜,本院分別于2019年10月24日、2020年1月8日、2020年3月23日延長審查起訴期限十五日。
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qū)分局移送審查起訴認定: 2018年1月,劉某某(已判決)、吳某某、盧某某三人分別出資50 萬人民幣(共出資150萬)成立重慶**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后劉某某分別出讓10%的干股給羅某某和柯某某(已判決),讓羅某某和柯某某分別負責該公司環(huán)保手續(xù)的辦理和財務工作。該公司聘請陳某某(已判決)、周某某(已判決)、徐某某、蘭某某(另案處理)等人在公司上班,其中陳某某負責收廢電瓶和管理工作,周某某負責管理工人并開叉車搬運電瓶、處置廢電瓶,徐某某、蘭某某負責搬運電瓶、處置廢電瓶。該公司在未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未通過環(huán)境評價、未在環(huán)保部門監(jiān)管下,擅自從事廢鉛酸蓄電池的收集、貯存、處置、銷售的經營活動。2018年1月至今,該公司共收購廢鉛酸蓄電池1297.7512噸,金額11424796元,共賣出廢鉛酸蓄電池1218.213噸、金額9818154元。2018 年4月2日至4月8日,**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在蔣某某等人處非法收集廢鉛酸蓄電池并貯存于公司的兩個倉庫,該公司的工作人員周某某、徐某某、蘭某某下貨時將俗稱“小免”的干廢鉛酸蓄電池摔在地上造成廢鉛酸蓄電池有明顯破損,三人用斧頭和刀敲開部分俗稱“大免”的干廢鉛酸蓄電池取出廢鉛酸蓄電池里的玻璃,三人將俗稱“80安上”的含酸液的廢鉛酸蓄電池堆放在事先修好的有坡度和收集溝、池的倉庫里以便于收集外溢廢液。2018年4月8日,九龍坡區(qū)公安分局在該公司檢查時當場發(fā)現(xiàn)該公司的兩個倉庫中存放有廢鉛酸蓄電池。經現(xiàn)場稱量兩個倉庫存放的廢鉛酸蓄電池的總量為64.928噸、其中外觀拆解的廢鉛酸蓄電池3.88噸、廢酸外溢的廢鉛酸蓄電池10.214噸,完好的廢鉛酸蓄電池51.618噸,拆解產生的玻璃片0.802噸。經九龍坡區(qū)環(huán)保局調查后認定該批廢鉛酸蓄電池中共14.094噸已經通過廢液外流和人為拆解的方式進行處置。
經本院審查并退回補充偵查,本院仍然認為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qū)分局認定徐某某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徐某某到**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工作的時間僅有26天,現(xiàn)有證據無法證明徐某某參與搬運處置的廢酸外溢的“大水”廢舊鉛酸蓄電池的具體數(shù)量和重量,不能得出“徐某某參與處置廢舊鉛酸蓄電池,造成酸水混合物及酸液隨意排放到外環(huán)境結果的危險廢物已達3噸以上”的唯一性結論,不符合起訴條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四款的規(guī)定,決定對徐某某不起訴。
重慶市江津區(qū)人民檢察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