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縣人民檢察院
不起訴決定書
義檢公訴刑不訴〔2018〕13號
被不起訴人王某甲,男,1972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號碼2107271972********,滿族,大專文化,中共黨員,案發(fā)前系義縣**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戶籍所在地遼寧省錦州市義縣,現(xiàn)住義州**街**村**小區(qū)**號樓。因本案于2018年3月5日被義縣公安局取保候審。
本案由義縣公安局偵查終結,以被不起訴人王某甲涉嫌詐騙罪,于2018年4月18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于2018年4月19日已告知被不起訴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已依法訊問了被不起訴人,聽取了被害人的意見,審閱了全部案件材料。其間,因部分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退回偵查機關補充偵查二次(自2018年6月1日至6月28日;自2018年8月9日至9月5日);因案情復雜,延長審查起訴期限三次(自2018年5月19日至6月2日;自7月29日至8月12日;自10月6日至10月20日)。
義縣公安局移送審查起訴認定:
2013年5月17日至2015年2月,王某甲為義縣**制品加工有限公司股東之一,任監(jiān)事,同時負責公司收糧過程中的檢斤、開票。期間王某甲隱瞞企業(yè)拖欠貸款800萬元、糧款300萬元及郭某甲負債的事實,在郭某甲資不抵債的情況下又伙同郭某甲以公司或本人名義謊稱企業(yè)經營狀態(tài)良好,急需經營資金,并許以高利,先后騙取馬某某等八人多筆借款共計443萬元。其中:
2013年8月22日至2014年11月05日期間,王某甲以收糧需要資金的名義先后十四次從馬某某手中騙取借款163萬元,其中先期125萬元借款約定利息為1分5厘,后期38萬元借款約定利息為3分。
2013年11月18日至2014年12月11日期間,王某甲以收糧需要資金的名義先后三次從李某甲手中騙取借款35萬元,其中先期10萬元借款約定利息為1分,后期25萬元借款約定利息為1分5厘。
2014年8月2日,王某甲以做買賣、資金周轉不開的名義騙取羅某某借款30萬元,約定利息為4分。
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郭某甲以做生意為由經高某甲從代某某手騙取借款90萬元,王某甲為郭某甲擔保。
2014年2月15日,郭某甲以收糧需要資金為由從王某乙手騙取借款40萬元,王某甲為郭某甲擔保,約定借款期限為六個月。
2014年11月1日至2014年12月10日期間,郭某甲、王某甲以收糧需要資金的名義從杜某某手騙取借款40萬元,約定借款期限三個月。
2014年12月10日,郭某甲、王某甲因收購玉米資金短缺為由從李某乙手騙取借款20萬元,約定借款期限三個月。
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期間,王某甲以郭某甲企業(yè)收購玉米為由從陳某某手騙取借款25萬元。
上述款項,已超出犯罪嫌疑人王某甲的實際還款和擔保能力,且均不能說明前款實際去向,又人為造成與上述受害人失聯(lián),拒不還款。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jù)如下:?1、犯罪嫌疑人王某甲的供述與辯解;2、被害人馬某某、李某甲、羅某某、李某乙、王某乙、代某某、陳某某、杜某某陳述;3、證人郭某甲、高某甲、許某乙、郭某乙、劉某某、岳某某、孫某某、高某乙證言;4、王某甲給馬某某、李某甲、羅某某、李某乙、王某乙、代某某、陳某某、杜某某寫的借條;李某乙民事裁定書;杜某某、王某乙、代某某、陳某某民事調解書;遼寧義縣祥和村鎮(zhèn)銀行民事調解書;送糧戶民事裁定書;義縣**制品加工有限公司貸款抵押合同;郭某甲借款及欠款明細。
本院認為:本案經二次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仍認為認定被不起訴人王某甲涉嫌詐騙罪的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理由如下:
一、本案被不起訴人王某甲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guī)定的詐騙罪主體資格。
二、現(xiàn)有證據(jù)不足以證明被不起訴人王某甲有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一)義縣**制品加工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8日成立,股東2人,為郭某甲、王某甲,**升為**,王某甲為公司監(jiān)事,注冊資本300萬元(實際均為郭某甲出資)。
(二)被不起訴人王某甲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故意不清。
1、關于被不起訴人王某甲以個人名義借款或與**升為共同借款人的借款事實。本案被不起訴人王某甲以自己名義,以收糧等為由,向他人借款或者與郭某甲(已起訴)共同為借款人的借款,郭某甲(已起訴)、王某甲均稱系替郭某甲所借,利息幅度均系郭某甲所定,借款時與被借款人均約定利息并支付;現(xiàn)有證據(jù)證明所借款均已被郭某甲使用,現(xiàn)有證據(jù)不足以證明所借款被被不起訴人王某甲個人占有或與郭某甲共同占有。
2、關于被不起訴人王某甲給郭某甲借款作擔保的事實。公安機關指控為郭某甲擔保借款事實中,擔保人分別為郭某甲妻子高某某、郭某甲姐姐郭某乙和姐夫王某甲,三人均稱系應郭某甲的要求給其擔保,錢款均被郭某甲使用,三人均稱不了解義縣**制品加工有限公司的經營及財物狀況,郭某甲的證言能證實三人所述事實;本案現(xiàn)有證據(jù)不足以證明本案被不起訴人王某甲在為郭某甲擔保時已明知該公司的負債、拖欠糧款的事實;該公司于2015年因經營不善出事后,被不起訴人王某甲等擔保人亦履行了擔保人的義務,將自己工資、房產等用于抵債,該事實有被不起訴人供述、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亦予以證實。
本案現(xiàn)有借條、郭某甲證言、王某甲陳述及某某某證言對上述事實予以證實,且卷宗材料無證據(jù)證明所借款或擔保借款被被不起訴人王某甲或與郭某甲共同揮霍、賴帳不還等情況,故公安機關的指控缺乏客觀證據(jù)。
(三)本案認定被不起訴人王某甲實施了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行為不清。詐騙罪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行為,從欺詐形式表現(xiàn)為,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本案被不起訴人王某甲為該公司監(jiān)事,根據(jù)《公司法》規(guī)定,監(jiān)事有檢查公司財務等職責。本案被不起訴人稱并未履行監(jiān)事的職責,只是從事檢斤、開票等工作,其并不知道義縣**制品加工有限公司財務狀況,并不參加公司的經營管理。雖在為郭某甲在銀行作擔保貸款中知道公司負債,但并不知道公司的實際運營和負債情況,證人郭某甲、岳某某、孫某某、高某乙亦予以證實或間接予以證實。故本案現(xiàn)有證據(jù)不足認定被不起訴人王某甲在為郭某甲借款或為借款擔保時自己或與郭某甲共同實施了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行為。
綜上,本院認為,現(xiàn)有證據(jù)不足以證實被不起訴人王某甲有詐騙的犯罪事實,不符合起訴條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四款之規(guī)定,經本院檢委會決定對王某甲不起訴。
被不起訴人如不服本決定,可以自收到本決定書后七日內向本院申訴。
被害人如不服本決定,可以自收到本決定書后七日以內向錦州市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義縣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義縣人民檢察院
2018年10月18日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