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仁縣人民檢察院
不起訴決定書
永檢公訴刑不訴〔2020〕1號
被不起訴人唐某某,男,1987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5116811987********,漢族,初中文化,四川省廣安市人,住**鎮(zhèn)**市場**幢**號。2019年4月15日,因涉嫌非法經(jīng)營罪被永仁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5月21日被取保候審。
本案由永仁縣公安局經(jīng)濟犯罪偵查大隊偵查終結,以被不起訴人唐某某涉嫌非法經(jīng)營罪高利轉貸罪、詐騙罪、敲詐勒索罪,于2019年7月19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其間,因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退回偵查機關補充偵查二次(2019年9月3日至10月3日,2019年11月1日至12月1日);于2020年1月7日自行補充偵查一次;因案情復雜,延長審查起訴期限二次(自2019年8月20日至2019年9月3日,自2020年1月2日至16日)。
永仁縣公安局移送審查起訴認定:
1、某某涉嫌高利轉貸罪的事實
2018年6月以來,唐某糾集李某某、唐某某、晏某某等人以“車輛抵押貸”等為形式,假借“民間借貸”向不特定人發(fā)放貸款,從中獲取“高額利潤”。在放貸過程中,唐某利用其妻子李某丁在永仁縣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辦理的“惠農(nóng)卡、某某惠商卡”獲取自助循環(huán)貸款,并通過自己的手機號碼(1337878****)注冊李某丁銀行卡(卡號:xxxx6)的手機銀行,在李某丁不知道貸款資金用途的情況下,通過手機銀行分26次套取永仁縣農(nóng)村信用社的貸款資金累計299萬元,以微信、某某名片等形式宣傳“永宏金融”,由李某某、某某李某操作放貸的借條、某某合同、某某協(xié)議等資料,由唐某某、晏某某在永仁、某某大姚、某某元謀等縣發(fā)名片,最終以月利息為6%-9%的高利向218人次反復轉貸,累計金額達873萬元,從中獲利105.604萬元。唐某、李某某、李某、唐某某、晏某某根據(jù)分工等情況,從獲利中得到高額報酬。
2、某某涉嫌非法經(jīng)營罪的事實
2018年6月以來,唐某、李某某、李某違反國務院《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yè)務活動取締辦法》,在未取得發(fā)放貸款行政許可的情況下,租用永仁縣某賓館118房間做辦公場所,成立未注冊登記的“永宏金融專業(yè)車貸公司”,并以該公司名義通過發(fā)微信、某某“名片”等形式,到永仁、大姚、元謀等地廣泛宣傳。由唐某出資,李某某、李某參與假借“民間借貸”的方式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反復、某某經(jīng)常貸款。2019年1月份,唐某某、晏某某分別投入資金10萬元、某某20萬元,加入“永宏金融專業(yè)車貸公司”,并在公司工作,根據(jù)工作分工情況領取報酬,并向介紹借款人發(fā)放介紹費。至案發(fā),唐某、李某某、李某、唐某某、晏某某以借款為業(yè),以月利息6%-9%的高息向不特定對象發(fā)放借款218人次,發(fā)放借款金額累計達873萬元,非法獲利105.604萬元。
3、涉嫌詐騙罪的事實
在發(fā)放貸款過程中,犯罪嫌疑人唐某、李某某、李某、唐某某、晏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制造民間借貸假象,制造資金走賬流水等虛假給付事實,肆意認定違約,向被害人隱匿貸款、某某還款證據(jù)的“套路”方式騙取被害人李某甲、馬某某、尹某某、楊某甲、陳某甲、李某乙、文某某、賀某某、普某某、董某某、納某某、杞國某、姜某某、黃某某、李某丙、姚某某、李某丁、楊某乙、呂某某、朱某某、陳某乙、李某戊、莫某某、吳某某借款資金合計526550元,數(shù)額巨大。
4、涉嫌敲詐勒索的事實
(1)2016年8月24日至2018年4月2日期間,仁某聰先后四次向唐某借款10.6萬元,出具了借條,借條上未約定借款利息,注明用號牌云******的車輛及仁某聰?shù)囊磺胸敭a(chǎn)作抵押;2018年5月14日,唐某找到仁某聰要求還款,仁某聰無力還款,在唐某的要挾下出具將仁某聰經(jīng)營的果園轉租給唐某的“轉租合同”及“承諾”,折抵仁某聰向唐某的15萬元欠款,要求承諾2018年6月18日前還清借款,如違約“轉租合同”生效。到期限時仁某聰無力還款,2018年7月2日,唐某、李某某、李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當場實施非暴力侵害相要挾迫使仁某聰簽訂2018年7月2日向唐某借款20萬元的虛假“借條”和“收款收據(jù)”,致使仁某聰向唐某借款金額虛增至30.6萬元,同時,唐某、李某某、李某以要給仁某聰還款一點壓力為由,迫使仁某聰與唐某簽訂《個人獨資企業(yè)轉讓協(xié)議書》,將仁某聰?shù)摹肮麍@”全部資產(chǎn)以20萬元轉讓給唐某,唐某未支付任何費用的情況下,于2018年7月3日到永仁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將“果園”的投資人變更為其本人。2019年春節(jié)前唐某、李某某、唐某某、晏某某等人到仁某聰家找其還款,未找到仁某聰后,以果園已轉讓給唐某為由要求其父離開果園,雙方發(fā)生爭吵,隨后,唐某等人離開果園。
(2)2018年6月24日,唐某、李某某、李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假借“永宏金融專業(yè)車貸公司”名義,以低息、某某快速放款等為誘餌吸引被害人張某某借款,繼而以收取押金、某某GPS押金、某某GPS安裝使用費、家訪費、利息、查詢費等虛假理由誘使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簽訂4.14萬元的“借條”和“收款收據(jù)”,實際張某某收到的借款為2.36萬元,同時以確保借款資金安全為由,誘騙被害人單某某簽訂《房屋租賃合同》、《車輛租賃合同》、某某《承諾和保證》等空款協(xié)議,以減輕借款人壓力為由要求借款人每十天為一計息周期進行還息,誘使被害人簽訂“還款計劃表”,提供抵押車輛備用鑰匙,要求借款人持身份證?“借條”、?“借款收據(jù)”?“還款計劃表”、進行拍照留證相要挾,要求張某某每十天還息900元,每滿一月需要收取“GPS使用費”500元,至2018年8月24日共支付利息、某某GPS使用費等費用6400.00元,隨后張忠無力還款付息,唐某與李某利用GPS定位在永仁縣蓮池鄉(xiāng)羊舊乍張某某工地找到用作抵押的車輛及張某某,要求張某某還款否則要將車輛扣押,張某某明確無力還款后,唐某、李某在張某某工地守候,張某某收工回永仁縣上比利組家時,唐某、李某駕車尾隨到張某某家,張某某從車輛上卸載施工工具后車輛被唐某強行開走。要挾張某某還借款后可以把車輛贖回,否則要將車輛變賣。次日,張某某找到唐某協(xié)商,唐某同意支付利息及違約金后把車輛贖回,張某某支付1.41萬元利息、某某違約金后準備贖回車輛時,李某某稱張某某違約要求一次還清本金后才能贖回車輛,款是公司的唐某一個人說了不算,雙方發(fā)生了爭執(zhí),張某某支付的1.41萬元利息、某某違約金無收條等證據(jù),致使唐某等人扣押該車輛至今。
經(jīng)本院審查并退回補充偵查,本院仍然認為永仁縣公安局認定唐某某犯罪的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四款的規(guī)定,決定對唐某某不起訴。
被不起訴人如不服本決定,可以自收到本決定書后七日內向本院申訴。
2020年1月16日_?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