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某某利通區(qū)人民檢察院
不起訴決定書
吳利檢一部刑不訴〔2020〕42號
被不起訴人史某某,男,生于1966年**月**日,公民身份號碼4105261966********,漢族,初中文化,寧夏中寧縣人,家住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qū)**小區(qū)**號樓**號,無業(yè)。2018年10月24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吳某某公安局利通區(qū)分局刑事拘留,同年11月23日被該局決定取保候?qū)彙?019年11月21日,經(jīng)本院決定取保候?qū)彙?/span>
本案由吳某某公安局利通區(qū)分局偵查終結,以被不起訴人史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于2019年11月18日移送本院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已告知被不起訴人有權委托辯護人等訴訟權利義務,和認罪認罰可能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并依法訊問了被不起訴人,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期間于2019年12月17日和2020年2月14日,兩次退回吳某某公安局利通區(qū)分局補充偵查,該局分別于2020年1月16日、2020年3月13日補充偵查完畢,重新移送本院審查起訴。2020年4月19日,我院以被不起訴人史某某的行為不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對其作出不起訴決定。后吳某某公安局利通區(qū)分局向吳某某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2020年6月15日吳某某人民檢察院復核后認為,史某某的行為可能構成詐騙罪,并指令我院糾正對史某某作出的不構罪不起訴決定。2020年6月17日,我院按照吳某某人民檢察院的復核決定,撤銷了對被不起訴人史某某作出的吳利檢一部刑不訴(2020)15號不起訴決定書。
吳某某公安局利通區(qū)分局認定:2010至2013年期間,被不起訴人史某某在未經(jīng)金融部門的許可下,以承包建筑工程給工人發(fā)工資、購買工程材料為名,以高利誘惑、虛假抵押等方式,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在吳某某利通區(qū)先后向馬某甲,王某甲,馬某乙、張某甲、楊某某,王某乙,馬某丙,金某某,王某丙,竇某甲,竇某乙、馬某丁,張某乙,馬某戊,吳某某,溫某某,葉某某,馬某己,李某某,龍某某,陳某某,姜某某等23名不特定社會公眾變相吸收資金450余萬元,并用于個人揮霍,后外逃隱匿。史某某的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經(jīng)本院審查認為:2009年至2013年10月期間,被不起訴人史某某以在吳某某利通區(qū)內(nèi)干工程需要資金周轉(zhuǎn)為由,先后從馬某甲,王某甲,馬某乙、張某甲、楊某某,王某乙,馬某丙,金某某,王某丙,竇某甲,竇某乙、馬某丁,張某乙,馬某戊,吳某某,溫某某,葉某某,馬某己,李某某,陳某某,姜某某等21人和寧夏**典當有限公司處借款400余萬元,并且對給其借款的個人承諾以3分至8分不等的月利率支付利息。后史某某將所借款項用于建設工程資金周轉(zhuǎn)。自2009年至案發(fā),史某某陸續(xù)在利通區(qū)承攬了600多萬元的外墻粉刷及基座建設方面的工程,并全部完工。因工程款不能按時支付,且史某某還要承擔高額的借款利息,導致其不能按期還本付息。至案發(fā),史某某還欠上述人員和單位共計394萬余元。
被不起訴人史某某的行為雖然造成了大量資金無法歸還的后果,但其在借款時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否實施了虛構工程情況以及在借款后將借款用于工程建設以外的用途等詐騙犯罪行為,經(jīng)本院兩次退偵后仍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四款的規(guī)定,本院決定對史某某不起訴。
被害人如果不服本決定,可以自收到本決定書后七日以內(nèi)向吳某某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也可以不經(jīng)申訴,直接向吳某某利通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2020年6月18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