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訴決定書
被不起訴人劉某某,女,2000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5204242000********,漢族,初中文化程度,務工,戶籍地: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鎮(zhèn)**路***號。因涉嫌販賣毒品罪,于2019年7月11日被重慶市公安局大渡口區(qū)分局刑事拘留;同年8月14日經重慶市大渡口區(qū)人民檢察院批準,次日由重慶市公安局大渡口區(qū)分局執(zhí)行逮捕。
辯護人劉向陽,重慶市正魁律師事務所,系劉某某自行委托。
本案由重慶市公安局大渡口區(qū)分局偵查終結,重慶市公安局于2019年10月10日以渝公禁刑訴字(2019)72號起訴意見書移送本院審查起訴。因案情重大、復雜,本院分別自2019年11月11日、2020年1月26日、2020年4月10日起決定延長審查起訴期限各十五日;因部分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本院決定于2019年11月25日、2020年2月9日將案件退回補充偵查。2019年12月25日、2020年3月9日該案再次移送本院審查起訴。
重慶市公安局移送審查起訴認定:2019年7月10日上午,犯罪嫌疑人劉某某受張某某(刑拘未到案,另案處理)的安排,從重慶市合川區(qū)****小區(qū)菜鳥驛站領取一藏匿有毒品的快遞后,乘坐滴滴車到重慶市南岸區(qū)回龍路希漫酒店附近進行交易時被查獲,民警依法從劉某某處查獲其使用的藍色OPPO手機一部,一黃色紙口袋(上有“愛登堡”字樣),該口袋中裝有一綠色方形紙盒(上有“米”字樣),該紙盒中裝有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好的大米,民警當著劉某某的面將該包大米拆開后,發(fā)現里面夾有兩包用透明塑料袋裝著的可疑白色粉末(凈重分別為99.00克、編號1號,202.43克、編號2號),一個密封完整的綠色塑料袋(上有“五谷雜糧”字樣),民警將該塑料袋打開后,里面為三包用印有“五谷雜糧”字樣的白、綠相間的小塑料袋,民警將該三包小塑料袋當著劉某某的面拆開后,發(fā)現里面各有一包用透明塑料袋裝著的大米,隨后民警將此三包大米拆開,里面各夾有一包用透明塑料袋裝著的可疑白色晶體(凈重分別為339.06克、編號3號,336.23克、編號5號,327.73克、編號6號),其中一包可疑白色晶體中還夾有用透明塑料封口袋裝著的11顆可疑紅色片劑(凈重為1.04克、編號4號)。后經重慶公安局物證鑒定中心鑒定,2019年7月10日民警從劉某某處查獲的1號、2號毒品疑似物中均檢出氯胺酮成分,3號、5號、6號毒品疑似物中均檢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含量分別為77.9%,77.8%,77.6%,4號毒品疑似物中檢出甲基苯丙胺成分。
另經依法查明2019年6月8日,6月18日劉某某先后兩次接取張某某寄給其的快遞后,將里面的毒品交予他人,并從張某某處收取好處費2000元、3000元的報酬。
經本院審查并兩次退回補充偵查,本院仍然認為重慶市公安局認定被不起訴人劉某某構成運輸毒品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理由如下:
1.劉某某收送的快遞上使用虛假的收件人、收件地址,劉某某用假名“吳某某”簽收快遞雖有異常,但其解釋存在一定合理性。
2.2019年1月初至6月底,劉某某與張某某之間有頻繁經濟往來,劉某某在為張某某收送快遞之前已收取張某某微信轉賬、紅包42111元。劉某某為張某某收送快遞,獲得5000元報酬,但無充分證據證實劉某某明知其收送的物品中藏匿毒品。
3.現無充分證據證實劉某某知道張某某、萬某某從事與毒品有關的犯罪活動。
4.劉某某被抓獲后交代的過程較為自然,并未刻意回避自己對毒品有認知。從其年齡、經歷、閱歷、識人待物來看,不排除劉某某有被張某某利用的可能。
5.劉某某無罪辯解得到其他證據印證,無法完全排除合理懷疑。
綜上所述,現有證據不足以認定劉某某明知收送的物品中藏有毒品而實施運輸行為,本案不符合起訴條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四款之規(guī)定,決定對劉某某不起訴。
發(fā)案時扣押的一部手機依法發(fā)還給被不起訴人劉某某。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