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裸体无遮挡免费永久观看|精品女同av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级婬片A片人缓交|给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

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

咨詢熱線 023-8825-6629

上海香蕉計劃電子游戲有限公司與許某其他合同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

2021-06-09 塵埃 評論0

  原告:上某某,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法定代表人:高翔,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詹德強,上海天尚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姚利,上海天尚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許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廣東省廣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盧鵬,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武漢魚行天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軟件園東路XXX號軟件產業(yè)4.1期B4棟19層01室。
  法定代表人:程超,執(zhí)行董事兼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泊,男。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慶玉,男。
  原告上某某與被告許某其他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4月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被告在提交答辯狀期間,于2018年6月15日向本院提出管轄權異議。2018年6月21日,本院依法裁定駁回被告對本案管轄權提出的異議。被告不服上述裁定,向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2018年7月31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某終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2018年9月19日本院組織原、被告進行證據交換,于2018年12月2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詹德強、姚利,被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盧鵬,均到庭參加訴訟。2018年12月26日,本院依法追加武漢魚行天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本案第三人,分別于2019年4月1日、4月24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詹德強(4月24日未出庭)和姚利、被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盧鵬、第三人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胡泊(4月24日未出庭)均到庭參加訴訟。期間經本院院長批準,本案延長普通程序審理期限六個月。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違約金13,000,000元;2.判令被告承擔律師費100,000元。審理中,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要求解除原、被告簽訂的《香蕉計劃獨家演藝事業(yè)推廣發(fā)展合同》。
  事實和理由:2017年11月2日,原、被告簽訂《香蕉計劃獨家演藝事業(yè)推廣發(fā)展合同》(合同編號:YX-2017-399,以下簡稱“《推廣發(fā)展合同》”),約定被告委托原告擔任被告演藝活動經營管理公司,獨家代理被告在全世界范圍內全部演藝文化事業(yè)的經紀和經營管理工作。合同履行期限為2年,自2017年11月2日起至2019年11月1日止。《推廣發(fā)展合同》第2條第1款第1項約定,原告有權以獨立排他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圍內代理被告全部演藝文化活動事業(yè),包括但不限于出席參加各類公益、商業(yè)活動、廣告及商業(yè)宣傳、影視劇拍攝、在互聯(lián)網平臺進行直播等業(yè)務活動(演藝活動),并有權獲得相應的收益,被告應全力配合原告的上述工作。未經原告書面允許,被告不得與第三方以任何形式從事本合同約定范圍內的任何事宜的合某。第6條第3款第2項約定,被告違反本合同的獨家排他性,未經原告書面允許,以任何方式與第三方進行本合同規(guī)定范圍內事宜的合某,原告有權要求被告立即停止該等未經許可的合某,被告每參加一次(如具體演藝活動及工作可能持續(xù)多日的,參加一日即為一次,依次類推)該種活動,應當支付原告違約金200,000元。第7條第1款第1項約定,被告未遵守原告為實施本合同而制定的規(guī)劃安排或原告代表被告對外簽訂的合同,或者被告違反本合同的獨家排他性,未經原告書面允許與第三人進行本合同規(guī)定范圍內的任何合某,原告可以隨時單方解除本合同。第7條第2款約定,原告根據本條約定解除合同的,不承擔任何違約責任,且因被告違約而導致原告解約的,原告有權要求被告賠償律師費。2017年12月5日,原、被告及第三人簽訂《解說合某協(xié)議》(協(xié)議編號:2BXXXXXXXXXXXXXX),約定原告指派被告作為第三人的獨家解說員,在第三人指定的斗魚平臺進行約定的解說。合同履行期自2017年12月1日起至2018年11月30日止。合同約定合某費用為4,800,000元。上述合同簽訂后,第三人將首付款1,920,000元支付給原告,原告與被告按約定結算并確認后,于2017年12月13日將其中1,645,200元匯入被告指定的案外人李智妍銀行賬戶。然而被告卻于2018年1月14日、1月16日在其個人微博宣布,其將在虎牙平臺直播,之后于2018年1月15日至2018年4月2日期間,在虎牙平臺實際直播65次。原告曾向被告發(fā)函,告知其行為違約,要求被告繼續(xù)履行在斗魚平臺的游戲解說義務,未果。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已經構成根本違約,故提起本案訴訟,要求解除《推廣發(fā)展合同》,并要求被告按照《推廣發(fā)展合同》第6條第3款第2項、第7條第2款約定承擔違約責任。
  被告辯稱,對于原、被告之間簽訂《推廣發(fā)展合同》,以及原、被告及第三人之間簽訂《解說合某協(xié)議》的事實沒有異議。上述《推廣發(fā)展合同》除了有原告陳述的約定外,第4條第2款第9項還約定,如因第三方或其他非原告原因,致被告無法收取酬金的部分或全部,原告應積極采取行動(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渠道進行追討)保證被告權益;第6條第4款第1項約定,被告履行本合同第一年提出解約的,應向原告支付違約金1,000,000元。另外,《解說合某協(xié)議》第2.4條約定,第三人享有被告于直播行業(yè)范圍內的所有商業(yè)活動的獨家經紀代理權。第3.4條約定,第三人按照合同約定向原告支付費用,即視為第三人已經履行了本協(xié)議約定的付款義務,原告應將第三人支付給原告的費用(包括合某費用、虛擬物品結算收益、商業(yè)活動費用)按不低于70%的標準向被告結算,且原告應于收到第三人款項后的5個工作日內向被告支付。但上述《推廣發(fā)展合同》和《解說合某協(xié)議》簽訂后,原告先是未將收到的首付款按照約定支付給被告,而是匯入了當時被告的女朋友李智妍的賬戶內,被告實際未收到該款;之后第三人又拖欠被告合某費用及禮物收益,原告亦未按約定向第三人催討,被告遂于2017年12月11日至原告處提出解除《推廣發(fā)展合同》,隨后宣布將轉入虎牙平臺直播,然而在2018年1月15日至2018年4月2日期間,被告直播次數實際未達到65次。被告認為:1.原告未按照約定向被告支付首付款分成,也未向第三人催討本應支付給被告的合某費用及禮物收益,違反《推廣發(fā)展合同》第4條第2款第9項約定。因此,被告享有單方解除權。被告已經在2017年12月11日至原告處提出解除《推廣發(fā)展合同》的要求,故《推廣發(fā)展合同》在被告至虎牙平臺直播前已經解除。2.即使《推廣發(fā)展合同》未解除,但《解說合某協(xié)議》第2.4條明確了第三人享有對被告在直播行業(yè)范圍內的獨家經紀權。因《解說合某協(xié)議》簽訂時間晚于《推廣發(fā)展合同》,故被告認為原告已經將其對被告享有的在直播行業(yè)范圍內的獨家經紀權轉讓給第三人,原告起訴被告沒有合同依據。3.即使認定被告對原告違約,也應當適用《推廣發(fā)展合同》第6條第4款第1項約定,并且應當扣除原告已經從首付款1,920,000元中獲取的分成部分。如果認定適用原告主張的違約金條款,則約定的違約金明顯高于原告實際損失,請求法院依法調整。
  第三人述稱,對于原、被告之間簽訂《推廣發(fā)展合同》,以及原、被告及第三人之間簽訂《解說合某協(xié)議》的事實沒有異議。第三人與被告于2015年10月2日開始合某,被告在第三人運某的斗魚平臺進行游戲直播和解說。2017年9月,原告參與到第三人與被告的合某中,三方簽訂合某協(xié)議,約定合某費用為3,000,000元。同年12月5日,三方簽訂了《解說合某協(xié)議》,除將合某費用調整為4,800,000元,其它條款內容與三方協(xié)議一致。上述協(xié)議合某內容為,第三人提供平臺媒介、直播服務,就直播活動和直播范圍內的商業(yè)活動,由第三人主持、經辦和經紀;被告在斗魚平臺進行直播和解說;原告作為被告的經紀公司,進行經紀活動;若盈利性活動有第三人參與的,則在第三人收取部分收益后,剩余部分由原告進行分配;若第三人未參與的,則由原告自行安排。該協(xié)議履行過程中,被告至虎牙平臺進行直播。根據《解說合某協(xié)議》第9.6條約定,在本協(xié)議期限內,任何情況下,未得第三人書面許可,原、被告雙方均不得單方提前解除本協(xié)議或與第三方簽訂類似解說員合約或在第三方平臺直播,不得與第三方存在履行期限內的解說員協(xié)議;若原、被告違反以上任一約定的,則構成原、被告重大違約,第三人有權解除本協(xié)議并要求原、被告雙方承擔如下一種或多種違約責任:1.……;7.要求原告或被告向第三人一次性支付違約金30,000,000元;8.要求原、被告雙方將已履行合約期內,以原告單個自然月內最高應得收益(具體包括但不限于合某費用、斗魚平臺虛擬禮物收益、商務活動費用、通告費用、廣告費用等)的36倍作為違約金,并賠償由此給第三人造成的全部損失;……。第三人認為,被告擅自在虎牙平臺直播,導致第三人為被告支出的推廣費(直播平臺資源及推薦位)及用戶流失損失。依據《解說合某協(xié)議》第9.6條第7項、8項約定,第三人向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合同糾紛一案訴訟,要求被告承擔返還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首付款1,920,000元及支付違約金40,000,000元等違約責任。該案尚在審理中。
  原告承認被告補充的合同及協(xié)議約定的內容,也承認被告曾于2017年12月11日至原告處商談,但表示雙方當時僅就收益分成問題進行溝通,未涉及合同解除事宜。對第三人述稱的事實無異議。針對被告就違約金過高的抗辯,原告訴稱,其在履行合同期間為被告提供如下資源及活動:1.為被告直播提供掛WE隊標的資源;2.為被告承接并運某“光榮使命”、“原始傳奇”、“暴雞電競”、“KFC宅急送”商務活動;3.安排被告成為PUBGG-STAR亞洲邀請賽官方解說,并為被告進行宣傳;4.圍繞“V影響力峰會”及“游戲紅人秀”活動,為被告制作游戲相關原創(chuàng)圖文或視頻,并在被告微博上發(fā)布(上述2-4項活動以下統(tǒng)稱為“商務活動”),上述內容,原告均有成本支出。同時,原告為了提升被告人氣,向供應商購買人氣亦有費用支出。以上支出均構成原告的損失。此外,除支出外,《推廣發(fā)展合同》正常履行將為原告帶來兩部分預期收益:1.原、被告正常履行《推廣發(fā)展合同》,原告可獲得的合同收益。其一,2017年9月份簽訂的首份三方協(xié)議中約定的合某費用為3,000,000元;兩個月后簽訂的《解說合某協(xié)議》合某費用調整到4,800,000元。按照合某費用經過兩個月即可增加1,800,000的增長速度,結合原、被告簽訂的《推廣發(fā)展合同》的2年履行期,被告正常直播合某費用最終可達20,000,000元。根據《推廣發(fā)展合同》第4條第2款第2項約定,原告從被告合某費用中可獲得的分成比例為20%,即可得利益為4,000,000元。其二,被告在2017年10月、11月的禮物收益共計420,000元,根據上述合同相同條款約定,原告可得的禮物分成比例為50%,即每個月原告的可得的禮物分成收益至少為100,000元?!锻茝V發(fā)展合同》2年履行期內,原告可得的禮物分成收益則至少為2,400,000元。2.被告作為原告旗下解說員,隨著原告的宣傳等運作,人氣不斷得以提升,反過來可以提升原告作為藝人經紀公司在行業(yè)內的品牌效應,吸納更多的藝人,也意味著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F因被告違約將致原告喪失了上述收益亦構成損失。綜上,原告主張的違約金與損失相當。
  被告承認第三人述稱事實;承認其直播時有掛WE隊標及曾參加原告所稱的商務活動,但辯稱上述隊標資源及商務活動均系第三人安排,與原告無關;否認原告購買人氣的事實。就收益部分,被告承認原告享有合某費用及禮物分成收益的事實,亦認可原告核算的2017年10月、11月被告可得禮物收益的金額,但不認同原告對于合某費用遞增的預測,繼而否認原告主張的預期合某費用收益;同時,因影響禮物收益的因素有很多,如主播人氣、直播內容等,僅以兩個月的禮物收益金額來推算出今后的禮物收益沒有依據,故對原告主張的預期禮物分成收益不予認同;對于原告主張的品牌力影響增加相應的收益,被告亦不予認可。
  第三人認可上述隊標資源與商務活動系原告提供,第三人未參與。原告及第三人均確認,至被告在虎牙平臺直播前,尚有部分合某費用及禮物收益因原告未及時開具合格發(fā)票,故第三人未按時支付。
  對于《解說合某協(xié)議》第2.4條的含義,原告在2018年9月19日的證據交換及2018年12月20日庭審中,主張其享有被告直播行業(yè)范圍內的獨家經紀權;在2019年4月1日的庭審中,原告認可第三人所稱被告直播行業(yè)范圍內的經紀權由原告及第三人共同享有;但其2019年5月13日向本院提交的書面代理意見中變更其之前的意見,仍堅持主張對被告享有獨家代理經紀權。被告在2018年9月19日的證據交換及2018年12月20日、2019年4月1日的庭審中,辯稱原告已經將其享有的被告直播行業(yè)范圍內的獨家經紀權轉讓給了第三人;在2019年4月24日的庭審中,被告變更其抗辯,其先表示被告在直播行業(yè)范圍內的經紀權歸屬原告,后又表示其不清楚到底是原告還是第三人享有被告的經紀權,但被告認為經紀權僅能由一家享有。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本院另查明,《推廣發(fā)展合同》第4條第2款第2項約定,當直播報酬超過1,000,000元(含)時,溢價部分按原告20%,被告80%的比例分配,未超過則原告不參與分配。《解說合某協(xié)議》“鑒于”條款約定,第三人是一家高科技互聯(lián)網公司,原告是一家經紀公司,被告為原告旗下專業(yè)的解說員,第三人愿意利用其自身優(yōu)勢為原、被告雙方提供合某平臺,原告指派被告作為第三人的獨家解說員,在第三人指定的斗魚平臺進行約定的解說。第3.3條約定,本協(xié)議項下所有第三人應向原告支付的款項均由第三人或第三人指定的第三方機構以匯款方式進行,需按月付款的,由第三人在次月25號之前支付至原告指定的銀行賬戶。原告應當在第三人付款前5個工作日提供合法有效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推廣發(fā)展合同》第4條第2款第8項約定,合同期內被告所得均由原告代收,原告于收到款項后扣除上述該項演藝工作所有費用支出及經紀費用或有違約金后,將結算金額匯入被告指定賬戶。
  對有爭議的證據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
  一、被告主張的其已于2017年12月11日向原告提出解除《推廣發(fā)展合同》的事實是否成立。
  被告主張,其與母親于2017年12月11日至原告處,向原告CEO提出了解約要求。就此原告未向本院提供證據。本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因被告無證據證明其已經明確向原告作某解除《推廣發(fā)展合同》意思表示,故對于被告主張的事實,本院不予采納。本院對《推廣發(fā)展合同》已于2017年12月11日解除的事實不予確認。
  二、原告就隊標資源及商務活動是否存在支出及是否存在品牌影響力預期收益的相關事實。
  (一)關于支出的事實
  首先,關于WE隊標資源及商務活動的提供者。因原告及第三人的陳述相互能夠印證,且被告沒有證據推翻上述陳述內容,故原告及第三人關于WE隊標資源及商務活動提供者的陳述,本院予以采信。本院確認原告系上述資源及商務活動的提供者。
  其次,上述資源及活動支出。
  1.WE隊標資源的費用支出,對此原告表示,WE戰(zhàn)隊是電競能力優(yōu)秀的體現,在行業(yè)內具有權威性,該資源是原告利用其它商業(yè)活動兌換的,在被告直播時懸掛該隊標,是對被告在該行業(yè)內資格的肯定,對應的投入無法量化為具體的金額,就此沒有證據證明。被告不認同原告關于懸掛隊標所蘊含的象征意義的意見,認為該隊標懸掛與否,均不能證明被告系該戰(zhàn)隊成員,對于提升被告的人氣沒有影響,即使原告有相應支出,也與被告無關。本院認為,關于獲取WE隊標資源的成本支出,原告雖未提供證據,但鑒于WE戰(zhàn)隊曾在電競比賽中多次獲得榮譽,具有電競優(yōu)秀者指代意義,且在行業(yè)中有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被告懸掛該隊標,是宣示被告具備了相應的能力,客觀上對被告有益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被告的關注度,并非與被告無關。原告為非戰(zhàn)隊成員的被告獲取該隊標資源,付出相應的對價符合市場規(guī)律,故本院對于原告獲取WE隊標資源有成本支出的事實予以確認。
  2.商務活動支出。對此,原告向本院提交了由原告自行制作的“藝人項目人力成本”明細表。被告認為,原告提供的“藝人項目人力成本”明細表系原告單方制作,不具有證明效力。本院認證:關于商務活動的成本支出,從原告提供的“藝人項目人力成本”明細表記載的內容上看,無法得出表格所列金額是為被告支出;且該表系原告單方制作,沒有其他客觀證據能夠佐證表格中所列金額已經實際發(fā)生。故對于“藝人項目人力成本”明細表,本院不予采納。但任何商業(yè)活動都有費用支出是市場規(guī)律,客觀存在。因此,本院對于原告主張的上述商務活動有成本支出的事實予以確認。
  3.購買人氣的費用支出。對此,原告向本院提交了原告與人氣供應商的聊天記錄及費用轉某憑證。被告對上述證據均不予認可。本院認證:原告與人氣供應商的聊天記錄及費用轉某憑證,僅能證明原告向案外人轉某的事實,尚無法證明轉某錢款系用于為被告購買人氣。因該組證據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本院不予采納。對于原告主張的該節(jié)事實,本院不予確認。
  (二)品牌影響力的預期收益
  原告就該項預期收益未提供證據予以佐證,被告對此不予認可。本院認為,根據原告的主張,該項收益屬于間接收益。首先是被告在原告旗下確有人氣上升的事實;其次是鑒于原告作為被告的經紀公司,經過相應的運作,提升了藝人在相關領域的人氣。只有具備以上的基礎才可以談論吸納其他藝人投入原告旗下,進而為原告帶來經濟利益?,F原告與被告簽訂合同履行了半年不到時間,被告便與案外人合某,顯然被告具備獲得更大利益的潛質,而人氣上升是該行業(yè)對藝人衡量的一個不可忽略的標準;同時,在合同履行期間,原告確實為被告提供了資源、安排了商務活動,不可否定在一定程序上提高了被告的知名度,為其獲得更高的人氣創(chuàng)造了條件。如此,原告似乎具備了可以吸納其他藝人的基本條件,但作為經紀公司吸納藝人投入其門下,上述因素僅是一方面,尚涉及到其它諸多因素,具有不確定性,故原告現在主張品牌影響力可帶來的收益的事實,本院不予確認。
  三、原告是否已經向被告支付《解說合某協(xié)議》項下首付款分成1,645,200元。
  原告為證明其已經向被告支付了1,645,200元,向本院提交了其于2017年12月13日向李智妍賬戶匯款的銀行匯款憑證、落款為“許某”的《委托收款證明》、被告微博于2018年1月19日發(fā)表的“關于我的斗魚合約糾紛”微博截屏照片。《委托收款證明》內容為,被告因為銀行卡暫時丟失,委托“胖虎”代收斗魚直播首付款1,645,200元,并注明了李智妍的銀行卡號及開戶行名稱。微博內容為:“斗魚在聲明中提到的‘巨額首付’,是12月生效合同中的內容。也就是韋神因為斗魚進度拖拉出走后,斗魚挽留我提出換新合約時的簽約金。這筆簽約金于12月13日抵達我銀行賬戶”。被告對于《委托收款證明》的真實性不予認可,對于原告向李智妍匯款及被告本人在微博上發(fā)表“關于我的斗魚合約糾紛”的事實沒有異議。
  本院認證:被告對于匯款事實及其在微博上發(fā)表的內容無異議,相應證據本院予以采信。關于《委托收款證明》,結合被告自述的其與李智妍的關系,以及被告在微博中認可其于12月13日收到斗魚首付款的事實,能夠與《委托收款證明》的內容相互印證,證明被告指定李智妍代被告收取1,645,200元的事實。被告雖對《委托收款證明》提出異議,但未提供證據證明其異議成立,故對于《委托收款證明》本院予以采信。對于被告已經收到上述款項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當事人違反合同約定的,應當承擔合同約定的且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違約責任。本案中,原、被告雙方簽訂的《推廣發(fā)展合同》及原、被告及第三人三方簽訂的《解說合某協(xié)議》均系簽約各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合同及協(xié)議內容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依法有效?,F被告在上述合同及協(xié)議履行期間去往案外人運某的網絡平臺擔任主播,顯然構成違約,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一、原告是否有權就被告上述違約行為主張合同權利;二、被告關于原告主張的違約金過高并要求本院依法調整的抗辯是否成立,即原告因被告違約所致?lián)p失的確定。
  一、首先,《解說合某協(xié)議》簽訂后,原告是否仍然享有被告直播行業(yè)范圍內的經紀權。本院認為:1.根據《解說合某協(xié)議》“鑒于”條款的約定,三方在簽訂《解說合某協(xié)議》時均明確各自的地位,即原告系被告的經紀公司,被告系原告旗下解說員,第三人為被告提供解說直播平臺。2.除《解說合某協(xié)議》第二項“合某內容”項下2.4條外,《解說合某協(xié)議》中第四項“甲方的權利義務”、第五項“乙、丙雙方的權利義務”中,均未出現由第三人代表被告對外進行經紀活動的內容。3.從合某費用的付款程序上看,《解說合某協(xié)議》第3.3條約定與《推廣發(fā)展合同》第4條第2款第8項約定涉及的付款程序一致。實際履行中,第三人也是將首筆合某費用1,920,000元支付給原告,再由原告將其中1,645,200元支付給被告。4.原告為被告安排的“原始傳奇”、“暴雞電競”商務活動,均發(fā)生在《解說合某協(xié)議》履行期內,且在被告直播時進行,表明在三方履行《解說合某協(xié)議》過程中,原告仍然有為被告進行直播范圍內的經紀活動,而第三人就此未提出異議。5.被告以原告未向第三人追討合某費用,怠于履行經紀人義務為由,抗辯原告違約在先,反映了被告沒有否認原告的經紀權。綜上,本院認為,雖然根據《解說合某協(xié)議》第2.4條文義,可以解釋為第三人享有被告直播行業(yè)范圍內的獨家經紀權,但在對條文實質內容有爭議的情況下,特別是當合同當事人對于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時候,為避免解釋條文的片面性,不宜將需要解釋的條文獨立于合同整體之外進行解釋,而是應結合合同其他條款及合同的實際履行等進行整體解釋,以探究當事人簽訂合同時的真實意思表示。因此從《解說合某協(xié)議》中三方的權利義務約定,比照《推廣發(fā)展合同》及《解說合某協(xié)議》的內容,以及三方的實際履行情況,本院認定原告仍然享有被告在直播行業(yè)范圍內的經紀權。
  其次,《推廣發(fā)展合同》的解除時間及原因。本院認為,根據《推廣發(fā)展合同》第7條第1款第1項約定,被告未經原告書面允許與第三方進行本合同規(guī)定范圍內的任何合某,原告有權隨時單方解除本合同?,F被告未經原告書面同意,即在虎牙平臺進行直播,構成違約,原告要求單方解除《推廣發(fā)展合同》依約有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96條第1款規(guī)定,合同自解約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現原告向本院提交解除《推廣發(fā)展合同》的書面意見后,本院于2019年4月10日將原告的上述書面意見送達至被告處,因此,本院確認《推廣發(fā)展合同》于2019年4月10日解除。被告辯稱《推廣發(fā)展合同》已于2017年12月11日由被告單方行使解除權解除,沒有事實依據,本院不予采信。
  二、關于違約金問題,鑒于違約金是否過高需要根據實際損失依法進行判斷。對于被告違約給原告造成的損失,本院根據原告主張實際支出及預期收益損失,逐項分析如下:
  (一)關于支出的費用。根據本院認證確認的事實,原告為被告提供的WE隊標資源及商務活動確有一定的人力及物力成本支出,但即使原告有上述支出,按《推廣發(fā)展合同》的約定,原告可以從上述商務活動中獲取相應收益,并無損失,而隊標資源在于提高被告人氣,間接帶來禮物收益等相關利益,原告也可按約定獲得相應收益,亦無損失。故本院認定,上述隊標資源及商務活動支出不屬于原告的損失。關于原告為被告購買人氣支出的費用。首先,根據已經認定的事實,原告沒有為被告購買人氣而產生費用支出的事實依據;其次,即使如原告所述,原告向案外人轉某錢款是為了購買被告人氣,但因為錢款的使用目的是為了營造被告人氣虛高的假象,欺騙不知真相的網絡使用者。原告的上述行為不利于營造天朗氣清、生態(tài)良好的網絡,亦有悖于善良風俗。因此,對于原告主張的該部分損失,本院不予確認。
  (二)關于預期收益損失。根據雙方當事人的確認及本院認定的事實,合同履行期間,原告可以獲得約定的合某費用、禮物分成收益,因被告違約,原告喪失上述利益,構成損失。但就該收益的具體金額,本院認為,雖然在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時隔兩個月,三方約定的合某費用增加了1,800,000元,但是根據三方已經簽訂的《解說合某協(xié)議》,三方的合某期為一年,合某費用為固定金額4,800,000元,并非原告所稱的每兩個月增加1,800,000萬元。同時,合某費用的增加及增加的金額需要三方通過協(xié)議方式確認,合某費遞增并非必然發(fā)生。因此,原告主張的預期合某費用分成收益計算方式與既往約定不符,缺乏可持續(xù)性的事實依據。同時,由于每個月的禮物收益是根據主播人氣、直播內容、直播頻率等因素確定,并非固定金額,故對于禮物收益需要根據一段時間的收益綜合評判,僅以兩個月的禮物收益推測兩年的禮物收益,并不盡合理。但應該看到,被告從第三人運某平臺轉向案外人運某平臺進行直播,接受方是認為被告具備了可帶來不斷增加利益的潛在能力;而被告必然得到了案外人作某,被告可獲得比原有收益更大的利益,的承諾。由此可以推斷,本案被告繼續(xù)履行《解說合某協(xié)議》,原告可以獲得至少近600,000元的合某費(已扣除其首付款中所獲利益)及約1,200,000元禮物分成。至于原、被告簽訂的《推廣發(fā)展合同》繼續(xù)履行,被告再次簽約第三人或案外人運某平臺擔任主播的合某費及禮物收益,取決于被告在該行業(yè)中的表現,原告目前沒有證據能夠證明被告處于一個與之前或持平、或下降、或上升的水平,原告的損失,本院參照上述收益酌情確定。
  如此,原告的損失與其主張的違約金明顯不符,原告要求本院調整,應予準許。
  綜上所述,原告并未因《解說合某協(xié)議》的簽訂而喪失對被告在直播行業(yè)范圍內的經紀權,原告、被雙方簽訂的《推廣發(fā)展合同》在被告至案外人運某平臺主播時并沒有解除,現原告主張被告違約,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被告支付違約金,符合合同約定,本院予以支持。該違約金參照本院審核確定的損失,結合司法解釋中對于違約金過高以超過損失30%為評判的規(guī)定確定,同時兼顧原告存在未及時出具合格發(fā)票致被告未按時收到部分合某費用及禮物收益的違約事實,酌情確定違約金為3,000,000元。關于被告抗辯其違約金應當適用《推廣發(fā)展合同》第6條第4款第1項的約定,從條款內容看,當屬于被告提出解除合同情況下適用,本院不予采信。關于原告主張的律師費,符合《推廣發(fā)展合同》第7條第2款約定,且有律師費發(fā)票予以佐證,依約有據,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九十六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上某某與被告許某于2017年11月2日簽訂的《香蕉計劃獨家演藝事業(yè)推廣發(fā)展合同》于2019年4月10日解除;
  二、被告許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某某違約金3,000,000元;
  三、被告許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上某某律師費100,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0,400元,由原告上某某負擔68,800元,由被告許某奇負擔31,6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楊??臻

書記員:劉??薏

Related posts

評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