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頤企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漕河涇開發(fā)區(qū)松江高科技園莘磚公路XXX號XXX室-261。
法定代表人:高瑛,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慧婧,上海市祥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湯旸,男,1990年5月23日出生,漢族,住陜西省漢中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廖猷立,上海豐程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頤企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與被告湯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4月9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上海頤企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慧婧,被告湯旸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廖猷立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上海頤企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原、被告之間于2018年5月7日至2018年10月11日期間不存在勞動關系;2、原告無須支付被告2018年6月7日至2018年10月11日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的差額32,781.61元;3、原告無須支付被告2018年5月7日至2018年10月11日期間的工資差額6,316.86元。事實和理由:被告在2018年5月之前在原告的客戶方上海巴實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實公司”)處就職,故原告的法定代表人高瑛認識了被告。被告從巴實公司離職后,因原告有業(yè)務需要與巴實公司合作,故高瑛就以個人名義聘請被告為外包的設計。雙方口頭約定報酬按項目提傭金,以5%至10%計算金額。2018年6月至同年11月期間高瑛(有時會用高瑛的配偶李娜的賬戶)共支付了被告九筆傭金,該傭金都是單項的設計費,但如何計算的,高瑛也講不清楚。轉賬中有一筆費用的備注“工資”是填寫錯誤。被告與原告的法定代表人高瑛從2018年5月7日一直合作至同年10月11日。被告沒有辦公電腦,所以來原告的辦公場所工作。被告雖然在原告處工作,但上下班時間是自由的,原告所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對被告不具有約束力,因此雙方只是合作關系,不存在勞動關系,故不同意支付被告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原告已經(jīng)足額支付被告報酬,不存在工資差額?,F(xiàn)原告不服仲裁裁決,并訴至法院。
湯旸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應按仲裁裁決履行。被告在2018年5月7日至同年10月11日期間在原告處工作,并接受原告的管理,雙方存在勞動關系。2018年5月和6月為試用期,工資為7,000元/月;2018年7月提前轉正后工資為8,000元/月,另有額外的提成(設計項目總價的10%)。被告2018年5月的工資由原告的監(jiān)事李娜即原告法定代表人高瑛的配偶通過支付寶轉賬到被告工商銀行卡上,次月起均由高瑛微信或支付寶轉賬支付,但存在差額。原告對被告實行考勤,由原告的員工馬麗佳在電腦上做表格,月底會發(fā)放到公司群里,考勤在雙方聊天記錄中也有體現(xiàn)。雙方之間的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原告未與被告簽訂勞動合同,也未足額發(fā)放勞動報酬,故原告應支付被告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及拖欠的工資。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被告于2018年5月7日至原告處工作,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被告在原告處實際工作至2018年10月11日。2018年6月10日,原告法定代表人高瑛的配偶李娜通過個人支付寶賬戶向被告的工商銀行賬號轉賬5,833.30元;同年7月14日、7月19日、8月16日、8月23日、9月15日、11月15日,高瑛通過個人支付寶和微信賬戶分別轉賬支付被告5,000元、1,679元、5,000元、1,990元、6,000元、1,475元;同年10月14日,高瑛分兩筆微信轉賬支付被告,其中一筆為4,267元,轉賬說明為“9月工資”,另一筆為1,439元。原告未為被告繳納上海市城鎮(zhèn)職工社會保險費。
2019年1月16日,被告以本案訟爭事項向上海市閔行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會于2019年2月28日作出閔勞人仲(2019)辦字第515號裁決,確認原告與被告之間于2018年5月7日至同年10月11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并由原告支付被告2018年6月7日至同年10月11日期間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的差額32,781.61元、2018年5月7日至同年10月11日期間的工資差額6,316.86元,對被告的其他請求不予支持。原告對此不服,遂訴至本院。被告未就該仲裁裁決向法院提起訴訟。
庭審中,被告提供考勤記錄、客戶微信群聊天記錄、被告部分工作成果、報價單、微信聊天記錄,欲證明被告以原告員工的名義與客戶昌正供應鏈(廣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正公司”)、上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壽保險公司”)對接討論產(chǎn)品設計事宜,根據(jù)原告指示,被告完成制作了人壽保險公司的團體醫(yī)療保險宣傳頁、昌正公司的公司及項目介紹、名片等工作,被告付出的勞動是原告業(yè)務的組成部分,接受原告的管理、約束,雙方自2018年5月7日至10月11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其中,被告稱微信號為“zaw016h”、微信頭像為“宜企購”字樣的圖片的微信為原告法定代表人高瑛所使用,微信聊天記錄內容有:“高瑛:試用期按照7000算的……6月發(fā)5月工資按照實際天數(shù)……湯旸:我意思是試用期幾個月……高瑛:原則上是3個月你這邊可以提前轉正……提成的項目可以直接寫進合同,底薪7月開始8000。要是沒有問題明天可以把合同簽了……考勤小馬在記,小馬應該都會發(fā)給你們確認吧”。原告對考勤記錄的真實性不認可,原告處有員工登記考勤記錄,但沒有保留;對客戶微信群聊天記錄、被告部分工作成果、報價單、微信聊天記錄的真實性均無異議,雙方曾就勞動合同有過溝通,但因雙方?jīng)]有達成一致,故未簽訂勞動合同,該聊天記錄也反映出設計費的提成比例作為計算被告的費用標準,這符合勞務的性質。
關于工資差額一節(jié),被告稱2018年5月和6月為其試用期,每月的工資為7,000元;7月轉正后月工資為8,000元,另有按照設計項目總價銷售額的10%計算的提成。根據(jù)被告提供的考勤記錄顯示,其2018年8月正常出勤為18.5天、9月為16天、10月為4天,故原告支付被告的工資存在差額,共計2,083.37元;且,原告從未支付被告提成,故根據(jù)被告完成的項目情況,主張?zhí)岢晒べY共計4,233.50元。被告為證明其提成工資提供了與法定代表人高瑛的微信聊天記錄、提成工資統(tǒng)計表。該微信聊天記錄內載:“高瑛:提成只能按照季度,客戶回款周期比較慢……提成5%至10……湯旸:拿吧設計提成結一下……高瑛:設計費目前結算不了……上海人壽那邊人事變動款都還沒結清和對賬……湯旸:5個月怎么可能一次都沒結,而且設計費需要對什么賬每個月合同金額都是定死的……”原告對微信聊天記錄的真實性無異議;對提成工資統(tǒng)計表的真實性不認可,認為系被告單方制作。
以上事實,由仲裁裁決書、微信聊天記錄、考勤記錄、銀行交易明細、支付寶轉賬記錄、微信轉賬記錄、仲裁庭詢問筆錄等相關證據(jù)材料以及當事人的庭審陳述所證實,并均經(jīng)庭審質證。
本院認為,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而由勞動者提供職業(yè)性的勞動所形成的法律關系。本案中,原告稱被告系由其法定代表人高瑛私人雇傭作為外包的設計,然并未就此提供任何足具證明力之證據(jù)予以佐證,故本院對此難以采信。從被告提供的微信聊天記錄、部分工作成果、銀行交易明細、支付寶轉賬記錄、微信轉賬記錄來看,被告在原告法定代表人的安排下從事設計類工作,為原告的客戶提供設計類服務,原告法定代表人還告知原告其試用期、工資、簽訂勞動合同等情況,且其按月支付被告勞動報酬,故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符合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因原告陳述被告自2018年5月7日起至同年10月11日止與法定代表人有合作關系,被告則稱上述期間雙方之間存在勞動關系,故根據(jù)前述理由,本院確認原告與被告之間于2018年5月7日至同年10月11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因此,對原告主張于2018年5月7日至同年10月11日期間與被告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對于原告主張無須支付被告2018年5月7日至同年10月11日期間的工資差額6,316.86元之請求,本院認為,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guī)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本案中,被告于仲裁時陳述其與原告法定代表人高瑛口頭約定2個月的“試用期”,結合被告提供的與法定代表人的微信聊天記錄,本院對被告之陳述予以采信,確認被告2018年5月7日至同年7月6日期間的工資為7,000元/月,7月7日起工資為8,000元/月。被告提供考勤記錄證明其出勤情況并以此計算工資差額,原告雖對此不予認可,然并未提供任何足以反駁的證據(jù)材料。且,根據(jù)被告提供的微信聊天記錄及原告的庭審陳述,被告在職期間是有考勤記錄的,本院限期原告提供相關考勤記錄,并告知逾期提供的法律后果,然原告未在本院限期內提供相關證據(jù)材料,故應當承擔不利后果。因此,本院對被告提供的考勤記錄予以采信。根據(jù)被告的出勤及工資情況計算,原告應支付被告工資差額2,083.37元。關于被告所稱的提成,因其未提供充分證據(jù)予以佐證,故本院對此難以采信。綜上,對原告該項訴訟請求之合理部分,本院予以支持。
對于原告主張無須支付被告2018年6月7日至同年10月11日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的請求,本院認為,根據(jù)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現(xiàn)無證據(jù)證明雙方簽訂了勞動合同,因此原告應當支付被告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經(jīng)計算,原告應支付被告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26,921.04元。因此,對于原告該項訴訟請求之合理部分,本院予以支持。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第八十二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上海頤企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與被告湯旸之間于2018年5月7日至同年10月11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
二、原告上海頤企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被告湯旸2018年5月7日至同年10月11日期間的工資差額2,083.37元;
三、原告上海頤企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被告湯旸2018年6月7日至同年10月11日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26,921.04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計5元,由原告上海頤企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平
書記員:陳??楚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