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南分行,住所地上海市閔行區(qū)。
負責人:張宏彪。
委托訴訟代理人:梁翰林,上海合勤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諸燕舟,上海合勤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許志成,男,1982年12月26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原告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南分行與被告許志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4月16日立案后,適用普通程序于2019年9月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南分行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梁翰林,被告許志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南分行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歸還原告借款本金36,557.65元;2.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自2018年4月27日起至2018年5月27日止的利息203.40元;3.判令被告支付原告以36,557.67元為本金,自2018年5月28日起計算至實際清償日止按照年利率10.6875%的標準計算的逾期利息;4.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以第二項利息及第三項逾期利息的合計金額為基數(shù),自2018年5月28日起計算至實際清償日止)按照年利率10.6875%計算的復利;5.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律師費2,000元;6.案件受理費、保全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5年12月8日,被告在原告處柜面開立借記卡賬戶并開通個人電子銀行及網(wǎng)上銀行、手機銀行及短信服務等功能。2018年3月27日,被告通過網(wǎng)簽的方式與原告簽訂《個人信用消費貸款授信合同》(以下簡稱“貸款授信合同”),約定原告為被告提供3.7萬元的授信額度,授信期間自2018年3月27日起至2019年3月26日止。貸款年利率為6.65%,按比例按月分期還款方式歸還貸款,按月貸款本金歸還比例為0.8%。逾期罰息利率為貸款利率的150%。對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加收50%按日計算的復利。被告于2018年3月27日分四次提取3.7萬元,但被告自2018年5月27日起未能按期歸還本息,原告故宣布貸款提前到期,并要求追究被告違約責任。
被告許志成辯稱,其目前資金困難,除了本金以外的費用,被告均無能力償還,也不愿意承擔,利息方面希望原告可以減免。
原告為支持其訴請,向本院提供了以下書面證據(jù):
1、個人銀行賬戶管理業(yè)務及電子渠道服務申請材料一組:證明被告于2015年1月8日在原告營業(yè)部柜面申請并辦理了開戶及開通個人電子銀行的業(yè)務,并開通了網(wǎng)上銀行、手機銀行、個人上行服務短信、個人活期賬戶資金變動提醒短信等功能;
2、個人銀行賬戶管理業(yè)務及電子渠道服務申請材料一組:證明被告于2015年12月8日在原告營業(yè)部柜面申請修改信息,并辦理IC卡將原賬戶信息變更為尾號6229銀行賬號的個人電子銀行業(yè)務,并開通了網(wǎng)上銀行、手機銀行、個人上行服務短信、個人活期賬戶資金變動提醒短信等功能;
3、個人消費貸款授信合同:證明被告通過手機銀行在線申請的方式與原告于2018年3月27日簽訂《個人信用消費貸款授信合同》,授信額度為3.7萬元,授信期限自2018年3月27日至2021年3月26日,利率為年利率6.65%,還款方式為“按比例按月分期還款方式”,每月歸還貸款本金的0.8%,逾期利息按照貸款利率的1.5倍計算,復利按照貸款利率的1.5倍計算;
4、許志成公證書:證明雙方通過在線方式簽訂系爭合同,系爭合同在原告的系統(tǒng)中生成保存后,雙方應按約履行各自義務;
5、上海銀行手機銀行在線申請貸款流程公證書:證明客戶通過上海銀行手機銀行軟件申請貸款的全過程,申請手續(xù)完成后即可提取授信額度,被告系通過上述流程申請與原告簽訂合同;
6、被告銀行卡流水單:證明被告于2018年3月27日起開始提取授信額度,并按合同向原告歸還本息,但自2018年5月27日起,被告逾期還款,已構成嚴重違約,原告有權提前收回貸款本息;
7、提取授信額度后臺記錄:證明被告于2018年3月27日提取全部授信額度3.7萬元;
8、短信通知后臺記錄:證明被告提取授信額度后,原告通過短信通知被告每月應還的借款本息;
9、法律服務合同、發(fā)票及支付憑證:原告聘請律師的費用;
10、上海銀行業(yè)務回單、花旗銀行業(yè)務對賬單:證明原告支付公證費2,000元。
本院認為,依法應予采納的證據(jù),應符合真實性、關聯(lián)性和合法性的屬性要求。經(jīng)庭審質證,涉案證據(jù)均與本案相關,也無相反證據(jù)否定其真實性,故本院對原告之舉證均予采納。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2015年1月8日,被告許志成向原告申請開立借記卡賬戶,同時開通個人電子銀行、網(wǎng)上銀行、手機銀行、短信服務等功能。2015年12月8日,被告在原告營業(yè)部柜面申請修改信息,將原賬戶信息變更為尾號為6229銀行賬戶,并開通個人電子銀行、手機銀行等相關服務。2018年3月27日,被告與原告簽署編號為XXXXXXXXXXXXXXXXXX的個人信用消費貸款授信合同,約定:授信額度類型為循環(huán)額度,授信額度為37,000元,授信用途為消費,授信期限3年,即自2018年3月27日起至2021年3月26日止,合同采用浮動利率,基準年利率現(xiàn)為4.75%,本合同項下貸款的執(zhí)行年利率為上述基準利率的1.4倍,還款方式為按比例按月分期還款,該還款方式下的借款本金歸還比例為0.8%。若不能按約歸還借款本息的,授信人對其所欠本金在合同執(zhí)行利率加收50%按日計收罰息,對所欠利息在合同執(zhí)行利率加收50%按日計收復利,同時自受信人違約之日起,授信人有權將合同執(zhí)行利率調整至基準利率的1.5倍。貸款期間,受信人未按照本合同約定歸還貸款本息或其他應付款項的即構成違約;授信人有權宣布所有貸款到期,提前收回已發(fā)放的貸款本息;按違約天數(shù)、金額計收貸款逾期的罰息;向受信人收取授信人為實現(xiàn)債權的所有相關費用。
上述合同簽訂后,被告于2018年3月27日提取了全部授信額度3.7萬元。被告許志成自2018年5月27日后再未歸還貸款本息。因被告未向原告清償,原告遂聘請律師提起本案訴訟,并支付律師費2,000元。
原告為訴訟先后向上海市閔行區(qū)公證處申請就保全證據(jù)進行公證,上海市閔行區(qū)公證處出具《公證書》兩份,原告為此支出公證費共計2,000元。
綜上,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許志成簽訂的貸款授信合同,系簽約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受法律保護,合同各條款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原、被告均應按約履行。原告按約放貸后,已完成出借方的主要義務?,F(xiàn)被告許志成逾期還款,原告有權宣布借款提前到期,要求其按照合同約定承擔違約責任,歸還全部剩余借款本金以及尚欠的利息,并按約定在合同執(zhí)行利率基礎上加收50%計收罰息和復利。原告主張的逾期利息及復利計算的標準在授信合同中有明確約定,本院予以確認。但原告主張對逾期利息計收復利,有悖法律規(guī)定,本院依法予以調整。至于原告主張的律師費,因雙方簽訂的合同中并未明確約定律師費用的負擔方式,故原告主張被告承擔律師費用損失之訴請,本院難以支持。公證費系原告在本次訴訟中支出的合理必要之費用,該費用應由被告負擔。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許志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南分行借款本金36,557.65元;
二、被告許志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南分行自2018年4月27日至2018年5月27日的借款利息203.40元;
三、被告許志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南分行以本金36,557.65元為基數(shù),自2018年5月28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年利率10.6875%的標準計算的逾期利息,并支付以借款利息203.40元為基數(shù)自2018年5月28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年利率10.6875%標準計算的復利;
四、被告許志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南分行公證費2,000元;
五、駁回原告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南分行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769.04元,由被告許志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金融法院。
審判員:吳佩華
書記員:葉??嵐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