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連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李政,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德龍,上海嘉加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沐晶,上海嘉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韓?;?,遠聞(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翔,遠聞(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連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被告宋某某競業(yè)限制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9月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10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上海連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德龍以及被告宋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翔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連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決被告向原告支付違約金人民幣676,068.48元;2、判決被告繼續(xù)履行競業(yè)限制義務至2020年1月28日。事實和理由:2017年9月28日至2018年1月29日期間,經案外人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外服公司”)派遣,被告在原告處擔任軟件開發(fā)工作。后被告在試用期內因無法勝任工作申請離職。在辦理離職手續(xù)期間,原告安全部門發(fā)現(xiàn)被告多次下載原告所有的核心代碼上傳至個人百度云盤,并參加了主要競爭對手案外人上?;治幕瘋鞑ビ邢薰?以下簡稱“基分公司”)的面試。被告上述行為被發(fā)現(xiàn)后,其認識到該行為已使得原告核心代碼存在泄漏的風險,并給原告造成了一定的損失。為防止原告損失進一步擴大,被告主動在《離職承諾書》中承諾2年內無償履行競業(yè)限制義務,不在基分公司任職,如有違反,則賠償原告違約金676,068.48元。被告離職后,于2018年4月9日正式進入基分公司工作。原告認為,被告明知下載代碼違規(guī),卻在離職期間同時集中下載代碼并參與原告競爭公司的面試;同時,被告作為一名軟件開發(fā)工作者,明知會造成數(shù)據泄漏,卻通過QQ發(fā)送未加密文件,且被告離職后很快便入職基分公司工作。因此,被告存在主觀惡意,違反公司規(guī)定造成原告數(shù)據泄漏,在此情況下,被告承諾的競業(yè)限制違約金金額屬于合理范圍,被告應當向原告支付全部的違約金。
被告宋某某辯稱,被告于2017年9月28日進入原告處工作,2017年12月28日申請離職,最后離職時間為2018年1月29日。被告認為其主觀上并不存在惡意,被告已經刪除了所下載數(shù)據,被告系在試用期內離職,雙方約定的競業(yè)限制違約金過高;此外,因原告一直未支付被告競業(yè)限制補償金,競業(yè)限制義務已經解除,被告無需再履行競業(yè)限制義務。綜上,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于當事人雙方沒有爭議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如下:2017年9月28日,被告與外服公司簽訂了期限自2017年9月28日至2020年9月27日的勞動合同,試用期為2017年9月28日至2017年12月27日。同日,被告與外服公司簽訂派遣協(xié)議書,約定將被告派遣至原告處工作,派遣期限為2017年9月28日至2018年9月27日,從事軟件開發(fā)一職,工資為21,600元/月。2018年1月29日,被告從原告處離職,并寫下了書面的《離職承諾書》。該承諾書載明“本人宋某某,于2017年9月28日至2018年1月29日在上海連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擔任軟件開發(fā)一職?,F(xiàn)因在職期間違反公司保密協(xié)議及信息安全承諾書,擅自下載公司代碼并上傳至百度云盤,為避免此行為給公司造成損失的進一步擴大,本人愿意無償承擔競業(yè)限制的責任,即保證在離職后兩年內,不通過直接或以外包公司派遣等間接方式,在上?;治幕瘋鞑ビ邢薰疽约捌渌c公司業(yè)務有競爭關系可能形成競爭關系的公司工作或任職。若違反上述約定,本人將承擔《保密、競業(yè)限制和知識產權歸屬協(xié)議》第4.1條約定的違約責任,即a)立即停止違約行為;b)支付違約金,金額為年工資收入的200%(按派遣合同約定月工資計算,違約金為人民幣676,068.48元)……”。2018年6月12日,原告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被告:1、支付違約金676,068.48元;2、繼續(xù)履行競業(yè)限制義務至2020年1月29日。經仲裁,裁決:1、被告支付原告違約金169,017.12元;2、被告繼續(xù)履行競業(yè)限制義務至2020年1月28日。原告不服該裁決,遂起訴來院。
另查明,被告于2018年4月9日入職基分公司處,該公司經營范圍與原告存在重合。
審理中,1、原告提供郵件,證明被告在離職期間同時參與原告競爭對手面試,被告在此情況下下載核心代碼,其行為存在明顯的主觀惡意;經質證,被告對該證據真實性無異議,但表示僅是離職期間正常尋找工作。
2、被告提供離職證明,證明被告已于2018年9月30日從基分公司離職;經質證,原告對該證據真實性不予認可。
3、被告表示其于2018年4月9日入職基分公司處,從事開發(fā)工程師職務,月工資為28,000元;另被告表示其并未向原告提出解除競業(yè)限制義務。
本院認為,根據法律規(guī)定,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xié)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yè)限制條款。勞動者違反競業(yè)限制約定,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xù)履行競業(yè)限制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本案中,根據被告簽署的《離職承諾書》載明的內容,被告明確承諾離職后兩年內,禁止至與原告存在競爭關系的基分公司工作,然現(xiàn)根據前述查明的事實,被告在明知的情況下,仍從原告處離職后于2018年4月9日入職基分公司,顯然違反了上述承諾,故原告要求被告繼續(xù)履行競業(yè)限制義務至2020年1月28日的請求,于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根據規(guī)定,勞動者違反競業(yè)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關于違約金數(shù)額,原告認為應按約定履行,被告認為違約金過高,現(xiàn)鑒于原告未提供證據證明被告違反競業(yè)限制義務給其造成了損失,故本院結合被告違約行為程度、被告的工資標準等因素酌情予以調整,被告應向原告支付違約金259,200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七條、第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宋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連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違約金259,200元;
二、被告宋某某繼續(xù)履行競業(yè)限制義務至2020年1月28日。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計5元,免予收取。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陳??浩
書記員:楊??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