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裸体无遮挡免费永久观看|精品女同av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级婬片A片人缓交|给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

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

咨詢熱線 023-8825-6629

上海脈通路橋工程有限公司與上海南信公路建設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

2021-06-09 塵埃 評論0

  原告:上海脈通路橋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黃玉明,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龍泉,上海博濟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宇,上海博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南信公路建設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閔偉春。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皎媚,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黎源,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上海石油集團申匯加油站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遠東大道、拱極路口。
  法定代表人:蔣東風,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婧,北京市岳成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曉儀,北京市岳成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
  原告上海脈通路橋工程有限公司訴被告上海南信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0月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11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法定代表人黃玉明及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龍泉、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皎媚到庭參加訴訟。因原、被告共同申請追加上海石油集團申匯加油站有限公司為第三人,本院依法追加其為第三人,并于2019年1月11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龍泉、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皎媚、第三人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婧、李曉儀到庭參加訴訟。后本案依法轉為普通程序,并于2019年4月29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龍泉、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皎媚、第三人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曉儀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脈通路橋工程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解除原、被告之間于2000年12月28日訂立的《關于轉讓申匯油品有限公司南信公司部分股權的協(xié)議》;2.判令被告返還原告代出資款人民幣(以下幣種同)135萬元;3.判令被告給付原告截至2017年底的紅利分配620,357.87元;4.本案的訴訟費由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2000年2月29日,被告前身上海南信公路材料有限公司與案外人上海石油集團南匯石油公司、黃玉明、嚴吉坤分別貨幣出資30萬元、40萬元、18萬元、12萬元,合計100萬元,設立上海石油集團申匯油品有限公司。2000年10月26日,上海南信公路材料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南信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即本案被告。2000年12月28日,原告(乙方)與被告(甲方)訂立《關于轉讓申匯油品有限公司南信公司部分股權的協(xié)議》(以下簡稱“系爭合同”),約定甲方將在上海申匯油品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權轉讓給乙方:一、匯港加油站總投資130萬元,按30%股份投資,甲方應投資39萬元(原投資63.70萬元,乙方應退給甲方多投資款24.70萬元)。二、金亭和拱極兩加油站總投資450萬元,甲方應投資135萬元,甲方愿將金亭、拱極兩加油站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乙方(實際甲方沒出資,全部由乙方出資)。甲方仍對申匯油品有限公司保持股東形式。三、今后紅利分配,待申匯油品有限公司紅利分配到甲方賬戶后,根據雙方投資按39萬元、135萬元的比例分配,由甲方立即轉給乙方。因原告是黃玉明的一人獨資公司,黃玉明又與黃楊設立上海脈通實業(yè)投資有限公司,黃玉明擔任法定代表人,兩家公司是兩塊牌子一個班子。故系爭合同訂立后,原告和黃玉明通過上海脈通實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的賬戶依約足額出資。其中原告應出資135萬元,黃玉明應在上海集團匯港加油站出資104.40萬元,兩方合計應出資239.40萬元,實際出資239.40萬元。2001年12月5日,上海石油集團申匯油品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石油集團申匯加油站有限公司,即本案第三人。第三人分別于2002年1月14日、2002年7月2日設立非獨立分支機構即上海石油集團申匯加油站有限公司金亭加油站、中港加油站。2002年6月28日,第三人在上海石油集團匯港加油站工商注銷登記時出具擔保書,稱“原上海石油集團匯港加油站一切資產經協(xié)商,由我公司接收。如存在原上海石油集團匯港加油站一切債權債戶(務)由我公司承擔?!?010年7月6日,上海石油集團南匯石油公司在第三人的投資人變更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分公司代為行使股東權利。同日,嚴吉坤將其持有上海石油集團申匯加油站有限公司的12%股權轉讓給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至此,上海石油集團申匯加油站有限公司的股權結構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被告、黃玉明分別貨幣出資52萬元、30萬元、18萬元。2014年10月20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將持有的第三人52%股權劃轉給中國石油銷售有限公司。根據系爭合同第三條的約定,上海石油集團申匯加油站有限公司(將30%的)紅利分配到被告賬戶后,根據被告投資39萬元(占174萬元的22.40%)、原告投資135萬元(占174萬元的77.60%)的比例分配,由被告立即轉給原告。被告已將2001、2002、2003年原告應得紅利72,524.62元、119,327.55元、102,372.74元支付給原告,該三筆都是足額的,合計294,224.91元。第三人將2004-2010年被告名下紅利合計475,496.11元劃到原告賬戶。2013年、2014年被告名下紅利合計107,417.29元也由第三人劃給了原告。2011年度第三人虧損無紅利分配。2013年原、被告口頭商量,為按合同規(guī)范操作,被告要求原告將之前第三人直接劃給原告的款項先行退還到被告賬戶,再由被告按77.60%比例給付原告,原告同意,并于2013年3月21日暫時將2004年度至2012年度的紅利475,496.11元退還給了被告,并于2016年10月1日又退還了2013、2014年度的107,417.29元。但嗣后被告未按約退還。現經核對,原告認為,第三人自1998年至2017年底,已分配給被告紅利1,453,507.12元。被告應給付原告2001-2017年底的紅利914,582.78元,但被告只給付2001-2003年紅利294,224.91元,尚欠620,357.87元。詳見下表(表A):
  股利年度
  被告已得100%(元)
  原告應得77.6%(元)
  被告欠付原告(元)
  
  2001年
  93459.56
  72524.62
  0
  
  2002年
  153772.62
  119,327.55
  0
  
  2003年
  131923.63
  102,372.74
  0
  
  2004年
  95367.44
  74005.13
  74005.13
  
  2005年
  100650.9
  78105.1
  78105.1
  
  2006年
  66713.49
  51769.67
  51769.67
  
  2007年
  68225.09
  52942.67
  52942.67
  
  2008年
  22780.72
  17677.84
  17677.84
  
  2009年
  49163.53
  38150.9
  38150.9
  
  2010年
  72594.94
  56333.67
  56333.67
  
  2011年
  /
  /
  /
  
  2012年
  85354.01
  66234.71
  66234.71
  
  2013年
  22063.28
  17121.11
  17121.11
  
  2014年
  48721.32
  37807.74
  37807.74
  
  2015年
  14708.24
  11413.59
  11413.59
  
  2016年
  46013.54
  35706.51
  35706.51
  
  2017年
  107073.75
  83089.23
  83089.23
  
  
  XXXXXXX.06
  914582.78
  620357.87
  
  原告認為,被告未按約定分配紅利,遲延履行其主要義務,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原告每年向被告主張,被告均表示其是國有企業(yè),歷史遺留問題只能訴訟解決,原告遂起訴來院。
  被告上海南信公路建設有限公司辯稱:一、原告所述的簽約情況及企業(yè)主體變更過程均屬實。被告不同意解除合同。即使合同解除,135萬元投資款也不應全額返還,而應按其投資資產的當前市值確定。被告單方出具的盡調報告和評估咨詢報告金亭、拱極兩個加油站目前閑置,生產和辦公設備已無法使用,經財務盡職調查,賬面資產原來有448萬多元,累計折舊119多萬元,賬面少計提折舊134萬元,故目前賬面凈資產高于實際狀況。第三人取得的450萬元增資款中含有原告30%即135萬元的投資,第三人將增資款用于金亭、拱極加油站前期投入,兩加油站的主要資產是土地使用權,但其產權存在瑕疵,是登記在第三人的股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南匯石油分公司名下的。以2018年11月30日為基準日,兩個加油站的土地使用權的價值為123.70萬元。以前述123.70萬元為基數乘以該比例,即使返還,最多還37.10元,但被告不同意返還。二、對原告計算的紅利金額無異議,原告所述的退款被告也確實收到了。但是因第三人未經被告同意,將被告的紅利給了原告,造成了國有資產流失。這件事被告一直不知道,被告知道后于2013年找原告協(xié)商,要求原告退還,原告就退了。但因被告尚未確定該期間應分配的紅利情況,故該款被告目前還沒退給原告。三、匯港加油站被告實際出資39萬元。拱極、金亭兩個加油站設立時增資450萬元,南匯石油公司出資234萬元,被告未實際出資,是黃玉明及原告分別代被告出資81萬元及135萬元,合計216萬元。因根據系爭合同與2000年9月10日簽訂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原告投資的是金亭、拱極兩個加油站,被告保留對中港加油站的投資。系爭合同約定的內容是被告應對金亭、拱極加油站的投資額由原告支付,而不是股權轉讓。原告所為的是投資行為,原告不具備股東身份,僅享有分紅權。既然金亭、拱極兩個加油站已在2004年關閉。根據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原告之后不享有分紅權。故現被告不同意分配紅利。
  第三人上海石油集團申匯加油站有限公司述稱,一、第三人對系爭合同不知情。第三人歷年股東會決議會其他資方會議中,也均未提及過原、被告間股權轉讓或股權代持一事。二、匯港加油站投資130萬元,按南匯石油公司51%與被告49%的股權比例出資,故前者出資66.30萬元,后者出資63.70萬元。匯港、拱極、金亭三個加油站共投資580萬元,南匯石油公司、被告、黃玉明、嚴吉坤分別持股40%、30%、18%、12%。580萬元增資款中,南匯石油公司(包括代嚴吉坤)出資301.60元,被告應出資174萬元,實際出資63.70萬元,黃玉明應出資104.40萬元,實際出資214.70萬元。拱極、金亭兩個加油站設立時增資450萬元,南匯石油公司出資235.30萬元,黃玉明(包括代被告)出資214.70萬元。增資時沒有驗資報告。三、原告所述的2012年度起的紅利分配情況屬實。2004年-2010年度的分紅系通過支票支付,收票人載為被告。因黃玉明認為部分出資款是原告代被告支付的,遂向第三人提出被告的分紅款由原告代收,代收后將與被告協(xié)商。故第三人將支票交給了黃玉明。被告對此一直未提出異議。至于原、被告間的資金往來情況,第三人不清楚。四、第三人給被告2001-2003年度的股利金額是三個加油站的紅利合計,再乘以被告30%持股比例計算出的。拱極、金亭兩個加油站于2004年關閉,之后第三人對被告發(fā)放的股利金額仍是根據總分紅的30%計算得來,三個加油站并非分開記賬。拱極加油站2002年度利潤為270,961.16元、2003年度利潤為151,808元、2004年度虧損2,101.97元;金亭加油站2002年度利潤為107,111.06元、2003年度虧損10,013.22元、2004年度利潤為126,165.05元;中港加油站1998年度利潤為96,676.51元、1999年度利潤為409,765.28元、2000年度利潤為348,733.31元、2001年度利潤為311,531.88元、2002年度利潤為134,503.19元、2003年度利潤為287,937.43元、2004年度利潤為191,726.43元、2005年度利潤為335,503元、2006年度利潤為222,378.29元、2007年度利潤為227,416.97元、2008年度利潤為75,935.73元、2009年度利潤為163,878.44元、2010年度利潤為241,983.13元、2011年度虧損74,125.37元、2012年度利潤為284,513.38元、2013年度利潤為73,544.26元。
  針對被告的辯稱和第三人的述稱,原告補充訴稱事實與理由如下:一、系爭合同是原、被告之間的內部股權轉讓協(xié)議,未經過工商備案,雙方構成股權代持關系。原告投資的是公司,第三人付款給原告的事實亦可佐證。二、2004年,因公路規(guī)劃變化,金亭、拱極兩個加油站關閉,但系爭合同約定的是三個加油站,實踐中三個加油站也是打統(tǒng)賬一起進行分配利潤的。原告不認可被告單方評估的加油站價值。三、拱極、金亭兩個加油站設立時增資450萬元,第三人所述的金額有誤:南匯石油公司出資金額實為234萬元,即450萬元×(南匯石油公司持股40%+嚴吉坤持股12%);而黃玉明(包括代被告)出資金額實為216萬元。即450萬元×(黃玉明18%+被告持股30%)。
  經審理查明,1998年8月13日,案外人上海石油集團南匯石油公司與上海市南匯縣公路管理所分別出資153,000元、147,000元,合計30萬元,共同設立了上海石油集團匯港加油站。2000年2月29日,被告前身上海南信公路材料有限公司與上海石油集團南匯石油公司、黃玉明、嚴吉坤分別出資30萬元、40萬元、18萬元、12萬元,合計100萬元,共同設立了上海石油集團申匯油品有限公司。其企業(yè)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國內合資)。章程第八條規(guī)定,……股東可以轉讓股份,但公司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有優(yōu)先受償權。章程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公司分紅基金,按照股份分配,公司如發(fā)生經營虧損,虧損當年不分紅,以后也不再補分。
  原告是黃玉明獨資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2000年9月10日,原告(乙方)與南匯縣南信材料有限公司(甲方)簽訂《關于轉讓股權的協(xié)議》。該協(xié)議載明:“上海石油集團申匯油品有限公司是由上海石油集團南匯分公司和南匯縣南信材料有限公司等參股的股份制企業(yè),因甲方在體制改革過程中遇到特殊因素,無意再與申匯油品有限公司合股經營除中港加油站以外的項目。其中甲方30%股份出讓給乙方,但甲方仍對申匯油品有限公司保持名義上的股份形式,今后紅利等分配到甲方賬戶后,甲方立即轉給乙方”。協(xié)議落款中甲方“南匯縣南信材料有限公司”處由上海南信公路材料有限公司蓋章。2000年10月26日,上海南信公路材料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南信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即本案被告。2000年12月28日,原告(乙方)與被告(甲方)又簽訂系爭合同。該協(xié)議載明:“上海石油集團申匯油品有限公司是由上海石油集團南匯分公司和南信公司、交建公司等參股的股份制企業(yè),因甲方遇到經費困難等原因,經與乙方協(xié)商,愿將在上海申匯油品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份轉讓給乙方。一、匯港加油站總投資130萬元,按30%股份投資,甲方應投資39萬元(原投資63.7萬元,乙方應退給甲方多投資款24.7萬元)。二、金亭和拱極兩加油站總投資450萬元,甲方應投資135萬元,甲方愿將金亭、拱極兩加油站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乙方(實際甲方沒出資,全部由乙方出資)。甲方仍對申匯油品有限公司保持股東形式。三、今后紅利分配,待申匯油品有限公司紅利分配到甲方賬戶后,根據雙方投資按39萬元、135萬元的比例分配,由甲方立即轉給乙方?!?br/>  2001年12月5日,上海石油集團申匯油品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石油集團申匯加油站有限公司,即本案第三人。2002年1月14日,第三人成立分公司上海石油集團申匯加油站有限公司金亭加油站,2002年7月2日,第三人又成立上海石油集團申匯加油站有限公司中港加油站。同年,拱極加油站亦設立。2002年7月5日,上海石油集團匯港加油站經其股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南匯石油分公司與被告達成股東會注銷決議。第三人向工商行政部門出具擔保書,表示接收上海石油集團匯港加油站一切資產,并同意承擔其一切債權債務。2002年9月23日,上海石油集團匯港加油站辦理了工商注銷登記。
  被告已向原告支付2001-2003年度紅利72,524.62元、119,327.56元、102,372.73元。2004年7月至8月,拱極、金亭兩個加油站先后關閉。對2004-2010年度的被告名下紅利合計368,984.98元,第三人開具了收票人為被告的相應支票,并交給了第三人股東黃玉明,黃玉明又將該款交給了原告。2013年,原、被告協(xié)商將原告收取的2004-2012年度的股利暫退還給被告。2013年3月21日,被告將475,496.11元退給被告,又于2016年10月1日將2012、2013年的股利107,417.29元退給被告。但被告之后未再退還或分配。
  另查明一,2001年11月30日,原告通過其關聯(lián)企業(yè)即上海脈通實業(yè)投資有限公司開具了50萬元的支票,用途載明“投入加油站”,上海石油集團匯港加油站同日向被告開具了名為“投資款”的50萬元發(fā)票。2002年11月8日,原告通過其關聯(lián)企業(yè)即上海脈通實業(yè)投資有限公司向上海石油集團南匯加油站有限公司開具了647,000元的支票,用途載明“投資款”,第三人同日向被告前身上海南信公路材料有限公司開具了名為“投資款”的60.30萬元發(fā)票,向黃玉明開具了名為“投資款”的44,000元發(fā)票。2002年11月13日,原告將24.70萬元以支票方式支付給被告。原告表示上述50萬元+60.30元+24.70萬元合計構成其在系爭合同項下支付的135萬元。
  另查明二,2016年11月14日的第三人股東會決議載明:2012年度公司可分配利潤為284,513.38元,被告(占股30%)分得股利85,354.01元;2013年度公司可分配利潤為73,544.26元,被告(占股30%)分得股利22,063.28元;2014年度公司可分配利潤為162,404.41元,被告(占股30%)分得股利48,721.32元;2015年度公司可分配利潤為49,027.47元,被告(占股30%)分得股利14,708.24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被告分得2014-2015年度的股利63,429.56元。2017年6月2日的第三人股東會決議載明:2016年度公司可分配利潤為153,378.49元,被告(占股30%)分得股利46,013.54元。2018年5月7日的第三人股東會決議載明:2017年度公司可分配利潤為356,912.51元,被告(占股30%)分得股利107,073.75元。
  另查明三,2019年1月3日,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簡稱“天職會計師事務所”)受被告委托對第三人進行盡職調查,出具編號為I3R4E的《盡職調查報告》。報告結論部分第1、2點載明,第三人受讓匯港加油站的股東權益后實收資本為130萬元,后于2002年10月、11月共增資450萬元,用于設立拱極、金亭兩個加油站,同期第三人增資450萬元,原告代被告出資135萬元。第3點載明,天職會計師事務所檢查拱極、金亭兩個加油站的資產,認為均已閑置,生產及辦公設備均已無法使用;經測算,兩加油站賬面少計提折舊1,340,763.73元,導致賬面凈資產高于實際狀況。第4點認為原、被告簽署的涉案2000年9月10日《關于轉讓股權的協(xié)議》與2000年12月28日的系爭合同存在矛盾,兩份合同可能存在以下三種理解:(1)根據第一份協(xié)議,金亭、拱極加油站應采用獨立核算,單獨計算各年利潤和股東權益;(2)根據第二份協(xié)議,金亭、拱極加油站股利分配僅僅需要按照二期增資的出資比例計算,不對兩家加油站實施獨立核算,450萬元的增資事宜僅作為非等比例增資事項;(3)股利權和財產權采用不同的計算方式,分配股利時三家加油站簡化按照兩次增資的比例拆分,但在計算股東權益時仍然拆分計算各加油站股東權益的結余。隨即報告第5點認為,第三人未對金亭、拱極加油站采取獨立核算,如需恢復兩處加油站自2002年起至今的所有業(yè)務核算客觀上不可行。報告第6點對第三人股利分配及被告收到股利情況認為,1999-2014年間第三人向被告支付股利共1,236,990.29元,其中2004-2010年度股利共475,496.11元系通過現金支票支付,據悉該些支票由原告代領。2014年1月27日,第三人又將應支付被告的2012-2013年度股利共107,417.29元以現金支票支付給吳偉。原告分別于2013年3月21日、2016年10月1日將上述475,496.11元、107,417.29元支付給被告,未按約定比例從中扣除屬于自己的股利,被告也未轉付該部分股利。報告對第三人1998-2013年股利發(fā)放情況列表(表B)如下:
  股利年度
  第三人發(fā)放股利(元)
  代收代付方式
  轉交股利(元)
  
  1999年
  
  321009.13
  
  
  支票,被告代收,轉交原告
  772524.67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153772.64
  
  119,327.55
  
  2003年
  131923.63
  
  102,372.74
  
  2004年
  95367.44
  支票,原告代收,轉交被告
  
  475496.11
  
  2005年
  100650.9
  
  
  
  2006年
  66713.49
  
  
  
  2007年
  91005.81
  
  
  
  2008年
  
  
  
  
  2009年
  49163.53
  
  
  
  2010年
  72594.94
  
  
  
  2011年
  /
  
  /
  
  2012年
  107417.29
  支票(吳偉),原告代收,轉交被告
  107417.29
  
  2013年
  
  
  
  
  合計
  XXXXXXX.29
  
  /
  
  上述事實,有《關于轉讓股權的協(xié)議》、系爭合同、工商登記檔案、股東會決議、銀行進賬單、轉賬憑證、貸記憑證、記賬憑證、《盡職調查報告》等證據結合原、被告及第三人當庭陳述予以證實。
  審理中,原、被告一致確認“中港加油站”和“匯港加油站”實際是同一加油站。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系爭合同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當事人理應恪守?,F原告要求解除合同,本案爭議焦點在于:一、系爭合同是否設立了股權轉讓及代持關系?二、被告是否遲延履行合同義務?原告要求解除系爭合同有無依據?二、如果系爭合同解除,其財產后果如何?
  關于第一項爭議焦點。關于系爭合同的性質,原告認為構成股權轉讓,雙方構成股權代持關系;被告則認為原告代付金亭、拱極兩加油站的投資額,不具備股東身份,僅享有分紅權。本院認為,首先,合同性質應根據其設定的權利義務而非僅依據其名稱確定,雖然系爭合同名為轉讓部分股權,也載有一方愿將部分股份轉讓給另一方的表述,但股權轉讓之法律效果除當事人合意外尚須符合公司法的要求。根據公司法相關規(guī)定及當時的目標公司即第三人前身上海石油集團申匯油品有限公司的章程規(guī)定,被告向原告前身轉讓股權,未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同意并征求其對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的意見,第三人也表示不知道原、被告之間對股權的交易,該交易更未辦理股權變更登記。原告所謂股權轉讓,不符合法定要求。其次,系爭合同未明確記載被告擬出讓的股權份額、股權價格、支付交割等其他交易條件,缺乏股權轉讓合同的基本要素。原、被告也未再簽約明確約定所謂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僅憑系爭合同“甲方仍保持……股東形式”的表述尚不足以證明雙方構成股權代持關系。再次,股權即股東權益,體現為目標公司資產減去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權益,故出資額不必然等于股權價值。系爭協(xié)議所系針對目標公司未來增資事項約定由誰出資、出資額多少的問題,而非對目標公司既有股權價值的商定。更何況,系爭協(xié)議將目標公司資產即三個加油站的“股權”做了分割約定,該種表述既無法律基礎,亦不合常理。綜上,原告主張系爭合同性質為股權轉讓及轉讓后的代持協(xié)議,缺乏依據。
  關于第二項爭議焦點。原、被告自愿簽訂合同,約定被告對第三人的應付部分出資額由原告代為支付,對應該合同義務,原告取得的合同權利則是按代付比例分得被告將來從第三人處取得的分紅,上述約定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該合同項下,原告的主要義務是支付135萬元,被告的主要義務是按約定比例向原告轉交第三人給予的分紅。根據現有證據及被告自認,原告已如數支付了投資款,現原告認為被告未向其分配2004年度起的收益,違反其合同義務;被告則稱因金亭、拱極兩個加油站已在2004年關閉,故自此起原告不再享有投資收益權,被告無義務再向其分配收益。本院認為,首先,根據系爭合同第三條,第三人向被告支付的紅利金額應按39:135的比例由被告在被告和原告之間分配。雖然該比例可能是由合同第一、二條約定的雙方對投資款的代付比例計算出的,且該代付比例又是根據三家加油站所需投資額計算出的。但被告即據此主張雙方達成了分別獨立核算三家加油站所產利潤并分配的合意,該推理過程缺乏依據,從結果上亦相當于將按數字比例分配的概念偷換成了按加油站分配,即“匯港加油站所產利潤歸被告、金亭及拱極加油站所產利潤歸原告”,而第三條顯然未體現出締約人有該種意思。其次,本院注意到,根據第三人決議、到庭陳述及被告所提交的《盡職調查報告》,第三人未對三家加油站獨立核算,無論金亭及拱極加油站關閉前后,第三人都是在按公司全部可分配總利潤計算被告應得股利金額的。則被告要求獨立核算三家加油站的利潤并再在原、被告間分配,不具核算基礎和商業(yè)公平。綜上,本院對被告前述抗辯不予采納,被告應將第三人分配給被告的股利按被告:原告=39:135的比例向原告支付收益。根據現有在案證據,第三人向被告分紅至少持續(xù)至2017年度(除2011年度因虧損未分配),而被告僅向原告分配了2003年度(含)的收益,之后的收益至今未分配。被告遲延履行其主要合同義務,經原告起訴催討后亦拒絕履行,原告主張解除系爭合同,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
  關于第三項爭議焦點?!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首先,原告基于系爭合同為被告代付款項,現合同解除,原告有權要求被告返還該代付款。被告主張按金亭、拱極兩個加油站的目前市值計算應返還額。本院認為,根據系爭合同的約定,該135萬元不是原告自身對第三人的出資,而是原告為被告的墊付款;現原告也不是基于投資人身份向第三人主張退股,而是基于系爭合同的解除要求被告返還之前代付的款項,故被告上述抗辯缺乏依據,本院不予采納。被告應悉數返還原告135萬元。其次,系爭合同項下,2001-2003年度的收益原、被告確認一致已結算分配完畢;2011年度第三人無利潤向被告分配,故原、被告間亦無收益分配。根據第三人股東會決議和被告提供的《盡職調查報告》表B,對其余年份的股利收取情況,本院歸納如下:一、2004-2010年度被告名義上應從第三人處分得的股利共475,496.11元(95,367.44元+100,650.90元+66,713.49元+68,225.09元+22,780.72元+49,163.53元+72,594.94元),由原告自代領后,又于2013年3月21日悉數交付給被告。二、2012-2013年度被告名義上應從第三人處分得的股利共107,417.29元(85,354.01元+22,063.28元),由原告代領后,又于2016年10月1日悉數交付給被告。三、2014-2017年度被告名義上應從第三人處分得的股利共216,516.85元(48,721.32元+14,708.24元+46,013.54元+107,073.75元),根據第三人股東會記載,已由被告收取。綜上,被告取得的2004-2017年度股利共799,430.25元(475,496.11元+107,417.29元+216,516.85元)尚未與原告分配其中原告應得799,430.25元÷(39+135)×135=620,247.60元。原告未完全遵照系爭合同第三條約定的比例,而是自行換算為百分比計算,導致與實際應得數額存在小額差異。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九十四條、第九十七條、第九十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上海脈通路橋工程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南信公路建設有限公司于2000年12月28日簽訂的《關于轉讓申匯油品有限公司南信公司部分股權的協(xié)議》解除;
  二、被告上海南信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上海脈通路橋工程有限公司代付款135萬元;
  三、被告上海南信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脈通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收益620,247.60元;
  四、駁回原告上海脈通路橋工程有限公司的其余訴訟請求。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2,533元,由原告上海脈通路橋工程有限公司負擔1元,由被告上海南信公路建設有限公司負擔22,532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楊仁感

書記員:張??煒

Related posts

評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