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聯(lián)呈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寶山區(qū)滬太路XXX號XXX室。
法定代表人:嚴波,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余學金、陳康夫,上海金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鴻寶(上海)物流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嘉定區(qū)。
法定代表人:胡萬良。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紅云,上海蘭盾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聯(lián)呈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與被告鴻寶(上海)物流管理有限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康夫、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紅云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被告給付補償款6.5萬元。事實與理由:2016年4月1日,原、被告簽訂《場地租賃合同》約定:原告承租鴻寶停車場西北角以及原電動車棚用于汽車銷售使用,租期自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0日。合同簽訂后,被告將租賃場地交付原告,原告亦支付了租金并對租賃場地進行了投資改建。2016年底,因上述場地面臨拆遷導致《場地租賃合同》無法繼續(xù)履行,原、被告經協(xié)商于2016年12月30日簽訂《解除租賃合同協(xié)議書》約定:原租賃合同自2016年12月30日解除,被告需補償原告6.5萬元。之后,原告搬離了租賃場地,但被告至今未能支付補償款。原告無奈訴至法院。
被告辯稱,對原告訴請無意見,但公司目前經營困難,希望減免部分費用。
經審理查明:2016年4月1日,原、被告簽訂《場地租賃合同》1份,約定:被告將其位于鴻寶停車場西北角的場地以及原電動車棚出租給原告用于汽車銷售;租期:自2016年4月1日起至2017年3月30日止;租金:年租金15萬元,一年一付。合同簽訂后,被告將租賃場地交付原告,原告亦向被告支付了租金5萬元并在場地上搭建了部分建筑物。由于搭建的建筑物無相關建設規(guī)劃許可,故原告無法使用。2016年12月30日,原、被告簽訂《解除租賃合同協(xié)議書》1份,明確:原、被告間簽訂的租賃合同自2016年12月30日起解除;原告自協(xié)議簽訂之日起2日內自行搬離;被告應支付原告補償費用6.5萬元。該協(xié)議簽訂后,原告搬離了租賃場地,被告亦將收取的5萬元租金退還了原告,但未能支付補償費用6.5萬元。原告遂訴至本院。
以上事實,有《場地租賃合同》、收據(jù)、《解除租賃合同協(xié)議書》等及庭審筆錄為證。
本院認為:原、被告間基于《場地租賃合同》確立了租賃合同關系。在合同履行中,雙方對解除租賃合同達成一致并簽訂了《解除租賃合同協(xié)議書》,該協(xié)議書系雙方真實意思的體現(xiàn),對雙方均具約束力,但被告卻未能按《解除租賃合同協(xié)議書》的約定向原告支付補償金,顯屬違約,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補償金的訴請于法有據(jù),本院予以支持。據(jù)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鴻寶(上海)物流管理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聯(lián)呈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人民幣6.5萬元。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1,425元,減半收取712.5元,由被告鴻寶(上海)物流管理有限公司負擔(應于本判決生效后7日內付至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奚
書記員:何吉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