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索某密封材料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潘洲,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靜如,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正橋,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馬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鵬(系被告馬某某兒子),住同被告馬某某。
原告上海索某密封材料有限公司與被告馬某某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7月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8月15日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并于2019年9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上海索某密封材料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靜如、被告馬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鵬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索某密封材料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決確認2018年3月6日至2018年5月1日期間原告與被告不存在勞動關系;2.判決原告不支付被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38,512.80元。事實和理由:被告于2013年11月18日進入原告處工作,崗位為包裝工,于2016年6月8日年滿50周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原告已于2016年6月7日口頭通知被告已達退休年齡并停繳社會保險費、2016年7月13日辦理退保手續(xù)及退工登記,故被告于2016年7月24日回老家繼續(xù)繳納社會保險費,可見被告對其已達法定退休年齡是知曉的,并認可原告停繳社會保險費的行為,才作出回老家繼續(xù)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行為。因此,原告作為用人單位已經盡到了通知義務,被告未及時辦理退休手續(xù)自身存在過錯。2018年1月16日被告發(fā)生事故,但仲裁委員會僅認定原、被告雙方在2018年3月6日至2018年5月1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對2018年1月16日原、被告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并未作出明確認定,在此情況下要求原告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亦有失偏頗。此外,根據上海市松江區(qū)人民法院作出的(2018)滬0117民初19067號民事判決書,被告因本次交通事故亦獲賠117,829.40元,其損失已經填平,故被告關于一次性傷殘補助金38,512.80元的請求屬于重復賠償部分,不應得到支持。現原告不服仲裁結果,故向法院提出起訴。
被告馬某某辯稱,被告于2013年11月18日入職原告公司,2018年1月16日被告發(fā)生交通事故,并于2018年2月9日申請工傷認定,被告于2018年3月30日被認定為工傷,并于2018年7月19日被鑒定為因工致殘程度九級。被告雖然已經達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但并未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且2018年3月6日至2018年5月1日期間雙方亦簽訂有勞動合同,故上述期間原、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F被告已經被鑒定為XXX傷殘,依照規(guī)定可以享受相應的傷殘補助金。綜上,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被告馬某某于2013年11月18日進入原告上海索某密封材料有限公司工作,崗位為包裝工。原、被告先后簽訂了期限為2013年11月18日至2014年12月31日、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勞動合同。2018年1月16日,被告在上班途中發(fā)生交通事故,被告不承擔事故責任。2018年2月9日,原告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2018年3月30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被告為工傷,2018年7月19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對被告的傷殘情況鑒定為因工致殘程度九級。2018年5月10日,原、被告雙方簽訂了一份期限為2018年5月2日至2019年5月1日的《返聘協(xié)議書》,約定“一、用工方式:退休人員已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甲(即原告)、乙(即被告)雙方互為平等的勞務主體,經簽訂返聘協(xié)議書,建立勞務關系……”。2019年4月16日,原告向被告出具《不續(xù)簽合同通知書》,載明:“馬某某:……公司與您之間于2018年5月2日所簽署的勞務合同(返聘協(xié)議書)應于2019年5月1日到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們在此很遺憾地通知您,公司決定不續(xù)簽與您之間的勞務合同,即勞務合同到期終止。請您在2019年5月1日之前向公司交接好所有工作……”。2019年3月5日,被告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該仲裁委員會于2019年3月6日立案受理,被告仲裁請求:1.確認原、被告雙方2016年6月9日至2019年3月5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2.原告支付被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38,512.80元。上述仲裁委員會于2019年4月30日作出仲裁裁決,確認原告與被告于2018年3月6日至2018年5月1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原告支付被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38,512.80元,對被告的其余請求不予支持。原告對此不服,遂提起本案訴訟。
另查明:1.2016年6月7日,原告通知被告停止為其繳納社會保險,2016年7月13日,原告為被告辦理了退保手續(xù),并為被告辦理了工作結束日期為2016年6月30日的退工登記,自2016年10月起,被告在淮北市參加相關社會保險,尚未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
2.上海市松江區(qū)人民法院于2019年1月4日作出(2018)滬0117民初19067號民事判決書,判決案外保險公司及肇事方支付被告各類費用117,829.40元,其中包括殘疾賠償金55,650元,該判決作出之后,雙方當事人均未提出上訴,現已生效。
3.2019年5月10日,被告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該仲裁委員會于2019年5月14日立案受理,被告仲裁請求:1.原告支付被告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46,992元;2.原告支付被告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46,992元;3.原告支付被告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24,750元。上述仲裁委員會于2019年7月10日作出仲裁裁決,裁令原告支付被告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42,792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42,792元,對被告的其余請求不予支持。原告不服該裁決結果,起訴至本院,本院現在審理中。
審理中,原告表示,其對仲裁裁決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38,512.80元的數額無異議,但認為不應支付;被告在原告處工作期間的工作內容從未發(fā)生過變化,2017年1月1日由于原告員工的失誤,與被告誤訂了勞動合同,但被告在2016年6月8日已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原告在2016年7月13日已經為被告辦理了退工手續(xù),并以口頭方式告知了被告,因此原告認為2016年6月8日開始雙方系勞務關系;被告發(fā)生工傷時確實沒有在上海繳納社會保險費,也確認此種情況下上海的社保部門不會理賠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被告則表示,由于被告發(fā)生工傷時并未在上海繳納社會保險費,所以上海的社保部門不同意理賠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此外,被告雖于2016年6月8日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并未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原告僅告知過被告退保的事情,退工的情況被告并不知曉,原告也沒有告知過,且被告在原告處工作期間工作內容從未發(fā)生過變化。
本院認為,根據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被告雖于2016年6月8日年滿50周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原告并未與被告終止勞動合同,在2016年12月31日雙方勞動合同到期后,原告仍與被告續(xù)簽了期限為兩年的勞動合同,直至2018年5月10日才與被告簽訂了期限為2018年5月2日至2019年5月1日的《返聘協(xié)議書》,明確雙方建立勞務關系,且原、被告均確認被告尚未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被告工作期間的工作內容也從未發(fā)生變化;原告雖于審理中表示其已經將退工的情況告知了被告,且由于公司人員失誤在2017年1月1日與被告續(xù)簽了勞動合同,但未提供任何證據證明,被告對此亦不予認可,故本院對原告的上述主張不予采信,確認2016年6月8日至2018年5月1日期間原、被告存在勞動關系,由此,原告要求確認2018年3月6日至2018年5月1日期間原、被告不存在勞動關系的訴訟請求,依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原告要求不支付被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38,512.80元的訴訟請求。本院認為,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勞動者因工傷殘的,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或者未按規(guī)定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用人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或者未按規(guī)定繳納工傷保險費期間,從業(yè)人員發(fā)生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本案中,被告因交通事故被認定為工傷,并被鑒定為因工致殘程度九級,應當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審理中,原、被告一致確認由于發(fā)生工傷時原告未為被告在上海繳納社會保險費,導致上海的社保部門不予理賠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故相應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應由原告公司承擔。因原告對仲裁裁決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38,512.80元該數額并無異議,故原告應支付被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38,512.80元。原告要求不支付被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38,512.80元的訴訟請求,于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確認原告上海索某密封材料有限公司與被告馬某某于2018年3月6日至2018年5月1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
二、原告上海索某密封材料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被告馬某某一次性傷殘補助金38,512.8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計5元,免予收取。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沈肖偉
書記員:孫??成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