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琳怡餐飲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法定代表人:馮榮林,職務總經(jīng)理。
被告:邢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安徽省巢湖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齊雷,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琳怡餐飲有限公司與被告邢某某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0月2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11月1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上海琳怡餐飲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馮榮林,被告邢某某及委托訴訟代理人齊雷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上海琳怡餐飲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一、判令原告無須支付被告2017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間延長工作時間加班工資34,758.62元;二、判令原告無須支付被告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4月28日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32,000元。審理中,原告表示同意支付被告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間的工資差額3,200元以及鑒證咨詢服務費及鑒定費4,000元。事實和理由:被告于2006年12月入職原告處從事上什主管工作,2019年5月14日辭職。原告處的《員工手冊》對勞動報酬和工作時間有明確規(guī)定,根據(jù)餐飲業(yè)的工作特點,原告對被告的崗位實行做六休一的工作時間,被告的基本工資每月固定,超過部分為公司支付給員工包括獎金在內(nèi)的各項費用。原告每月通過銀行轉(zhuǎn)賬支付被告基本工資4,800元,另每月現(xiàn)金發(fā)放的3,200元其他工資即為被告周六上班的加班工資,故原告實際已足額支付了被告加班工資。被告提供的勞動合同存在缺頁,無法證明該份勞動合同的真實性,故原告無須支付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被告在原告處工作12年,從未就工資制度及薪酬結(jié)算提出異議,在原告經(jīng)營狀況陷入困境的情況下提出辭職及無理訴訟,有違誠信。2019年2月至5月原告邊裝修邊營業(yè),被告不存在加班事實。另勞動合同約定被告的獎金根據(jù)原告的經(jīng)濟效益綜合被告表現(xiàn),由原告自主決定,被告2019年3月的基本工資已發(fā)放,原告根據(jù)經(jīng)濟效益及被告表現(xiàn)決定不發(fā)放被告2019年3月的獎金,并無不當,不存在工資差額。
被告邢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同意仲裁裁決。被告2006年11月28日入職原告處,從事上什主管工作,工作時間是做六休一,末份勞動合同期限為2015年11月29日至2018年11月28日。原告每月固定發(fā)放銀行轉(zhuǎn)賬工資稅前4,800元、現(xiàn)金工資3,200元。2019年5月14日,被告主動提出離職,離職的原因是原告拖欠兩個月的現(xiàn)金工資。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根據(jù)雙方訴、辯稱意見及證據(jù),查明如下事實:
有被告簽字并蓋有原告印章的勞動合同(內(nèi)有缺頁)載明,原、被告于2015年11月29日簽訂了一份期限自2015年11月29日至2018年11月28日止的勞動合同,被告的崗位為廚房上什主管工作,月基本工資3,800元。經(jīng)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鑒定,該份勞動合同落款處及騎縫處的印文與原告登記備案的印文系同一枚印章所蓋。
原告處的員工工資明細顯示,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間,被告銀行轉(zhuǎn)賬部分的工資為稅前4,800元/月。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間,有被告簽字的現(xiàn)金發(fā)放明細顯示,被告每月現(xiàn)金工資部分為“其他工資”3,200元。
2019年5月中旬,被告向原告寄送了辭職報告。
另查,2019年5月6日,被告向上海市靜安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原告:1、支付2017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間延長工作時間加班工資81,144元;2、支付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間工資差額3,200元;3、支付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4月28日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32,000元。該仲裁委于2019年10月16日作出靜勞人仲(2019)辦字第1201號裁決:一、原告支付被告2017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間延長工作時間加班工資34,758.62元;2、原告支付被告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間工資差額3,200元;3、支付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4月28日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32,000元;四、原告支付被告憑據(jù)報銷鑒證咨詢服務費及鑒定費4,000元。原告不服該裁決,訴至本院。
審理中,原告向本院提供《員工手冊》一份,證明《員工手冊》對工作時間做六休一有明確規(guī)定,關(guān)于薪金也規(guī)定基本工資為員工每月固定工資報酬,超過基本工資部分的報酬為公司支付給員工包括獎金在內(nèi)的各項費用,故超過被告基本工資部分的費用為加班工資和獎金。被告對《員工手冊》的真實性不認可,被告沒有簽收過也不認可其中的內(nèi)容。被告向本院提交2019年5月的考勤記錄,該份證據(jù)系原告在仲裁時提交,證明被告工作至2019年5月14日。原告對考勤記錄的真實性無異議,但稱2019年5月份餐廳在裝修未營業(yè),原告未通知被告上班。
審理中,原告確認2018年11月28日之后未與被告簽訂過勞動合同,并確認未向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部門申請過綜合工時制。被告稱,主張的延長工作時間加班工資即每周六工作8小時的加班費。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關(guān)于加班工資,原告稱根據(jù)餐飲行業(yè)的行業(yè)規(guī)則,對被告實行的是綜合工時制,已根據(jù)被告的平均工作時間折算出被告每月加班費為3,200元,并在現(xiàn)金工資中體現(xiàn),故不同意再支付加班費。然,原、被告雙方對被告工作時間做六休一,每天工作8小時的事實均無異議,即使原告就被告所在崗位向相關(guān)部門報備了綜合工時制,也不能否定被告存在加班的事實,現(xiàn)被告以每個周六工作8小時向原告主張延時加班工資,并無不當。此外,原、被告雙方對加班工資無明確的書面約定,而原告提供的現(xiàn)金工資發(fā)放明細列明的項目為“其他工資”,無法證明該筆錢款即是支付給被告的加班費,且被告亦不予認可。故被告要求原告支付2017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間延長工作時間加班工資,并無不當。關(guān)于加班工資的計算,根據(jù)上海市企業(yè)工資支付辦法的相關(guān)規(guī)定,加班工資基數(shù)為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不包括各類補貼、津貼。被告每月固定工資為基本工資4,800元(銀行轉(zhuǎn)賬)及3,200元其他工資(現(xiàn)金發(fā)放),應以兩部分工資的總和8,000元作為計算加班工資的基數(shù)。現(xiàn)被告未就仲裁裁決向法院起訴,視為認可仲裁裁決。故原告應向被告支付2017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間延長工作時間加班工資34,758.62元。對原告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關(guān)于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有原告蓋章并有被告簽字的勞動合同載明勞動合同期限至2018年11月28日止,原告雖以該份勞動合同缺頁為由而對真實性存疑,但未能舉證證明雙方另行簽訂過勞動合同,且原告也承認2018年11月28日之后雙方確未簽訂過勞動合同,故被告要求原告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的主張并無不當,對原告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經(jīng)核算,原告應向被告支付2018年12月29日至2019年4月28日期間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31,724.14元(8,000×3個月+8,000÷21.75×21天)。
關(guān)于工資差額3,200元及鑒證咨詢服務費及鑒定費4,000元,原告在審理中表示同意支付,本院予以照準。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條、第三十條第一款、第八十二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上海琳怡餐飲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被告邢某某2017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間延長工作時間加班工資34,758.62元;
二、原告上海琳怡餐飲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被告邢某某2018年12月29日至2019年4月28日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31,724.14元;
三、原告上海琳怡餐飲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被告邢某某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間工資差額3,200元;
四、原告上海琳怡餐飲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被告邢某某支付被告邢某某鑒證咨詢服務費及鑒定費4,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計5元,由原告上海琳怡餐飲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錢??曄
書記員:劉曉婕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