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煙波致爽閣百貨商行,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法定代表人:唐奇泉,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欣皓,上海星瀚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昊宇,上海星瀚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亦某工藝品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奉賢區(qū)。
法定代表人:李寅佳,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唐峰,上海市尚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煙波致爽閣百貨商行訴被告上海亦某工藝品有限公司委托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8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后于2018年10月8日轉(zhuǎn)為普通程序,并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9年1月10日再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昊宇、被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唐峰均到庭參加了訴訟;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欣皓參加了第二次庭審。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被告向原告返還貨款人民幣828,470元。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原告將訴訟請求變更為:被告按照代售清單中的未損壞的貨物向原告返還,并賠償其中損壞貨物金額232,750元。事實和理由: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25日,原告及其法定代表人唐奇泉陸續(xù)向被告及其實際控制人李寅佳購買了四十余件由被告生產(chǎn)的須彌壇、神龕、佛具等貨物。2015年1月,因原告經(jīng)營策略調(diào)整,經(jīng)與被告協(xié)商一致,原告將上述部分貨物交由被告進行寄售。寄售貨物清單經(jīng)原告員工王祥崢與程逸敏通過郵件的方式確認無誤,并由程逸敏書面簽收確認后返廠寄售。但上述貨物交給被告后,被告未將寄售款項支付給原告,現(xiàn)貨物情況不明,返還原物將極大損害原告的合法權(quán)益,故原告要求被告按照貨物原價返還貨款。后在審理期間經(jīng)核實,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貨物有部分發(fā)生了損壞,所以要求被告對這部分貨物進行賠償。
被告辯稱,原告訴請不成立,請求駁回。本案不存在所謂的寄售關系,原告提供的被告代售清單顯示有些物品狀態(tài)并不正常,有些需要面板噴漆等,這些貨品不存在寄售的可能。這些貨品之所以有問題是原告將貨物買回作為展品,所以破損較多。原告的貨物都沒有開封過,所以即使有損壞,也不是被告的責任。原告只是占用被告的地方寄存貨物,不存在寄售的情況。被告的經(jīng)營范圍也沒有寄售業(yè)務。原告的起訴狀中提到的被告工作人員程逸敏沒有權(quán)利代表公司簽訂寄售合同,被告之前簽訂合同也是和其法人直接聯(lián)系的,程逸敏是作為事務性的,無權(quán)代表公司簽訂合同。原、被告之間的合同接近保管合同關系。原、被告之間之前是存在買賣關系的,現(xiàn)在原告仍然欠被告貨款480,410元未付,被告依法有權(quán)留置相關的貨品。
原告圍繞其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如下證據(jù):1、銀行流水及付款回單十一份,證明原告共計向被告支付貨款972,987.8元,其中多出的部分是購買其他貨物的;2、代售清單一份,證明2017年9月12日被告的員工簽字的清單顯示以上貨物已經(jīng)收到,返廠銷售,說明雙方存在寄售的關系;3、律師函、催款通知書各一份,證明原告向被告要求返還貨款,被告再次確認原告將系爭貨物交由被告寄售的事實;4、照片一組,證明六件物品損壞。被告圍繞其辯稱依法提交了如下證據(jù):1、公證書及程逸敏的郵件,證明被告員工程逸敏和原告員工的郵件往來,程逸敏收到的郵件有三份附件,被告應收的貨款為1,880,410元,原告付款140萬元,尚欠480,410元;2、租賃合同及工商基本信息一份,證明在原告把物品放被告處,增加了被告的費用支出,請求法院考慮被告的支出以及判決。為查明本案事實且根據(jù)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本院到被告廠房對系爭物品進行了現(xiàn)場勘驗并制作了現(xiàn)場勘驗筆錄一份。
經(jīng)庭審質(zhì)證,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中的銀行流水的真實性不認可,對付款回單的真實性認可;證據(jù)2、3的真實性均予以認可,但認為證據(jù)2中程逸敏沒有簽訂合同的權(quán)限;對證據(jù)4的真實性不予認可。原、被告均對現(xiàn)場勘驗筆錄的真實性無異議。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1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與本案無關;對證據(jù)2因未提供原件,對真實性不認可,且與本案無關。本院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中的付款回單真實性予以認定,對其中銀行流水的關聯(lián)性不予認定;對證據(jù)2、3的真實性均予以認定,對證據(jù)4的關聯(lián)性不予認定;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1的真實性予以認定,對證據(jù)2的關聯(lián)性均不予認定;對現(xiàn)場勘驗筆錄予以認定。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2年4月起,原告向被告購買其生產(chǎn)的須彌壇、神龕、佛具等貨物四十余件(以下簡稱:系爭物品)。之后,被告將上述貨物交付給原告。2014年9月12日,被告方員工程逸敏在原告制作的《亦某代售清單》上簽字確認并載明:“以上貨品已收到,返廠寄售?!?具體詳見附件二)。2017年8月16日,原告通過其委托的律師向被告發(fā)出律師函稱,原告向被告購買的須彌壇、神龕、佛具等貨物四十余件仍由被告實際控制,現(xiàn)原告要求取回貨物,但被告拒絕發(fā)貨,同時亦拒絕返還相應貨款,要求被告在收到函件后3日內(nèi)立即將貨款返還原告。2017年8月22日,被告法定代表人李寅佳向原告發(fā)函稱,原告因自身原因,需要將二樓租借店面退租,因此將二樓貨物存放在被告廠房內(nèi),雙方曾商定關于拆除、運送、存放等費用之后一起結(jié)算,但原告卻未支付任何費用,故要求原告支付了相應費用后再取走存放的貨物。
2018年11月19日,經(jīng)本院組織雙方當事人至被告廠房對系爭須彌壇、神龕、佛具等物品進行現(xiàn)場勘驗,發(fā)現(xiàn)系爭物品均在被告廠房,以塑料薄膜包裝,被告稱系爭物品自原告處運來就未拆封過,也未出售過。原告對上述物品中的須彌壇、六角供花、大乘福、?;?、福壽壇、欄間認為有損壞,其他均無異議。
本院認為,本案最主要的爭議焦點在于:一、原、被告之間的法律關系;二、原告要求被告返還系爭物品并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是否具有相應的事實與法律依據(jù)。
對于第一個爭議焦點,根據(jù)本院查明的事實,原告在購買了被告的貨物后并取得系爭物品所有權(quán)后,因故又將系爭物品交付與被告,要求其代為出售,原、被告之間雖未簽訂書面合同,但根據(jù)雙方均有“代售”、“寄售”的意思表示,即由被告作為受托人處理委托人即原告的相關事務,符合委托合同的構(gòu)成要件,故本院認定原、被告之間的法律關系系委托合同關系。被告提出雙方之間構(gòu)成保管合同關系及其員工程逸敏無權(quán)代表公司簽訂合同的主張,因其未能提供相應的證據(jù)予以證明,本院對此不予采信。
對于第二個爭議焦點,根據(jù)被告的陳述,系爭物品自原告處運來就未拆封過,也未出售過,至今已有四年多,故原告要求被告代為出售的合同目的已無法實現(xiàn),現(xiàn)原告要求取消委托事宜及被告返系爭物品的訴訟請求,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本院依法予以支持。被告提出其依據(jù)保管合同有權(quán)留置保管物的主張,因本院已經(jīng)認定本案系委托合同,故對其上述主張不予采信。至于原告提出要求被告賠償其六件損壞物品的訴訟請求,因被告對此予以否認,原告也未提供充分的證據(jù)證明其交付給被告的物品與現(xiàn)在存放在被告廠房處的物品存在損壞的情形,本院對此請求不予支持。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亦某工藝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歸還原告上海煙波致爽閣百貨商行須彌壇等物品(詳見附件二);
二、駁回原告上海煙波致爽閣百貨商行的其余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6,043元,由原、被告各半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費正權(quán)
書記員:王??蕾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