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反訴被告):上海梵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徐匯區(qū)。
法定代表人:孫紹瑞,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旭華,北京市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解則坤,北京市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反訴原告):北京融途曼某廣告有限公司,住所。
法定代表人:張某某,董事。
被告(反訴原告):王健,男,1975年11月8月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海淀區(qū)萬壽寺北里14號樓2單元102號。
被告(反訴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三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楊鍇鑫,上海金齊隆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梵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梵謀公司)與被告北京融途曼某廣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途公司)、王健、張某某其他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4日立案。融途公司于同年7月6日提起反訴。本院受理反訴后,依法將本訴案件與反訴案件進行合并審理。訴訟過程中,各方當事人一致同意本案適用簡易程序延長至六個月審理。本院于2018年10月31日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梵謀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旭華、解則坤,被告張某某以及三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楊鍇鑫到庭參加。后因案情復雜,本案轉為普通程序審理,并于2019年6月6日再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梵謀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旭華、解則坤,三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楊鍇鑫到庭參加。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梵謀公司向本院提出本訴訴訟請求:1.請求確認2017年3月22日梵謀公司和融途公司簽訂的《投資協(xié)議書》于2018年4月19日解除;2.判令融途公司向梵謀公司返還投資款50萬元;3.判令王健、張某某對融途公司前述返還款項承擔連帶返還責任;4.訴訟費由融途公司、王健和張某某共同承擔。
事實和理由:王健和張某某系融途公司初始股東。2017年初,梵謀公司和融途公司、王健、張某某就增資并購事宜進行磋商,并于2017年3月22日共同簽訂了《投資協(xié)議書》。《投資協(xié)議書》約定:梵謀公司向融途公司出資100萬元(出資款分期支付),取得融途公司2%股權。協(xié)議簽訂后,梵謀公司向融途公司支付了首期投資款50萬元。
此后,梵謀公司和融途公司就變更此前合作模式,簽署《戰(zhàn)略投資協(xié)議》進行進一步磋商,但未能就此事達成一致。在磋商過程中梵謀公司了解到,王健和張某某在未征得梵謀公司同意的情況下,單方對融途公司進行了增資,即融途公司注冊資本已由100萬元增資為500萬元。融途公司單方的增資行為客觀上稀釋了梵謀公司擬投資取得的股份,而且沒有書面通知,也低于約定的估值,導致梵謀公司的投資目的無法實現(xiàn),因而構成根本違約。此外,后續(xù)的戰(zhàn)略合作未達成時,各方達成了退還梵謀公司前期投資款的合意。因此,融途公司基于退還投資款的合意,即使不構成合意也因根本違約而應向梵謀公司返還投資款,王健和張某某依約承擔連帶責任。
融途公司針對本訴辯稱,不同意梵謀公司全部訴請,理由歸納如下:1.融途公司因項目投標的需要將公司注冊資本增加至500萬,在股東會決議中明確各股東所占比例不變,增資并未損害梵謀公司的實際利益,因而融途公司并未構成違約;2.召開500萬增資的股東會時,融途公司已通知了梵謀公司代理人王某某,梵謀公司自己缺席股東會;3.在本案系爭的投資合作之外,各方并未形成其他戰(zhàn)略投資合作的合意。融途公司也沒有同意返還前期投資款,實際上在本案中融途公司提出反訴,要求梵謀公司支付剩余投資款;4.梵謀公司已是融途公司的股東,依約定全部投資款到位后進行工商變更登記。
融途公司、王健和張某某向本院提出反訴訴訟請求:1.判令梵謀公司立即支付投資款150萬元;2.本訴、反訴訴訟費由梵謀公司承擔。
事實和理由:2017年初,融途公司和梵謀公司磋商投資事宜。同年3月20日,梵謀公司、融途公司以及其所有實際股東簽訂了《股東會決議》,確認了梵謀公司的股東身份。同年3月22日,融途公司、王健、張某某和梵謀公司簽訂了《投資協(xié)議書》,約定:梵謀公司向融途公司增資100萬元以取得融途公司2%股權,并約定付款時間等。梵謀公司支付第一期投資款50萬元后,遲遲不支付第二筆投資款。
2017年9月,融途公司基于項目招標的需要,將注冊資本從100萬增加到500萬。召開股東會時,融途公司已通知了梵謀公司以及另一投資人俺來也(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另案處理,以下簡稱俺來也公司),并表示投資人的股份比例不變,不損害其利益。兩位投資人同意所以沒有參加會議,其余實際投資人均參加并署名。融途公司并未對梵謀公司造成損害,更沒有違約行為,現(xiàn)依據《投資協(xié)議書》要求梵謀公司支付剩余的投資款。
梵謀公司針對反訴辯稱,不同意反訴訴請,理由主要如下:1.王健和張某某主體不適格,他們僅僅是融途公司的股東,無權向梵謀公司主張支付投資款;2.關于500萬增資的股東會,梵謀公司沒有接到過任何通知;3.已達成退款合意,即使未達成該合意,融途公司也因擅自增資構成根本違約。
經審理,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梵謀公司和案外人俺來也公司投資融途公司之前,融途公司系一家注冊資本為100萬元的公司,并具有兩名顯名股東王健和張某某以及兩名隱名股東周某某和安某某(隱名股東均系案外人)。隱名股東周某某和安某某的股份均為10.03%,均由王健代持。在工商登記中顯示,股東張某某出資92萬元,占比92%;股東王健出資8萬元,占比8%。
梵謀公司與案外人俺來也公司系關聯(lián)公司,它們在與融途公司合作磋商過程中,均由相同的工作人員統(tǒng)一溝通協(xié)商。
2017年3月20日(《股東會決議》書面載明的時間為2017年3月20日,但梵謀公司和融途公司均確認,融途公司的簽字時間為2017年4月12日,梵謀公司蓋章時間為2017年4月17日),梵謀公司、案外投資人俺來也公司、融途公司及其顯名股東王健和張某某、隱名股東周某某和安某某(隱名股東均系案外人)共同簽訂《股東會決議》,約定:一、融途公司注冊資本由原來的100萬元增加至108.6956萬元,凈新增8.6956萬元。新增注冊資本由以下各方認繳:(1)梵謀公司共出資100萬元,其中,2.1739萬元計入公司新增注冊資本,其余97.8261萬元計入公司資本公積。二、上述增資后公司各股東出資金額、出資方式、出資時間和持股比例調整為:1.王健,認繳比例63.16%;2.張某某,認繳比例10.38%;3.周某某,9.23%;4.安某某,認繳比例9.23%;5.梵謀公司,認繳比例2%;5.俺來也公司(另案投資人),認繳比例6%。三、公司其他股東放棄本次增資的優(yōu)先認購權。
2017年3月22日,梵謀公司作為本輪投資人、融途公司作為目標公司、王健和張某某作為創(chuàng)始股東共同簽訂了《投資協(xié)議書》,約定:1.1本輪投資人向目標公司投資100萬元?;谕顿Y估值,本輪投資人增資后,在累計計算本輪投資人原持有目標公司股權比例后,共計持有目標公司2%的股權也稱為“本輪投資”;2.1.1增資完成的先決條件本輪投資人進行本輪投資的增資完成應滿足下述先決條件:a.本輪投資人已按照本協(xié)議約定向目標公司繳付全部增資款;b.目標公司的股東會已依法通過決議,同意本輪投資人按照本協(xié)議的約定認購目標公司的新增注冊資本其創(chuàng)始股東均放棄優(yōu)先購買權;2.1.2投后估值各方同意,本輪投資人按照本協(xié)議約定的條件向目標公司投資100萬元(“增資款”),以增資的方式投入目標公司(“增資”)。本次增資完成后,目標公司投后估值為5,000萬元。增資款中,2.1739萬元作為目標公司新增注冊資本,剩余金額97.8261萬元作為溢價進入目標公司的資本公積金。2.4增資及增資后的特殊約定(1)各方同意,創(chuàng)始股東及目標公司應當于收到本輪投資人支付的全部增資款否定三個月內按本協(xié)議約定的條件向工商登記部門提交完畢工商變更所需的全部相關文件,本輪投資人應盡你協(xié)助配合辦理工商部變更登記。工商變更登記完成視為增資完成。3.1增資款分兩次支付:第一次在如下條件(“增資款付款先決條件”)得到滿足或由本輪投資人予以書面豁免后十日內,由本輪投資人向目標公司劃款50萬元。3.1.1取得目標公司股東會批準此次增資的股東會決議;3.1.2創(chuàng)始股東放棄此次增資的優(yōu)先認購權的書面承諾。第二次剩余的50萬元在第一次支付之日起三個月內全部完成支付。若任何上述增資款付款先決條件在2017年6月30日前因任何原因未能實現(xiàn)且本輪投資人不同意豁免,則任何一方有權選擇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單方解除本協(xié)議。若上述增資款付款先決條件已滿足,本輪投資人未能按照約定進行增資,則構成違約,應向創(chuàng)始股東承擔違約責任。4.2創(chuàng)始股東、目標公司特此共同及連帶的、無條件及不可撤銷向本輪投資人承諾并保證如下:(i)非經本輪投資人書面同意,不得以低于本輪投后估值的價格發(fā)行或銷售股權,但根據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執(zhí)行的股權轉讓和/或增發(fā)不在此限。(k)在增資完成前目標公司未經本輪投資人的書面同意不得:(ii)承諾任何的減資、分紅、償付或預付股東任何貸款或預付款、利潤分配、或進行可能攤薄本輪投資人在目標公司權益的行為。
2017年4月12日,融途公司的工作人員通過微信向梵謀公司的工作人員李某(微信記錄上顯示的是俺來也李某,梵謀公司、案外人俺來也公司與融途公司溝通過程中共同的工作人員,以下同)發(fā)送付款通知書、股東會議決議并明確郵寄地址。付款通知書上載明梵謀公司應于2017年4月22日前支付50萬元;與2017年7月22日前支付50萬元。2017年4月17日,梵謀公司的李某通過微信向融途公司工作人員確認收到股東會決議并寄回融途公司等事宜。
2017年5月11日,梵謀公司向融途公司轉賬支付50萬元。
2017年10月15日,融途公司召開臨時股東會,決議如下:為擴大本公司規(guī)模、適應業(yè)務發(fā)展,現(xiàn)決議:一、由于蒙牛項目需要,公司注冊資本由原來的100萬元增加至500萬元;二、上述增資后公司各股東持股比例按照2017年3月20日股東會決議維持不變;三、本次股東會議的召開,已電話通知投資方梵謀公司、俺來也公司代理人王某某本人,但其因故缺席;四、與會股東王健、張某某、周某某、安某某全部同意以上決議,符合公司章程要求。落款處,王健、張某某、周某某和安某某簽字;梵謀公司和案外投資人俺來也公司未簽署。
2017年11月7日,融途公司將其注冊資本從100萬元變更為500萬元,并進行了相應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ù)。工商登記中,股東張某某出資460萬元,占比92%;股東王健出資40萬元,占比8%。
另查明,2017年8月10日,融途公司工作人員通過微信向梵謀公司李某發(fā)送微信,稱“李某,后面的錢是不是也到支付時間了。我這邊還需要做什么手續(xù)嗎?”;李某稱“您這邊給我下付款通知書吧……”
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梵謀公司工作人員王某某與融途公司股東王健通過微信形式,商議合作事宜。其中,王某某于2017年12月23日、26日向王健發(fā)送《戰(zhàn)略投資協(xié)議》。期間,梵謀公司對融資公司進行了財務法務盡調。但梵謀公司、融途公司以及案外人俺來也公司并未達成最終的合作協(xié)議,微信中顯示的《戰(zhàn)略投資協(xié)議》也并未得以簽署。
2018年1月26日,梵謀公司工作人員劉某某通過微信與融途公司王健溝通。梵謀公司的劉某某:“王總,最近一直等你電話回復合約的事,剛電話沒接。因到一月底這輪要關閉了。估計我們合約時間來不及了,所以合并業(yè)務也只能停止了?!比谕竟镜耐踅。骸安缓靡馑?,劉總我一直在和公司的股東說這事,但是大家覺得現(xiàn)在的時機不是很好我們還想自己在好好做做……梵謀公司的劉某某:“理解的。另外之前200萬投資的變更會讓卓成更進辦理,后面投資不再增加了”。
2018年4月19日,梵謀公司向融途公司、王健和張某某寄送通知函,載明:因融途公司違約向其提出解約。
以上事實,除當事人陳述外,另有梵謀公司提交的《投資協(xié)議書》、付款憑證、融途公司的工商登記材料、《通知函》及郵寄憑證、兩份微信聊天記錄、《戰(zhàn)略投資協(xié)議》以及融途公司、王健和張某某提交的《投資協(xié)議書》《股東會決議》(書面時間為2017年3月20日)、付款憑證(梵謀公司支付的)、《股東會決議》(2017年10月15日)、兩份微信聊天記錄、付款通知書、周某某和安某某的證人證言等證據證實。本案其他證據,包括梵謀公司提交的照片、視頻、微信公眾號新聞截屏以及融途公司、王健和張某某提交的競標文書、付款憑證(與競標相關的)或系單方制作,欠缺證據相佐證,或與本院認定的事實無關,本院不予采信。
上述本院采納的證據,其關聯(lián)性以及是否能夠達到當事人的證明目的,本院將結合當事人陳述及在案全部證據予以綜合判定。
訴訟過程中,雙方就案件事實方面還陳述以下內容:
梵謀公司稱,1.第一筆投資款支付后,梵謀公司、融途公司以及案外人梵謀公司就深度合作(即互換股份)進行磋商,也同意將第二筆投資款通過換股方式進行處理,并于2017年12月27日舉行了簽約儀式。雖然各方最終沒有達成合作,但是各方就梵謀公司不再支付第二筆投資款以及融途公司返還第一筆投資款達成合意;2.梵謀公司是在后續(xù)深度合作磋商中才知道融途公司將注冊資本增加至500萬元。
融途公司、王健和張某某共同稱,1.新的合作內容并未達成,各方也未就返還第一筆投資款和不再支付第二筆投資款達成合意;2.梵謀公司一直知曉注冊資本增加的事情。
本院認為,本案系梵謀公司投資融途公司過程中引發(fā)的糾紛,涉案《投資協(xié)議書》系各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
一、關于本訴
梵謀公司在最后一次庭審中,明確解除《投資協(xié)議書》的理由有兩點:一是合意解除,即各方已經就退還第一筆投資款、不再增加第二筆投資款達成合意;二是即使沒有達成合意,融途公司的單方增資,稀釋了梵謀公司的股份,而且違反了書面通知和不能低于估值的書面約定,構成根本違約。
關于第一點理由,本院認為,首先,梵謀公司、融途公司以及案外人俺來也公司未就新的合同事宜達成一致;其次,融途公司股東王健與梵謀公司工作人員劉某某的微信內容,即“之前200萬元投資的變更會讓卓成更進辦理”,尚不足以表明雙方就退款一事達成合意,而且王健僅是融途公司的股東,在沒有其他證據佐證的情況下,不足以代表融途公司;最后,梵謀公司未能提供其他證據證明各方就退還投資款和不再增加投資款達成合意。因而,本院對于合意解除的主張難以采信。
關于第二點理由,其一,由于根據增資的股東會決議內容、融途公司及其所有股東的表述,融途公司增資到500萬元后,梵謀公司的股份比例不變,均為6%,所以梵謀公司提出因為增資稀釋其股比的理由難以成立;其二,盡管融途公司沒有書面通知,且《投資協(xié)議書》中約定“未經本輪投資人書面同意,不得以低于本輪投后估值的價格發(fā)行或銷售股權”,但是融途公司的增資并沒有涉及發(fā)行或銷售股權,而且未履行通知義務即使存在違約也不足以構成根本違約。因而,梵謀公司提出融途公司的單方增資稀釋了其股份,而且違反書面通知和不能低于估值的約定,構成根本違約,該理由亦難以采信。
綜上,梵謀公司基于合意以及融途公司單方增資稀釋股份,且違反通知和估值約定構成根本違約兩點理由,提出解除合同以及解除合同后返還款項的本訴訴請,本院難以支持。
二、關于反訴
針對反訴請求,張某某和王健系目標公司融途公司的股東,雖均是協(xié)議書的當事人,卻不享有主張投資款的權利,因而,反訴的核心在于融途公司要求梵謀公司支付剩余投資款的主張能否得到支持?
本院認為,一般而言,合法有效的協(xié)議或約定,各方主體應當依約履行。如一方未履行約定義務,另一方可以主張其履行相應義務。然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10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二)債務的標的不適于簽字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因而要求履行具有一定的例外。
本案中,梵謀公司、融途公司及其股東出于投資合作的目的簽訂了《投資協(xié)議書》。由于有限責任公司兼具資合性和人合性的特征,人合性是基礎和核心,資合性是外在表現(xiàn),因而,梵謀公司作為投資人,投入融途公司一定資金并取得相應的股權對價,其投資義務具有一定的人身屬性,而不是純粹的金錢給付義務。在梵謀公司同融途公司及其股東產生糾紛并引發(fā)訴訟后,股權投資的人合基礎已嚴重破壞,該投資義務不適宜強制履行。
訴訟過程中,一方面,梵謀公司基于融途公司未履行通知義務、單方增資等情況,明確表示雙方喪失了合作的信任和基礎,不再繼續(xù)支付第二筆投資款;另一方面,根據約定,梵謀公司支付全部資金后,融途公司再進行工商變更登記。從現(xiàn)有證據來看,融途公司就梵謀公司的投資沒有進行過工商變更登記,也沒有向梵謀公司進行過分紅,梵謀公司也沒有行使過其他股東權利,融途公司沒有為投資合作付出過任何對價。
綜上,本院認為,梵謀公司的投資義務基于有限責任公司人合性的特點具有一定人身屬性,而融途公司違反約定的行為盡管未構成根本違約,但也讓雙方喪失互信的基礎,且融途公司也未支付分紅等相應對價,即合同不再履行并不會對融途公司造成損失。因而,系爭《投資協(xié)議書》已構成事實履行不能,融途公司的反訴請求均不予支持。當然,梵謀公司和融途公司雙方均可就事實履行不能另案提起解除合同以及其他請求的訴訟。
據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一百一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駁回上海梵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所有本訴請求;
二、駁回北京融途曼某廣告有限公司、王健和張某某的所有反訴請求。
本訴案件受理費8,800元,保全費3,020元,共計11,820元,由上海梵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擔;反訴案件受理費4,400元,由北京融途曼某廣告有限公司、張某某和王健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王婉娜
書記員:劉金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