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普陀宏大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普陀區(qū)。
法定代表人:董慧余,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傅強,上?;酃嚷蓭熓聞账蓭?。
委托訴訟代理人:袁立綱,男。
被告:上海元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崇明縣。
法定代表人:楊子論。
被告:楊子論(YANG,ZiLun),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居民,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號碼K691697(A)。
被告:彭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被告:楊宜(YEUNG,YI),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居民,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號碼HXXXXXXXXXX。
原告上海普陀宏大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訴被告上海元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甲公司”)、被告楊子論、被告彭某某及被告楊宜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9月14日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傅強、袁立綱,被告元甲公司、被告楊子論、被告彭某某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楊宜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普陀宏大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元甲公司歸還借款本金人民幣5,000,000元(以下幣種同);2.被告元甲公司支付利息、逾期利息(以5,000,000元為本金,按年利率13.2%計算,自2018年4月15日起至判決生效之日止);3.被告元甲公司支付罰息(自2018年3月15日起至判決生效之日止,按借款執(zhí)行利率基礎上上浮50%計收,截至2018年7月4日,罰息金額為5,500元);4.若被告元甲公司不歸還借款、不支付利息、逾期利息,請求判令拍賣、變賣抵押物房產(房屋所有權證號:滬(2016)松字不動產權第000162號)實現抵押權;5.抵押房產不足清償部分由被告楊子論和被告彭某某承擔連帶償還責任;6.四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及實現債權和抵押權的一切相關費用。事實和理由:2017年8月18日,原告與被告元甲公司達成借款合意,并簽訂《借款合同》約定被告元甲公司從原告處借款5,000,000元,期限為2017年8月18日到2018年8月17日。被告楊子論和被告彭某某簽訂《個人擔保聲明書》對上述借款承擔連帶責任。被告楊子論和被告楊宜為該借款擔保人,并簽訂《借款抵押擔保合同》,抵押擔保合同中約定了以被告楊子論和被告楊宜擁有的位于上海市松江區(qū)莘松路XXX弄XXX號XXX室及車庫4為債務設定了抵押,其后辦理了抵押登記。借款合同簽署后,原告將借款受托支付給被告元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即被告楊子論用于公司經營周轉。其后,借款人未按期還本付息,擔保人也未履行擔保義務。被告方的行為嚴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侵害原告的抵押權的行使。據此,原告訴至本院,要求判如所請。審理中,原告表示被告元甲公司已將2018年4月14日前的利息結清,現自2018年4月15日至2018年8月17日的利息僅主張201,666元,故變更訴請2為被告元甲公司支付利息201,666元;合同約定被告元甲公司應自2018年3月15日起每月歸還本金100,000元,但被告元甲公司未歸還任何本金,原告自愿將逾期利息調整為自合同到期的次日即2018年8月18日起算,故變更訴請3為被告元甲公司支付逾期利息,以5,000,000元為基數,按借款執(zhí)行利率基礎上上浮50%即年利率19.8%,自2018年8月18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同時原告明確訴請6中的費用為訴訟費和公告費。
被告元甲公司、被告楊子論與被告彭某某共同辯稱,對借款合同的真實性無異議,但本案其實是被告楊子論個人貸款,與被告元甲公司沒有關系;因為被告楊子論是香港居民身份,無法以個人名義借款,所以才以被告元甲公司的名義借款,原告為了完成貸款將被告元甲公司強行寫上去;后將被告元甲公司的賬某U盾遺失,把貸款金額打入被告楊子論個人賬某,所以借款合同不成立;被告楊子論是被告元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被告元甲公司的蓋章是被告楊子論加蓋的。本案及另案共貸款6,500,000元,扣除代為歸還銀行貸款2,035,423.51元及歸還案外人陳杭2,800,000元外,實際到手只有855,077.49元,認可的貸款金額是5,690,501元,差額是原告收取的不當費用。對期內利息無異議,期外利息應當算至起訴日止,請法院依法判決。對抵押權無異議,但原告在放貸過程中有不當行為,由此造成的后果,應由原告負責。
被告楊宜未到庭應訴。
經審理查明,2016年7月14日,被告楊宜向被告楊子論出具委托書,將位于上海市松江區(qū)莘松路XXX弄XXX號XXX室及車庫4的抵押、出售、出租等事宜委托受托人被告楊子論代為處理,并向上海市黃浦區(qū)公證處申請公證,該公證處于次日出具編號為(2016)滬黃證經字第11502號的《公證書》一份。
2017年8月18日,原告(貸款人)與被告元甲公司(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編號:XXXXXXXXXX)一份,約定:借款種類為流動資金貸款;借款用途為經營周轉;借款金額為伍佰萬元整;借款期限為12個月,即自2017年8月18日至2018年8月17日;合同記載的借款金額、發(fā)放日期、到期日期與借款憑證記載不相一致時,以借款憑證為準,借款憑證為合同組成部分,與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按照每筆借款提款日,執(zhí)行月利率1.1%,直至借款實際歸還日為止;按月結息,結息日為每月15日。借款人須于每一結息日當日付息,如借款本金的最后一次償還日不在結息日,則未付利息應利隨本清(日利率=月利率/30);還款方式為一次性還款,借款人未按合同約定期限歸還借款本金的,貸款人對逾期借款從逾期之日起在本合同約定的借款執(zhí)行利率基礎上上浮百分之五十計收罰息,直至本息清償為止;自2018年3月15日起每月歸還本金100,000元,以歸還部分本金后的借款余額重新計息,直至合同到期日止;因借款人違約致使貸款人采取訴訟或仲裁方式實現債權的,借款人應當承擔貸款人為此支付的律師費及其他實現債權的費用等內容。
同日,被告楊子論與被告彭某某分別向原告出具《個人擔保聲明書》,為被告元甲公司與原告之間的編號為XXXXXXXXXX的《借款合同》承擔個人無限連帶責任擔保,擔保范圍為借款人的債務本金、利息(包括法定利息、約定利息、復利、罰息)、手續(xù)費、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債權人實現債權的費用(包括但不限于訴訟費、律師費等),提供個人無限連帶責任擔保的期限為借款合同簽訂之日起至屆滿。
同日,原告與被告楊子論、被告楊宜簽訂《抵押擔保合同》(編號:XXXXXXXXXX抵01)一份,原告為抵押權人,被告楊子論、被告楊宜為抵押人,約定:為了確保抵押權人與被告元甲公司簽訂的編號為XXXXXXXXXX號《借款合同》的履行,抵押人愿為抵押權人按主合同與債務人形成的債權提供抵押擔保;被擔保的主債務種類為流動資金貸款,本金數額為伍佰萬元;抵押擔保范圍包括主債務本金、利息、罰息、復利、律師費等抵押權人實現債權和抵押權的一切費用;抵押人同意以上海市松江區(qū)莘松路XXX弄XXX號XXX室房產設定抵押等。在抵押人處,被告楊子論簽字并代被告楊宜簽字。嗣后,被告楊子論代被告楊宜與原告為前述房產辦理了抵押登記(編號:滬(2017)松字不動產證明第XXXXXXXX)。
同時,被告元甲公司出具《授權書》,表示因被告元甲公司網銀U盾遺失補辦等諸多原因,故授權將借款5,000,000元直接劃至被告楊子論上海浦東發(fā)展銀行賬某(賬某:XXXXXXXXXXXXXXXX),并表示該授權不影響借款人應履行借款合同等中約定的條款義務和法律責任。
2017年9月15日,原告通過其開戶行上海農商銀行長風生態(tài)商務區(qū)支行向被告楊子論上述賬某匯款5,000,000元。
另查明,被告元甲公司未按時支付借款利息,至今其亦未歸還借款本金,也未支付拖欠的利息。
審理中,被告楊子論提供其XXXXXXXXXXXXXXXX賬某的流水,表示本案及另案共向原告貸款6,500,000元并已入賬,但是只認可其中的5,690,501元,因為該賬某是在原告的控制下,其余款項被原告轉出至案外人賬某。對此,原告表示,系爭貸款打入被告元甲公司和被告楊子論指定賬某,該賬某由被告楊子論控制,原告并未經手過;若被告楊子論賬某被他人竊取,未經許可被大量劃扣,建議報案處理,但本案是正常的貸款案件,原告放款并無不當,應當受到法律保護;原告從未收取不當費用,前期被告方尚正常還款,未提出任何異議,現因原告催討欠款,被告方以種種理由拒絕還款。
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供的《借款合同》、《抵押擔保合同》、《個人擔保聲明書》、《公證書》、《授權書》、上海農商行付款通知、不動產登記證明及被告楊子論提供的銀行流水、談話筆錄及庭審筆錄等為證。
本院認為,關于本案的法律適用問題,由于被告楊子論與被告楊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永久性居民,故本案系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民商事糾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九條的規(guī)定:“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參照適用本規(guī)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四十一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履行義務最能體現該合同特征的一方當事人經常居所地法律”,因本案系金融借款的法律糾紛,在各方沒有協議選擇適用法律的情形下,應根據上述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來確定選擇適用的法律。結合本案原告的住所地、被告彭某某的戶籍地均位于上海,原告與被告元甲公司之間合同的簽訂及銀行轉賬往來款項均發(fā)生在上海,抵押房產亦位于上海,位于中國內地的上海系與系爭糾紛有最密切聯系的地區(qū),且原告、被告楊子論與被告彭某某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地法律不持異議,故本院認定,本案糾紛的處理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地的法律規(guī)定。
本案主要爭議焦點為被告元甲公司是否應承擔違約責任。本院認為,系爭《借款合同》為被告元甲公司與原告簽署,被告元甲公司亦認可合同及蓋章的真實性,足以認定合同內容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符合合同成立并生效的要件,各方應按照合同約定履行。故被告元甲公司、被告楊子論與被告彭某某關于實際借款人為被告楊子論,《借款合同》不成立的抗辯意見,并無相關證據予以證明,本院不予采納。至于被告元甲公司、被告楊子論與被告彭某某辯稱,銀行賬某由原告控制,部分借款被原告轉出,因該銀行賬某由被告元甲公司指定,開戶名為被告楊子論,被告楊子論也在庭審中提供了自己調取的該賬某流水,若原告操作該賬某轉賬,被告楊子論理應知曉,但其從未表示異議,于常理不符,故該賬某實際控制人應為被告楊子論,其應對自己的賬某操作負責。現原告已經舉證證明其按約足額向被告元甲公司指定的賬某發(fā)放借款,故被告元甲公司理應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和還款方式向原告償還借款本息?,F被告元甲公司逾期未還款,顯屬違約,原告有權按照合同的約定起訴要求其償還尚欠的貸款本金、給付利息及逾期利息,原告認可被告元甲公司已經將2018年4月14日之前的利息結清,2018年4月14日至2018年8月17日的利息按合同約定計算,超過201,666元,現原告僅主張201,666元,系其自主處分民事權利的行為;逾期利息即《借款合同》中約定的罰息,其計收符合法律規(guī)定,現原告對已到期部分借款的逾期利息調整至2018年8月18日起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亦系原告自主處分,本院均予以支持。至于被告元甲公司、被告楊子論與被告彭某某辯稱逾期利息應計算至起訴日,并無正當理由,本院不予采納。
關于原告主張的抵押權,因《抵押擔保合同》中約定由被告楊子論、被告楊宜提供房產抵押擔保,并辦理了房產抵押登記手續(xù),故原告作為該房產抵押權人,在被告元甲公司不履行還款義務的情況下,有權根據法律規(guī)定及合同約定行使抵押權,依法與被告楊子論、被告楊宜協議,以其抵押房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房產所得的價款在抵押擔保范圍內優(yōu)先受償。至于被告方提及的不當行為,因其未提供證據予以佐證,本院對被告方該抗辯觀點不予采納,故對于原告的該項訴訟請求,本院亦予以支持。
關于原告主張的擔保責任,合同約定由被告楊子論與被告彭某某為被告元甲公司的借款承擔個人無限連帶責任擔保,期限為借款合同簽訂之日起至屆滿,因為保證期間等于主債務履行期限,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借款合同》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現原告在保證期間內起訴,且僅對抵押房產不足清償債務部分主張保證責任,并無不當,本院予以準許。
被告楊宜未到庭應訴,視為放棄抗辯權,不影響本案的依法處理。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六條、第十八條、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第三十二條、第五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八條、第四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元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上海普陀宏大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借款本金人民幣5,000,000元;
二、被告上海元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普陀宏大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利息人民幣201,666元;
三、被告上海元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普陀宏大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逾期利息(以人民幣5,000,000元為基數,按照年利率19.8%,自2018年8月18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為止);
四、如被告上海元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屆期不履行判決主文第一、二項付款義務的,原告上海普陀宏大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可與被告楊子論、被告楊宜協議,以被告楊子論、被告楊宜所有的上海市松江區(qū)莘松路XXX弄XXX號XXX室及車庫4房產折價,或者申請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價款優(yōu)先受償,抵押物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后,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被告楊子論、被告楊宜所有,不足部分由被告上海元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繼續(xù)清償;
五、上述抵押房產拍賣、變賣后所得的價款不足清償部分由被告楊子論、被告彭某某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人民幣47,853元,公告費人民幣560元,合計人民幣48,413元(原告預付),由四被告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原告、被告上海元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被告彭某某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被告楊子論、被告楊宜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三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金融法院。
審判員:嚴建華
書記員:張蓓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