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徽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地上海市金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王麗,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鵬飛,上海九澤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涂振華,男,1984年1月29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西省贛州市。
原告上?;沼铍娮涌萍加邢薰九c被告涂振華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6月19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上海徽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陳鵬飛,被告涂振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上?;沼铍娮涌萍加邢薰鞠虮驹禾岢鲈V訟請求:1、確認原、被告間于2018年11月6日至2019年1月17日期間不存在勞動關系;2、原告無需支付被告2018年12月7日至2019年1月17日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10,368.39元。事實和理由:2018年底至2019年初臨近春節(jié),原告招聘被告之初就是為了和被告建立正式勞動關系。經試用,原告發(fā)現(xiàn)被告的工作能力較強,有意留下被告。原告給出5,500元/月加餐補的待遇,按照規(guī)定繳納五險一金,提出與被告建立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但被告表示作為自由勞動者有獲得更多高報酬工作的機會,建立固定勞動關系影響收入,且不自由,遂拒絕原告提議。經過協(xié)商,雙方商定按照350元/天計算報酬,沒有餐補,工作任務結束后結算報酬。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雙方建立勞動關系前提系協(xié)商一致,在被告無意與原告建立勞動關系的前提下,雙方之間的勞動關系并不成立。且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原因在于被告。故原告不服仲裁裁決,并訴至法院。
涂振華辯稱,原告于2018年底至2019年初雇傭被告時并沒有約定完成一定量的任務和自行安排工作時間,當時約定是三個月試用期不繳納社保。被告遵守原告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工作時間為做五休二、每天8小時。原告沒有和被告簽訂任何勞動合同,也從未向被告做出過簽訂勞動合同的意思,更不存在被告拒絕和原告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如果是被告拒絕簽訂勞動合同,原告完全可以將其開除。綜上,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要求按仲裁裁決履行。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被告于2018年11月6日進入原告處工作,實際工作至2019年1月17日。2018年12月11日、2019年1月,原告以現(xiàn)金簽收形式分別發(fā)放被告工資5,172.41元、7,700元;2019年1月21日,原告微信轉賬支付被告4,350元。
2019年3月15日,被告向上海市閔行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確認原、被告間于2018年11月6日至2019年1月17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并由原告支付其2018年12月7日至2019年1月17日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該會于2019年4月26日作出閔勞人仲(2019)辦字第1638號裁決,確認原告與被告之間于2018年11月6日至2019年1月17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并由原告支付被告2018年12月7日至2019年1月17日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10,368.39元,對被告的其余仲裁請求,不予支持。原告對此不服,遂訴至本院。
另查明,2018年11月6日至2019年1月17日期間被告在本市無社會保險繳費記錄。
庭審中,原告提供單位參加城鎮(zhèn)社會保險基本情況、微信聊天記錄、電子郵件,欲證明原告依法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并交納社保,被告拒絕簽訂勞動合同,選擇按日計酬、自由工作,故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其中,微信聊天記錄內載2018年1月16日被告發(fā)送消息“我的工資沒有飯貼?”,后原告回復“是的,按天數(shù)算的”、“這個是領導定的,給你這邊350一天,然后沒有社保,其他都不管,按打卡天數(shù)算”;電子郵件為原告處工作人員廖某某于2018年12月7日發(fā)送,內載:“潘小姐、鄭小姐……我們部門新來同事涂振華從7號開始轉為臨時工,后期招到人了后他就離職,從今天開始干一天是350RMB一天。后期按打卡的天數(shù)算工資……”被告對單位參加城鎮(zhèn)社會保險基本情況的真實性不清楚,并稱原告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對微信聊天記錄的真實性無異議;對電子郵件的真實性不認可,稱其從未見過,系原告內部郵件。
原告另申請證人廖某某、潘某某出庭作證。證人廖某某稱,其系原告處的技術主管,因其部門缺人故招錄了被告。一個月后,其覺得被告工作能力不錯,遂與被告商談轉正的事情,但被告認為扣稅后其工資太低,并要求按照臨時工350元/天來結算工資。之后來其遂發(fā)郵件給公司人事和領導,告知被告的工資按350元/天計算。原告處簽訂勞動合同的事項系由人事負責,其并不清楚。證人潘某某稱,其系原告處人事。2018年11月底,其與廖某某及另一領導直接找被告溝通轉正、繳納社保及簽訂勞動合同等事項,然被告不愿意。之后被告部門主管遂和被告商談被告作為臨時工,工資按每天350元之標準根據(jù)打卡記錄結算。原告對證人證言均無異議。被告對證人證言均不予認可,并稱證人系原告員工,與原告有利害關系,證人從未找其簽過勞動合同,其從未看到過勞動合同樣式。
以上事實,由仲裁裁決書、工資發(fā)放表、微信聊天記錄打印件等相關證據(jù)材料以及當事人的庭審陳述所證實,并均經庭審質證。
本院認為,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而由勞動者提供職業(yè)性的勞動所形成的法律關系。本案中,原告主張被告拒絕簽訂勞動合同,在雙方無法就建立勞動關系協(xié)商一致達成合意的情況下,雙方之間的勞動關系并不成立。對此,本院認為,首先,原告提供的單位參加城鎮(zhèn)社會保險基本情況、微信聊天記錄、電子郵件均無法證明被告存在拒絕簽訂勞動合同的事實,證人潘某某雖稱其與廖某某及另一領導一起找過被告溝通簽訂勞動合同,然被告予以拒絕,但該陳述與證人廖某某的陳述存在自相矛盾之處,亦無其他證據(jù)材料予以佐證。故本院對證人潘某某之陳述難以采信。最后,被告于2018年11月6日至2019年1月17日期間在原告處工作,接受原告的管理,原告按月支付被告工資,符合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綜上,本院確認原、被告間于2018年11月6日至2019年1月17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對于原告主張上述期間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原告主張無需支付被告2018年12月7日至2019年1月17日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10,368.39元之請求,本院認為,根據(jù)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本案中,原告主張其通知過被告簽訂勞動合同,但被告予以拒絕,然其并未就此提供充分有效之證據(jù)予以佐證,故本院對此實難采信,故原告應支付被告2018年12月7日至2019年1月17日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經計算,原告應支付被告上述期間的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9,800元。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上海徽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被告涂振華間于2018年11月6日至2019年1月17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
二、原告上?;沼铍娮涌萍加邢薰居诒九袥Q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被告涂振華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9,8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計5元,由原告上?;沼铍娮涌萍加邢薰矩摀?br/>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陸莉萍
書記員:張馥卿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