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寶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虹口區(qū)。
法定代表人:劉家源,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瑗,上海固金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強生,上海市大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臺灣地區(qū)居民。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怡,上海宏翰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倪青婷,上海宏翰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寶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與被告王某某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1日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胡瑗、徐強生律師、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怡、倪青婷律師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一、被告返還原告6,249,400元;二、被告賠償原告利息損失(均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分別以612,000元為基數(shù)自2014年7月28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50萬元為基數(shù)自2014年9月2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27,400元為基數(shù)自2014年9月3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137萬元為基數(shù)自2014年9月30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187萬元為基數(shù)自2014年10月31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623,300元為基數(shù)自2015年11月4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623,300元為基數(shù)自2015年12月4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623,400元為基數(shù)自2016年3月25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事實和理由:原告成立于2010年2月5日,股東為崇暄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崇暄公司)。被告自原告設立開始擔任原告的法定代表人、總經(jīng)理并實際控制原告。被告利用職務便利,多次將原告錢款用于支付其個人的股權轉讓款,金額累計達到6,249,400元。2017年1月17日,崇暄公司依法免除了被告在原告的所有職務,由新的管理層接管公司,經(jīng)過審計發(fā)現(xiàn)被告侵占原告本案系爭款項的事實。綜上,被告在擔任原告法定代表人及總經(jīng)理期間,通過直接轉賬方式侵占原告利益,應該返還原告相應款項及支付利息。故訴至法院要求判如訴請。
被告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被告是根據(jù)原告母公司崇暄公司董事白嘉輝及實際股東蕭錦天的授權,代白嘉輝回購崇暄公司的股權。由于白嘉輝不在境內(nèi)并信任被告,故白嘉輝提出由被告代為持股,便于將來股權變現(xiàn),不存在被告自行購買崇暄公司股權、指示原告付款的情形。目前被告不是崇暄公司的股東,即使有侵權行為也不是被告的行為。綜上,被告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本院經(jīng)審理,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予以確認,認定事實如下:2014年7月21日,原告出具請款單一張,載明“提現(xiàn)(股東往來)”、金額60萬元、現(xiàn)金付訖。同日,原告從銀行賬戶取現(xiàn)60萬元。同月23日,原告出具請款單一張,載明“支付股東往來款”、金額12,000元、現(xiàn)金付訖。針對上述兩筆款項,原告記賬憑證摘要載明為:還借款(戴某某股權轉讓),會計科目為其他應付款—王某某。
2014年7月24日,案外人戴某某與原、被告簽訂《股權轉讓合同》,約定:戴某某將其所有的崇暄公司的5%股權(551,887股)轉讓被告,原告同意對被告履約行為承擔連帶保證責任;本合同簽署時,被告應向戴某某支付612,000元,以現(xiàn)金方式交付;被告于本合同簽署時交付一份出票人為原告、出票日期為2014年8月31日的支票給付戴某某187萬元作為第二次價款給付;被告于本合同簽署時交付一份出票人為原告、出票日期為2014年10月31日的支票給付戴某某187萬元作為第三次價款給付;被告應于2014年12月31日前主動和戴某某聯(lián)系將187萬元交付戴某某作為尾款給付,完成本合同股權轉讓交易。該合同后附出票人均為原告、出票日期分別為2014年8月31日、10月31日的兩張支票。
2014年9月1日,原告出具請款單一張,載明為“股東往來款(戴某某)”、金額27,400元、現(xiàn)金付訖。針對該筆款項,原告2014年9月3日的記賬憑證摘要載明為:沖銷股東往來(戴某某),會計科目為其他應付款—股東借款;原告2014年12月31日的記賬憑證將上述記賬的會計科目調(diào)整為其他應付款—王某某。
2014年9月2日,原告向案外人戴某某轉賬50萬元。針對該筆款項,原告記賬憑證摘要載明為:戴某某,會計科目為其他應付款—王某某。
2014年9月30日,原告向案外人戴某某轉賬137萬元。針對該筆款項,原告記賬憑證摘要載明為:戴某某,會計科目為其他應付款—王某某。
2014年10月31日,原告向案外人戴某某轉賬187萬元,轉賬憑證用途載明為股權轉讓。針對該筆款項,原告記賬憑證摘要載明為:戴某某,會計科目為其他應付款—王某某。
2015年2月5日,案外人曹祥書、戴某某和原、被告簽訂《契約承擔合同》,約定:由曹祥書概括承受依據(jù)2014年7月24日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所產(chǎn)生的戴某某對被告和原告的全部權利義務;經(jīng)曹祥書確認,戴某某已將被告依據(jù)《股權轉讓合同》所支付的前三期轉讓價款全數(shù)交付曹祥書;戴某某同意配合曹祥書完成該應轉讓股權其移轉給曹祥書名下各項作業(yè)(包括但不限于崇暄公司股權轉讓登記及股權憑證換發(fā)),曹祥書應于取得崇暄公司新出具的股權憑證原件時交付被告;原告共同簽訂本合同;依據(jù)《股權轉讓合同》原由戴某某所享有的權利,隨同轉讓曹祥書承受,原告無異議。
同日,曹祥書與原、被告簽訂《<股權轉讓合同>補充協(xié)議》,載明:根據(jù)《股權轉讓合同》的約定,被告已履行前三項股權轉讓款的支付;就《股權轉讓合同》約定的尾款187萬元的支付期限及金額,作如下約定:被告分三次支付,2015年4月1日支付623,300元、4月15日支付623,300元、5月1日支付623,400元;支付方式為:在本協(xié)議簽署時向曹祥書交付出票人均為原告的三份票據(jù),出票日期和金額分別為:2015年4月1日金額為623,300元、2015年4月15日金額為623,300元、2015年5月1日金額為623,400元。上述補充協(xié)議后附出票人為原告、出票日期、金額與補充協(xié)議載明一致的三張支票。
2015年11月4日,原告出具請款單一張,載明“還款曹書祥(萬駿)”、金額623,300元,現(xiàn)金付訖。同日,原告時任出納龍映雪代原告向案外人萬駿轉賬623,300元。針對該筆款項,原告記賬憑證摘要載明為:股份(萬駿),會計科目為其他應付款—王某某。
2015年12月4日,原告時任出納龍映雪代原告向案外人萬駿轉賬623,300元。針對該筆款項,原告記賬憑證摘要載明為:股份(萬駿),會計科目為其他應付款—王某某。
2016年3月24日,原告出具請款項一份,載明“股東往來款(萬駿)”、金額623,400元,現(xiàn)金付訖。次日,原告時任出納龍映雪代原告向案外人萬駿轉賬623,400元。針對該筆款項,原告記賬憑證摘要載明為:股份(萬駿)—尾款,會計科目為其他應付款—王某某。
審理中,被告提供一份董事會決議書,載明:董事長為蕭錦天、蕭棟仁,董事為白嘉輝;主旨為針對董事白嘉輝房貸處理事宜;茲因白嘉輝個人需求向債權人向敬借款600萬元,現(xiàn)個人因素無法償還,經(jīng)董事會決議,暫借代為清償解決其利息債務及連帶擔保責任;本金600萬元部分由原告連帶保證。該決議書復印件落款為2014年,未載明具體日期;落款處董事長處簽有“蕭錦天”,董事處簽有“白嘉輝”,并加蓋原告公章。審理中,原告稱經(jīng)向蕭錦天核實,蕭錦天不認可其簽名,但不提起筆跡鑒定。
審理中,被告還提供一份董事會決議書,載明:董事長為蕭錦天、蕭棟仁,董事為白嘉輝;主旨為向郭君厚借款一事;同意戴某某以5%價值622.2萬元購回事宜,向郭君厚借款400萬元,利息以月息2%執(zhí)行。該決議書復印件落款載明具體日期;落款處董事長處簽有“蕭錦天”,董事處簽有“白嘉輝”,并加蓋原告公章。審理中,原告稱經(jīng)向蕭錦天核實,蕭錦天不認可其簽名,但不提起筆跡鑒定。
被告提供2009年11月24日簽訂的《協(xié)議書》一份,載明:IvanhoeInternationalLimited設立,白嘉輝、宏暉發(fā)展有限公司、羅文泰、王某某各占25%。被告還提供同日簽訂的《共同投資合約》一份,載明:IvanhoeInternationalLimited完全持有原告寶某酒店;公司預計注冊資本為1.2億元人民幣,白嘉輝出資3600萬元、占25%,蕭錦天出資3600萬元、占25%,羅文泰出資3600萬元、占25%,王某某出資1200萬元、占10%,飯店管理團隊占15%技術股,股份登記于王某某名下。審理中,原告稱經(jīng)向蕭錦天和蕭棟仁兩人核實,該兩人均不認可其簽名,但不提起筆跡鑒定。
審理中,本院至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qū)看守所向白嘉輝了解涉案情況。白嘉輝稱:其從崇暄公司設立起十余年內(nèi)一直擔任崇暄公司唯一董事且曾擔任過股東。在原告開張時,其曾作為董事長出席,但其并非原告的實際經(jīng)營人和法定代表人。其知曉2014年7月的股權轉讓事宜,但未看到過相關合同。其曾經(jīng)直接或通過其他公司、個人代持崇暄公司75%股權。2014年之前,其曾將所持有的5%崇暄公司的股權轉給案外人抵某,但不記得具體案外人姓某。嗣后,該案外人要求股權變現(xiàn),其就委托被告辦理該項事宜:由被告代持5%的崇暄公司股權,并由被告想辦法湊足股權轉讓款交付案外人;如果此后還款,應是由其還給被告確認的出資方。關于上述所稱的股權轉讓的背景情況:案外人因其欠款事宜找人到原告經(jīng)營地鬧事,影響經(jīng)營,故其與蕭錦天(2014年、2015年開始蕭錦天系崇暄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被告討論將其原持有的5%崇暄公司股權由案外人轉讓給被告;當時由原告開具相關金額的支票,故蕭錦天應當對原告所支付的股權轉讓款實際是代其還款是知情的;蕭錦天對此有誤解可能系在當初討論時,被告僅提到要為還款籌款,未提到是從原告走賬。關于原告、崇暄公司的經(jīng)營情況:2014年之后,蕭錦天參與原告經(jīng)營管理;其原占崇暄公司75%股權、蕭錦天占25%股權;2014年、2015年時,其對外轉讓崇暄公司的股權,蕭錦天持有崇暄公司股權75%;被告所提供的兩份董事會決議上“白嘉輝”系其本人所簽、蕭錦天也系其本人所簽,該兩份應當是原告的董事會決議。關于原告經(jīng)營須要籌資的原因為:原告剛成立時工程款尾款需要被告從外籌資支付;原告剛開業(yè)時世博會剛結束,生意比較慘淡,每月的經(jīng)營成本須150萬元左右。
另查明,被告崇暄公司于2004年8月6日設立。2004年8月6日至2016年12月28日,白嘉輝系被告崇暄公司的董事;2012年2月10日至2014年8月7日,案外人姚某1、姚某2亦擔任崇暄國際的董事。2016年12月28日,被告崇暄國際的董事變更為蕭棟仁。
被告崇暄公司設立時股東為白嘉輝。2005年9月8日,崇暄公司股東變更為白嘉輝、葉柏川。2009年9月29日,崇暄公司股東變更為白嘉輝。2009年12月31日,崇暄公司股東變更為白嘉輝、宏暉發(fā)展有限公司、被告、羅文泰。2011年6月1日,崇暄公司股東變更為宏暉發(fā)展有限公司和瑋榮有限公司。2013年2月5日,崇暄公司股東變更為宏暉發(fā)展有限公司、ARTSKINGINTERNATIONALHOLDINGSLIMITED和瑋榮有限公司。2013年7月31日,崇暄公司股東變更為ARTSKINGINTERNATIONALHOLDINGSLIMITED和瑋榮有限公司。2013年10月8日,崇暄公司股東變更為ARTSKINGINTERNATIONALHOLDINGSLIMITED、瑋榮有限公司和ASIANSTARASSETMANAGEMENT。2013年12月18日,崇暄公司股東變更為ARTSKINGINTERNATIONALHOLDINGSLIMITED、ASIANSTARASSETMANAGEMENT和戴某某。2015年4月16日,ARTSKINGINTERNATIONALHOLDINGSLIMITED、ASIANSTARASSETMANAGEMENT和曹祥書。2019年1月23日,崇暄公司宣告解散。
2006年3月3日,ARTSKINGINTERNATIONALHOLDINGSLIMITED設立。2014年開始,蕭棟仁擔任該公司唯一董事。
2007年12月6日,瑋榮有限公司設立。2011年5月31日,案外人姚某2成為瑋榮有限公司股東并擔任唯一董事。2017年10月10日,瑋榮有限公司股東變更為案外人張某某。同年,瑋榮有限公司唯一董事亦變更為張某某。
2008年4月2日,宏暉發(fā)展有限公司設立,蕭棟仁為唯一董事、股東。2018年6月12日,宏暉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變更為蕭棟元。
再查明,2017年3月1日,本案被告王某某曾訴至我院要求:1、確認寶某酒店于2017年1月17日形成的《上海寶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免職書》、《上海寶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任命書》有效;2、寶某酒店協(xié)助王某某向企業(yè)登記機關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手續(xù)。該案案號為(2017)滬0109民初4950號。我院在該案審理中查明以下事實:寶某酒店于2010年2月5日設立,股東為崇暄國際有限公司,王某某系寶某酒店的法定代表人任總經(jīng)理;2017年1月17日,崇暄國際有限公司免去王某某所擔任的寶某酒店法定代表人及總經(jīng)理職務,并任命蕭棟仁為被告的執(zhí)行董事及法定代表人。故最終我院判決支持被告王某某的全部訴請。寶某酒店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該案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效。
審理中,經(jīng)原告申請,本院依法裁定凍結被告銀行存款7,245,460.78元,或查封、扣押其相等價值的財產(chǎn)。
本院認為:原告訴請的依據(jù)為被告在擔任原告高管期限將原告資金支付其個人股權轉讓款,系違反高管忠實義務,應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本案的爭議焦點為:涉案款項系原告代被告履行涉案合同還是代案外人白嘉輝履行涉案合同。本院認為,涉案款項系原告代被告履行涉案合同。理由為:第一,《股權轉讓合同》及其相關協(xié)議中,被告系支付款項的義務主體。在上述協(xié)議項下,原告訴請所涉實際支付的款項金額6,249,400元應系原告為被告支付。第二,被告對上述款項的記賬憑證均將上述款項放于“其他應付款—王某某”的會計科目項下,其中2014年9月1的27,400元還特意在當年年底調(diào)賬至上述會計科目項下。上述記賬均發(fā)生于被告擔任原告法定代表人及總經(jīng)理期間,故被告應當系對原告的上述記賬予以認可,即被告認為上述款項系其所欠原告的款項,而非案外人。第三,關于被告及案外人白嘉輝所述涉案款項實際系為案外人白嘉輝支付、白嘉輝系涉案款項還款的責任主體,本院認為,被告及案外人白嘉輝均未提供充分證據(jù)證明原告及原告的股東對此知曉并同意,被告尚未登記成為崇暄公司股東不能否認其系從原告取走款項的主體,被告應對此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結合原告在審理中明確僅要求被告承擔責任,本院認為,從法律層面分析,從原告取走涉案款項的主體為被告。涉案6,249,400元系被告將原告的款項用以個人使用,被告作為原告時任總經(jīng)理系原告的高級管理人員,其上述行為系公司法規(guī)定的禁止行為,原告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關于原告訴請的具體金額,其中部分的接收款項的主體并非合同載明的股權出讓方,但結合款項支付的時間、請款單的記載、具體款項金額,本院認為,均系履行涉案合同項下的支付義務。故本院對于原告要求返還6,249,400元予以認可。關于原告訴請要求支付的利息損失,本院認為,原告要求從6,249,400元資金分別被占用之日起算利息損失,依法有據(jù),本院依法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王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返還原告上海寶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6,249,400元;
二、被告王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賠償原告上海寶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損失,分別以612,000元為基數(shù)自2014年7月28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50萬元為基數(shù)自2014年9月2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27,400元為基數(shù)自2014年9月3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137萬元為基數(shù)自2014年9月30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187萬元為基數(shù)自2014年10月31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623,300元為基數(shù)自2015年11月4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623,300元為基數(shù)自2015年12月4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以623,400元為基數(shù)自2016年3月25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2,518.23元,財產(chǎn)保全申請費5,000元,共計67,518.23元,由被告王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原告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被告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沈文宏
書記員:施劍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