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宜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閔行區(qū)。
法定代表人王其祥。
委托代理人顧建峰,上海東弘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怡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李勇。
委托代理人梁芳,上海邦耀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陳平,上海邦耀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宜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怡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9月5日立案受理,于同年11月9日第一次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后依法由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于2019年4月26日第二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法定代表人王其祥、委托代理人顧建峰(參加第一次庭審)及被告委托代理人梁芳(參加第一次庭審)、陳平(參加第二次庭審)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宜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訴稱,2016年4月被告推出“買大通車,就送上海牌”的促銷活動。原告與被告聯(lián)系,訂購了上海大通汽車一輛,車價為人民幣269,800元。2016年4月25日原告向被告業(yè)務員仇曉冬交付現(xiàn)金3萬元。4月26日,原告工作人員至被告處刷卡支付3萬元。后匯入被告業(yè)務員仇曉冬賬戶車輛上牌費3,000元。被告完成了購置稅繳納事項并確認原告購買的車輛車架號為LSKG4AC18EA410036。原告派人兩次實地看車,確認車輛無誤。但之后購車事宜無故停頓,被告對原告車輛的要求遲遲不予回應。故要求判令被告:1、向原告交付車架號為LSKG4AC18EA410036的上汽大通汽車一輛;2、賠償原告未獲上海車牌損失15萬元;3、雙倍返還定金6萬元、上牌費3,000元。第二次庭審中,原告變更訴請為要求被告返還已支付的33,000元及賠償損失33,000元。
被告上海怡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辯稱,根據(jù)雙方簽訂的協(xié)議約定,因政策原因導致無法上牌,被告退還客戶已支付的款項。原告要求交付的車輛已經(jīng)轉售他人,實際不可能交付。原告本身必須滿足上牌的條件,被告僅為提供協(xié)助。被告僅收到原告通過刷卡方式支付的3萬元,且已經(jīng)退還原告。
經(jīng)審理查明,2016年4月26日,原告(乙方)、被告(甲方)簽訂《汽車產(chǎn)品銷售合同》,約定車型為15款豪華行政白色7座,車架號為“410036”,車輛總價為209,118元,購置稅、保險按實結算;根據(jù)乙方需求,甲方可代辦上牌過戶,因此發(fā)生的費用由乙方承擔,包括車輛購置稅、保險費、上牌費及其他費用等(實報實銷);付款方式為乙方需將車款(如需甲方代辦上牌過戶,則含相關費用)匯到甲方指定的銀行賬戶后(如為支票則需款項到賬后),方可提車;特別約定為本公司(被告)協(xié)助客戶辦理小專車滬牌(非滬C),如遇政策問題無法辦理,退還客戶所付款,本合同作廢;訂金為30,000元等。
原告稱2016年4月25日交付3萬元現(xiàn)金給被告的業(yè)務員。2016年4月26日原告通過案外人趙明賬戶向被告賬戶刷卡3萬元。2016年5月16日上海匯盈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向收款人為“仇曉冬”賬戶轉款3,000元,轉款時附加信息及用途一欄注明為“張明訂車”。原告確認收到被告賬戶退還的3萬元。
被告提供2016年3月《基本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轉入核定表》,載明單位全稱為被告,個人姓名為仇曉冬,公民身份號碼XXXXXXXXXXXXXXXXXX,繳費起始年月為201602。
審理中,被告申請本院調取原告購買涉案車輛的涉稅信息。本院至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嘉定區(qū)稅務局查詢獲得《車輛購置稅退稅申請表》、《收入退還申請書》,其中《車輛購置稅退稅申請表》載明納稅人名稱為原告,車輛識別代號(車架號)為LSKG4AC18EA410036,申請退稅額為17,095.56元,該申請表加蓋有原告印章;《收入退還申請書》載明退還金額為17095.56元,申請退款理由為“退車退稅”,申請單位一欄中加蓋原告印章。
原告處留存《收據(jù)》一張,載明“今收到上海宜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購車訂金叁萬元整,(車型為:上汽大通G10,送上海牌照)仇曉東2016年4月25日”。
以上事實,由原告、被告提供《汽車產(chǎn)品銷售合同》、轉款憑證、《收據(jù)》、《基本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轉入核定表》及當事人陳述等在案佐證,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汽車產(chǎn)品銷售合同》后,被告實際未向原告交付合同項下的車輛。雖然原、被告未簽訂解除合同的相關材料,但根據(jù)加蓋有原告印章的《車輛購置稅退稅申請表》、《收入退還申請書》的內容,可以推定就原告同意退車,即雙方就解除銷售合同達成一致意見。銷售合同解除后,雙方應就相關款項進行結算。原告主張向被告共支付三筆款項,2016年4月25日現(xiàn)金3萬元、同年4月26日刷卡3萬元、同年5月16日轉款給仇曉東3,000元。雙方先確認被告已退還原告刷卡支付的3萬元。根據(jù)被告提供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轉入核定表》可以證明其員工姓名為仇曉冬。現(xiàn)雙方就兩筆款項存在爭議:就原告提出的現(xiàn)金交付的3萬元,原告處留存的《收據(jù)》中落款人為“仇曉東”,與被告員工姓名不一致,且雙方簽訂的銷售合同中明確載明訂金3萬元,原告也無有效證據(jù)證明《收據(jù)》中簽字人員就是被告員工仇曉冬,故本院無法認定被告收取了原告現(xiàn)金3萬元;就2016年5月16日從上海匯盈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賬戶轉入仇曉冬賬戶的3,000元,附加信息及用途一欄注明為“張明訂車”,無法看出與涉案銷售合同之間的關系,故該筆款項不能認定為涉案銷售合同項下的應結算的款項,原告或付款方(上海匯盈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可另行向收款方進行主張。原告要求被告返還33,000元,無事實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賠償損失33,000元,未提供相關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上海宜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450元,由原告上海宜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王??平
書記員:黃夢云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