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唐冬林,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興化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曉青,上海運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陸宇佼,上海運帷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劉逸凡,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興化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曉青,上海運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陸宇佼,上海運帷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劉逸軒,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興化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曉青,上海運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陸宇佼,上海運帷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徐生梅,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興化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曉青,上海運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陸宇佼,上海運帷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宇某電器成套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區(qū)。
法定代表人:徐生梅,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曉青,上海運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陸宇佼,上海運帷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興化市宇某電器成套廠,住所地江蘇省興化市。
投資人:徐學均,該廠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曉青,上海運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陸宇佼,上海運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浙江省杭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許家東,上海保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許秋梅,上海保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唐冬林、上訴人劉逸凡、上訴人劉逸軒、上訴人徐生梅、上訴人上海宇某電器成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宇某公司”)、上訴人興化市宇某電器成套廠(以下簡稱“興化宇某廠”)因與被上訴人李某某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靜安區(qū)人民法院(2017)滬0106民初4188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8月1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唐冬林、劉逸凡、劉逸軒、徐生梅、上海宇某公司、興化宇某廠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曉青,被上訴人李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許家東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唐冬林、劉逸凡、劉逸軒、徐生梅、上海宇某公司、興化宇某廠上訴請求:1、撤銷原審判決,發(fā)回重審或改判駁回李某某原審訴訟請求;2、一、二審訴訟費由李某某負擔。事實和理由:一、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有誤。原審認定劉賢與李某某之間實際發(fā)生的借款計8筆,借款金額為人民幣45,518,799元(以下幣種同),但李某某只提供了7筆借款的借據(jù)、匯款憑證,金額僅有34,382,539元,且無其他證據(jù)證實“現(xiàn)金交付”的事實。如此巨額借款,“現(xiàn)金交付”明顯不符合常理,無其他充分證據(jù)加以佐證當然不能認定;況且,李某某在原審起訴時主張的“借款”,另有19,073,050元稱是“現(xiàn)金交付”,但因無證據(jù)證實而當庭放棄,可見其主張的隨意性及“借款”的真實性均值得懷疑,原審判決采信李某某主張“現(xiàn)金交付”的事實缺乏依據(jù)。同時,2016年1月27日兩份借據(jù)中借款總額與分期還款總額不一致,可見“借據(jù)”的任意性;再者,李某某在劉賢“未歸還以前借款甚至連利息都付不出”的情形下連續(xù)多次、巨額“出借”款項顯然不合理。原審判決認定劉賢向李某某有4筆借款實際發(fā)生的另一主要根據(jù)是劉賢在2016年1月28日與李某某簽署的一份《聲明》,但該《聲明》本身不能證明借款實際發(fā)生,該《聲明》主文前后存在一定矛盾(既表述“除編號為XXXXXXXX號借據(jù)借款300萬元外,都不作為借款憑證”,同時又表述“均以以下編號的書面借據(jù)作為借款依據(jù)……”),因劉賢已故無法還原書寫本意,但從該《聲明》文意理解只能得出劉賢與李某某一致認可,截止2016年1月28日17時以前、雙方銀行往來記錄除編號為XXXXXXXX號借據(jù)所對應的匯款記錄外,均不作為借款依據(jù);編號2-4的借據(jù)作為借款憑證不需要匯款記錄或者以截止時間以外的匯款記錄為準的結論。據(jù)此,如果劉賢與李某某約定不需要匯款記錄即認可借貸關系不僅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亦有故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之嫌。劉賢在同一天多次向李某某“借款”,借款的金額蹊蹺(其中兩筆數(shù)額奇怪而無特別說明或用途且與匯款憑證沒有對應,包括以前四筆金額奇怪的“借款”中有三筆卻不要付息),李某某提供的600萬元及850萬元匯款記錄結合劉賢的賬戶記錄顯示上述兩筆款項到達劉賢賬戶后立即轉回李某某賬戶,明顯不符合借貸常理,應認定借款未實際發(fā)生。假設劉賢與李某某之間借貸真實存在,由于《聲明》書寫后劉賢與李某某之間賬戶往來頻繁且無備注、許多金額不具有對應性,雙方又無特別約定,根本無法分清哪筆款項對應何筆本金或利息,按照司法實踐及計算規(guī)則,應遵循分段計算、由前至后、逐一扣除的原則,而原審判決僅根據(jù)李某某一方的“確認”,打亂時間順序去牽強附會地計算和認定,毫無事實根據(jù)。二、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原審判決認定徐生梅、上海宇某公司和興化宇某廠對部分借款承擔保證責任,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第二十六條、第三十一條的規(guī)定,但結合本案事實,擔保人出具的保證聲明發(fā)生在2015年8月18日,而此時李某某主張的未償還借款均沒有發(fā)生,借款金額并未確定,因此本案關于保證的約定不符合擔保合同的從屬性。同時,由于借貸數(shù)額尚未確定,并缺少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擔保的范圍等基本要件,即使李某某與劉賢之間的借款屬實,鑒于徐生梅、上海宇某公司和興化宇某廠并未對相關保證聲明中的擔保條款予以有效補正或者重新訂立保證合同,所以保證合同依法也不能成立。綜上,請求支持唐冬林、劉逸凡、劉逸軒、徐生梅、上海宇某公司和興化宇某廠的上訴請求。
李某某辯稱,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涉案李某某與劉賢簽署的《聲明》,系出借人李某某和借款人劉賢就未還款部分的結算憑證,因劉賢借款中有大量、多筆的現(xiàn)金,所以雙方才需要對賬,《聲明》也是劉賢對還款的承諾。一審法院判決已歸還的利息按年利率36%計算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關于保證人的保證責任,保證人確認無論借款發(fā)生在何時,保證人對每筆借款均提供連帶保證責任,該保證行為并未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是合法有效的。至于一審時撤回部分款項訴請的原因是因為該部分款項也是李某某向他人借款后轉借給劉賢的,而對應款項的出借人目前在國外無法出庭說明情況,故李某某才撤回了這部分款項的訴請,但明確表示保留該部分的訴權。綜上,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李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徐生梅、唐冬林、劉逸凡、劉逸軒歸還李某某借款本金20,083,249元;2.判令徐生梅、唐冬林、劉逸凡、劉逸軒向李某某支付逾期還款利息1,672,056元;3.判令徐生梅、唐冬林、劉逸凡、劉逸軒支付李某某逾期還款利息(以850萬元為本金,按照月息2%自2017年1月25日起至實際清償日止);4.判令上海宇某公司和興化宇某廠對上述款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6年1月28日,李某某與劉賢簽署《聲明》一份,內(nèi)容如下:雙方因生意往來頻繁,時常有銀行賬戶的資金往來,為避免日后發(fā)生糾紛,雙方作出聲明:自2016年1月28日17點鐘以前以銀行賬戶發(fā)生資金往來的款項,除編號為XXXXXXXX號借據(jù)借款300萬元外,都不作為借款憑證,均以以下編號的書面借據(jù)作為借款依據(jù),雙方發(fā)生的資金往來無任何糾紛。編號為XXXXXXXX借據(jù)借款300萬元、編號為XXXXXXXX借據(jù)借款450萬元、編號為XXXXXXXX借據(jù)借款1,005萬元、編號為XXXXXXXX-2借據(jù)借款9,212,500元。
上述《聲明》所提到的2016年1月27日編號XXXXXXXX借據(jù)內(nèi)容如下:劉賢向李某某借款1,005萬元,還款截止日期為2016年10月26日,每月還款45萬元,到期還款600萬元;2016年1月27日編號XXXXXXXX-2借據(jù)內(nèi)容如下:劉賢向李某某借款9,212,500元,還款截止日期為2016年10月26日,每月還款412,500元,到期還款550萬元;2016年1月28日編號XXXXXXXX借據(jù)內(nèi)容如下:劉賢向李某某借款450萬元,期限一年,利息3.75分每月計168,750元,按月付息,到期利隨本清。該《聲明》所確認的借款,李某某提供以下部分銀行劃款憑證證明:2016年1月27日李某某支付劉賢200萬元和1,150萬元;28日支付4,882,539元。
以下是2016年1月28日《聲明》之后劉賢向李某某借款的情況。2016年7月12日,劉賢向李某某出具編號XXXXXXXX借據(jù)記載如下:劉賢向李某某借款150萬元,期限一月,利息3.75分每月計56,250元,按月付息,到期利隨本清。2017年1月24日,劉賢向李某某出具編號XXXXXXXX-1借據(jù)記載如下:劉賢向李某某借款4,716,899元,期限一年,利息3.75分每月計176,884元,按月付息,到期利隨本清。2017年1月24日,劉賢向李某某出具編號XXXXXXXX-2借據(jù)記載如下:劉賢向李某某借款850萬元,期限為臨時,利息3.75分每月計318,750元,按月付息,到期利隨本清。2017年1月24日,劉賢向李某某出具另一份編號XXXXXXXX-2借據(jù)記載如下:劉賢向李某某借款4,039,400元,還款時間為2018年1月23日前,每月還款159,450元,到期還款2,126,000元。上述借款,李某某提供以下部分銀行劃款憑證證明:2016年7月12日李某某支付劉賢150萬元;2017年1月24日李某某支付劉賢850萬元和600萬元。
2016年1月28日《聲明》之后,劉賢向李某某還款情況如下:2016年2月16日300萬元;3月2日45萬元和16.875萬元;2016年3月4日41.25萬元;3月28日16.875萬元;4月28日16.875萬元;5月27日16.875萬元;7月2日16.875萬元;7月28日45萬元;7月29日16.875萬元;7月29日41.25萬元;2017年1月25日163.75萬元(上述還款李某某確認還本金為6,362,500元,利息為6次16.875萬元共計1,012,500元)。2016年1月29日之后,劉賢的其他還款情況:2016年4月1日10萬元;7月2日35萬元;7月4日35萬元和5萬元;7月12日56,250元(150萬元的月3.75利息);9月23日224.18萬元;12月29日126萬元;2017年1月24日300萬元、3,002,500元、400萬元和450萬元(當日共計14,502,500元)。
一審另查明:在2016年1月28日李某某與劉賢簽署《聲明》之前,劉賢與李某某之間即有借款關系,由劉賢向李某某借款。2013年10月10日,劉賢與李某某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劉賢因經(jīng)營上??萍即髮W生命樓土建項目缺少流動資金,請李某某融資1,000萬元,利息由劉賢承擔,期限一年至一年半;不論經(jīng)營項目盈利與否,劉賢承諾分利400萬元作為風險回報,于2014年底支付200萬元,于2015年底支付200萬元。2014年8月22日,雙方又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劉賢因經(jīng)營上海北外灘55號地塊(海門路XXX號地塊)項目,請李某某融資500萬元,利息由劉賢承擔,期限一年;劉賢承諾分利300萬元作為風險回報,于2016年底支付。2015年8月18日,劉賢、徐生梅以及劉賢代劉逸凡簽署《借款保證聲明》,承諾:劉賢向李某某所借全部款項及利息,由劉賢個人投資的上海宇某公司、興化宇某廠為劉賢的全部應付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徐生梅和劉逸凡為劉賢向李某某的借款(不論何時發(fā)生的全部借款),及劉賢全部應付李某某的款項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同日,上海宇某公司向李某某出具書面聲明,承諾:為劉賢向李某某借款所應償還的全部款項,包括本金、利息等應付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不論借款發(fā)生在本聲明發(fā)出之前或之后,其對每筆借款均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同日,興化宇某廠向李某某出具書面聲明,承諾:為劉賢向李某某借款所應償還的全部款項,包括本金、利息等應付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不論借款發(fā)生在本聲明發(fā)出之前或之后,其對每筆借款均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一審再查明:劉賢于2017年6月26日去世,徐生梅系劉賢之妻、唐冬林系劉賢之母、劉逸凡和劉逸軒系劉賢之子,劉賢父親早于劉賢去世。
一審法院認為,李某某與劉賢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合法有效,劉賢應根據(jù)約定承擔還本付息的義務,其未按約定履行還款義務構成違約,應當承擔賠償李某某延期付款利息損失的違約責任。未約定利息的,借款人在約定借款期限內(nèi)不承擔利息;約定利息超過年36%且已支付的應在借款人的應還款額中扣除;約定利息超過年24%且未履行部分不予支持;約定利息的,李某某要求逾期還款按照年24%計算利息應予支持;未約定利息的,逾期還款應按年6%計算利息。
一審法院根據(j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綜合判斷案件事實,確認以下借款實際發(fā)生:2016年1月28日《聲明》所確認的編號XXXXXXXX借據(jù)300萬元、編號XXXXXXXX借據(jù)450萬元、編號XXXXXXXX借據(jù)1,005萬元、編號XXXXXXXX-2借據(jù)9,212,500元;編號XXXXXXXX借據(jù)150萬元、編號XXXXXXXX-1借據(jù)4,716,899元、編號XXXXXXXX-2借據(jù)4,039,400元、編號XXXXXXXX-2借據(jù)850萬元。根據(jù)《聲明》所記載的內(nèi)容,一審法院確認《聲明》簽署之前的劉賢還款是用于歸還上述金額以外的借款(本案一審徐生梅等提供的47,873,050元還款證據(jù)中的2,200萬元,以及本案一審徐生梅等提供的5,723余萬元還款證據(jù)的全部)。需要指出的是,李某某并未對上述全部款項提供全額的支付憑證。
一審法院確認借款人劉賢應還借款本息如下:編號XXXXXXXX借據(jù)300萬元已還清;編號XXXXXXXX借據(jù)450萬元,已歸還6個月每月3.75%利息共計1,012,500元,超過年36%的部分202,500元應在應付款中扣除,故應還本金4,297,500元,利息自2016年7月29日起算;編號XXXXXXXX借據(jù)1,005萬元,已歸還本金90萬元,應還本金915萬元,利息自2016年10月27日起算;編號XXXXXXXX-2借據(jù)9,212,500元,已還本金825,000元,應還本金8,387,500元,利息自2016年10月27日起算;編號XXXXXXXX借據(jù)150萬元,已歸還的56,250元應計算為歸還本金,應歸還本金1,443,750元,利息自2016年7月14日起算;2017年1月24日3份借據(jù),850萬元應自2017年1月25日起算利息,4,039,400元借據(jù)未約定期內(nèi)利息(約定期限1年),應付利息起算日應確定為自2017年1月25日起算,4,716,899元應自2018年1月25日起算利息。借款人劉賢的其他還款,因李某某所陳述的該還款所對應的借款缺乏相關證據(jù),李某某現(xiàn)不主張該部分借款,故一審法院將該部分還款作為借款人歸還2016年1月28日《聲明》所確定的借款的本金,具體如下:2016年4月1日10萬元、7月2日35萬元、7月4日35萬元和5萬元、2016年9月23日224.18萬元、2016年12月29日126萬元,作為歸還編號XXXXXXXX借據(jù)1,005萬元借款;2017年1月24日14,502,500元作為歸還編號XXXXXXXX借據(jù)的余款、編號XXXXXXXX-2借據(jù)的全部、編號XXXXXXXX借據(jù)的部分;2017年1月25日163.75萬元作為歸還編號XXXXXXXX借據(jù)的部分。上述應付款中的利息部分,李某某主張了1,672,056元利息和850萬元的利息(按照月息2%自2017年1月25日起計算至實際清償日止),因1,672,056元少于實際應付的利息(具體為:6,058,200元自2016年10月27日至12月29日的年6%利息,4,798,200元自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月24日的年6%利息,8,387,500元自2016年10月27日至2017年1月24日的年6%利息,4,297,500元自2016年7月29日至2017年1月24日的年24%利息,1,343,200元自2017年1月25日至實際清償日止的年24%利息,1,443,750元自2016年7月14日至實際清償日止的年24%利息),故對于李某某關于利息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作為債務人的劉賢去世,其繼承人應在繼承財產(chǎn)范圍內(nèi)承擔清償責任。徐生梅以及劉賢代劉逸凡向李某某出具《借款保證聲明》、上海宇某公司和興化宇某廠向李某某出具關于保證的聲明中,因劉逸凡是未成年人,其監(jiān)護人的行為侵害了劉逸凡的合法權益,應認定為無效,劉逸凡不承擔保證責任,徐生梅、上海宇某公司和興化宇某廠向李某某出具關于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的書面承諾,保證合同依法成立并合法有效,徐生梅、上海宇某公司和興化宇某廠作為保證人應當按照書面承諾就劉賢對李某某所負債務(不論借款發(fā)生在之前或之后)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因當事人對保證期間未有約定,保證期間依法應確認為6個月,本案中2017年1月24日發(fā)生的借款尚未超過保證期間,其他借款已經(jīng)超過保證期間,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綜上所述,李某某的訴訟請求應部分支持。據(jù)此,一審法院判決如下:一、徐生梅、唐冬林、劉逸凡、劉逸軒在繼承被繼承人劉賢的遺產(chǎn)價值范圍內(nèi)對以下被繼承人劉賢對李某某所負債務承擔清償責任:借款本金20,043,249元,利息1,672,056元,借款本金850萬元自2017年1月25日至實際清償日止的年24%利息;二、徐生梅、上海宇某公司、興化宇某廠對債務人劉賢應支付李某某的借款本金17,256,299元、850萬元自2017年1月25日至實際清償日止的年24%利息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債務人劉賢的繼承人在繼承遺產(chǎn)范圍內(nèi)追償;三、駁回李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150,577元,保全費5,000元,由徐生梅、唐冬林、劉逸凡、劉逸軒、上海宇某公司和興化宇某廠共同負擔。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另查明:一審法院就劉賢與李某某之間發(fā)生于2016年1月28日借款本金450萬元的利息計算有誤,多計算了15,800元,對此李某某表示放棄該15,800元。徐生梅、唐冬林、劉逸凡、劉逸軒等就其所稱涉案借款中有部分金額是虛假的未能提供相應證據(jù)予以證明。
本院認為,從現(xiàn)有證據(jù)來看,借款人劉賢長期向李某某借款,李某某交付款項的方式包括銀行轉賬和非銀行轉賬二種方式,現(xiàn)徐生梅、唐冬林、劉逸凡、劉逸軒等以部分借據(jù)所列借款款項沒有銀行轉賬憑證為由主張對應部分借款并未真實發(fā)生,缺乏依據(jù)。具體而言,涉案的于2016年1月28日形成的《聲明》系劉賢與李某某對此前二人之間借款進行結算后形成,但目前李某某對此提供銀行匯款憑證的款項也只是18,382,539元,而《聲明》確認的借款金額達29,762,500元。據(jù)此,在劉賢本人已去世的情況下,其繼承人僅以李某某未能提供全部銀行劃款憑證為由,否認相關借據(jù)的真實性不具有合理性,因為本案無法排除借款雙方之間存在現(xiàn)金交付的可能,故原審對此認定無誤,本院予以確認。至于涉案《借款保證聲明》和涉及保證的《聲明》的保證效力問題,從涉案保證聲明的內(nèi)容來看,保證人是對劉賢所借債務承擔“最高額保證”,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最高額保證合同的不特定債權確定后,保證人應當對在最高債權額限度內(nèi)就一定期間連續(xù)發(fā)生的債權余額承擔保證責任,故除涉案《借款保證聲明》中的保證人劉逸凡因未成年,有關其保證部分無效外,其他有關保證的《聲明》內(nèi)容均與法不悖,各保證人均應依此承擔保證義務。原審對保證責任的認定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認可。至于原審多計算的15,800元利息,現(xiàn)因李某某已在二審時明確表示放棄,不再主張,故對該利息金額本院予以調(diào)整。
綜上,一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本案徐生梅、唐冬林、劉逸凡、劉逸軒、上海宇某公司和興化宇某廠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上海市靜安區(qū)人民法院(2017)滬0106民初41884號民事判決第二項、第三項;
二、變更上海市靜安區(qū)人民法院(2017)滬0106民初41884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為:上訴人徐生梅、上訴人唐冬林、上訴人劉逸凡、上訴人劉逸軒在繼承被繼承人劉賢的遺產(chǎn)價值范圍內(nèi)對以下被繼承人劉賢對被上訴人李某某所負債務承擔清償責任:借款本金人民幣20,043,249元,利息人民幣1,656,256元,借款本金人民幣850萬元自2017年1月25日至實際清償日止的年24%利息。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50,577元,由上訴人徐生梅、唐冬林、劉逸凡、劉逸軒、上海宇某電器成套有限公司和興化市宇某電器成套廠共同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員:王益平
書記員:高增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