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塑風建材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黃仕平,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晶,上海市協(xié)力(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德某數(shù)碼展示設備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萬航渡路XXX弄XXX號XXX號樓XXX樓XXX室。
法定代表人:張立禾,執(zhí)行董事兼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宋國慶,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新穎,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塑風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塑風公司)與被告上海德某數(shù)碼展示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某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6月2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分別于2018年8月2日、2018年9月1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塑風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晶,被告德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宋國慶到庭參加訴訟。審理中,原、被告申請庭外和解一個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塑風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支付租金人民幣(以下幣種同)2,608,688元。事實和理由:原告在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唐鎮(zhèn)雙葉路XXX弄XXX號(以下簡稱雙葉路XXX弄XXX號)地塊上建造了1-5號倉庫及一幢辦公樓。2012年6月4日,原、被告簽訂《廠房租賃合同》,約定由原告將該地塊的1號、2號倉庫租賃給被告使用。2012年8月29日,雙葉路XXX弄XXX號發(fā)生火災,1-3號倉庫被燒毀。2012年9月,原、被告達成口頭協(xié)議,由原告將4、5號倉庫及辦公樓租賃給被告使用,房屋租金用作抵扣原告應當承擔的火災賠償。之后由于火災損害賠償案件已經(jīng)法院判決,原告法定代表人遂于2015年要求被告搬離并支付租金。被告不予支付,之后原告也未再催討。被告一直使用該地塊至2016年9月,未支付任何租賃費用?,F(xiàn)原告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德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請。首先,2010年原、被告確曾就1號、2號倉庫簽訂租賃合同。2012年1號、2號倉庫燒毀,被告搬離,被告未使用4號、5號倉庫及辦公樓,雙方之間不存在租賃關系。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被告租賃使用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雙葉路XXX號廠房。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被告租賃使用楊建柱在原1、2號倉庫的土地上建造的廠房。2009年11月至2015年12月,被告租賃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華東路XXX號房屋作為辦公室使用。2016年7月至今,被告租賃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紫雅路XXX號廠房。其次,原告建造倉庫的土地系原告違法占用,后被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唐鎮(zhèn)虹一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虹一村委會)收回,原告無權出租。綜上,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
2007年11月20日,虹一村委會下屬的浦東新區(qū)唐鎮(zhèn)虹一村經(jīng)濟合作社與原告簽訂土地租賃協(xié)議一份,其中約定原告承租姚家北側(cè),南北東側(cè)長68米,西側(cè)長75米,東西南側(cè)76米,北側(cè)6米的土地約計5,184平方米,約計7.7畝土地,租期自2008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止,租金標準為每畝每年2萬元。
之后,虹一村委會向原告交付了土地。原告使用土地后,在雙葉路XXX弄XXX號建造廠房5幢(標號1、2、3、4、5)及辦公樓1幢。
2012年6月4日,原、被告簽訂兩份《廠房租賃合同》,約定由被告向原告租賃1號、2號倉庫,租期分別為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2012年6月15日至2014年6月15日。
2012年8月29日,雙葉路XXX弄XXX號發(fā)生火災,1號、2號、3號倉庫被燒毀。
2012年11月26日,德某公司以2012年8月29日火宅造成1號、2號倉庫物品燒毀為由向本院提起財產(chǎn)損害賠償糾紛之訴,要求判令福建省莆田市陽光紙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稱陽光公司)賠償損失8,567,601.82元,塑風公司對陽光公司的賠償款承擔連帶責任。2013年11月,本院判決:一、陽光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賠償?shù)履彻緭p失3,861,841.54元;二、塑風司對于陽光公司上述第一項中的賠償義務承擔連帶責任。陽光公司不服上述判決,提起上訴。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2014年4月14日判決:一、撤銷(2012)浦民二(商)初字第3404號民事判決;二、陽光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賠償?shù)履彻緭p失2,290,104.92元;三、塑風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賠償?shù)履彻緭p失1,145,052.46元。
2013年,虹一村委會在被燒毀的地址建造了廠房2幢。
2013年6月2日,虹一村委會向原告發(fā)送通知一份,認為原
告自2012年10月1日至今未付土地租金,已嚴重違約,從2013年6月5日起終止原告的土地租賃權。
2013年12月27日,虹一村委會訴至本院,要求判令塑風公司拆除租賃地上所有違章建筑(一幢辦公樓)、撤退人員、財物后(遷出),向虹一村委會歸還雙葉路XXX弄XXX號土地7.7畝。審理中,法院勘察現(xiàn)場,雙葉路XXX弄XXX號中間有廠房兩幢,雙方確認系虹一村委會所建;東首有廠房一幢(標號4)、南邊有廠房一幢(標號5)及辦公樓一幢,雙方確認系塑風公司所建。本院審理認為,虹一村委會與塑風公司之間的土地租賃協(xié)議,合法有效。塑風公司已使用系爭土地,但未能按約支付土地租金,構(gòu)成違約,虹一村委會據(jù)此發(fā)函解除了雙方之間的租賃協(xié)議,于法不悖。合同解除后,塑風公司繼續(xù)占有土地已無合同及法律依據(jù),雖然一部分土地已由虹一村委會建造房屋,但塑風公司仍占用了該區(qū)域內(nèi)東首及南邊場地并在該處尚有違章建筑,故塑風公司理應自其現(xiàn)仍占有的土地范圍內(nèi)遷出并返還土地。關于違章建筑,虹一村委會對塑風公司該搭建系明知且默認,故虹一村委會現(xiàn)要求塑風公司拆除違章建筑,不予支持。本院遂于2014年6月17日判決:一、塑風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遷出雙葉路XXX弄XXX號,將現(xiàn)仍占用的土地返還給虹一村委會;二、駁回虹一村委會要求塑風公司拆除所有違章建筑的訴訟請求。塑風公司不服上述判決,提起上訴。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2014年9月19日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審理中,原告提供情況說明,部分內(nèi)容為:“德某公司租賃塑風公司廠房于2012年8月發(fā)生火災后。德某公司自2016年10月該處辦公樓及原廠區(qū)內(nèi)4號庫、5號庫拆除時,均系德某公司在使用”,該內(nèi)容處加蓋有虹一村委會印章。
2018年9月5日,本院至虹一村委會,與該村村書記兼主任朱衛(wèi)制作談話筆錄一份,其稱2012年1-3號倉庫發(fā)生火災,被告在1、2號倉庫中物資受損,故起訴至法院要求賠償?;馂陌l(fā)生后,原告沒有按約向村里支付租金,故虹一村委會訴至法院,要求原告遷出。后法院判決原告遷出,返還土地。判決生效之后,原告就去外地,并未遷出,虹一村委會也未申請執(zhí)行。2014年6月,被告以原告不支付賠償費用為由占用4、5號倉庫及辦公樓。原本倉庫及辦公樓停水停電,被告開始占用后要求村里恢復用電,并向村里支付水電費。2016年10月倉庫及辦公樓拆除,被告則搬離。另,朱衛(wèi)稱,原告提供的情況說明中印章屬實,系虹一村委會出具,朱衛(wèi)為經(jīng)辦人,但經(jīng)核實,情況說明中部分內(nèi)容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故以今日談話筆錄所述為準。審理中,原告對于該份談話筆錄予以認可。被告則不予認可。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則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原告塑風公司主張其與被告德某之間就系爭房屋存在租賃合同關系,但未能提供書面證據(jù)予以佐證,且原告認可的虹一村委會證明及談話筆錄均不能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租賃關系,故現(xiàn)原告以房屋租賃合同關系為由向被告主張相應租金,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上海塑風建材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7,669元,減半收取計13,834.50元,由原告上海塑風建材有限公司負擔。訴訟保全費5,000元,由原告上海塑風建材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祝??芬
書記員:蔣??煒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