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圓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閔行區(qū)。
法定代表人:李克祥,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進,上海熊兆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商派軟件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徐匯區(qū)。
法定代表人:裴大鵬,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孫志勇,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圓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李公司)與被告商派軟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派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1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9月28日、2018年11月13日兩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圓李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進、被告商派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孫志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圓李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商派公司退還預存款60,080元;2.判令商派公司支付逾期付款利息損失,以60,080元為本金,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從起訴日2018.6.7起計算至判決給付之日止;3.訴訟費由商派公司承擔。
事實和理由:2015年3月24日,圓李公司與商派公司簽訂《2014年商派渠道伙伴技術服務協議書》,約定由圓李公司經銷商派公司的應用類產品,合同有效期至2016年3月31日止。圓李公司根據商派公司要求,于2015年3月25日支付預存款60,080元。但之后,由于商派公司前期推廣及培訓不到位等原因,圓李公司一直沒有訂貨,預存款一直沒有使用。合同期限屆滿后,圓李公司要求商派公司退還預存款,但無果,故起訴。
商派公司辯稱:不同意圓李公司訴訟請求,訴請沒有事實、合同及法律依據。
第一,圓李公司起訴已經超過訴訟時效,系爭貨款發(fā)生于2015年3月,至圓李公司提起本案訴訟,已經超過3年訴訟時效。
第二,商派公司已經按約向圓李公司發(fā)送了價值60,080元的貨物,商派公司合同義務已經履行完畢。系爭合同履行期間以及合同終止后長時間內,圓李公司從未提出任何異議,現圓李公司因其提貨后沒有銷售而主張退款,沒有任何依據。
第三,圓李公司作為商派公司經銷商,根據系爭合同約定,圓李公司應完成60,000元的考核額,即便圓李公司最終未向客戶銷售,也應當支付對應考核款項。
圓李公司提交如下證據:
1、《2014年商派渠道伙伴技術服務協議書》(部分),證明2015年3月24日商派公司與圓李公司簽訂,前者授權后者作為經銷商;
2、委托付款書、銀行流水,證明圓李公司于2018年3月25日向商派公司付款。
商派公司質證:對證據1真實性沒有異議,但圓李公司未提交完整版本,商派公司將提交完整版本的合同,證明圓李公司支付60,080元為購貨款,協議約定首次進貨款經過確認不再退回,商派公司按圓李公司要求進行發(fā)貨,訂單交易已經完成。
對證據2真實性無法確認,但對收款事實予以確認。
商派公司提交如下證據:
1、《2014年商派渠道伙伴技術服務協議書》(完整版);
2、郵件、經銷商后臺管理系統(tǒng)截圖,證明商派公司已經將價值60,080元的產品發(fā)送至圓李公司賬戶之中;
3、經銷商后臺管理系統(tǒng)截圖的公證書,證明圓李公司名下庫存產品包括3個訂單,共4個產品,價格合計60,080元,該金額與圓李公司實際支付的金額一致;而訂單信息顯示系經“上海圓李”賬號操作,操作時間也在商派公司將賬戶信息發(fā)送給圓李公司之后,因此是圓李公司登陸賬戶進行操作的;而且,圓李公司通過登陸賬號即可看到訂購的產品明細,圓李公司也從未提出異議,現要求返還貨款,已經超出訴訟時效。
圓李公司質證:對證據1真實性沒有異議,但本案中,圓李公司從未下單,僅系根據商派公司的要求支付了60,080元,并非首次進貨款,而關于貨款一經確認不予退還的表述是指合同授權流程中,理解存在歧義,不應作為違約條款。
對證據2中的郵件真實性認可,確認收到過該郵件,但對關聯性有異議,該郵件僅是告知分銷系統(tǒng)賬號和密碼,圓李公司實際于2015年3月底才登陸系統(tǒng)修改密碼。對證據2中的后臺截圖真實性無法確認,圓李公司目前無法登入該系統(tǒng),無法核實截圖的真實性;即使該證據真實,對關聯性有異議,無法證明產品系圓李公司登入系統(tǒng)后下單購買,該后臺系統(tǒng)是由商派公司控制,可能是商派公司或其員工的私下行為,圓李公司不認可該訂單,在起訴前也從未下單。
對證據3,該公證書僅能證明電子信息被提取時的情況,無法證明之前的情況;根據當事人回憶,圓李公司于2015年3月底才首次登陸系統(tǒng),系爭訂單不是圓李公司下單的;該系統(tǒng)由商派公司掌握,商派公司具有控制賬號的能力,無法證明產品是圓李公司通過登錄“上海圓李”賬號下單的;從產品狀態(tài)可見,圓李公司從未激活使用,而從操作時間可見,下單間隔非常短,圓李公司作為新加盟商,無法如此嫻熟地完成下單。
根據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本院認定如下:
2015年3月24日,商派公司(甲方)、圓李公司(乙方)簽署編號為ROCXXXXXXXXX《2014年商派渠道伙伴技術服務協議書》,約定:甲方授權乙方作為甲方產品在該協議指定地域范圍內的授權經銷商,權限包括:以經銷的方式銷售甲方產品、向最終用戶提供甲方產品的實施服務、向最終用戶提供甲方產品的維護與支持服務、以甲方產品授權經銷商的名義在甲方書面授權范圍內進行廣告及市場宣傳活動;乙方的授權經銷資格及授權期限為自該協議生效之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止;該協議授權乙方經銷甲方的應用類產品為:在線零售、在線分銷、ERP、CRM等,具體詳見《2014年商派渠道伙伴商務管理條例》;乙方在向終端用戶銷售上述產品時須明確告知客戶“上述產品須運行在甲方電商云環(huán)境下,無需客戶進行手動安裝及任何配置即可使用并獲得云計算帶來的便捷服務,但上述產品無法脫離甲方電商云環(huán)境獨立部署或運行?!?;應用類經銷商授權類型分為:區(qū)域總經銷商、鉆石合作伙伴、白金合作伙伴、金牌合作伙伴;各類伙伴、經銷商承擔的職能按《2014年商派渠道伙伴商務管理條例》中的約定執(zhí)行;甲方授權乙方經銷甲方產品的授權級別、地域范圍、產品范圍,以及雙方約定的全年業(yè)績定額、各季度完成的比例,按照附件1約定為準;乙方在該協議的有效期限內,按照甲方《2014年商派渠道伙伴商務管理條例》所規(guī)定的甲方軟件網上商務訂單格式填寫,以此向甲方訂購產品;乙方在提交網上商務訂單前,須將貨款匯至甲方指定的銀行賬戶,經查證款項到賬后,甲方根據網上商務訂單內容發(fā)貨;乙方如認為交付的產品不符合約定,應在收貨當日向甲方提出,否則視為對甲方產品交付狀況的認可;乙方承諾在授權期內向甲方的進貨總額以該協議附件1中的約定為準,并在該協議生效后五日內向甲方交納保證金及首次進貨款;乙方承諾按照該協議附件1中約定的月度、季度進貨金額計劃來完成進貨,乙方保證每季度內完成與已支付的季度首付款對應的額甲方產品銷售量;甲方產品一經發(fā)送至乙方,甲方不接受乙方任何形式的退款要求;等等。該協議附件1為2014-2015年度應用類授權經銷商授權區(qū)域及業(yè)績定額表,約定:甲方授權乙方經銷甲方產品的授權級別、地域范圍、產品范圍,以及雙方約定的全年業(yè)績定額、各季度(季度劃分為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完成的比例與首次進貨額的金額,按照下表約定為準:授權區(qū)域為上海,城市級別為一級,授權類型為授權鉆石合作伙伴,第四季度考核額為60,000元,首次進貨款為60,000元,保證金為0元;等等。《2014年商派渠道伙伴商務管理條例》約定:應用類產品一級鉆石合作伙伴的年度任務為1,500,000元;等等。
2015年3月25日,商派公司向圓李公司發(fā)送電子郵件,告知分銷系統(tǒng)賬號已經開通,賬號名稱為“上海圓李”,密碼為123456;等等。同日,圓李公司向商派公司付款60,080元。
2015年3月26日,“上海圓李”賬號進行三次下單,訂購了直銷動力旗艦版年度授權(1年)及商派ECStore網上商店系統(tǒng)管理軟件V1.0各2套,成交價格合計60,080元。商派公司對上述訂單審核成功后,于當日向“上海圓李”賬號發(fā)送了上述產品。截至2018年10月22日,圓李公司名下仍存有上述4套產品的庫存。
本院認為,本案雙方簽訂的《2014年商派渠道伙伴技術服務協議書》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約履行各自權利義務。圓李公司以合同期內未訂購產品為由要求退款,訴訟時效應自協議有效期屆滿起算,該協議有效期至2016年3月31日止,因此,圓李公司提出本案訴訟未超出訴訟時效期間。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本案中,商派公司已經證明其于2015年3月25日向圓李公司發(fā)送了賬號、密碼,圓李公司應對系爭賬戶密碼負有妥善保管之義務,系爭賬戶的操作行為,包括2015年3月26日的下單行為,均應視為圓李公司之行為。圓李公司雖主張其并未進行下單、可能是商派公司自行修改訂單信息,但對此,圓李公司未能提交任何證據予以證明,因此,本院對該主張難以采信。圓李公司支付預付款60,080元后,商派公司已將總價60,080元的貨物全部交貨完成,在之后長達三年有余的期間內,圓李公司從未提出任何異議,現系爭協議期限屆滿,雙方就系爭協議書已經履行完畢,圓李公司要求商派公司退還貨款、賠償利息損失,不符合雙方約定,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判決如下:
駁回上海圓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302元,減半收取計651元,由商派軟件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王??嶸
書記員:姚??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