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利標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張水泉,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方官,上海朱方官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丁瑩,上海朱方官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
原告上海利標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與被告李某某土地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5月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上海利標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方官,被告李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利標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一、判令被告支付自2014年10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間租金人民幣353,082.4元(以下幣種相同);二、判令被告支付補償費1,019,028元;三、訴訟費由被告負擔。事實與理由:2006年9月,上海申藤畜禽有限公司將坐落于本區(qū)三墩鎮(zhèn)周家碼頭車站東的房地出租給原告。2016年3月,原、被告簽訂《空地租賃合同》,將上述房地中的空地轉租給被告,并約定租賃期間如遇政府動遷和不可抗力因素,動遷單位對被告補償費中50%歸原告。被告在空地上搭建無證建筑。2018年1月,相關政府部門進行減量化拆遷,給予被告補償費2,038,056元。依前述約定,原告應當獲得上述補償費的50%即1,019,028元。另被告欠付租金。故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李某某辯稱,合同約定按比例分享補償費,系原告當時表示將來可按有證房屋進行拆遷。事實上減量化補償是拆除違章建筑的補償,評估與補償標準均不同于政府拆遷,也不符合合同約定的分享補償費的條件。被告確實拿到補償費2,038,056元。對原告主張的租金金額無異議,確實沒有支付。雖然《空地租賃合同》是原、被告之間簽訂的,但被告一直將空地交付給上海一卓會務服務有限公司使用,被告認為租金應由實際使用人承擔。故請求駁回原告訴請。
經(jīng)審理查明,編號滬房地南匯字(1997)第000944號房地產(chǎn)權證載明:權利人上海申藤畜禽有限公司,房地坐落三墩鎮(zhèn)周家碼頭車站東,土地權屬性質(zhì)集體、用途養(yǎng)殖用地、使用總面積267,279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38,911平方米、幢數(shù)62、類型農(nóng)業(yè)建筑,另注明62幢房屋各自的建筑面積、竣工日期等。2006年9月1日,上海申藤畜禽有限公司(興匯種雞場)將上述房地產(chǎn)權證所載1-42幢房屋及圍墻內(nèi)土地出租給原告上海利標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租賃期從2006年11月15日起至2021年10月15日止,并同意招商、轉租。
2016年3月31日,原告(甲方)與被告李某某(乙方)簽訂《空地租賃合同》,約定原告將滬房地南匯字(1997)第000944號房地產(chǎn)權證登記的幢號第34幢1,201平方米及空地2,044平方米租賃給被告,租期為五年零六個月,從2016年4月1日起至2021年10月15日止,另對租金數(shù)額、支付方式、水電使用等作了約定。其中,第13條約定“租賃期間,如遇政府動遷和不可抗力因素,甲乙雙方互不補償,甲方提前通知乙方,乙方保證按政府規(guī)定時間搬遷完畢。同時雙方自然終止本合同。政府動遷單位對乙方補償費由甲方辦理相關手續(xù),補償費50%歸甲方、50%歸乙方(原產(chǎn)權房120平方米補償費歸上海申藤畜禽有限公司)。未到期的租金和保證金如數(shù)退還乙方,同時自行終止租賃協(xié)議”。
2018年1月23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惠南鎮(zhèn)人民政府與被告簽訂《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惠南鎮(zhèn)土地減量化非居企業(yè)清拆獎扶協(xié)議》,約定給予被告清拆獎扶款2,038,056元。被告已全額領取。
本院認為,原告將租賃而來的系爭房地進行轉租,取得了出租人同意;系爭房地登記為集體土地,但用途是養(yǎng)殖,被告承租其中的部分空地從事的仍是生產(chǎn)經(jīng)營;雙方簽訂的空地租賃合同為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故該空地租賃合同有效,雙方應按約履行。
被告抗辯雖然《空地租賃合同》是原、被告之間簽訂的,但被告一直將空地交付給上海一卓會務服務有限公司使用,租金應由實際使用人承擔。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簽訂了《空地租賃合同》,被告實際接受空地,根據(jù)合同相對性原則,被告理應按照約定向原告支付相應租金,現(xiàn)被告對欠付租金數(shù)額無異議,故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自2014年10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間租金353,082.4元的訴請,本院依法予以支持。
根據(jù)合同約定,被告承租系爭空地后,用于生產(chǎn)經(jīng)營,若遇“政府動遷和不可抗力”因素而搬遷,動遷單位給予的補償費,由原、被告按比例分享。本案主要爭議為,被告獲得的補償是基于土地減量化因素,該因素是否屬于前述合同約定的“政府動遷和不可抗力”?經(jīng)審查,土地減量化是對集中建設區(qū)外的現(xiàn)狀建設用地進行整治復墾,拆除相關建筑后給予一定補償。系爭集體土地上搭建建筑物等,未經(jīng)規(guī)劃土地部門批準許可,在土地減量化過程中被拆除,并按評估總價的50%獲得補償,在性質(zhì)、起因、標準等方面,均有別于正常情況下的政府動遷和不可抗力。系爭空地上的新建建筑物等系被告出資建造,被告對空地租賃合同約定的解釋相對較為合理。綜上,現(xiàn)有證據(jù)尚不能認定本案的土地減量化為雙方約定的“政府動遷和不可抗力”因素。雙方約定的分享補償費的條件未成就,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補償費1,019,028元的請求依據(jù)不足,本院難以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李某某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給原告上海利標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自2014年10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間租金人民幣353,082.4元;
二、駁回原告上海利標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5,090元,減半計人民幣7,525元,由原告上海利標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負擔人民幣4,227元,由被告李某某負擔人民幣3,298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楊怡霖
書記員:朱沈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