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利旻商貿(mào)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奉賢區(qū)。
法定代表人:嚴麗芳,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仁,上海市經(jīng)緯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季華,上海徐衛(wèi)紅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區(qū)。
負責人:劉州,經(jīng)理。
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
法定代表人:周文渭,董事長。
上述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戀,上海豐兆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述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時召弟,上海豐兆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被告:高云,男,1963年1月29日生,漢族,住上海市松江區(qū)。
原告上海利旻商貿(mào)有限公司與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高云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月3日立案受理,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因被告高云下落不明于2019年2月11日轉普通程序。于2019年4月25日、6月2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上海利旻商貿(mào)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季華、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戀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時召弟參加了第一次庭審。被告高云經(jīng)公告送達開庭傳票,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利旻商貿(mào)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支付原告貨款人民幣480,641.94元;2、判令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支付原告逾期付款的利息損失,以貨款本金480,641.94元為計算基數(shù),按年利率24%,自2017年1月21日始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利息。事實與理由: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向原告購買各種型號的鋼材,雙方未簽訂書面合同。2016年11月29日、12月13日原告按被告要求將價值480,641.94元的鋼材送到安徽宣城的寧國汪港路經(jīng)三路工地,并由被告高云簽收。2017年1月20日原告將開具好的增值稅發(fā)票五張(總計金額480,641.94元)交給被告高云,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收到發(fā)票后入賬抵扣。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系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設立的分公司,對其債務應承擔清償責任。為此,原告當庭提交了如下的證據(jù)材料:1、2016年11月29日、12月13日的原告銷售單兩份,該銷售單載明客戶名稱為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收貨欄由被告高云簽名;2、發(fā)票簽收單一份,證明原告向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開具增值稅發(fā)票五張總計金額為480,641.94元,由被告高云于2017年1月20日簽收;3、五份增值稅發(fā)票(發(fā)票號碼XXXXXXXX-XXXXXXXX)及上海市松江區(qū)稅務局出具的“渉稅事項調(diào)查證明材料”一份,證明上述發(fā)票均已認證;4、原告購買系爭貨物的發(fā)票及支付憑證五份,證明系爭貨物從其他公司購買;5、案外人楊某某與原告的貨物運輸合同、楊某某與案外人上海匯信物流有限公司的掛靠合同、情況說明及交通費憑證等一組材料,證明系爭貨物由楊某某運至安徽寧國;6、由案外人安徽中浙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21日向承包工程負責人“吳永?!?、聯(lián)系人高云發(fā)出的“通知書”一份(影印件,該通知書張貼在工地上拍攝取得),內(nèi)容為,要求承包工程負責人“吳永牛”在8月23日前到公司協(xié)商解決未完成的所有工程量,如逾期本公司有權終止所有承包工程合同,原建的部分工程、材料等一切損失與公司無關,并保留追究其責任與義務;7、案外人安徽中浙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商資料一組、安徽中浙科技有限公司與寧國市寧港工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簽訂的廠房租賃合同一份;8、2018年10月29日的上海市奉賢區(qū)人民法院(2018)滬0120民初19488號民事裁定書,證明原告于2018年9月7日因本案系爭的買賣合同糾紛起訴三被告,后于2018年10月29日撤訴。
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辯稱,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從未授權過任何人到原告處賒購鋼材,被告也沒有收到和使用過系爭貨物。原告提供的證據(jù)存在重大瑕疵,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對被告高云不熟悉、不了解,原告也沒有舉證被告高云授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委托,故系爭貨物與被告沒有任何關系。原告在未收取任何貨款或定金的情況下,就開具發(fā)票及發(fā)貨,不符合交易常理。被告系通過名叫“吳永?!钡氖盏桨l(fā)票,該“吳永牛”稱,這幾張增值稅發(fā)票已用現(xiàn)金結清,想掛靠被告經(jīng)營,但最后未談成,故僅憑增值稅發(fā)票是不能認定雙方買賣合同成立的,對原告的訴請表示不同意。為此,被告當庭提交了如下的證據(jù)材料:1、2018年12月5日出具的“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信息表”五份及2018年12月27日的順豐快遞簽收底單,證明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已將系爭發(fā)票開具紅字退票并通知到原告;2、2018年9月23日被告負責人劉州與原告法定代表人嚴麗芳的電話錄音整理的書面材料一份,證明系爭買賣合同是現(xiàn)金支付方式結賬的,但因找不到被告高云,所以找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要錢。
被告高云未作答辯。
根據(jù)原告的申請,證人楊某某出庭陳述稱,其與原告有運輸合作關系,原告的貨物基本上由其負責運輸,2016年12月(具體日期記不清)從松江鋼材市場送鋼材至安徽宣城寧國工業(yè)區(qū),共計兩次、三車。貨到后由名叫高云的在銷售單上簽字,確認系本案系爭的“銷售單”。
根據(jù)原告的申請,1、本院至上海市松江區(qū)稅務局調(diào)取了“渉稅事項調(diào)查證明材料”及“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各一份,內(nèi)容為,涉案五份增值稅發(fā)票已與2019年1月7日所屬期2018年12月作進項轉出,轉出稅額69,836.87元;2、本院至安徽省宣城市安徽寧國港口生態(tài)工業(yè)園區(qū)管委會調(diào)取了“關于中浙科技職工反映公司拖欠薪金事項的辦理說明”及2017年8月23日的“安徽中浙科技有限公司約談記錄”材料各一份,內(nèi)容反映出,消防工程目前預計已投入300余萬元,全部由施工方“吳永友”墊付,雙方就資金支付發(fā)生分歧,已經(jīng)僵持,約定8月25日決定是否終止“吳永友”的繼續(xù)施工。如果終止,對已建工程在審價后6個月內(nèi)支付給“吳永友”。
原、被告圍繞訴請及辯解依法提交的上述證據(jù)及證人證詞、本院調(diào)取的相關證據(jù)材料,本院在庭審中組織雙方進行了質(zhì)證,被告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3、8真實性無異義,但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其認為,增值稅發(fā)票是一個名“吳永?!钡慕桓督o分公司的,“吳永?!狈Q這些增值稅發(fā)票的貨物已現(xiàn)金支付清,想掛靠被告公司,但最后沒談成,被告確實將系爭發(fā)票入賬抵扣,但在原告第一次訴訟后已作退票處理。但其未能提供“吳永?!钡幕旧矸菪畔⒓坝行?lián)系方式;對其余證據(jù)的真實性、關聯(lián)性均不予認可,理由為,“銷售單”“發(fā)票簽收單”無法確認系被告高云的簽字、“通知書”無原件及被告沒有安徽寧國施工的工地等,但其沒有提供相應的證據(jù)予以反證。原告對被告提交的證據(jù)1、2真實性予以認可,但退票行為是被告單方的,原告并未認可;就通話記錄本身的真實性無異議,但這恰恰證明了原告的訴請,對該份通話整理材料中所有括號里的內(nèi)容不認可,這部分內(nèi)容是被告自己的理解內(nèi)容。同時通話對象并非原告法定代表人,對此被告方也認可,但認為通話人的行為是能代表原告方的。雙方對證人的證詞均無異議;原告對本院調(diào)取的材料無異議;被告對本院調(diào)取的材料1無異議,對材料2認為真實性、關聯(lián)性無法確定,認為“吳永牛”與“吳永友”是否同一人目前無證據(jù)予以認定,同時也不排除“吳永友”以其他公司名義承包工程的可能,不能直接指向被告,但被告未能提供“吳永?!钡恼鎸嵣矸菁白C詞。由此本院對原、被告提交的全部證據(jù)及證人楊某某的證詞、本院調(diào)取的證據(jù)材料的合法性、真實性、關聯(lián)性予以確認,上述證據(jù)對案件事實具有證明力。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向原告購買各種型號的鋼材,雙方未簽訂書面合同。2016年11月29日、12月13日原告按被告要求由案外人楊某某負責將價值480,641.94元的鋼材,分兩次、共三車送到安徽宣城的寧國汪港路經(jīng)三路工地(該工地在寧國港口生態(tài)園區(qū)內(nèi)),并由被告高云在注明客戶為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銷售單”上簽字確認。2017年1月18日原告開具購買方為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增值稅發(fā)票五張(編號為XXXXXXXX—XXXXXXXX,總計金額480,641.94元),于同月20日交給被告高云,被告高云當日出具“發(fā)票簽收單”。后上述發(fā)票經(jīng)由“吳永牛”交付給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收到發(fā)票后入賬并抵扣稅款。
另查明,1、2018年9月7日原告曾因本案系爭的買賣合同糾紛起訴三被告即本案三被告,后于2018年10月29日撤訴。期間,2018年9月23日被告負責人劉州與原告方指定的人進行了通話,內(nèi)容反映出雙方確有紛爭,被告方表示要把事情搞清楚后,就是怎么處理的問題;在涉及被告高云時雙方談話均顯示出不太熟悉;2、安徽宣城的寧國汪港路經(jīng)三路工地(該工地在寧國港口生態(tài)園區(qū)內(nèi))系案外人安徽中浙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其中消防工程是由名叫“吳永友”的墊資承包施工的,在2017年8月25日因資金支付發(fā)生分歧等原因,終止了施工。2017年8月21日安徽中浙科技有限公司發(fā)出書面“通知書”(張貼于工地),要求“吳永牛、高云”在同月23日前處理相關事宜。
還查明,2018年12月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將收到的涉案五張增值稅發(fā)票作進項轉出,轉出稅額69,836.87元。
本院認為,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原告與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買賣合同關系是否成立、是否應承擔付款責任?首先,在查明的事實中涉及的“吳永?!?、“吳永友”能否確定為同一人?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辯解中稱交付發(fā)票的人名為“吳永?!钡錈o法提交此人的基本身份信息及有效聯(lián)系方式,對此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應承擔相應的不利法律后果;從安徽省宣城市安徽寧國港口生態(tài)工業(yè)園區(qū)管委會2017年8月23日的“安徽中浙科技有限公司約談記錄”材料中顯示了消防工程承包人“吳永友”,而安徽中浙科技有限公司張貼的“通知書”中同時顯示了“吳永牛、高云”。該“通知書”把涉案的被告高云聯(lián)系在一起。另兩個不同的名字,在讀音上較為接近,從高度蓋然性的角度考慮,此名為“吳永牛”、“吳永友”的人可以認定為同一人。其次,基于上述認定,縱觀涉案買賣的過程,根據(jù)查明的事實,原告在開具“銷售單”時即已確定購買方為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開具增值稅發(fā)票后交給被告高云,而高云與“吳永?!痹凇巴ㄖ獣敝型瑫r出現(xiàn),且高云被稱為“聯(lián)系人”,上述這一事實連接,可以形成發(fā)票的正常流動軌跡,這與被告辯解中由“吳永?!苯桓栋l(fā)票給被告形成了一致。而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收到發(fā)票后即入賬抵扣稅款,表明對高云、“吳永?!币员桓婧贾莨蚕腊踩邢薰旧虾7止镜拿x與原告發(fā)生買賣合同關系予以確認。再次,原告通過案外人楊某某將系爭貨物運至安徽宣城的寧國汪港路經(jīng)三路工地,完成了標的物的交付。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原告第一次訴訟后,采取退票的行為,僅是被告單方行為,原告也不予認同,此行為不足以改變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此前通過被告高云、“吳永?!币云涿x購買原告鋼材的事實。綜上,原告與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雖然沒有書面合同,但其以“銷售單”、案外人送某的事實、“增值稅發(fā)票”等主張雙方間存在買賣合同,本院結合交易方式、習慣以及查明的相關證據(jù),確認原告與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買賣合同成立,對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的辯解不予采信。由此,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設立分公司的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承擔。至于原告放棄對被告高云的民事責任,與法無悖,本院準許。原告訴請的要求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給付貨款及逾期付款利息損失(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合法合理,本院予以支持。被告高云拒不到庭的行為是其對訴訟權利的漠視,由此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由其承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五十九條、第一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四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給付原告上海利旻商貿(mào)有限公司貨款人民幣480,641.94元;
二、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給付原告上海利旻商貿(mào)有限公司以本金480,641.94元為基數(shù),自2017年1月21日始至實際清償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1,490元,由被告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杭州公共消防安全有限公司負擔8,500元;原告上海利旻商貿(mào)有限公司負擔2,99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費正權
書記員:張明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