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云某工貿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閔行區(qū)。
法定代表人:金永其,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云鹍,上海市新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閔某實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閔行區(qū)。
法定代表人:葛仁國,職務: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國良,上海市華亭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云某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某公司)與被告上海閔某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閔某公司)土地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0月12日立案受理,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11月7日公開開庭予以審理。原告云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金永其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云鹍,被告閔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徐國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云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判令被告閔某公司退還原告云某公司動遷款人民幣(幣種下同)733,151.66元;2.本案案件受理費由被告承擔。
事實與理由:原告云某公司與被告閔某公司(原名稱上海閔某工貿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30日簽訂土地使用協(xié)議書一份,雙方約定被告公司將其所屬位于衛(wèi)星村電臺路土地12.15畝提供給乙方使用,其企業(yè)歸屬于衛(wèi)星村。(二)土地使用期限30年(自2002年1月1日至2031日12月31日)。(三)土地費用每年每畝土地租賃費5,000元,每3年環(huán)比遞增5%。(四)付款方式為先付后用,乙方于每年元月10日前支付土地租賃費給乙方。(五)廠房建造投資資金由乙方自行負責。(六)借款歸還,為了辦理土地使用手續(xù),甲方向乙方借款52萬元,其款子在土地上交款中抵扣,每年結算一次。合同還對雙方責任等作了約定。事后,雙方均按所簽協(xié)議書履行,然事后2018年12月在被告所屬土地上由原告投資建造的房屋(廠房)遇動拆遷,原告應得動拆遷款21,001,476元,此款進入被告帳戶,后被告給付原告20,000,000元。尚余733,151.66元未給付原告(已扣除原告應支付的其他費用合計268,324.34元)。為此,原告現(xiàn)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退還原告應得上述動遷款余額。
被告閔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1、確實是原告租賃了集體土地并出資建造了房屋,產證在被告名下。動遷時就建筑物、構筑物等補償款,動遷組與被告簽定了協(xié)議,共計支付補償款21,001,476元。原、被告雙方一致同意就建筑物、構筑物搬遷費等補償款21,001,476元歸原告所有。2.該補償款到賬后被告于2019年2月向原告支付了2,000萬元。剩余款項被告認為應該由被告扣除以下費用,2016年至2018年的房產稅58,745.52元、2016年至2018年的房產稅滯納費17,662.82元、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土地使用稅121,590元、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的土地費70,326元、2013年土地開發(fā)基金487,147.50元。3、被告于2003年2月17日向上海市閔行區(qū)房屋土地管理局繳納的487,147.50元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系為原告辦理廠房建造手續(xù)而依法必須繳納的款項。根據上海市物價局、上海市財政局、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上海市農業(yè)委員會滬價商(2001)053號《上海市關于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的有關規(guī)定》,單位和個人經批準占用本市蔬菜保護區(qū)、蔬菜非保護區(qū)或蔬菜園藝場土地的,應當依法向市或區(qū)(縣)土地管理部門繳納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其中,占用市蔬菜保護區(qū)屬于耕地的,應繳67.50元/平方米(每畝4.50萬元),占用市蔬菜保護區(qū)屬于非耕農用地的,應繳45元/平方米(每畝3萬元)。正因為被告為原告依法辦理了廠房建造手續(xù),代付了由原告應當依法繳納的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才使原告的廠房建造手續(xù)合法,并取得房地產權證。4、被告在原告搬遷補償款中扣除為原告辦理廠房建造手續(xù)而必須支付的487,147.50元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合情合理合法。原告出資建造了廠房6374.30平方米,但由于房地產權證辦在被告名下,故華漕鎮(zhèn)人民政府動遷辦依法與被告簽訂《農村集體土地上非居住房屋協(xié)商搬遷補償協(xié)議》,補償款合計21,001,476元。被告將2003年2月17日被原告辦理合法建房手續(xù)必須要繳納的487,147.50元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扣除,既合法,也合情、合理。正是由于被告為原告辦理了廠房建造手續(xù),并代付了合法建房手續(xù)必須要繳納的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土地性質由耕地轉變?yōu)檗r村集體建設用地,故提高了土地的價值,使原告6,374.30平方米廠房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有證建筑得到補償款12,092,881元。如果當初沒有被告為原告辦理廠房建設手續(xù),沒有代付辦理廠房建設手續(xù)必須支付的487,147.50元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原告建造的6374.30平方米廠房,只能按照無證建筑150-300元/平方米的標準補償,這樣原告的6,374.30平方米廠房,得到的補償款不足200萬元。綜上,被告將2003年2月17日為原告辦理廠房建設手續(xù)時代付的487,147.50元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從原告的拆遷補償款中扣除,合法合情合理。
經審理查明,2001年12月30日,上海閔某工貿有限公司(簽約甲方)與原告上海云某工貿有限公司(簽約乙方)簽訂《土地使用協(xié)議書》一份,約定:甲方將所屬位于衛(wèi)星村電臺路土地12.15畝提供給乙方使用。其企業(yè)歸屬于衛(wèi)星村;土地使用期限30年(自2002年1月1日至2031年12月31日);土地費用每年每畝土地租賃費5,000元,即乙方每年支付甲方土地租賃費60,750元(2002年土地費為60,750元),每3年環(huán)比遞增5%;付款方式為先付后用,乙方于每年元月10日前支付土地租賃費給甲方;廠房建造投資資金由乙方自行負責;借款歸還,為了辦理土地使用手續(xù),甲方向乙方借款52萬元,其款子在土地上交款中抵扣,每年結算一次;雙方責任,在合同期內,如遇國家征用土地應無條件服從,損失費用由甲乙雙方協(xié)商解決,乙方如需續(xù)租,有優(yōu)先續(xù)租權等。
合同簽訂后,被告于2003年2月以原告的名義向上海市閔行區(qū)房屋土地管理局繳納了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487,147.50元。后原告出資在系爭土地上建造了廠房,房屋產權登記在被告名下。2006年8月3日,被告取得上海市紀翟路XXX弄XXX號房屋的房地產權證,土地使用來源為集體土地批準使用,用途為工業(yè),房屋建筑面積為6,374.30平方米。此后,原告按約支付土地租金并于房屋內生產經營。
2016年2月,上海南虹橋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閔行區(qū)華漕鎮(zhèn)人民政府公布《南虹橋地區(qū)開發(fā)項目集體土地上非居住房屋協(xié)商搬遷實施細則》,對南虹橋地區(qū)開發(fā)項目范圍內的集體土地上非居住房屋,區(qū)分具有房地產權證的非居住房屋、無房地產權證但辦證資料齊全的非居住房屋、無房地產權證且辦證資料不齊全的非居住房屋均明確了補償標準。
2019年1月4日,華漕鎮(zhèn)人民政府動遷辦公室(簽約甲方)、上海市閔行第一房屋征收事務所有限公司(實施單位)與被告閔某公司(簽約乙方)簽訂《集體土地上非居住房屋協(xié)商搬遷補償協(xié)議》,就上海市紀翟路XXX弄XXX號房屋支付房屋補償費、附屬物補償費、裝修補償費、設備補償費、停產停業(yè)補償費及獎勵費共計21,001,476元。協(xié)議簽訂后,該補償款21,001,476元支付至被告閔某公司賬戶內。后,被告將其中2,000萬元轉賬支付至原告賬戶內。
此后,被告向原告出具了動遷款結算明細,載明動遷款中應扣除2016年至2018年的房產稅58,745.52元、2016年至2018年的房產稅滯納費17,662.82元、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土地使用稅121,590元、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的土地費70,326元、2013土地開發(fā)基金487,147.50元。原告認為2016年至2018年的房產稅58,745.52元、2016年至2018年的房產稅滯納費17,662.82元、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土地使用稅121,590元、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的土地費70,326元應由原告予以承擔,同意進行抵扣,但認為2013年土地開發(fā)基金487,147.50元系應被告負擔款項,故不同意抵扣。因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故原告以訟稱事由訴至本院。
另查明,上海閔某工貿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名稱變更為上海閔某實業(yè)有限公司。
上述事實,由原告提交的《土地使用協(xié)議書》、動遷款結算明細、工商檔案機讀材料,由被告提交的《土地使用協(xié)議書》、付款憑證一組、上海市房地產權證、《集體土地上非居住房屋協(xié)商搬遷補償協(xié)議》、《南虹橋地區(qū)開發(fā)項目集體土地上非居住房屋協(xié)商搬遷實施細則》等證據及當事人的當庭陳述所證實。上述證據經庭審質證,具有真實性,且與本案相關聯(lián),本院確認其證據效力。
本院認為,原、被告在土地租賃過程中,經協(xié)商一致由原告出資建造廠房并登記于被告名下。此后因遇動遷,就房屋補償費、附屬物補償費、裝修補償費、設備補償費、停產停業(yè)補償費及獎勵費共計21,001,476元,原、被告雙方又達成協(xié)議,因系原告投資,故該動遷利益屬原告所有,就此雙方均無異議?,F(xiàn)本案爭議焦點為,土地性質變更中所繳納之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487,147.50元應由何方予以負擔。本院注意到,雙方于《土地使用協(xié)議書》中明確約定:“借款歸還,為了辦理土地使用手續(xù),甲方向乙方借款52萬元,其款子在土地上交款中抵扣,每年結算一次”,針對該約定,被告于庭審中陳述辦理土地使用手續(xù),即系辦理集體土地轉性手續(xù),該費用即為其后所繳納之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從雙方的該約定來看,被告系向原告借款予以繳納,即明確了該費用之負擔主體為被告。若如被告所述因受益方為原告,應由原告予以負擔,在金額較大的情況下,該款應明確約定由原告支付,被告代為辦理。從合同約定借款并在此后的租金中予以抵扣的約定來看,被告作出出租方予以負擔了該筆費用。同時被告于2003年即繳納了該筆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卻從未向原告予以追討,故從合同約定及實際履行來看,被告的該抗辯意見本院不予支持?,F(xiàn)補償款21,001,476元已打入被告賬戶內,被告亦將2000萬元轉付于原告,剩余補償款21,001,476元,原告同意扣除2016年至2018年的房產稅58,745.52元、2016年至2018年的房產稅滯納費17,662.82元、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土地使用稅121,590元、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的土地費70,326元,于法不悖,本院予以支持。故剩余補償款733,151.66元,被告應予以返還。
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二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上海閔某實業(yè)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原告上海云某工貿有限公司返還補償款733,151.66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計5,565.76元,由被告上海閔某實業(yè)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當事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立案庭)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殷??雪
書記員:段文瀾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