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書院鍍鋅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蔣衛(wèi)中,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能斌,男。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宇,上海博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度恩商貿(mào)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金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王建剛,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薛洪庭,上海市萬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書院鍍鋅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度恩商貿(mào)有限公司加工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9月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同年11月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能斌、周宇,被告法定代表人王建剛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薛洪庭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院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書院鍍鋅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支付熱鍍鋅加工費582,688.28元(8,508.04元+506,180.24元+68,000元=582,688.28元)。事實與理由:自2017年8月起,被告委托原告為其腳手架構件進行熱鍍鋅加工。雙方的交易模式是被告提貨時,在送貨單上對熱鍍鋅加工費的數(shù)量、單價、總價進行確認,雙方以該送貨單作為結算依據(jù),并在當月月底前后,原告開具發(fā)票給被告的同時,被告支付原告加工費。2017年8月至2017年11月期間的熱鍍鋅加工費,雙方已經(jīng)全部結清。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間,原告為被告熱鍍鋅構件加工費共計568,208.04元,被告向原告支付559,700元,尚欠8,508.04元。2018年6月至7月期間,原告為被告熱鍍鋅加工構件,加工費共計506,180.24元,被告提貨時予以確認。但當原告要求被告付款時,被告卻借故拖延,原告只得暫緩開具相應的發(fā)票。目前,原告場地上另外還有已為被告熱鍍鋅、但被告尚未提走的構件,該批構件特鍍鋅加工費預計68,000元。綜上,被告現(xiàn)結欠原告加工費582,688.28元,但被告遲遲不予支付。故涉訟。審理中,原告明確,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間,結欠的加工費為8,508.01元,另外68,000元加工費因構件尚在原告處,該部分的加工費在本案中撤回,并將另行提起訴訟。故變更訴訟請求為: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加工費514,688.25元(8,508.01元+506,180.24元)。
被告上海度恩商貿(mào)有限公司辯稱:1、原、被告確實沒有簽訂書面合同,但雙方口頭約定由被告將腳手架構件交原告進行熱鍍鋅加工,每噸加工費立桿為2,100元,橫桿為2,300元,這可從原告提供的送貨單及發(fā)票可以明確得出這一結論。交易模式并非原告所說的“被告提貨時,在送貨單上對熱鍍鋅加工費的數(shù)量、單價、總價進行確認,雙方以該送貨單作為結算依據(jù)”。被告要求進行熱鍍鋅加工的腳手架橫桿和立桿都是通用產(chǎn)品,原告對立桿的加工單價始終如一,為每噸2,100元,但對于橫桿,原告在未征得被告同意的情況下擅自變價,具體為:2018年5月2日送貨單XXXXXXX的,原告變更為2,660元,多計算加工費10,911.24元;2018年5月21日送貨單XXXXXXX的,原告變更為2,660元,多計算加工費9,345.60元;2018年7月3日送貨單XXXXXXX的,原告變更為3,140元,多計算加工費24,962.28元;2018年7月7日送貨單XXXXXXX的,原告變更為2,924元,多計算加工費20,900.88元;2018年7月18日送貨單XXXXXXX的,原告變更為2,732元,多計算加工費4,365.36元,合計多計算70,485.36元。被告從未授權他人與原告進行結算。原告提供的送貨單上“收貨單位簽名”這一欄中傅建明、傅海明二人并非被告單位的工作人員,而是被告的合作方,被告將腳手架構件交給他們運輸,他們僅對運輸?shù)臄?shù)量進行確認。3、對于原告提交的所有送貨單中的數(shù)量均沒有異議。
針對被告的答辯,原告稱:被告提供的加工物包括立桿和橫桿,立桿的加工單價均為2,100元。橫桿的加工單價需要結合被告提交的系舊桿還是新桿,并需結合上鋅率來計算加工費。其中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間的2018年5月2日的送貨單XXXXXXX、2018年5月21日的送貨單XXXXXXX,上面的單價雖有涂改,但這是在2018年5月30日通知被告法定代表人至原告處協(xié)商,經(jīng)被告確認后將送貨單的單價和價格進行調(diào)整,此后,原告根據(jù)送貨單確定的單價向被告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fā)票,被告也予以接收并帶回,還進行了付款。2018年6月至7月中的2018年7月3日送貨單XXXXXXX、2018年7月7日送貨單XXXXXXX、2018年7月18日送貨單XXXXXXX,該送貨單的內(nèi)容與被告留存的送貨單的價格完全一致,當時被告在簽收送貨單時均確認橫桿的單價的。至于送貨單的簽字人員付建明,早在2017年11月之前,被告也是委托該人至原告處接收加工物。且送貨單的“備注”中也注明:“一經(jīng)簽名,即為收款依據(jù)”,故收貨人完全等代表被告。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與被告自2017年5、6月起存在口頭加工合同關系,由原告為被告的腳手架構件進行熱鍍鋅加工。截止2017年11月期間的熱鍍鋅加工費,雙方已經(jīng)全部結清。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間,原告向被告交付了加工完成的熱鍍鋅構件,收貨單位由“付建明”簽收。上述送貨單中,2018年5月2日的送貨單XXXXXXX,其中單價從2,300元/噸涂改變更為2,660元/噸,價款為76,134.60元涂改后變更為87,045.84元。2018年5月21日的送貨單XXXXXXX,其中單價從2,300元/噸,涂改后變更為2,660元/噸,價款為59,708元涂改后變更為69,053.60元。期間,原告于同年2月7日和5月30日向被告開具了總金額為568,208.04元的《上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
2018年2月7日,被告向原告支付加工費2,007,700元。2018年5月30日,被告委托上海碗頂建筑工程設備有限公司向原告支付加工費352,000元。
2018年6月至7月期間,原告向被告交付了加工完成的熱鍍鋅構件,收貨單位由“付建明”簽收,共計加工費506,180.24元。上述送貨單中,2018年7月3日送貨單XXXXXXX,注明橫桿(舊管子,上鋅率9.5%)的單價為3,140元/公斤,重量為29717公斤;2018年7月7日送貨單XXXXXXX,注明橫桿(黑件:32640公斤,上鋅率8.6%)的單價為2,924元/公斤,重量為33495公斤;2018年7月18日送貨單XXXXXXX,注明橫桿(上鋅率7.8%)的單價為2,732元/公斤,重量為10,105公斤。
以上所有送貨單下方“備注”注明:1、一經(jīng)簽字,即為收款依據(jù)。2、若發(fā)現(xiàn)貨物有質(zhì)量問題,請在5日內(nèi)聯(lián)系處理意見,逾期則默認無質(zhì)量問題,經(jīng)加工的貨物,恕不退貨,由需加工方自負。3、本送貨單一經(jīng)簽收,即具有合同之法律效力。
此后,因原告未再收到被告加工費,涉訟來院。
證明上述事實的證據(jù)有:送貨單、上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貸記來帳業(yè)務自動入賬通知書。經(jīng)審查,本院確認上述證據(jù)的真實性。
原、被告在審理中確認:2017年11月之前的送貨單也均由付建明簽收。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之間的加工關系依法成立,雙方雖未簽訂書面合同確定熱鍍鋅的單價,由此雙方現(xiàn)對橫桿加工的單價產(chǎn)生爭議?,F(xiàn)就2018年5月2日的送貨單XXXXXXX、2018年5月21日的送貨單XXXXXXX,雖上面對于橫桿的單價和價格存有涂改的事實,但結合原告提交的上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發(fā)票上記載的金額與送貨單中涂改后的價格相一致,且被告當時就發(fā)票已經(jīng)全部接受,并在此后也已經(jīng)支付了大部分加工費,且被告也無證據(jù)證明此前就此曾向原告提出過異議,故本院確認原告的陳述及證據(jù)所證明的內(nèi)容。針對2018年7月3日送貨單XXXXXXX、2018年7月7日送貨單XXXXXXX、2018年7月18日送貨單XXXXXXX,被告認為上述橫桿的單價系原告單方所寫,其不予確認,但從送貨單的簽收情況看,以上送貨單均由付建明簽收,被告雖認為其僅是被告委托運輸?shù)娜藛T,并非其員工,但結合此前的收貨情況,也均由此人簽收,且送貨單備注也明確“一經(jīng)簽字,即為收款依據(jù)”等的內(nèi)容,該備注內(nèi)容系在送貨單中注明,因送貨單本身具有送交貨物、接受貨物的憑證,其具有交易雙方結算的一定功能,且也并未免除原告自身的責任,或加重被告的責任,故備注內(nèi)容并不存在無效的情形,可以認定付海明代表被告接受貨物、確認價格的事實。綜上,原告的訴訟請求依法成立,被告應當向原告結算結欠的加工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上海度恩商貿(mào)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上海書院鍍鋅有限公司加工費514,688.25元。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8,946元,減半收取4,473元,財產(chǎn)保全費3,433元,兩項合計7,906元,由被告上海度恩商貿(mào)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胡鐵紅
書記員:陳燕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