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中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新金橋路XXX號XXX室。
法定代表人:陳元華,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珩,女。
被告:朱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穎,上海恒量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上海中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訴被告朱某追索勞動報酬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6月1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7月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上海中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冬松,被告朱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周穎到庭參加訴訟。后本案依法中止審理。該期間,原告撤銷了對原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冬松律師的委托。案件后轉為普通程序,于2019年2月18日恢復并再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上海中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珩,被告朱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周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中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判令原告無需支付被告2017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工資人民幣185,608.57元。事實和理由:被告原系原告股東、總經理劉珩好友,其看好原告的發(fā)展前景,希望能夠投資原告。劉珩基于友情而同意其加入原告公司。2017年1月1日,被告正式在原告處擔任財務總監(jiān)、副總,主管原告財務并掌管原告公章。原、被告約定,被告每月基本工資5,000元。另,原告根據公司效益酌情向被告支付獎金、津貼,被告的工資、獎金、津貼總額不超過18,000元。同時,被告有權對原告投資,成為原告股東。2018年1月,被告稱病在家休假。2018年2月21日離職。后被告仲裁要求原告支付2017年3月至12月的未付工資。原告認為被告的月基本工資為5,000元,并非被告主張的18,000元。被告是基于投資合作的原因來到原告處工作,并主管原告財務部門,掌管原告印章,其本欲獲取的是原告未來的成長空間與投資收益,工資報酬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并不是其來原告處的主要目的。原告已支付被告工資,被告從原告處支取的款項遠遠超過其每月5,000元的工資報酬,因原告不服仲裁裁決,現(xiàn)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朱某辯稱,被告2013年1月1日入職原告處,擔任財務總監(jiān),副總經理職務。雙方簽訂有勞動合同。根據原告發(fā)給被告的錄用函,被告稅前工資18,000元/月,另有補貼5,500元/月。2016年1月1日,原告任命被告為副總經理,任期3年。由于原告的經營出現(xiàn)問題,自2017年3月起,除了飛行員崗位工資能照常發(fā)放,原告陸續(xù)拖欠所有員工的工資及社保。2018年2月22日,被告向原告提出離職,并最后工作至當日。原告自2017年3月起拖欠被告工資至今未支付,故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經審理本院認定事實如下,被告朱某原系原告上海中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員工,2018年2月7日,原告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求原告支付被告2017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稅后工資185,608.57元。2018年2月22日,被告向原告提出辭職。2018年4月25日,該仲裁委員會作出仲裁裁決,裁令原告支付被告2017年3月1日至2017年12年31日稅后工資185,608.57元,原告不服該裁決,訴至本院。
審理中,(一)原、被告一致確認,2018年5月23日前,劉珩為原告處法定代表人。
(二)原、被告雙方對被告的工資標準存在爭議。為證明其主張,原告提供了如下證據:1、被告2017年1月1日簽署的無具體期限的勞動合同,證明原、被告雙方勞動關系,被告自2017年1月1日起在原告處擔任財務總監(jiān)及副總經理崗位。2、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間被告的部分銀行流水、工資列表、國內業(yè)務支付付款回單,證明被告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間工資是3,000元/月,2014年6月起工資調整為5,000元/月,多發(fā)的部分為公司補貼及報銷款。2017年2月20日支付的29,730元是工資,但發(fā)放時段原告不清楚。原告2017年4月1日支付了2017年1月至2月份工資9,910元。2017年4月13日支付了2017年3月至4月工資9,947.69元。2017年4月24日支付的1,800元是報銷及獎勵。2017年5月11日支付28,707.71元為被告提前預支的至10月份的工資。2017年9月15日支付2017年11月至12月工資10,000元。2017年10月16日支付8,552.82元是工資,但具體時段原告不清楚,上述錢款共計98,644.22元,因被告是原告處財務,故發(fā)放款項較為隨意。3、原告自行整理的被告2015年5月8日至2017年9月14日期間從原告銀行賬戶轉至其個人賬戶的記錄,證明被告利用職務之便轉移至其個人賬戶437,236元,目前原告未報案。4、案外人的錄用函3份、陳海軍的聘任書及微信聊天記錄,證明原告處錄用函格式需原告處代表簽字,原告處中意文[2016]1號文件是發(fā)給陳海軍的聘任書。5、2018年6月3日原告處會議紀要,證明被告處沒有具體的用章管理規(guī)定,該會議紀要載明了原告處公章管理及使用情況,被告負責公章的實際管理和使用操作;6、2014年至2017年未裝訂的記賬憑證的照片,證明被告在職期間工作混亂,隨意,工資的請款都沒有按照制度規(guī)定。7、2017年5月12日原告回復被告的關于綜管部請款匯總表的郵件,證明被告請款郵件中,摘要顯示“朱偉工資-信用卡還款”28,707.71元。原告法定代表人2017年5月12日才發(fā)郵件同意支付,但該筆資金在2017年5月11日就已經劃入了被告賬戶。該筆費用是原告法定代表人發(fā)放的被告2017年部分工資加上部分信用卡還款。另2017年9月15日的10,000元被告沒有任何請款,且對該筆錢款性質原告不清楚。在前述證據中原告陳述的該兩筆錢款性質與本次陳述不符是原告自己搞錯了。8、2017年10月17日被告發(fā)給原告法定代表人的電子郵件,證明2017年10月17日被告才請款,但該筆款項在2017年10月16日發(fā)放至被告賬戶。該行為與之前被告所述每筆款項均需得到原告同意才可操作不符。該筆錢款的性質原告不清楚,被告請款時僅請款了總額。9、2016年12月原告員工職工公積金繳費清單,證明原告處所有員工2017年沒有繳納過公積金。10、原告申請其原綜合管理部辦事員秦某出庭作證,證人表示被告在原告處擔任財務及綜合管理并負責人事行政工作。原告處的公章保管在保險箱內,保險箱有鑰匙,鑰匙在謝丹處保管,保險箱需同時有鑰匙和密碼才能開啟。由謝丹負責公章的使用登記,保險箱的開啟密碼由謝丹和被告同時擁有。原告處的錄用函需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員工同時簽字,通常在勞動合同簽署之前或同時簽署錄用函。證人入職原告的時候,被告已經在職,沒有經手被告的錄用函。被告的勞動合同是證人經辦的,因為被告是財務總監(jiān),副總經理,是被告授意其進行的。被告原勞動合同到期,故需重新簽署。勞動合同第二、三頁的信息是證人填寫的,簽訂5年期合同是考慮到被告是高管,合同期限也是領導安排的,證人僅是經辦人。被告的勞動合同僅用于證明被告是公司員工,是其繳納社保及養(yǎng)老金的依據。證人也不知曉被告何時擔任副總經理或財務總監(jiān),但被告比證人入職早,證人入職的時候被告就是其領導,不清楚被告何時成為副總經理。2016年為了應對民航局審查原告是制作了一批規(guī)范性的文件,但是不需要聘任書,僅需勞動合同即可。在公司內部,高管需要任職文件。就被告2016年1月1日的任職文件,證人表示沒有看到過,不是證人制作的,也不清楚中意文[2016]1號文件事哪份,就原告提供的2016年6月1日陳海軍的聘任書證人表示認可,表示這種文件是用于公司內部,會發(fā)給所有員工告知情況。原告拖欠工資為常態(tài),有時拖欠1、2個月發(fā)放。證人的工資發(fā)放均有拖延,至今也未發(fā)完。
被告對上述證據1真實性有異議,被告提供的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上寫有“合同期從2017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共5年”。對證據2除被告手寫添加部分外,對其余部分證據真實性無異議。對發(fā)放款項性質,被告認為,2017年4月24日支付的1,800元是報銷款,2017年2月20日發(fā)放的錢款是按照4,955元/月的標準發(fā)放的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的工資,2017年4月1日發(fā)放的2016年6月至7月的工資。2017年4月13日發(fā)放的2016年8月、10月工資。2017年5月11日發(fā)放的為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的工資,2016年11月的工資按照5,130.50元/月的標準發(fā)放,2016年12月工資是按照4,990.86元/月的標準發(fā)放,2017年1月之后的工資是按照18,586.35元/月的標準發(fā)放。2017年9月15日發(fā)放的10,000元和2017年10月16日發(fā)放8,552.82元是2017年2月份工資。2017年3月之后的工資未發(fā)放。對證據3真實性無法確認,關聯(lián)性也不認可。被告與原告之間有巨額的借貸關系,被告借給了原告1,000余萬的借款,其中涉及利息的償還,且該證據與本案無關,若原告認為被告涉嫌挪用資金,完全可報警解決。對證據4的案外人錄用函真實性無異議,但不認可關聯(lián)性,案外人均為普通員工,被告作為高級管理人員,其薪資只有總經理和出納知曉。對陳海軍的聘任書及微信聊天記錄真實性無法確認,對聘任書上的文號被告無法確認,陳海軍不是原告處員工。對證據5真實性不認可,該會議發(fā)生在被告離職后,記錄的內容是謝丹本人陳述,屬于證人證言,而謝丹未到庭作證。對證據6真實性無法確定。對證據7真實性無異議,但是2017年5月11日支付28,707.71元是原告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的工資。對證據8真實性無異議,該筆款項包括了被告2017年2月份的部分工資8,552.82元。對證據9真實性無異議。被告勞動關系2017年1月1日轉入原告處,之前在原告處是兼職,原告是沒有給被告繳納2017年公積金。對證據10被告表示因證人職位的關系,不了解聘用函的情況。錄用函是被告與法定代表人之間的事情,證人不清楚。任職文件是當時原告為了應付民航總局制作的。證人對勞動合同簽訂及公章的使用情況的陳述內容與被告的陳述一致。
被告則提供了如下證據:1、被告留存的雙方簽訂的期限為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勞動合同(該合同期限寫為“合同期從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共5年”;工作崗位與原告提供的合同中工作崗位均一致,均為財務總監(jiān)、副總;落款甲方處加蓋原告公章,并由“秦某”簽字),證明原、被告雙方勞動關系。2、被告錄用函(加蓋原告處公章),證明被告的薪資為(稅前)18,000元,另加5,500元/月的住房補貼;福利按照上海市有關規(guī)定繳納“五險一金”;勞動合同期限為2017年1月1日起,5年。3、原告處中意文[2016]1號文件,證明被告自2016年1月1日起擔任副總經理,任期三年。4、未付工資明細、社保個人繳費差異表,證明2016、2017年度公司拖欠公司員工工資的情況,該審核核對表由原告處外聘的稅務事務所的審計人員錢源清簽字,被告仲裁時訴請金額是依據此表格主張。2018年3月6日,原告外聘審計人員就所有員工欠薪問題在審核過程中確認。5、律師函,證明原告2018年2月6日向被告發(fā)律師函要求被告配合審計,故在3月6日產生證據4的審計表格。6、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被告應發(fā)工資明細與實發(fā)工資表,證明原告自2017年3月起連續(xù)未支付被告工資,社會保險費均未繳納。7、2013年10月至2018年1月被告?zhèn)€人所得稅納稅清單,證明2014年5月開始原告為被告代扣個稅。2017年1月開始被告所得額是11,000多元,為應納稅工資是18,000元扣除了社保部分,以此標準納稅至2017年9月。8、2017年4月13日至2017年12月22日期間被告發(fā)給原告法定代表人未付工資明細的9封電子郵件及附件一組(其中,2017年6月18日,被告向原告處劉珩發(fā)送的5月份工資表的電子郵件,該份郵件附件表格顯示,被告全部底薪為18,000元,扣除社保、公積金及個人所得稅,應實發(fā)13,041.57元,另有日常報銷5,500元,應發(fā)總額為18,541.57元;2017年7月14日電子郵件附件2017年未付工資明細,顯示被告2月欠發(fā)18,552.82元,3月欠發(fā)18,571.42元,4月欠發(fā)18,556.50元,5月未發(fā)18,541.57元,6月未發(fā)18,633.52元,2017年10月13日電子郵件中附件“2017年未付工資明細”表格,涉及到被告的工資顯示2月未付金額8,552.82元,3月未發(fā)18,571.42元,4月未發(fā)18,556.50元,5月未發(fā)18,541.57元,6月未發(fā)18,633.52元,7月未發(fā)18,552.82元,8月未發(fā)18,575.21元,9月未發(fā)18,541.57元,合計欠發(fā)138,525.43元。2017年11月1日的電子郵件中,顯示附件2017年未付工資明細中2月未發(fā)金額已發(fā),合計欠發(fā)129,972.61元,2017年11月15日的電子郵件中,包括附件“2017年未付工資明細”,涉及被告的10月未發(fā)金額為18,552.82元,2017年12月9日、12月22日電子郵件中包括2017年未付工資明細,其中9月之前的未付金額與前方郵件一致,10月未發(fā)金額為18,552.82元,11月未付18,541.57元,共計167,067元),證明原告未支付被告工資的構成及金額,原告對欠付被告工資相關的情況是知情的,該郵件中的欠薪金額于2018年3月6日審計確認金額一致。9、胡寅、謝丹個人所得稅的納稅清單,證明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期間原告處其他員工個稅是原告在2018年4月16日繳納的。被告此時已經離職,與之前原告陳述是被告自己繳納的個稅不符,且原告是按照18,000元/月的標準為被告繳納個稅。10、原告中國銀行2016年7月明細表、2016年7月15日被告發(fā)給原告法定代表人的電子郵件,證明明細表說明胡寅、謝丹是原告公司的員工,其上有原告公司發(fā)放工資的打款記錄。郵件說明了公司的款項支出都是被告向總經理進行請款,2017年7月14日、7月16日仍有請款郵件。2016年2月2日之后,原告幾乎沒有支付工資,直至2017年2月20日原告支付被告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工資29,730元。11、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被告城保險個人繳費表、2017年度被告養(yǎng)老保險個人權益記錄單、養(yǎng)老保險繳費情況表,證明2017年原告為被告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期間為2017年2月至2017年4月,繳費基數(shù)是18,000元。原告應為被告繳納期間為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
原告對被告提供的上述證據1真實性無異議,但是其上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勞動合同期限為被告自行填寫,按照該期限計算期限應為6年,與其上載明的“共5年”不符。對證據2其上公章的真實性無異議,但是原告認為公章一直是在被告處保管。該錄用函也不是與勞動合同一并交給被告的。且上載明“另加5,500元/月住房補貼”,因被告是上海本地人員,不可能有住房補貼?!皠趧雍贤谙蓿?017年1月1日起,5年”與被告提供的勞動合同中載明的實際期限6年也不符。該函件也沒有原告處人員的簽字確認,原告處的錄用函需要原告代表簽字確認。對證據3公章的真實性認可,但不認可該文件內容的真實性,認為被告2017年1月1日才在原告處擔任副總經理,且2016年1月期間被告還在其他公司擔任財務人員,僅是兼任原告處財務人員。對證據4真實性無異議,該表格是被告所做的,是錢源清簽字,錢源清至今未出審計報告,僅是作為見證人對被告提供表格的情況確認,且錢源清是第三人審計人員,不了解被告的真實的工資。對證據5真實性無異議,是因為被告一直不愿意配合,原告才發(fā)了該律師函。對證據6真實性不認可,是被告自行制作的,原告為被告正常繳納社會保險費用至2017年1月,之后未繳納。對證據7真實性無異議,但恰說明了被告的工資不是其所主張的每月18,000元及另外的5,500元,且個稅繳納均是被告自行操作。對證據8真實性無異議,電子郵箱是原告前法定代表人劉珩的郵箱,但是劉珩沒有回復,不能保證每封郵件均看到。對證據9真實性無異議,2018年4月16日的個稅繳納是公司通過現(xiàn)金繳納的。原告對每位員工的納稅金額沒有詳細核查,是按照總數(shù)繳納。對證據10真實性均無異議,2017年2月20日支付的29,730元是被告2016年1月至6月工資。對證據11真實性均無異議,被告是財務副總,分管人事。
(三)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曾在第一次庭審中陳述“錄用函系在簽署合同時由原告處劉珩在公司新金橋路的辦公地址提供給被告”,被告對此不予認可并提出對該份錄用函中受聘人員簽名的形成時間、簽名與公章的形成時間一致性等進行鑒定。本院通知被告本人到庭陳述相應情況。被告稱因其本人在國外,故向本院回復了書面情況說明,表示其勞動合同系2017年1月初由原告處劉珩指示辦公室主任秦某在當月初制作并蓋章。公司公章,合同專用章存放在公司保險箱內,保險箱鑰匙由財務部出納謝丹保管。日常用章由申請人提出申請后,經劉珩與被告同意,公章文件由被告蓋印,合同章文件由秦某蓋印。員工薪資是由被告編制工資表,通過郵件和當面交劉珩審核,劉珩同意后,制作清單交給出納,出納依此轉賬,公司每筆支出均會短信通知劉珩。關于錄用函因涉及到高管薪資,屬商業(yè)秘密,故由劉珩本人與被告確認,不經手公司其他員工。但因2017年1月劉珩比較忙,遲遲未將該材料交給被告,直至2017年8月被告多次催促,劉珩才在公司將錄用函交給被告。2016年1月1日被告的聘任書是在2016年(具體時間記不清)由秦某制作交給被告本人,為了應付民航局檢查補發(fā),簽字實際時間為2018年1月,當時被告申請仲裁時發(fā)現(xiàn)沒有簽字,故才與勞動合同簽署日期保持一致,簽字并落款日期寫為2017年1月1日。因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同時代理了被告的3個案件,故將錄用函的簽署時間與另案的借款協(xié)議的細節(jié)混同,陳述有誤。同時,被告表示其2017年1月1日之前在原告處是兼職工作,2013年至2014年5月的工資標準為3,000元/月,2014年6月開始為5,000元/月,當時是2016年下半年被告在新金橋路XXX號的辦公室與原告法人口頭約定的。2017年1月1日之后在原告處全職工作,按照錄用函發(fā)放工資。實際上2017年5月11日原告發(fā)放被告的28,707.71元為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工資,2017年1月實發(fā)工資為18,586.35元。2017年9月15日發(fā)放的10,000元、10月16日發(fā)放8,552.82元為2017年2月工資。3月開始的工資一直未發(fā)放。鑒于被告補充的陳述情況,原告不再對相應鑒定提出申請。但原告對被告上述陳述內容仍不予認可,原告認為,2017年3月至12月期間公司處于創(chuàng)業(yè)階段,沒有按月發(fā)放工資,但是會幾個月一起發(fā)放。原告處有原始財務賬冊,但被告系財務總監(jiān),財務制作混亂。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未能提供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原、被告雙方對被告的工資標準存在爭議。對比原、被告的舉證情況,首先,被告提供了錄用函證明其每月工資標準為18,000元,另有5,500元住房補貼。原告對該錄用函中的公章真實性無異議,但對其內容不予認可。原告認為該公章系被告利用職務便利自行加蓋,遭被告否認,然原告自行申請的證人秦某陳述的“公章保存在保險箱內,保險箱鑰匙由謝丹保管,并由其負責公章的使用登記”一節(jié)內容,與被告陳述基本相符。原告并未提供其他證據證明其主張;其次,被告提供了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間,被告發(fā)送給時任原告法定代表人劉珩的電子郵件。原告對該組電子郵件真實性均無異議,本院對該組證據真實性予以確認。從電子郵件附件可見,被告每月均向原告發(fā)送電子郵件告知員工未付工資明細情況。相應表格明確載明了被告每月未付工資數(shù)額。其中2017年6月18日的電子郵件所附5月工資表明細表中,明確載明被告的底薪為18,000元,另有日常報銷一欄為5,500元,該金額與被告所述工資標準情況一致;最后,被告還提供了由原告聘請的外部審計人員簽字確認的員工未付工資明細表,原告對該證據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該表格僅為審計人員對被告提供材料的確認,相應人員并不清楚被告工資情況。然經對比,該表格與被告發(fā)送給劉珩的電子郵件附件中相應月份未付金額一致。本院對該證據予以采信。從該表格可見,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原告欠發(fā)被告工資總額確為185,608.57元。原告主張被告工資僅為5,000元,遭被告否認,原告未能提供充分依據加以證明,僅認為被告曾為原告處財務總監(jiān),故導致原告對被告的工資收入情況無法述清,本院難以采納。原告現(xiàn)要求不支付被告2017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工資185,608.57元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上海中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應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被告朱某2017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工資185,608.57元。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免予收取。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樊大林
書記員:沈??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