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上海中強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閔行區(qū)。
法定代表人:楊進業(yè),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顏漢平,男。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玉龍,上海市雄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蒙陽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法定代表人:王科蒙,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葉中強,男。
原告上海中強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蒙陽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9月1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10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上海中強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顏漢平、陳玉龍,被告上海蒙陽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葉中強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上海中強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工程款人民幣(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61397元。事實和理由:原、被告于2014年3月28日簽訂《工程合同》,約定原告為被告管理的青浦區(qū)徐涇鎮(zhèn)盈港東路2218弄金水灣小區(qū)物業(yè)的外墻、屋頂等滲水進行修繕,工程款合計201,397元,被告已經支付14萬元,余款至今未付,故原告起訴至法院。
被告上海蒙陽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某原告的訴訟請求。對于原告主張的金額無異議,但是根據合同約定,工程款按維修基金流程支付,原告對此明知。被告已經向上海市青浦區(qū)金水灣小區(qū)業(yè)主委員會(以下簡稱業(yè)主委員會)遞交了相關資料申請維修基金,但是無人處理,且該小區(qū)維修基金至今尚未啟動,被告無法支付工程款。被告保留向業(yè)主委員會起訴的權利。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4年3月28日,原告(乙方)與被告(甲方)簽訂《工程合同》,約定由乙方對青浦區(qū)徐涇鎮(zhèn)盈港東路2218弄金水灣小區(qū)物業(yè)的外墻、屋頂等滲水進行修繕,施工面積按業(yè)主簽字面積為準,工程造價為包工包料,外墻57元/平方米,屋面98元/平方米。付某方式:按維修資金流程支付,所有施工面積必須經過一場大雨并現場查看及業(yè)主再次確認簽字,合格后付首筆款項。施工期限:2014年6月18日至12月30日。保修期限為工程竣工后2年。
合同簽訂后,原告進行了施工。原告施工的總工程款為201,397元,被告已經支付14萬元,余款至今未付致訟。
以上查明的事實,由原、被告的陳述、工程合同等證據予以證明,并經庭審質證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審理中,被告表示:被告接手金水灣小區(qū)后,有200多戶業(yè)主投訴房屋滲漏水,被告上報業(yè)主委員會,業(yè)主委員會表示讓被告先行維修,事后會付某。考慮到業(yè)主滲漏水問題嚴重,也比較信任業(yè)主委員會,故在沒有審批的情況下由被告與原告簽訂合同,但是合同約定通過維修基金流程支付。被告找原告維修后,業(yè)主委員會遲遲未啟動維修基金,考慮到原告已經施工完畢,故被告先行墊付了14萬元工程款。
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本院認為,原告和被告簽訂的工程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雙方當事人均應按約履行。原告已經施工完畢,被告對原告主張的工程款總額和已付某金額均無異議,理應向原告支付剩余工程款。合同雖約定按維修基金流程支付,然維修基金屬于該小區(qū)全體業(yè)主所有,原告與被告在未經案外人同某的情況下無權利約定由案外人付某。被告未提供證據證明該小區(qū)業(yè)主委員會認可被告與原告簽訂的合同或認可支付工程款,故對被告的抗辯意見不予支持。被告作為合同相對方,理應承擔合同的付某義務。至于被告由此承擔的工程款,可以另行通過法律途徑主張。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上海蒙陽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上海中強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款61,397元。
如果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1,334.90元,減半收取計667.45元,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金??艷
書記員:譚泓潔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