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丁某某,男,1968年12月生,漢族,個體,住北京市朝陽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建軍,天津優(yōu)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南京寧蘭路橋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蘇省南京市。
法定代表人:丁旭彬,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小明,女,1986年10月生,漢族,該公司員工,住江蘇省南京市。
原告丁某某與被告南京寧蘭路橋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工程分包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2月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丁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建軍、被告南京寧蘭路橋工程有限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小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丁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向原告償還工程款613964.02元;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0年5月10日,原告與被告簽訂《瀝青路面施工合同》,約定被告將其承包的唐山濱海大道一合同段路面工程中的瀝青混凝土攤鋪碾壓工程分包于原告施工。后原告與被告又于2010年10月14日簽訂了《補充協(xié)議》。該工程已經(jīng)如期竣工并交付使用。原告與被告于2011年1月18日簽署了《分包工程結算書》,確定該項分包工程的合同總額為4049742元,需扣除柴油349879.68元和機械租賃費1863333.3元,確認已付款972565元。故截止至2011年1月18日,被告尚欠原告工程款863964.02元。后被告僅于2014年2月7日支付原告工程款5萬元,于2016年2月5日支付原告20萬元,剩余613964.02元欠款至今不再支付。為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現(xiàn)訴至法院。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與被告于2010年5月10日簽訂《瀝青路面施工合同》,合同約定被告將其承包的濱海大道一合同段路面工程中的瀝青混凝土攤鋪碾壓工程分包給原告,工程地點為濱海大道瀝青路面一標,施工期限為2010年5月15日至2010年10月15日,工程結算單價為單層每平方米3.30元,此單價包含攤鋪碾壓費、機械施工中的各種油料費用等所有為了完成合同而發(fā)生的全部費用。此后,原告與被告于2010年10月14號簽訂《補充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雙方于2010年5月10日簽訂《瀝青路面施工合同》于2010年10月15日到期,因工程需要,工程需延期,延期施工日期為2010年10月16日至2010年10月31日,被告補償原告人民幣380000元。簽訂完《瀝青路面施工合同》、《補充協(xié)議》后,原告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了濱海大道一合同段路面工程中的瀝青混凝土攤鋪碾壓工程的施工義務。原、被告于2011年1月18日簽訂《分包工程結算書》,結算書載明原告施工總工程量為1112043㎡,單價為3.3元/㎡,工期延期補償金為380000元,工程款共計4049742元,扣除柴油款349879.68元、機械租賃費1863333.3元、已付款972565元。截止至2011年1月18日原、被簽訂《分包工程結算書》時,被告尚欠原告工程款863964.02元。此后,被告分別于2014年2月7日、2016年2月6日向原告給付工程款50000元、200000元,被告至今仍欠原告613964.02元工程款未給付。
本院認為,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繼續(xù)履行。本案中,原告按照《瀝青路面施工合同》、《補充協(xié)議》的約定履行了濱海大道一合同段路面工程中的瀝青混凝土攤鋪碾壓工程施工義務,《分包工程結算書》載明原、被告就工程量、工程款、以及結算條件達成一致意見,被告亦于庭審時對于原告所主張的訴訟請求以及所依據(jù)的事實、理由予以認可,故對于原告要求被告向原告償還工程款613964.02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予以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六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南京寧蘭路橋工程有限公司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丁某某工程款共計人民幣613964.02元;
如果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人民幣9939元,適用簡易程序減半收取計4970元,由被告南京寧蘭路橋工程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代理審判員 郭 雷
書記員:劉佳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