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丁某某,女,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原告:陳某,女,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被告:王某1,男,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被告:李某某,女,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以上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2(系王某1、李某某之子),漢族,住同被告王某1。
以上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曄,上海治學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丁某某、陳某與被告王某1、李某某相鄰關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3月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4月1日、4月22日兩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被告雙方當事人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除被告王某1外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丁某某、陳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被告拆除搭建在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東街XXX弄XXX號屋頂平臺上的燈、水龍頭、水槽、屋檐下的水槽、鋪設的地板、木質圍欄,并清除屋頂上放置的凳子和晾衣架及其他物品;2、要求被告將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東街XXX弄XXX號XXX室樓上及樓下北墻窗戶恢復原狀;3、要求被告將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東街XXX弄XXX號XXX室內(nèi)客廳和臥室被拆除的承重隔墻、部分樓板、樓梯通道改向恢復原狀;4、要求被告拆除安裝在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東街XXX弄XXX號XXX室西墻外墻面上的防盜欄固定點并將受損墻面予以修復;5、要求被告賠償因為封閉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東街XXX弄XXX號XXX室樓上西窗及據(jù)掉防盜欄造成的損失1,900元;6、要求被告清除放置在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東街XXX弄XXX號XXX室外公共通道上的垃圾桶、樓梯護欄上的木板及懸掛的物品。訴訟過程中,原告變更第1項訴請為:要求被告拆除搭建在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東街XXX弄XXX號屋頂平臺上的燈、水龍頭和水管、屋檐下的水槽、鋪設的地板、木質圍欄,并清除屋頂上放置的其他物品;撤回第3項訴請;變更第6項訴請為:要求被告清除放置在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東街XXX弄XXX號XXX室外公共通道樓梯護欄上的木板。
事實和理由:原告系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東街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所有權人,被告系同號403室房屋所有權人。兩被告違反物業(yè)管理規(guī)定,擅自將37號公用屋頂平臺鋪設地板、安裝圍欄等生活設施,侵占公有物權,造成安全隱患。2017年12月7日,物業(yè)管理公司向兩被告發(fā)出整改通知書,對私自搭建平臺圍欄要求恢復原狀,但兩被告未采取任何措施,導致原告和37號整棟樓居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兩被告在裝修期間,為改變復式樓梯通道方向,拆除3米長的承重墻,并大面積拆除改變復式樓板樓梯口的大小和走向,嚴重破壞房屋結構,威脅居住安全。被告還改動403室樓上樓下北窗、在403室外公用走道樓梯護欄上加裝木板,并在402室西墻外墻面上安裝防盜欄固定點損壞墻面,又擅自封閉402室樓上西窗并鋸掉防盜欄造成原告損失,故訴至法院。
王某1、李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1,屋頂平臺是在被告的房產(chǎn)證上,是被告的獨立產(chǎn)權,并非公共部位,原告房屋西墻上沒有窗戶。在房屋設計的時候,因為時間久遠,平臺沒有護欄,會造成安全隱患,不符合2005年建筑通則,所以被告增加了防腐木護欄和地板,材質比較輕,圍欄和地板一共210kg,露臺是14平方米,按照承重要求,圍欄和地板不會導致屋頂?shù)呢摀?,所以不同意拆除,屋頂平臺下面是被告房屋的衛(wèi)生間和廚房,安裝燈是為了晚上去的時候安全,不同意拆除,水斗水槽和其他堆放的物品已經(jīng)拿走了,屋檐下的水槽是雨水的天溝,不會給原告造成影響。不同意原告訴請2,北側墻體不是承重墻也不是外墻,被告對墻體做過裝修,但是沒有放大窗戶,而是對窗戶進行了縮小,之前樓下兩扇窗戶60*60,樓上兩扇窗戶50*60,現(xiàn)在樓下兩扇窗戶是60*37,樓上是把兩扇窗戶中間的墻體拆除了,現(xiàn)在是84*74,總面積是縮小了,這次的裝修符合裝修條例。不同意原告訴請3,被告自己室內(nèi)裝修的行為,而且原告主張的墻體是木質隔斷,不是承重墻,沒有違反室內(nèi)裝修規(guī)范,原告主張的樓道改向只是被告拆除原來的樓梯,新做的樓梯臺階有所改變,也沒有拆除樓板。不同意原告訴請4,防盜欄是固定在被告東窗和南窗外的,沒有固定到原告房屋外墻上,固定點都是在被告房屋的墻體上。不同意原告訴請5,被告確實是封閉了原告的西窗,但是原告自己在承重墻上開窗,本身需要封閉,損失由原告自行造成,原告提出的金額沒有依據(jù)。關于訴請6,垃圾桶、傘是被告家的,同意清除,但木板固定安裝在護欄上是用來擋雨的,不同意拆除。
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原、被告系鄰里關系。兩原告為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東街XXX弄XXX號XXX室(以下簡稱402室)房屋所有權人;兩被告為同號403室(以下簡稱403室)房屋所有權人。雙方房屋均系復式結構,402室樓上西山墻外有一屋頂平臺,而403室房屋樓上北墻上有兩樘窗戶朝向該屋頂平臺,兩樘窗戶尺寸均為50*60厘米,中間10厘米墻體。多年前,402室業(yè)主在西山墻上開設了窗戶,安裝了防盜窗。2017年8月,被告在裝修房屋過程中,將403室樓上原來兩樘小窗之間的墻體拆除改成一樘尺寸約為84*74厘米的窗戶,通過該窗戶進入屋頂平臺,被告并在平臺上鋪設木板、周圍安裝木質圍欄(部分圍欄固定點安裝在402室外墻面上),屋檐下安裝水槽,平臺上并安裝了燈、水龍頭、水管,放置了凳子、晾衣架及其他零碎物品。同時,被告將402室西山墻上開設的窗戶封閉并鋸掉了防盜窗,之后,原告又重新打開窗戶,安裝防盜窗,并發(fā)現(xiàn)了被告的平臺搭建,為此,雙方產(chǎn)生歧義。2017年12月7日,上海安得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向被告發(fā)出違法建設整改通知書,要求對私自搭建平臺上的圍欄行為恢復原狀。另被告在裝修房屋過程中還將403室樓下北墻上兩樘60*60厘米的窗戶改為一樘窗戶;室內(nèi)重做了樓梯;并在403室東窗和南窗外安裝了一個較大的防盜框,該防盜框處于402室與403室之間夾弄內(nèi),防盜框的一個固定點在402室外墻面上。被告還在403室外的公用走道護欄上加裝木板、懸掛物品。
2018年10月,被告向本院起訴要求原告封閉西山墻上重新開設的窗戶等,獲得本院支持。隨后,原告也訴至本院要求判如訴請。被告則以辯稱理由堅持自己的觀點。
審理中,雙方對被告是否拆除室內(nèi)承重墻以及改變窗戶墻體是否屬于承重墻意見不一,故原告于2019年4月1日向本院提出申請,要求委托專業(yè)機構進行鑒定,但原告又于4月2日向本院申請撤銷鑒定。遂后原告申請撤回第3項訴請,并表示被告已清除部分訴請中的物品,故變更了第1項、第6項訴請。由于雙方各執(zhí)己見,致調(diào)解不成。
上述事實,有雙方當事人陳述,原告提交的不動產(chǎn)登記簿、整改通知書、裝修申請表、現(xiàn)場照片、房屋平面圖、防盜窗發(fā)票,被告提供的圖紙、平面圖等證據(jù)證實,經(jīng)當庭質證,除被告表示未收到過整改通知書之外,對其余證據(jù)雙方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不動產(chǎn)的相鄰各方,應按照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相鄰關系。相鄰方在為了自身利益進行裝修房屋時,不僅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也不得對他人的正常生活、居住安全等造成妨礙。本案中,被告未經(jīng)有關部門許可,擅自在屋頂平臺上搭建,并改動窗戶進出屋頂平臺,其行為顯屬不當,且搭建的圍欄部分固定在原告專有部分相對應的外墻面上,侵犯原告的合法權益,故原告要求被告拆除圍欄固定點,本院予以支持,對于其他圍欄及屋頂搭建物,原告作為相鄰業(yè)主對其并不存在相鄰妨礙,故原告要求拆除搭建物,依據(jù)不足,本院難以支持,至于上述搭建物是否妥當,應由相關部門予以處理。原告要求被告將改動的窗戶恢復原狀,對此,被告持有異議,因原告撤回了改動窗戶是否影響承重功能的鑒定申請,此不利后果應由原告自行承擔,故被告改動窗戶行為雖屬不當,但并無證據(jù)證實對相鄰原告造成了妨礙,故原告要求恢復,本院不予支持。被告在402室東窗、南窗外安裝防盜框,該防盜框體積較大,非一般采取防盜措施的合理需要,且有固定點安裝在原告房屋對應外墻上,顯屬不妥,現(xiàn)原告要求被告拆除固定點,修復受損墻面,本院予以支持。公用走道應保持整潔、暢通,被告擅自在公用走道護欄上固定木板,對相鄰方帶來影響,故原告要求被告清除木板,本院也予以準許。原告要求被告承擔安裝窗戶和防盜窗費用1,900元,該窗戶和防盜窗系不當安裝,目前仍然存在,而原來的防盜窗雖然系不當安裝,但被告應通過正當、合法途徑解決,現(xiàn)被告擅自鋸斷防盜窗,侵犯原告的合法權益,被告理應作出賠償,因原告未提供原有防盜窗的價值,故賠償數(shù)額由本院酌情判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七條、第八十四條、第八十五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王某1、李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將安裝在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東街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對應外墻面上的圍欄固定點予以拆除;
二、王某1、李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將安裝在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東街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對應外墻面上的防盜框固定點予以拆除,并將受損墻面修復;
三、王某1、李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將安裝在上海市徐匯區(qū)桂林東街XXX弄XXX號XXX室門外公用走道護欄上的木板予以清除;
四、王某1、李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nèi)賠償丁某某、陳某損失費200元;
五、駁回丁某某、陳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30元,減半收取計65元,由丁某某、陳某負擔20元,王某1、李某某負擔45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史建紅
書記員:郜倩云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